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In terms of display technique, Hangzhou Arts and Crafts Museum tries to avoid monotonic display of two-dimensional images and text, and especially take advanta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x categories of main materials as space decoration elements. Through the scene, multimedia, model and other advanced display methods of a modern museum, it shows the unique display environment for each exhibition hall so as to highlight the refined, modern and elegant display features of arts and crafts museum.
繼2009年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開放后,二期工程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于2011年9月底如期開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位于運河西岸,東臨小河路,與一期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南側緊密相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建于原杭州市紅雷絲織廠原址,建筑外觀上保留外墻原貌,內(nèi)部進行了相應改造??偨ㄖ娣e近2萬平方米,一樓為大廳,二樓為大師工作室和臨展廳,三樓為常設展廳。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在籌建之初即通過專家會討論確定了十六字方針為:立足杭州、著眼浙江、面向全國、突出當代。要求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須突出杭州工藝美術品種豐富,人才輩出的特點。因此在內(nèi)容策劃上首先確定了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展示的六大門類,每個種類選取數(shù)名技藝高超的曾經(jīng)在杭州生活、工作過的大師或藝人的代表作品進行展示與宣傳。同時對每種工藝的制作技藝或工藝流程進行介紹和展示,力圖揭示物質(zhì)背后蘊含的文化,將展覽的多方位信息傳遞給觀眾。特別是大師工作室機制的引入和手工藝活態(tài)展示館的開放,突破了傳統(tǒng)博物館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彌補了傳統(tǒng)陳列展示“靜態(tài)”的缺憾,使觀眾能近距離感受和了解到現(xiàn)代多種工藝制作的過程,親身體驗手工藝制作的樂趣。
在陳列手法上,博物館盡量避免單調(diào)的二維圖片和文字的單一展示,特別提取六大類別主要材質(zhì)的特點作為空間裝飾元素, 通過場景、多媒體、模型等現(xiàn)代博物館先進的展示手段,為每個展廳營造各有特色的展示環(huán)境,突出顯示了工藝美術博物館陳列的精致、現(xiàn)代而不失典雅的展示特點。
新建成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常設展覽展示面積達2700平方米,分為序廳和七個展區(qū)。序廳在舒緩的橢圓形造型下,通過從墻面延伸到屋頂?shù)倪B貫平面graphic圖文板面,導入杭州工藝美術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在橢圓造型的兩側,重點選取官窯瓷器的制作、絲綢織造、南宋杭城富庶街景以及1915年中國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四個片段,著重突出杭州工藝美術歷史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手法上,四個片段采用了三種方式:官窯瓷器的制作與絲綢織造通過泥塑模型表現(xiàn)了瓷器制作和織造技藝的工藝流程;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則采用幻影成像技術,通過收集的老照片以及文字資料,一幕一幕地展現(xiàn)了1915年中國參加萬國博覽會的前后史實;南宋杭城富庶的街景則根據(jù)《南宋杭城風情圖》,通過三維動畫技術復原了南宋京城臨安的皇城至朝天門附近一帶的皇宮、城垣、街景以及風土人情等,生動再現(xiàn)了當時“東南形勝、三吳都會”的繁華景致。
