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緬甸特派記者 劉 暢 游客初到緬甸,大概會驚嘆于這個剛向世界展露面容的東南亞國家,竟有如此品類豐富、色彩斑斕的手工藝品,比如布裙(籠基)、木雕、漆器。但只有深入仰光南部的貧瘠村莊,或是漫步王朝遺城蒲甘,你才能發(fā)現另一樣充滿緬甸色彩的傳統工藝——油紙傘(如圖)。 3月下旬,蒲甘正午的陽光能烤焦眉毛。這個時候,你往往會感激街邊賣油紙傘的攤販。一把傘面圖案精美、骨架頗有質感的紙傘,最低只要8美元。油紙傘在緬甸有上千年歷史,最早傘是緬甸皇族及宗教儀式的專用物件,不同設計的傘是不同階層權貴的身份象征。傘在緬語里是Htee,和佛塔、廟宇上的尖頂是同一個詞,足見它所代表的神圣意味。后來油紙傘普及開來,也是僧尼用得最多。 仰光的文化學者開捉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油紙傘最早從中國傳入,但到了緬甸,傘的制作工藝經反復改良,充滿了地域特色?!霸诰挼?,傘骨是竹子做的,一種名為Tin-wah的竹堪為上乘材料,竹竿被劈成一條一條后在臭水里浸泡,以防蟲蛀。”傘柄是柚木制作,傘面最早用紙,后來開始用樹皮、布和綢緞。記者一問,工藝最為精良的絲綢傘要賣到200美元以上。 手工制作一把油紙傘,最難的步驟是將傘面粘到傘骨上,要傘面平整、皺褶均勻,開捉說:“學3年,才有這個手藝?!弊詈笫掷L圖案,涂油脂和清漆,達到防水、防曬的效果。傳統上,女子的傘圖案是風景,男人的是白色條紋配以皇城佛塔,僧侶則是用全紅。 如今,工業(yè)社會金屬傘骨和尼龍布面的雨傘早在緬甸普及,油紙傘成了專售游客的工藝品?!董h(huán)球時報》記者在緬甸的一日,難得碰到一名僧侶,撐了一把油紙傘,那是和他的僧袍一樣的絳紅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