雷 敏
(鄭州大學 教育系,河南 鄭州 450001)
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的最高價值追求,是人類永遠的夢想.幸福是什么,如何獲得幸福業(yè)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引起廣泛的討論和爭議.高校大學生正處在人生重要的成長階段,他們對如何追求幸福更是充滿期待和渴望,高校幸福心理教育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們準確理解幸福的含義,找到較為切實可行的努力方向和途徑,成就美好人生.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學家賽里格曼.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确e極品質,把研究重點放在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提倡用一種正向的心態(tài)對人的心理現(xiàn)象做新的解讀,幫助人們最大程度地獲得幸福,促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題非常廣泛,研究領域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研究積極的情緒體驗.包括主觀幸福感和滿足、希望和樂觀主義、快樂和充盈,重點是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xiàn)在及充滿希望地面對未來;二是探討積極的人格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chuàng)造性、關注未來、洞察力、才能與智慧;三是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主要研究怎么建立積極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系統(tǒng),將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考察,從而使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挖掘.
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是人生的最終目的,追求幸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和權力.每個人對幸福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每個人也都在按照各自的方式去追求幸福.但一般來說,幸福是人作為行為主體對其生存狀態(tài)及其人生價值自我實現(xiàn)的滿足感,是人的個性化感受.本文對幸福感的界定為“幸福感=快樂指數(shù)*意義指數(shù)”,該公式源于哈佛大學講師泰勒?沙哈爾的幸福理念: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是可以通過練習獲得的.無論是個體的行為還是意識,它具有的快樂指數(shù)和意義指數(shù)越大,個體所感受到的幸福感越強烈.
幸福感是人們依據(jù)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身生活質量的肯定性和整體性的評估,是由于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及其它各方面的主觀評價而產(chǎn)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yōu)勢的心理狀態(tài).幸福感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主觀幸福感.是一種關注當下體驗的幸福感,它是人對自己生活做出的認知性和情感性的總體評價,具有主觀性、穩(wěn)定性和整體性三個特點;二是心理幸福感.是一種實現(xiàn)式的幸福感,它是人努力表現(xiàn)完美的真實潛力,它代表了一種生活質量,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潛能在人格方面實現(xiàn)自我表達和自我協(xié)調.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對人生發(fā)展方向、社會認知的啟蒙期,此時的大學生可塑性很強,如果從一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幸福感教育和引導,可使得大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幸福的獲得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這種積極的、科學的、發(fā)展的思想和理念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幸福是一種能力,是可以通過對大學生進行主動而有目的的教育加以創(chuàng)造,只要認真分析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和優(yōu)勢,并結合學校的客觀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就可以在不同方向上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感.
自我認知是指正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是自我意識的主要內容.學校幸福心理教育要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使他們有全面的自我觀察、科學的自我分析和適當?shù)淖晕以u價;要增強大學生的自我體驗程度,使他們的自我體驗內容豐富多彩,產(chǎn)生較多的肯定性體驗,培養(yǎng)積極的自尊感、自信感和成功感;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使他們對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自覺而有目的的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
心理適應是主體對環(huán)境變化所做出的一種反應,適應能力是個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必備能力.學校幸福心理教育要幫助大學生正視現(xiàn)實,提高其自立和自理能力,使他們及時了解大學的新環(huán)境,主動擺正自己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盡快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適應環(huán)境,使他們在實踐的一時一事中有意體驗學習生活的充實和快樂,努力使他們變得自信、自立、自強;要幫助大學生合理規(guī)劃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以激勵和引導他們的學習生活;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調控自己,建立理性的認知方式,適應角色要求并有效控制他們自己的情緒;要幫助大學生積極行動,要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自我選擇、自我決斷、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們處理各種復雜事物的綜合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學校幸福心理教育要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一種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氛圍,以促進大學生發(fā)展健康的個性品質.要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利用社會知覺中的心理效應并在實際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靈活運用,如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投射效應;要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使他們保持適度的自我價值觀,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不卑不亢、不驕不躁;要幫助大學生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增進個人魅力,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涵養(yǎng),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優(yōu)化他們的社交形象;要培養(yǎng)大學生主動、真誠交往的態(tài)度,發(fā)展他們內在的自我反省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關心他人,尊重他人,待人接物誠懇真摯.
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缺少機會,也不是資歷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學校幸福心理教育要激發(fā)和維持大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使他們保持一種積極、樂觀、自信的心境,避免和消除不良的情緒,讓生活處處充滿陽光;要幫助大學生熟練的掌握情緒管理的方式方法,如認知調節(jié)法、轉移注意法、釋放升華法、心理暗示法.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以及無私專一并且無所不近其心的情感.學校幸福心理教育要教育大學生端正戀愛態(tài)度,擺正愛情位置,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愛情;要幫助大學生發(fā)展健康的戀愛行為,言談要文雅,行為要大方,親昵動作要高雅,戀愛過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賓,還要善于控制情感,理智行事;要鼓勵大學生參加豐富的集體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有效的轉移和宣泄他們青春期的性沖動;要加強大學生性心理輔導、性道德觀念和人格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性欲和性沖動,正確理解性欲受社會道德規(guī)范所制約的必要性;要幫助大學生提高戀愛挫折承受能力.
學習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任務,關系到他們未來的發(fā)展進步.學校幸福心理教育要為大學生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文化氛圍,幫助他們順利度過轉型期,盡快投入到探索知識的海洋中;要加大知識的興趣化研究,使大學生在愉悅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保持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豐富他們的心理活動內容,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要加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健全大學生的心理防御機制;要完善教育管理,使大學生正確的認識大學學習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體驗痛苦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無需學習就擁有的真理體驗,然而生活中還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幸福體驗,這個真理則常常為人們所忽視.積極心理學研究幸福就是為最大程度地激勵人們關注幸福的真理體驗,學習和領悟獲取幸福的方法,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積極陽光.學校幸福心理教育更應以這個普世價值為出發(fā)點,引導大學生樹立一種昂揚的生活姿態(tài),在萬千陰霾中探尋幸福的微光,并運用獲取幸福的方法將其發(fā)揚光大為一束激光,照亮自己的內心,照亮自己的前方.
〔1〕王馨可.幸福心理學視角的大學生幸福感教育淺析[J].學術交流,2012(10):137-138.
〔2〕吳旻,王會珍.試論積極心理學關照下的高校幸福教育[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06):47-51.
〔3〕陳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幸福感教育[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1):258-259.
〔4〕劉長江,郝芳.積極心理學及其對幸福的闡釋[J].行為科學,2012(5):5-7.
〔5〕鄭國娟,張麗娟.從幸福心理學論提升工作幸福感[J].企業(yè)活力,2006(9):54-55.
〔6〕Christopher Peterson,積極心理學[M].群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