杭州的工藝美術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歷史上也占據(jù)一席之地。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當屬杭州地區(qū)最具世界意義的工藝美術品;絲綢與瓷器曾是中國最重要的世界性商品,在世界眾多民族的心目中成為中國文明的象征,杭州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瓷器與絲綢產(chǎn)地,匯聚了工匠精英,無論在品格和質(zhì)量上, 還是在設計創(chuàng)新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杭州宋代雕版以其精良的品質(zhì),不僅成為中國雕版印刷最重要的三大基地之一,也以后無來者的姿態(tài)攀登中國雕版印刷史的巔峰,成為后世雕版的楷模;宋代以來,隨著都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杭州工藝美術群芳爭艷,涌現(xiàn)了王星記、張小泉、西泠印社、都錦生等享譽世界的著名品牌;杭州的工藝美術不僅自得傳統(tǒng),還積極吸納外來文化, 蕭山花邊就是在接收西方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fā)展成享譽全球的工藝品。在緊接著序廳的橢圓形造型后面,一個圓形的空間內(nèi),象征性設置了表現(xiàn)杭州工藝美術地位的玻璃柱體;屋頂則通過投影和特殊的照明營造出藍天白云的效果,寓意正是在杭州這樣美麗的山、水自然環(huán)境中,才孕育出如此眾多的工藝美術藝人,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如此眾多的工藝美術精品。
序廳過后即是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重點展示的六大工藝類別:雕塑、陶瓷、織繡、編織、金屬、其他民間工藝。每一類別均以技藝高超的老藝人和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代表作品為陳列重點,圍繞它們選取其他藝人和省、市級大師的代表作進行組合陳列,并適當輔以制作工具和原材料進行綜合展示。每一類均根據(jù)該類別所使用的主要材質(zhì)或特質(zhì)提煉出一個漢字元素符號,空間展示和建筑裝飾都圍繞這一元素營造出該展廳富有特色的展示環(huán)境。
雕塑展區(qū)主要包括杭州石雕、木雕、微雕、玉雕、竹刻五大內(nèi)容,分為兩個展廳:第一個展廳主要陳列杭州石雕、昌化雞血石雕、篆刻作品及相關原材料和工具等。本展廳以“象”為提煉符號,前半部分空間通過仿石質(zhì)材料以及二維圖片的巧妙運用, 復原飛來峰石窟造像,并將部分杭州石雕的作品、原材料技藝工具等陳列實物融入其中進行展示,達到了實物與場景的和諧統(tǒng)一;后半部分空間重視陳列的功能性,通過通柜和獨立柜展示杭州石雕、昌化雞血石、印鈕篆刻以及玉雕作品。第二個展廳選取了數(shù)位大師或藝人的黃楊木雕、東陽木雕、硬木彩塑、根雕、微雕、竹刻代表作品,通過通柜、精品柜、中心柜等組合進行陳列展示。本展廳同樣以“象”字為設計元素,在地面材質(zhì)和空間裝飾上均采用木質(zhì)的建筑材料。在展廳的中央,以特別定制的兩件東陽木雕作品“拱宸風情圖屏”以及“清明上河圖屏”為重心, 組合復原了以東陽木雕為主的牌坊場景。穿插于場景之中的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吳初偉的“寒梅迎春”東陽木雕屏,屏的對面陳列東陽木雕原材料、工具、雕刻小樣,并配以視頻解說。在本展廳的微雕、玉雕和竹刻展示部分,中國傳統(tǒng)木建筑結構“斗拱”也被充分利用在裝飾空間上。由于場地空間有限,利用了鏡面作為墻面,通過鏡面反射,營造木制建筑結構的無限延伸效果,使得空間顯得更加拓展。
陶瓷展區(qū)主要展示了越窯、南宋官窯、龍泉窯、藝術陶瓷四部分內(nèi)容。本展廳挑選了杭州陶瓷界著名代表人物的典型代表作品在精品柜中進行陳列展示。展廳設計元素為“炎”,寓意瓷器是由瓷土、釉料歷經(jīng)高溫火焰燒制而成。在整個展廳的裝飾方面,采用噴印技術制作了8幅巨型的多彩仿陶瓷板作為墻面立體裝飾,呼應“炎”字元素。此外,展廳出入口門框裝飾也采用有龍泉窯典型特征的冰裂紋噴印畫面。本展廳燈光整體較暗,但是通過射燈以及精品柜水晶底座燈光的組合,使陶瓷的晶瑩、潤澤特質(zhì)得以展現(xiàn)出來,與噴印畫面立體裝飾共同營造出一種精致、脫俗的展示效果。
