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院前急診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搶救成功率的影響
樂瓊花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目的:研究院前急診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影響。方法選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間收治的120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對其按照入院方式分組,家屬送入醫(yī)院未進行院前急診護理58例,另外由120送入醫(yī)院開展了院前急診護理62例,對比分析兩組的搶救成功率以及相關護理效果。結果院前急診護理組獲得救助介入時間明顯短于未行院前急診救助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院前急診護理組在MODS、死亡、窒息發(fā)生的概率上明顯低于未進行院前急診救助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院前急診干預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院前急診護理;創(chuàng)傷性休克;搶救成功率;效果
創(chuàng)傷性休克是指機體在受到外源性的暴力擊打后導致體內重要臟器受損、引發(fā)大量出血,從而使體內的有效血液循環(huán)量減少,使微循環(huán)灌注不足,或者是因暴力打擊產生劇烈疼痛和恐懼心理等因素形成的機體代償失調綜合征[1]。創(chuàng)傷性休克較一般的失血休克情況更為嚴重,如果不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患者很有可能出現死亡[2]。為了進一步研究院前急診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影響,選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間收治的120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對其進行分組分析?,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間收治的120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由送入方式以及是否開展院前急診護理進行分組,院前急診護理組62例,男性38例,年齡在14~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2±9.2)歲,女性24例,年齡在12~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3±9.7)歲,臟器官損傷16例,四肢骨折大出血29例,骨盆骨折大出血17例;未進行院前急診護理組58例,男性30例,年齡在17~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3±9.9)歲,女性28例,年齡在15~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1±9.2)歲,臟器官損傷18例,四肢骨折大出血27例,骨盆骨折大出血1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休克原因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護理
當120急救車趕到現場后立即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評估的內容包含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思維和表達能力、病情嚴重程度、受傷機制等,然后迅速的建立起兩條靜脈通路,一條注射0.9%氯化鈉溶液用于擴容,再根據患者的情況是否給予7.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酥,另一條靜脈通路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然后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護理,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內的異物,在口腔中置通氣管以保證患者正常呼吸,給予患者濃度40%的氧氣吸氧,流量控制在2~4L/min,以改善患者體內的缺氧狀態(tài),再對患者的傷口進行處理并及時的轉運,如果患者存在著活動性的外出血,給予患者加壓包扎,減少患者的出血量,但阻斷血流的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患者伴有骨折,先用夾板對骨折處進行固定,利用擔架轉運患者,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難,則考慮患者是否存在氣胸,并及時的插管引流和抽氣處理。
1.2.2 入院急診護理
當120急救車到達醫(yī)院,急診科醫(yī)護人員立即對患者進行搶救,嚴密的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觀察患者的神智、瞳孔等指標,搶救過程中應盡量的減少患者出血的情況,預防患者出現感染,降低并發(fā)癥出現的幾率,對于多臟器衰竭和多發(fā)傷,護理人員詳細的觀察并記錄下患者的各項情況,需要手術的患者在術前做好準備工作,及時的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檢查,為手術的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1.3 觀察指標
本次試驗主要針對患者的介入治療時間。MODS、死亡以及窒息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院前急診護理組救助介入時間為(10.35±1.24)min,家屬自行送入醫(yī)院救助介入時間為(56.2±8.7)min,院前急診護理組獲得救助介入時間明顯短于未行院前急診救助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院前急診救助組入院MODS、死亡、窒息發(fā)生的概率分別為:19.35%(12/62)、6.45%(4/62)、3.23%(2/62);未進行院前急診護理組MODS、死亡、窒息發(fā)生的概率分別為:41.38%(24/58)、13.79%(8/58)、10.34%(6/58)。則院前急診護理組在MODS、死亡、窒息發(fā)生的概率上明顯低于未進行院前急診救助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創(chuàng)傷性休克是機體受到嚴重暴力打擊產生的伴發(fā)癥狀,病情較急、發(fā)展速度快、來勢兇險,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患者的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創(chuàng)傷性休克產生的原因有大量出血、體液丟失、疼痛刺激、細胞受損、臟器受損等,搶救的關鍵是在最短時間內足量補液,保持患者的血壓平穩(wěn),盡快的糾正休克,控制感染和預防各類并發(fā)癥[4]。通過本組的研究發(fā)現,經過了院前急診護理組救助的介入時間、家屬自行送入醫(yī)院救助介入時間都明顯短于未行院前急診救助組的介入時間,這說明經過院前急診護理組救助能夠為患者創(chuàng)造出寶貴的治療時間,從患者入院的MODS、死亡、窒息發(fā)生的概率來看,經過了院前急診救助組的患者明顯都要低于未經過院前急診救助的患者,這說明經過院前急診救助的患者搶救效率更高,極大的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搶救患者生命時,廣泛的開展院前急診護理能夠提高搶救的成功率和效率,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1]文光珍.院前急診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09:1317-1319.
[2]張玉然.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搶救及處理體會[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18:170-172.
[3]彭先美,黃雪梅,紀建波,溫賢信.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院前急救與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1,12:1072-1073.
樂瓊花:1962年10月1日,女,漢族,四川省忠縣,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主管護師,中專,臨床護理,
R472
B
1009-6019(2014)12-0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