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天勝
(五華縣人民醫(yī)院,廣東 五華 514400)
免疫調節(jié)劑對支原體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鐘天勝
(五華縣人民醫(yī)院,廣東 五華 514400)
目的 探討免疫調節(jié)劑對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87例支原體肺炎患者按照隨機分層分組法分為觀察組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抗菌藥物治療,觀察組給予抗菌藥+免疫調節(jié)劑,觀察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結果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組內及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治療后淋巴細胞CD3+T和CD4+T的絕對值及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免疫調節(jié)劑能顯著改善支原體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預防支原體肺炎的反復、持續(xù)發(fā)作有積極意義。
免疫調節(jié)劑;支原體肺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
支原體肺炎與細菌感染性肺炎有明顯區(qū)別,二者區(qū)別表現(xiàn)在臨床癥狀和致病源不同,支原體肺炎的致病源為支原體,其沒有細胞壁,對于作用于細胞壁的抗菌藥物不敏感,因此常規(guī)用于治療細菌性感染肺炎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支原體肺炎無效,臨床治療支原體肺炎應用最為廣泛的為以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1]。本文聯(lián)合應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和免疫調節(jié)劑治療支原體肺炎,通過觀察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情況,旨在探討免疫調節(jié)劑對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支原體肺炎患者87例,男53例,女34例,年齡在26~54歲,病程 1~9 d,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本次入我院治療前2個月未使用過免疫刺激調節(jié)劑,排除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病毒及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將87例患者隨機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齡30~54歲,平均(37.8±2.6)歲,病程 1~9 d,平均(6.4±1.7)d,其中有發(fā)熱癥狀者25例,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6~50歲,平均(40.2±1.7)歲,病程1~8 d,平均(4.9±1.8)d,其中有發(fā)熱癥狀者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給予吸氧、支氣管擴張劑,以快速緩解癥狀,同時可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給予止咳、祛痰及退熱藥。對照組患者給予靜注濃度為1.5 mg/mL的阿奇霉素生理鹽水溶液250 mL,每次靜注時間不少于60 min,1次/天,連續(xù)用藥5 d,隨后改為飯前口服同等劑量的阿奇霉素片,1次/天,連續(xù)口服用藥5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匹多莫德片800 mg,2次/天,用藥1周后將口服劑量改為每次口服400 mg,再次連續(xù)用藥1周[2]。
1.3 觀察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4(IL-4)、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應用自動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患者淋巴細胞亞群CD3+T及CD4+T的比例和絕對數(shù)[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組內及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淋巴細胞絕對值及比例比較:觀察組治療后淋巴細胞CD3+T和CD4+T的絕對值及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支原體肺炎是由支原體感染誘發(fā)的肺部炎性疾病。潛伏期1~3周,發(fā)病形式多樣,大部分患者僅出現(xiàn)低熱、疲乏,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突發(fā)高熱、頭痛、惡心等全身中毒癥狀。病原體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細胞上,可釋放神經(jīng)毒素、過氧化氫等物質,刺激呼吸道產(chǎn)生炎性反應[4]。在治療上,大環(huán)內酯類是支原體肺炎的首選抗生素[5]。由于支原體還可抑制免疫細胞功能活性,介導細胞因子等,使機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表現(xiàn)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變[6]。因此,在常規(guī)應用抗菌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免疫調節(jié)劑。
匹多莫德是一種合成的胸腺二肽結構的新型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纱龠M機體抗體的形成,增強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提高巨噬細胞的趨化性,激活自然殺傷細胞和補體,調節(jié)機體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7,8]。
表1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淋巴細胞絕對值及比例
本文將抗菌藥物阿奇霉素聯(lián)合免疫調節(jié)劑匹多莫德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組內及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治療后淋巴細胞CD3+T和CD4+T的絕對值及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免疫調節(jié)劑相比單純應用抗菌藥物的臨床效果之所以更佳,免疫調節(jié)劑能顯著改善支原體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預防支原體肺炎的反復、持續(xù)發(fā)作有積極意義。因此該藥可作為抗感染藥物治療的重用輔助用藥,在支原體肺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1] 陳波,張經(jīng).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體液免疫檢測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6): 1045-1046.
[2] 王宗燕.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肺外并發(fā)癥臨床分析及治療體會[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31(15):52-53.
[3] 張益謀.炎琥寧對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6):2608-2610.
[4] You L,Chen H,Han C3,et al.The value of early diagnostic screens for the diagnosis of influenza A,B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Clin Lab,2013,59 (11/12):1239-1245.
[5] 孟晨.重癥支原體肺炎的支氣管鏡下表現(xiàn)和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2010,48(12):954-956.
[6] 郝麗,鄭成中.支原體肺炎患兒D-二聚體、免疫功能變化及其意義[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3):156-159.
[7] 王冠,李開為.匹多莫德對支原體肺炎患兒免疫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5):823-825.
[8] Carta S,Silvestri M,Rossi GA.Modulation of airway epithelial cell functions by Pidotimod: NF-kB cytoplasmatic expression and its nuclear translo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TLR-2 expression[J].Ital J Pediatr,2013,39(1):29.
R563.1
:B
:1671-8194(2014)32-0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