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菊花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進入了文人的視野?!抖Y記·月令》載:“季秋之月,菊有黃花”,屈原也曾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此后有許多文人也把菊花作為吟詩題材來作賦。
白菊可以說是后起之秀。最早詠白菊的當(dāng)推劉禹錫和白居易。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fēng)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并發(fā),梅蕊妒先芳。一入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劉禹錫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席上賦白菊》白居易
兩首詩開頭兩句,都以“黃菊”的多來對比“白菊”的稀少。劉禹錫詩中的“白菊”只有“梁園”才有,而且是滿園的白菊,營造出一種白菊獨有的寧靜、和諧的意境。并以“獨”字寫出白菊的難得。白居易詩中“白菊”是獨自開在眾多“黃菊”中的,白菊傲霜挺立、凌寒開放,營造出純白、一塵不染的意境,并以“孤”字道出白菊的別致。
白居易詩接下來描寫重陽節(jié)飲酒賞花的場景,但眾多飲酒人當(dāng)中,獨有自己是“白頭翁”。很顯然這里的“白頭翁”與上句的“色如霜”;“少年場”與“郁金黃”相互映。點出全詩的主題。
劉禹錫詩接下來則逐次描寫,或喻或襯,著力于一個“白”字?!鞍拙铡钡摹鞍住笔蔷К?,光亮的,似如“琪樹、玉堂”,又如“仙人披雪髦,素女不紅裝”?!鞍拙铡毕銡鉂庵夭粌H引來無數(shù)蝴蝶,也引來無數(shù)賞花之人。白菊與蝴蝶都身著“白衣”,無法分辨出哪個是白菊,哪個是蝴蝶。賞花之人緩緩走在白菊叢中,使菊的香味更加濃厚。白菊迎風(fēng)搖曳,包含露珠的花蕊滾動著瓊漿。在白菊的輝映下,園中的景泛出銀光。茂密的枝葉猶如遮蓋象牙床,精美透亮。以上是詩人描繪出的一個晶瑩、恬靜、生機勃勃“白”的世界。
最后,詩人從寧靜的意境中,轉(zhuǎn)向“羨慕、嫉妒”的意境。“桂花”沒有勇氣同白菊一起開放,“梅花”對白菊先開放出芳香而耿耿于懷,大有嫉妒之心。反襯出白菊“超凡脫俗”的品質(zhì)。
據(jù)楊世明劃分的白居易創(chuàng)作期來看,此詩作于第二個時期。在這期間白居易基本上在地方做官,除了有兩年在京得意,他長期外放,心情是不太愉快的。
從題目上來看,詩人著重寫“重陽節(jié)”時期的白菊。原因有二:(1)菊花的花期決定的。(2)文人雅士在“重陽節(jié)”自有賞花飲酒的習(xí)慣,所以易于對比,顯示自己的優(yōu)越。
特定的時期、特定的人群,營造了特定的“人”抒發(fā)情感的有利環(huán)境。詩中“白菊”和“白頭翁”正是處于逆境中白居易的形象;而“黃菊”則象征文人雅士及當(dāng)朝的官僚。雖然“黃菊”們樂于各自的長處,但他們的長處疊加起來也不如“白菊”耀眼奪目。詩文中“滿”“郁”與“孤”相對照,更能顯示“白菊”的引人注目。雖然“黃菊”的數(shù)量眾多,但只能作“白菊”的陪襯了。
在此出現(xiàn)一個問題,即“當(dāng)時白居易有不滿于‘文人雅士及官僚,為何還要以‘黃菊來象征他們呢?”
(1)白居易雖然不滿于當(dāng)時官僚對他的迫害,導(dǎo)致長期外放。但“安史之亂”后的唐王朝元氣大傷、政治腐朽、經(jīng)濟下滑、文化低迷,難已回到盛唐時的局面。白居易力圖想用自己的畢生力量來挽回唐朝的下滑,不過他本身也知道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拯救一個王朝,需要同僚們與他共同奮斗才有所希望?!熬栈ā钡挠L(fēng)怒放、不畏艱辛的精神,正是白居易希望在同僚們身上看到的精神。愛國的心理壓倒了他心中的不滿,暫且把不滿擱置一旁,從大局的利益考慮。(2)“白菊”特有的品質(zhì)更能代表白居易的品性特征。重點在于“白”字中。①白色代表純潔、正義、光明磊落。②詩人正處于中老年時期,頭發(fā)開始發(fā)白,“白菊”的“白”或許與此有聯(lián)系。(3)白菊的稀少,“物以稀為貴”。
據(jù)《劉禹錫評傳》記載:“劉禹錫與令狐楚唱和頻繁”中可以了解到,此詩作于劉禹錫的中老年時期。這時劉禹錫同樣也處于外放的逆境當(dāng)中,不滿于當(dāng)朝的同僚們。但與白居易詩相比,不滿對象的范圍更狹窄,主要是對令狐楚的不滿,此觀點從題目方可知曉。對不滿的人仍以“菊”來象征的原因,大致與白居易相似。在此不加以重述。
劉禹錫的詩與白居易的詩最大的不同在于劉禹錫的詩中不僅有“白菊”和“黃菊”來充當(dāng)中心意象,同時也出現(xiàn)了“琪樹、玉堂、素女、桂花、梅花”等多種次要意象,接近現(xiàn)代的蒙太奇手法。次要意象與中心意象有何聯(lián)系呢?這種手法又有何效果呢?
“琪樹、玉堂、素女”等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或仙物或仙人所住之地。仙人所種植的、居住的地方往往是世上難尋,珍貴至極。詩中把“琪樹”的“直”“玉堂”的“明”都加在“白菊”的身上,更添白菊的美好品質(zhì)。“桂花”梅花”象征嫉妒而迫害“白菊”的小人,但“白菊”并不畏懼他們,因為“一入瑤華詠,從此播樂章”。從整首詩中來看,詩人表達對令狐楚的不滿,同時也流露出了詩人仍想回到朝廷一展政治才干的抱負。
其后,還有司空圖的《白菊三首》、許棠的《白菊》等。這些以白菊為中心意向的詩歌主要抓住了白居易詩歌的特點:
1.白菊開花的時期及開花的時間長。
2.白菊的顏色獨特?!鞍住鄙谝曈X上給人一種晶瑩、純潔的感覺,可以聯(lián)想到光明、正義以及崇高。中晚唐時期的文人身處朋黨結(jié)盟、昏庸腐敗的朝廷之下,極其渴望光明、正義的文化和政治氛圍,白菊的品質(zhì)正符合他們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心理。
3.白菊的數(shù)量稀少?!拔镆韵橘F”,文人自命清高,總喜歡以自己為中心,以為自己是世間最強的。白菊的稀少符合文人虛榮、清高自傲的心理。
總而言之,菊花一直是文人雅士吟詠的對象,已形成一種習(xí)慣;另一方面,白菊的花期、顏色、用途以及數(shù)量上都是文人心目中最能代表自己的植物。
參考文獻:
[1]楊世明.唐詩史[M].重慶出版社,1996.
[2]卞孝萱,卞敏.劉禹錫評傳[M].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6-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