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書林
摘 要:塞罕壩地區(qū)地處河北省最北部,主要的造林樹種包括落葉松、樟子松和云杉。因氣候條件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為保證育苗的成功,該文介紹了塞罕壩地區(qū)主要造林樹播前種子管理及播種技術,以期為高寒地區(qū)的育苗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塞罕壩地區(qū);造林;種子管理;播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5-109-02
林木種子是育苗造林的基礎,是保證完成綠化造林的先決條件。種子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幼苗的質量,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管理林木種子,配套先進的播種技術是確保造林育苗成敗的關鍵。塞罕壩地區(qū)位于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最北部,屬冀北山地與蒙古高原交匯區(qū),壩下、壩上過渡帶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錯帶,東經(jīng)116°51′~117°39′,北緯42°02′~42°36′。海拔1 010~1 940m,年均氣溫-1.5℃,最短無霜期42d,在植物生長季節(jié)常有霜凍發(fā)生;年均降水量530.9mm,雨熱同期,屬溫帶寒溫性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氣候的特殊性,該區(qū)造林育苗的播前種子處理方法及播種技術關系著育苗的成敗。
1 播前種子處理方法
1.1 種子消毒、浸種 種子浸種是使種子通過浸泡軟化種皮,增加滲透性,利于種胚吸收水分膨脹,打破種子休眠,完成發(fā)芽前的物質轉化,播種后能使種子出苗齊、全、壯。一般結合浸種同時進行種子消毒工作,消毒是為了消滅種子上的病原物,以免發(fā)生病害。常用的消毒、浸種方法:(1)硫酸銅浸種:用濃度0.3%,35℃左右的溫水浸泡8h,撈出后溫水浸泡16h。(2)高錳酸鉀法:用濃度0.3%~0.5%的溫水溶液浸種2h,撈出后用清水浸22h。(3)根據(jù)不同樹種選用不同的微量元素(硫酸鋅、硫酸錳)、植物激素(吲哚乙酸、生長素等)或赤霉素等進行浸種,也可起到提高發(fā)芽率的作用。例如:920赤霉素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mg/kg浸24h,落葉松發(fā)芽率提高15%;開源縣石臺子苗圃,用920赤霉素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mg/kg處理落葉松種子,苗高、根長增加25%。
1.2 種子埋藏
目前該區(qū)所育的針葉樹種子均屬強迫休眠種子,催芽主要采用層積催芽法,根據(jù)不同情況用沙藏或雪藏。對于生理休眠的硬皮種子或是由于抑制物質及生理作用引起休眠的種子,一般使用熱水浸種消毒后,采用隔年埋藏的方法進行處理。
1.2.1 雪藏 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管護方便的地塊挖一深1.5m,長寬1~2m的坑(可貯種子75kg左右),坑底先鋪15cm厚的雪踏實,把撈出的種子與3倍的雪均勻混合后,放入坑內(nèi)攤平踏實,距坑沿30cm處再放入20cm左右厚的雪,踏實后放草進行覆蓋,上面壓上枝柴,以防損害。坑內(nèi)保持0℃以下低溫,一般2個月左右即可。雪藏優(yōu)點顯著,可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8%以上,促使苗木出土全而齊,提高幼苗抗低溫防霜凍的能力,所以有條件的地方均應提倡雪藏。
1.2.2 沙藏 沙藏種子不宜過深,以免因通氣不良而使種子霉變,一般坑深0.8~1m即可,沙子濕度60%,以手握成團,但不滴水為宜。種子處理主要掌握好溫、濕度及通氣條件,埋藏種子要定期檢查,看有無鼠害及其它不良狀況。
1.3 催芽
