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梅付名,陳鄂湘
(1. 福建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350003;2.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湖北 武漢,430074)
DEC的合成方法有光氣法、乙醇液相氧化羰化法[5]及碳酸二甲酯與乙醇酯交換法[6]。光氣法由于原料含劇毒而被淘汰,乙醇液相氧化羰化法因為產(chǎn)物產(chǎn)率低及設備腐蝕等問題而有待進一步開發(fā),碳酸二甲酯與乙醇酯交換法則由于原料DMC、中間品EMC及副產(chǎn)物甲醇均為綠色溶劑,具有環(huán)境友好、工藝簡單、反應條件溫和、設備要求低、投資少、不會腐蝕設備等優(yōu)點,是真正的綠色化工工藝路線,且在工業(yè)上較易實現(xiàn),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碳酸二甲酯與乙醇酯交換法是以碳酸二甲酯和乙醇為原料,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生產(chǎn)碳酸二乙酯,同時副產(chǎn)甲醇。目前工業(yè)上催化DMC與乙醇酯交換反應的催化劑主要是以醇鹽為主,如乙醇鈉等。實際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盡管乙醇鈉作催化劑具有較好的催化活性和價格低廉的優(yōu)點,但乙醇鈉在反應體系中的溶解性不好,反應過程中很容易堵塞管道及再沸器等化工設備,而且對反應物中的水和大氣中的CO2極為敏感,較易失活。為此,本文對DMC與乙醇酯交換反應的催化劑進行研究,以期開發(fā)一種在反應體系中溶解性好、催化活性高的催化劑。
碳酸二甲酯、無水乙醇、La2O3、La(CF3SO3)3、KNO3、Mg(NO3)2·6H2O、Al(NO3)3·9H2O、Zn(NO3)2·6H2O、La(NO3)3·6H2O和LaCl3·nH2O,均為分析純。3種硝酸鹽中的結晶水及LaCl3·nH2O中的結晶水可通過與無水苯進行蒸餾的方法除去。La2(CO3)3的制備按文獻[7]方法進行,La(OH)3的制備按文獻[8]方法進行,La(OAc)3的制備按文獻[9]方法進行。
針對該酯化反應的特點,為了提高反應的轉(zhuǎn)化率和選擇性,實驗采用一套反應和精餾的合成裝置,如圖1所示。反應瓶通過油浴加熱,內(nèi)加磁子攪拌。在反應瓶上方加一精餾柱,精餾柱內(nèi)填充磁環(huán)或玻璃珠等填料,以增加氣、液相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各組分間的分離效率。精餾柱的上端接一個全回流可調(diào)分餾頭,分餾頭通冷凝水冷凝,用于調(diào)節(jié)餾分的回流比,并將副產(chǎn)物CH3OH從體系中不斷地移出。
圖1 酯交換反應裝置Fig.1 Diagram fo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餾分和釜液在Agilent GC-1790型氣相色譜儀上分析。分析條件:以氮氣為載氣,分流進樣,進樣量0.3 μL;采用非程序升溫:柱溫85 ℃,進樣器溫度220 ℃,檢測器溫度200 ℃;采用FID檢測器,外標法定量。
另外,本實驗是在大氣中進行的,實驗結果表明空氣中存在的CO2對La(NO3)3的催化活性也沒有影響。
表1數(shù)據(jù)顯示,La(CF3SO3)3比La(NO3)3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但由于La(NO3)3更為廉價,對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更有意義,因此以下選取無水La(NO3)3為催化劑,對反應條件進行優(yōu)化。
表1 鑭化合物的催化活性Table 1 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lanthanum compounds
反應條件為T=76~80℃,t=7h,n(EtOH)∶n(DMC)=8∶1時,La(NO3)3催化DMC與乙醇脂交換法合成DEC反應中催化劑用量對反應的影響如圖2所示。由圖2中可見,當La(NO3)3用量為DMC量的0.7%時,DEC產(chǎn)率和選擇性均接近最大;繼續(xù)增加催化劑用量,DEC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均變化不大。這是因為酯交換反應常見的催化劑是Lewis酸催化劑,而La3+是較強酸性的Lewis酸離子,因此在催化DMC酯交換合成DEC的反應中較少的量就可以發(fā)揮很好的催化效果。
綜合考慮催化效果和成本因素,選擇催化劑La(NO3)3的用量為0.7%。
圖2 催化劑用量對合成反應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atalyst dosage on the reaction
T=76~80 ℃,n(EtOH)∶n(DMC)=8∶1,La(NO3)3的用量為DMC量的0.7%時,反應時間對DMC與乙醇脂交換法合成DEC反應的影響如表2所示。由表2中可見,以La(NO3)3為催化劑時,反應3 h時,DMC的轉(zhuǎn)化率就達85%,產(chǎn)物DEC與EMC的選擇性之和接近100%;隨著反應時間的繼續(xù)延長,DMC轉(zhuǎn)化率基本上變化不大,DEC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逐漸增加;反應7 h后,DEC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無明顯變化。這是因為,碳酸二甲酯與乙醇酯交換法生產(chǎn)碳酸二乙酯的反應實際上分兩步進行:
(1)
(DMC) (EMC)
(2)
(EMC) (DEC)
以硝酸鑭作催化劑,第一步的反應速率非常快,反應3h時,DMC基本上全轉(zhuǎn)化成了中間產(chǎn)物EMC和產(chǎn)物DEC;之后主要發(fā)生的是第二步反應,即在催化劑作用下,中間產(chǎn)物EMC和乙醇進一步反應生成DEC;但當反應進行到7 h,兩步反應均已達到化學平衡,因此DMC的轉(zhuǎn)化率、DEC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均變化很小。
