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這是劉美松做過的最瘋狂的事:一個人,不帶一分錢,開車上路,用100天時間周游全國。要用錢怎么辦?打欠條。
他最終竟然成功了。
100天里,他的足跡遍布31個省市自治區(qū),共打下欠條222張,金額近48272元。他說:“我愿意用我所謂的冒險之旅,來證明我們的社會誠信仍在?!?/p>
帶著欠條出發(fā)
劉美松今年45歲。在深圳,他是個詩人,也是一個印刷商人。
決定做這個誠信實驗完全出于偶然。一次,他從家里去印刷廠,上了高速才發(fā)現(xiàn)自己分文未帶。經(jīng)過收費站時,他講明了情況,并承諾回程的時候把錢補上,沒想到,對方很開通地放行了。
這次“突發(fā)事件”給了劉美松靈感:“我忽然想到,當下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懷疑、互不信任。有了這次成功,是不是可以試試不帶一分錢走完全國呢?”
為了表示誠意,他特意設計了自己的欠條。卡片上,他把自己的名字、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祖籍、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都印在右側。為了不讓借錢給他的人等太久,劉美松的計劃是,每天將借給他錢的人的信息發(fā)給在深圳的妻子,由妻子在三天后代他償還。
帶著幾百張?zhí)刂魄窏l,劉美松出發(fā)了。
佛開高速的共和收費站,是劉美松遇到的第一個收費站。聽完劉美松的介紹后,工作人員找來值班班長,班長又給上級領導打電話,最后都是“不能支持”。
溝通過程中,一直站在旁邊圍觀的一個小伙子最終出來打了圓場:“我替你交吧?!焙炏戮幪?01的欠條,劉美松看了下時間:溝通過程耗時46分鐘。
各種各樣的不信任
事實上,每次“打欠條”都是個全新的開始。
從內蒙古去往山西的路上,一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就和劉美松“較上了勁”,不單扣了他的身份證和駕駛證,還狠狠地“教育”了他:“你這活動有意義嗎?不過就是給馬路添廢氣!”
有的地方,幾乎連話都不聽他說,就直接把他趕了出來。一位加油站站長直接告訴他:“不是我不愿意相信你,是我上的當太多了?!?/p>
這也是劉美松沿途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熬鸵驗樘嗳烁静荒谜\信當回事,透支了太多好心人的信任,所以導致這種不論真假,一律都當作假的來對待的現(xiàn)狀?!?/p>
溝通的過程中,有時會因為拒絕得過于直接變得非常有趣。
在齊齊哈爾時,劉美松從下午六點一直跑到晚上九點多,都找不到一家住宿的酒店。
對話也幾乎一樣:“不行,這個得找經(jīng)理?!薄罢垎柦?jīng)理在嗎?”“不在?!薄翱梢月闊┠愀嬖V我他的電話嗎?”“不知道?!?/p>
劉美松一邊回憶,一邊大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從他們的眼神能看出來,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謊話,實在太有趣了?!?/p>
只有一家酒店前臺在拒絕他時,誠懇地告訴他:對不起,這幾天正是拼業(yè)績的時候?!爱敇I(yè)績和人性PK時,占上風的必然是業(yè)績?!眲⒚浪烧f。
劉美松說,針對他的“人心賭博”,大多數(shù)人其實也是以“賭博”的心態(tài)來回應他。比如,在重慶一家加油站,他本來需要補充價值280元的汽油,游說半日,加油站最后同意給他加100元錢的油?!八麄兪窃谛排c不信之間找一個平衡?!?/p>
被接受的感動
因為被拒絕而帶來焦慮之余,也有被陌生人接受的感動。
翻越唐古拉山時,一個私營加油站的姑娘仔細聽了他的計劃后,面帶猶豫地為劉美松加了87元的汽油。劉美松最初以為這個姑娘是不太相信他,后來才發(fā)現(xiàn),她的猶豫只是因為她身上沒帶錢。簽下欠條后,一個小伙子給她送來了錢,劉美松看到,都是10元、20元的錢,還夾雜著很多1元的零票。
如今,這一切已過去了3年。劉美松將這次旅行實驗的歷程出版成書,書名就叫《欠條》?!耙苍S我所做的努力,并不能改變什么?!眲⒚浪烧f道,“欠條欠的是金錢,但其實更多是人情、信任和友誼。有些事情,以金錢開始,但結果卻與金錢無關?!?/p>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3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