1.3.1 室外催芽 選擇干燥背風向陽的地方,根據(jù)種子數(shù)量挖一至數(shù)個深0.4m左右,長3m的催芽坑??拥卒伾戏鬯榈难蝰R糞或草簾,上面鋪上葦席或塑料布。在播前5~10d將種子從貯藏坑中取出,溶雪并篩去大部分沙子后,均勻攤到坑內(nèi),厚度不超過10cm,翻拌均勻,日落時集堆蓋好,日出后再曬,這樣7d左右,待有30%種子咧嘴大部分種胚發(fā)綠時,即可播種。
催芽程度要掌握好,若種芽催得輕,種子扎根慢,延長出苗期,施工管理加重;若種子催得過重,則苗木不易扎根出土困難,種子生長細弱,易得病害和日灼,以致出苗率降低。如遇陰雨或其它原因種子將出芽而不能播種時,應將種子攤在陰涼處,混入濕沙澆冷水攤薄進行控制。
1.3.2 室內(nèi)催芽 大粒種子或種子運到過晚,播種期已到,則需采用溫水或熱水浸種進行快速變溫催芽。首先在可控制溫度的溫室內(nèi),搭好催芽床(不宜搭在地表上),種子經(jīng)浸種消毒后,撈到催芽床上進行翻拌催芽。一般北方溫帶樹種的催芽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如超過35℃就會降低發(fā)芽率。一般室內(nèi)3~5d,室外1~2d,達到發(fā)芽要求即可播種,但大粒硬皮種子則需20~30d。
2 播種技術
播種前應認真搞好種子品質檢驗和分析工作,不可疏忽大意,主要應測定種子的室內(nèi)發(fā)芽率、純度、子粒重、發(fā)芽勢及大粒種子的生活力和含水量等。
2.1 播種量的計算 種子處理前,需根據(jù)播種的面積及種子的質量,計算所需種子量。
每667m2播種量可按下式計算:
X=C·A·W/P·G·1 0002
式中:X:每667m2播種量(kg);C:損耗系數(shù)(C值因樹種、立地條件、技術管理水平不同而異,一般大粒種子在1.1以下,中小粒種子在1.1~5,極小粒種子5以上,例如楊樹在15左右);A:667m2產(chǎn)苗量株;W:千粒重(g);P:種子凈度(純度);G:種子發(fā)芽勢,1 0002為常數(shù)。
另外,也可根據(jù)室內(nèi)發(fā)芽率和種子純度、子粒重計算播種量:
X=A·W·1.35/P·G·1 0002
一般室內(nèi)發(fā)芽率比場圃發(fā)芽率減少1/3左右,目前該區(qū)主要樹種播種量見表1。
表1 主要樹種播種量
[樹種\&室內(nèi)發(fā)芽率(%)\&純度(%)\&播種量(kg/667m2)\&落葉松\&55\&92\&7.5~8\&樟子松\&75\&96\&5~6\&云杉\&70\&95\&7.5\&]
2.2 播種期 該區(qū)一般針葉樹種育苗均進行春播。根據(jù)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要求播種期不同,適時播種會延長苗木生長期,提高苗木質量。若過早播種,地溫不足,推遲出苗期,降低發(fā)芽率,造成施工管理困難,不易形成一茬苗,易受低溫霜凍危害;晚播則苗木抗性弱,日灼危害嚴重。楊、柳、榆等夏熟小粒種子宜在夏收后隨采隨播。華北落葉松在平均氣溫10℃、平均地溫8℃時即可播種,一般在5月上中旬進行。樟子松抗寒性強,可較落葉松稍早播種。云杉種子發(fā)芽需較高溫度,可比落葉松推遲3~5d播種。
2.3 播種方法 目前,該區(qū)多采用人工橫床條播,有時也采用機引播種機或人工播種機。
橫床條播便于施工管理,播幅5cm,行距5cm。播種時,先對苗床灌足底水,1d后表土半干時,自床面后進行播種,覆土。干旱地帶可用黑沙土作材料,低溫圃地應用細沙為宜,以利提高地溫與土壤通氣性能,提高發(fā)芽率和縮短出苗時間,復土時應先放好標準繩(標準繩粗度應據(jù)樹種、催芽程度、子葉出土類型(出土或留土)、土壤等不同而異)。一般為種子短軸的3倍,塞罕壩地區(qū)通常以0.5~0.8cm為準(樟子松稍厚,云杉稍?。└餐梁箧?zhèn)壓即可。
播前除架好固定主風障外,應每30m左右架一道側風障。播后專人看鳥,以免損害種子。為了保證地表溫度和濕度,提倡使用地面增溫劑。在播后把藥劑配成6~5倍的稀釋液,均勻噴入床面,每667m2用量20~25kg原藥,噴施后,晴天3h就可在地表凝成一層藥膜據(jù)沈陽園林研究所介紹,在噴施增溫劑前應對土地先噴施除草劑,以除草醚效果為好)。同時可保持地面水分20d,減少用工,可提高地溫2~3℃以上,提前播種期10d以上,并能減少土表鹽分積累,兼顧起到防寒作用等。