織繡展區(qū)主要陳列杭州絲織以及杭州手繡、機繡的代表作品。本展廳為了契合陳列主題,選取“織”為設計主打元素,利用仿古實木在展廳頂部空間構筑出木質(zhì)屋頂,使人產(chǎn)生一種仿佛置身于巨大的織造作坊感覺。為了彰顯都錦生絲織在杭州乃至中國的重要地位,展廳中前部制作了一個都錦生絲織廠茅家埠舊址縮小模型,并配以多媒體觸摸屏傳播都錦生絲織相關背景知識。展廳中后部兩個大型矩形獨立柜分別陳列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王文瑛和陳水琴的“雷峰今昔”與“荷塘雅趣”作品。展廳四周采用相對石雕展區(qū)面寬稍小的邊柜,分區(qū)展示杭州的手繡、機繡精品,針對織繡作品雙面繡制兩面相異的工藝特點,還特別采用了感應旋轉展臺對部分重點作品進行了展示。
編織展區(qū)主要陳列杭州傳統(tǒng)竹麻藤編織和杭州蕭山花邊作品。本展區(qū)提取“編”為設計元素,結合展品性質(zhì),將展區(qū)一分為二:靠墻通柜中的金屬質(zhì)感展臺主要陳列竹藤編織工藝作品, 展臺的現(xiàn)代金屬質(zhì)感與展品的竹藤質(zhì)地形成較大反差,起到了反襯作品的作用;在展廳中部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臥室布景,床上用品桌幾鋪墊均是蕭山花邊織品,直觀地表現(xiàn)了蕭山花邊的實用價值。在布景左右兩面,陳列了雙面展柜,分別展示了大尺幅的蕭山花邊作品以及采用蕭山花邊工藝創(chuàng)新而成的裝飾掛畫。在本展區(qū),為了突出蕭山花邊的起源歷史,在展廳的一角還制作了一個場景復原——一位意大利傳教士正在向中國的民間婦女傳授花邊織造技巧。
金屬展區(qū)主要展示了杭州傳統(tǒng)金銀飾品、張小泉剪刀和現(xiàn)代杭州銅雕工藝作品。一進入展區(qū),眼光立即便會被金碧輝煌的色彩所吸引。本展區(qū)提煉金屬材質(zhì)的“輝”為裝飾主元素,從編織廳出來迎面而來即是輝煌燦爛的黃銅屋,屋子中間陳列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的“天地玄黃銅雕屏”作品。該作品取自《易經(jīng)》中“形而上的天道高遠,所以天玄;形而下的地道深邃,所為地黃”意境,意蘊深遠。在銅屋一側陳列著“雷峰塔建筑銅雕模型”,與銅屋相應,大氣磅礴。在銅屋另一側與正面,分別于通柜和壁龕中陳列著現(xiàn)代熔銅藝術作品與傳統(tǒng)杭州金銀飾品。整個展區(qū)金屬色澤感強烈,視覺沖擊力較強。
其他民間工藝展區(qū)主要展示陳列杭州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作品。比如杭州雕版印刷、燈彩、剪紙、絲綢服裝等。本展區(qū)以“彩”為主題元素,采用了具有統(tǒng)一感的整體空間設計,活用長且高大的墻面,配置格景式小壁龕,輔以各種工藝照片、紋飾、場景以及多媒體展示資料,以達到充分展現(xiàn)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民間工藝內(nèi)容,體現(xiàn)杭州民間工藝人才輩出、豐富多彩、熱鬧非凡這一特點的傳播要求。
在金屬展區(qū)和其他民間工藝展區(qū)之間,還專門設計了一塊“生活中的工藝”陳列區(qū)。主要通過四個具有現(xiàn)代感和靈動感的黃色立方體陳列方格,選取與人們?nèi)粘I钕⑾⑾嚓P的各種工藝美術品布置出不同的書房、琴房、臥室、客廳等生活場景,向觀眾傳達工藝美術品對我們?nèi)粘I畹挠绊憽_@四個陳列方格還可以定期更換場景,同時還兼具博物館工藝美術精品陳列展示的功能。
在緊挨博物館樓層的挑空區(qū),還有一個陳列大型工藝美術精品的展示區(qū),許多大型的展品比如銅雕、木雕屏風、織繡屏風等陳列于此。另外,為了彰顯工藝美術材質(zhì)之美,特別在序廳兩側對稱設置了材質(zhì)展示墻。材質(zhì)墻呼應工藝美術博物館六大門類主要材質(zhì)特點,放置了竹藤、原木、蠶繭、黃銅、瓷片等原材料, 既是一種裝飾之美,同時給予觀眾一種直觀的感受。
博物館基本陳列主要是“靜態(tài)”的展示方式,這種方式對于展現(xiàn)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和揭示手工藝背后蘊含的文化不是很有利。作為展覽的延伸和補充,博物館引入大師工作室機制和手工藝活態(tài)展示理念,力圖使觀眾對現(xiàn)代工藝創(chuàng)作過程有一個“動態(tài)”的直觀感受。在大師工作室和手工藝活態(tài)展示館中,觀眾可以直接觀看到現(xiàn)代石雕、扇藝、刺繡、剪刀、油傘、造紙、剪紙、紫砂等的制作技藝,并可親身參與制作體驗。從靜態(tài)的基本陳列到活態(tài)的手工藝展示,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始終以“十六字”定位方針為本,盡力做到對當代手工藝精粹的收藏和展示, 極力彰顯杭州當代工藝美術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