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勁濤劉健峰
(1 廣州鋼鐵企業(yè)集團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380;2 廣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急救分析
羅勁濤1劉健峰2
(1 廣州鋼鐵企業(yè)集團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380;2 廣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目的 探討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搶救的方法和應對措施,為今后臨床搶救該類患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方法 從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進行急救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在基礎治療上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早選擇溶栓或介入治療等急救措施;另一組為對照組患者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實行溶栓及介入治療,提供常規(guī)的急救和護理如吸氧、硝酸甘油、β阻滯劑等。結果 經(jīng)過積極的對癥搶救和有效的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48例效果顯著,4例有效,還有1例在急救過程中死亡;對照組患者16例效果顯著,8例有效,5例死亡。結論 通過有效合理的急救和規(guī)范的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促進患者疾病恢復,改善預后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內(nèi)科疾病,且近年來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主要的發(fā)患者群是中老年,以男性為主。由于患者出現(xiàn)長時間的心肌缺血導致心臟功能急劇下降[1],缺血心肌發(fā)生嚴重壞死的情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一直是臨床上比較困難的一個方面,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一直處在較高的水平。我院就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應對方案進行總結分析,現(xiàn)將整理結果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是從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進行急救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28例,年齡從57~83歲,平均年齡為72.4歲。82例患者中有46例曾在我院門診和病房就診治療過。具體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前壁14例(17.07 %),前間壁有26例(31.71 %),廣泛前壁有15(18.29 %)例,下壁有27例(32.93 %)。其中有4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病史從2~8年,有中風病史的患者10例,另有24例患者有煙酒史,6例患者有糖尿病史。
1.2 診斷標準
入院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經(jīng)過心電圖,肌鈣蛋白,心肌酶,BNP等實驗室檢查并結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無誤。
1.3 方法
原則上所有患者應及早行溶栓和PCI,我們根據(jù)患者自身身體情況及實際情況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在發(fā)病3 h內(nèi)行溶栓、介入或二者聯(lián)合治療,在溶栓后行早期PCI;對照組患者據(jù)自身身體情況及實際情況(年齡過大、發(fā)病時間過長、經(jīng)濟因素等)提供常規(guī)的急救和護理吸氧、臥床休息、硝酸甘油、β阻滯劑等,對于胸痛不能緩解的患者可以考慮適當使用止痛劑[2],如肌內(nèi)注射杜冷丁或嗎啡。
1.4 統(tǒng)計處理
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軟件對取得數(shù)據(jù)分析對比,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積極的對癥搶救和有效的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48例治療效果顯著,4例有效,1例死亡;對照組患者16例治療效果顯著,8例有效,5例死亡。將具體數(shù)據(jù)制定成表格,詳情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急救后治療效果對比[n( %)]
急救過程中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論病情嚴重與否均要絕對臥床休息,不可參加一切的體力勞動,防止一切體力活動增加心臟負擔,從而增加了耗氧量,加重病情。有效的吸氧可以很好的緩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減輕心臟負擔,增加血氧飽和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心肌供氧的增加可以緩解心肌梗死造成的疼痛[3],是臨床上必用的急救措施之一。82例患者均給予吸氧,具體吸氧濃度以低濃度為主[4],鼻導管吸氧的濃度為4 L/min,面罩吸氧濃度以8 L/min較為適宜。此外對于心肌梗死患者需立即擴張心肌血管,改善患者心肌血供和增加含氧量。通常囑患者在舌下含硝酸甘油,可迅速擴張患者心肌小動脈和小靜脈,改善心肌供血,并且可有效的緩解疼痛感。另可開通靜脈通道,選用丹參注射液或生脈注射液促進心肌的供氧和血供,緩解病情,但是要密切觀察患者血壓等體征,若血壓過低需立即停止丹參或生脈的靜脈滴注[5],換用多巴胺提高患者血壓。溶栓與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應對措施,無論采取何種再灌注策略,關鍵是盡量縮短心肌缺血時間。發(fā)病時間在3 h內(nèi)的患者,如不能及時進行介入治療,可優(yōu)先考慮溶栓治療,效果和直接PCI相差不大,但是在發(fā)病3 h后溶栓治療效果不如直接PCI。溶栓有快速、簡便易操作等優(yōu)勢,可補償PCI相關的時間延誤,贏得再灌注時間,特別是需轉運PCI者。具體方法是選用100 mL的生理鹽水中加入150萬U的尿激酶靜脈滴注,速度不宜過快,以30 min左右較為適合。另可在患者入院后12 h左右皮下注射肝素,首選低分子肝素,每12 h一次,每次用0.5 U,連續(xù)使用一周左右。有研究表示可以聯(lián)合溶栓和PCI提高療效,在患者溶栓后及早行介入治療可以顯著提早再灌注的時間,明顯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為患者改善死亡-再梗死復合終點,改善遠期預后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通過上述有效的急救措施,從表1中看出,實驗組患者急救后效果顯著的患者48例,所占比例為90.5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5.17 %,并且病死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有效及時的急救措施可以很好的提高治療效果和降低病死率,明顯的改善了患者預后和提升了生活質(zhì)量。另外需要規(guī)范有效的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整個急救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配合醫(yī)師,提供吸氧的設備,并為患者調(diào)整合適的吸氧濃度。護理人員可主動和患者交流,有助于患者情緒穩(wěn)定促進疾病的恢復[6]。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第一時間的急救措施對后期治療效果有著顯著的積極意義。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展開:①及早出診:應在接到急救電話后2 min內(nèi)出車,并隨車配備必需的急救藥品及心電圖機、心電監(jiān)護除顫儀、氧氣瓶、氣管插管設備等器材;②初步診斷:根據(jù)患者的先兆癥狀及典型臨床表現(xiàn)、特征性心電圖的改變進行初步診斷;③及時處理:一旦初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則應進行就地搶救。同時盡早入院通過血清心肌酶學等檢查予以確診。確診后則應保持臥床休息狀態(tài),立即給予低流量持續(xù)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建立靜脈通路,條件允許則及早予以溶栓、介入或二者聯(lián)合治療;④在護理配合方面,應著力從心理護理、吸氧護理、臥床指導、心電監(jiān)護等方面展開護理配合。
[1] 劉彥林.急性心肌 梗 死中醫(yī)藥研究 進 展 及384例急性心肌梗 死 患者臨床證治規(guī)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2] 汪雪玲,徐麗華,尹濤,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醫(yī) 療服務 使 用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6):1445-1447.
[3] 溫新華.33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前急救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2,14(4):236-237.
[4] 廖 樹 盛.院 前急 救72例急性心 肌 梗 死 患 者 臨 床分 析[J].右 江 醫(yī)學,2009,37(4):473-474.
[5] 郭 秀 文,紀 春 玲,鄢 春 亭.心肌 梗 死 的中醫(yī)中 藥 治 療[J].當代 醫(yī)學,2012,18(36):147-148.
[6] 沈紅,陳湘玉,曹紅梅,等.急救護理路徑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8,23(11):20-21.
R542.2+2
:B
:1671-8194(2014)01-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