在不施用增溫劑的針葉樹種圃地上,可在播后2~3d用40%除草醚3g/m2原藥兌成1%的水溶液,均勻噴灑床面可將雜草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對于雙子葉的闊葉樹種如楊、柳等,可考慮使用茅草枯,每667m2用0.2~0.4kg,稀釋成0.3%,但其為選擇性內(nèi)吸型除草劑,對單子葉及松科植物忌用。
3 結語
本文是針對塞罕壩地區(qū)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對該區(qū)的播前種子處理和播種技術進行了闡述,僅為相似氣候條件地區(qū)的育苗工作提供參考,如因存在自然條件的差異,在種子處理及播種過程中,應做適當?shù)恼{(diào)整。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塞罕壩地區(qū)地處河北省最北部,主要的造林樹種包括落葉松、樟子松和云杉。因氣候條件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為保證育苗的成功,該文介紹了塞罕壩地區(qū)主要造林樹播前種子管理及播種技術,以期為高寒地區(qū)的育苗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塞罕壩地區(qū);造林;種子管理;播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5-109-02
林木種子是育苗造林的基礎,是保證完成綠化造林的先決條件。種子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幼苗的質量,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管理林木種子,配套先進的播種技術是確保造林育苗成敗的關鍵。塞罕壩地區(qū)位于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最北部,屬冀北山地與蒙古高原交匯區(qū),壩下、壩上過渡帶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錯帶,東經(jīng)116°51′~117°39′,北緯42°02′~42°36′。海拔1 010~1 940m,年均氣溫-1.5℃,最短無霜期42d,在植物生長季節(jié)常有霜凍發(fā)生;年均降水量530.9mm,雨熱同期,屬溫帶寒溫性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氣候的特殊性,該區(qū)造林育苗的播前種子處理方法及播種技術關系著育苗的成敗。
1 播前種子處理方法
1.1 種子消毒、浸種 種子浸種是使種子通過浸泡軟化種皮,增加滲透性,利于種胚吸收水分膨脹,打破種子休眠,完成發(fā)芽前的物質轉化,播種后能使種子出苗齊、全、壯。一般結合浸種同時進行種子消毒工作,消毒是為了消滅種子上的病原物,以免發(fā)生病害。常用的消毒、浸種方法:(1)硫酸銅浸種:用濃度0.3%,35℃左右的溫水浸泡8h,撈出后溫水浸泡16h。(2)高錳酸鉀法:用濃度0.3%~0.5%的溫水溶液浸種2h,撈出后用清水浸22h。(3)根據(jù)不同樹種選用不同的微量元素(硫酸鋅、硫酸錳)、植物激素(吲哚乙酸、生長素等)或赤霉素等進行浸種,也可起到提高發(fā)芽率的作用。例如:920赤霉素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mg/kg浸24h,落葉松發(fā)芽率提高15%;開源縣石臺子苗圃,用920赤霉素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mg/kg處理落葉松種子,苗高、根長增加25%。
1.2 種子埋藏
目前該區(qū)所育的針葉樹種子均屬強迫休眠種子,催芽主要采用層積催芽法,根據(jù)不同情況用沙藏或雪藏。對于生理休眠的硬皮種子或是由于抑制物質及生理作用引起休眠的種子,一般使用熱水浸種消毒后,采用隔年埋藏的方法進行處理。
1.2.1 雪藏 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管護方便的地塊挖一深1.5m,長寬1~2m的坑(可貯種子75kg左右),坑底先鋪15cm厚的雪踏實,把撈出的種子與3倍的雪均勻混合后,放入坑內(nèi)攤平踏實,距坑沿30cm處再放入20cm左右厚的雪,踏實后放草進行覆蓋,上面壓上枝柴,以防損害。坑內(nèi)保持0℃以下低溫,一般2個月左右即可。雪藏優(yōu)點顯著,可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8%以上,促使苗木出土全而齊,提高幼苗抗低溫防霜凍的能力,所以有條件的地方均應提倡雪藏。