表2 反應時間對DEC合成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time on the synthesis of DEC
由式(1)、式(2)中可知,由DMC進行酯交換反應合成DEC是一個典型的可逆反應,當DMC過量時,酯交換反應以第一步反應為主,主要產(chǎn)物為EMC;當乙醇過量時,反應則以第二步反應為主,主要產(chǎn)物為DEC。當以La(NO3)3為催化劑催化DMC與乙醇的酯交換反應時,通過改變DMC與乙醇的配比,可分別合成DEC與EMC。
當T=76~80 ℃,t=7 h,催化劑La(NO3)3用量為DMC量的0.7%時,EtOH與DMC的配比對DMC與乙醇脂交換法合成DEC反應的影響如圖3所示。
由圖3中可見,當乙醇與DMC配比小于4∶1時,EMC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均高于DEC,主產(chǎn)物為EMC;配比大于4∶1后,隨著乙醇含量的增大,DEC與EMC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均增大,而EMC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呈下降趨勢;當配比超過8∶1時,增加乙醇含量,產(chǎn)物的組成基本上不再變化。因此,以La(NO3)3為催化劑,DMC與乙醇酯交換合成DEC的反應中,應選擇乙醇過量,優(yōu)選的n(EtOH)∶n(DMC)為8∶1。
圖3 原料配比對反應的影響Fig.3 Effect of ratio of ethanol to DMC on the reaction
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性能直接影響其工業(yè)應用價值。在T=76~80 ℃,t=7 h,n(EtOH)∶n(DMC)=8∶1,催化劑La(NO3)3用量為DMC量的0.7%時,DMC與乙醇脂交換法合成DEC反應中,硝酸鑭使用一次后,將反應混合物進行蒸餾,使硝酸鑭留在反應燒瓶中,再加入反應物進行第二次催化活性測試,依此類推,共進行了5次反應,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中可見,La(NO3)3重復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上無明顯變化。這是因為本試驗的反應條件溫和,而La(NO3)3是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化合物,因此可以保持穩(wěn)定的催化性能,這也為其工業(yè)化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表3 催化劑的循環(huán)使用活性測試結果Table 3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used catalyst
(1)DMC與乙醇脂交換法合成DEC的反應中,以硝酸鑭作為催化劑時DMC轉(zhuǎn)化率可達86%,DEC產(chǎn)率為59%,酯交換反應的選擇性為99.4%。
(2)硝酸鑭催化DMC與乙醇合成DEC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反應溫度76~80 ℃、乙醇與DMC摩爾比為8∶1,催化劑用量占DMC的0.7%,反應時間7 h。
(3)經(jīng)5次循環(huán)回收后再利用,硝酸鑭能保持其催化活性,可重復使用。
[1] Ono Y.Dimethyl carbonate for environmentally benign reactions[J].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1996,68(2):367-375.
[2] Franco M,Marcello N,Franco R, et al.Alkyl carbonates—new-generation solvents[J]. Chimical Industria,2001,83(3): 47-53.
[3] Ding M S,Xu K,Jow T R.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of PC-DEC and PC-EC solution of LiBOB[J].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05,152(1):A132-A140.
[4] Michael A P, Christopher L M.Review of dimethyl carbonate(DMC) manufa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s a fuel additive[J]. Energy & Fuels,1997(11):2-29.
[5] Ugo R, Renato T, Giocchino C,et al.Carbonic acid esters:US: 4,218,391 [P].1978-04-28.
[6] Zielinska-NadolskaI, Warmuzinski K, Richter J. Zeolite and other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dimethyl carbonate with ethanol[J]. Catalysis Today. 2006, 114 (2-3): 226-230.
[7] 翟永清,姚子華. 用碳酸氫銨作沉淀劑制備La2O3納米晶體[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5,17(3):359-361.
[8] 劉治平,王曉鐵.氫氧化鑭和氫氧化釹微粉的制備[J]. 2004, 25(3):39-41.
[9] Soraya M R, Carlos A. Alcidio A.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nthanum acetate for application as a catalyst[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2, 344(1-2): 38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