1.2.2 沙藏 沙藏種子不宜過深,以免因通氣不良而使種子霉變,一般坑深0.8~1m即可,沙子濕度60%,以手握成團,但不滴水為宜。種子處理主要掌握好溫、濕度及通氣條件,埋藏種子要定期檢查,看有無鼠害及其它不良狀況。
1.3 催芽
1.3.1 室外催芽 選擇干燥背風向陽的地方,根據(jù)種子數(shù)量挖一至數(shù)個深0.4m左右,長3m的催芽坑。坑底鋪上粉碎的羊馬糞或草簾,上面鋪上葦席或塑料布。在播前5~10d將種子從貯藏坑中取出,溶雪并篩去大部分沙子后,均勻攤到坑內(nèi),厚度不超過10cm,翻拌均勻,日落時集堆蓋好,日出后再曬,這樣7d左右,待有30%種子咧嘴大部分種胚發(fā)綠時,即可播種。
催芽程度要掌握好,若種芽催得輕,種子扎根慢,延長出苗期,施工管理加重;若種子催得過重,則苗木不易扎根出土困難,種子生長細弱,易得病害和日灼,以致出苗率降低。如遇陰雨或其它原因種子將出芽而不能播種時,應將種子攤在陰涼處,混入濕沙澆冷水攤薄進行控制。
1.3.2 室內(nèi)催芽 大粒種子或種子運到過晚,播種期已到,則需采用溫水或熱水浸種進行快速變溫催芽。首先在可控制溫度的溫室內(nèi),搭好催芽床(不宜搭在地表上),種子經(jīng)浸種消毒后,撈到催芽床上進行翻拌催芽。一般北方溫帶樹種的催芽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如超過35℃就會降低發(fā)芽率。一般室內(nèi)3~5d,室外1~2d,達到發(fā)芽要求即可播種,但大粒硬皮種子則需20~30d。
2 播種技術
播種前應認真搞好種子品質檢驗和分析工作,不可疏忽大意,主要應測定種子的室內(nèi)發(fā)芽率、純度、子粒重、發(fā)芽勢及大粒種子的生活力和含水量等。
2.1 播種量的計算 種子處理前,需根據(jù)播種的面積及種子的質量,計算所需種子量。
每667m2播種量可按下式計算:
X=C·A·W/P·G·1 0002
式中:X:每667m2播種量(kg);C:損耗系數(shù)(C值因樹種、立地條件、技術管理水平不同而異,一般大粒種子在1.1以下,中小粒種子在1.1~5,極小粒種子5以上,例如楊樹在15左右);A:667m2產(chǎn)苗量株;W:千粒重(g);P:種子凈度(純度);G:種子發(fā)芽勢,1 0002為常數(shù)。
另外,也可根據(jù)室內(nèi)發(fā)芽率和種子純度、子粒重計算播種量:
X=A·W·1.35/P·G·1 0002
一般室內(nèi)發(fā)芽率比場圃發(fā)芽率減少1/3左右,目前該區(qū)主要樹種播種量見表1。
表1 主要樹種播種量
[樹種\&室內(nèi)發(fā)芽率(%)\&純度(%)\&播種量(kg/667m2)\&落葉松\&55\&92\&7.5~8\&樟子松\&75\&96\&5~6\&云杉\&70\&95\&7.5\&]
2.2 播種期 該區(qū)一般針葉樹種育苗均進行春播。根據(jù)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要求播種期不同,適時播種會延長苗木生長期,提高苗木質量。若過早播種,地溫不足,推遲出苗期,降低發(fā)芽率,造成施工管理困難,不易形成一茬苗,易受低溫霜凍危害;晚播則苗木抗性弱,日灼危害嚴重。楊、柳、榆等夏熟小粒種子宜在夏收后隨采隨播。華北落葉松在平均氣溫10℃、平均地溫8℃時即可播種,一般在5月上中旬進行。樟子松抗寒性強,可較落葉松稍早播種。云杉種子發(fā)芽需較高溫度,可比落葉松推遲3~5d播種。
2.3 播種方法 目前,該區(qū)多采用人工橫床條播,有時也采用機引播種機或人工播種機。
橫床條播便于施工管理,播幅5cm,行距5cm。播種時,先對苗床灌足底水,1d后表土半干時,自床面后進行播種,覆土。干旱地帶可用黑沙土作材料,低溫圃地應用細沙為宜,以利提高地溫與土壤通氣性能,提高發(fā)芽率和縮短出苗時間,復土時應先放好標準繩(標準繩粗度應據(jù)樹種、催芽程度、子葉出土類型(出土或留土)、土壤等不同而異)。一般為種子短軸的3倍,塞罕壩地區(qū)通常以0.5~0.8cm為準(樟子松稍厚,云杉稍?。└餐梁箧?zhèn)壓即可。
播前除架好固定主風障外,應每30m左右架一道側風障。播后專人看鳥,以免損害種子。為了保證地表溫度和濕度,提倡使用地面增溫劑。在播后把藥劑配成6~5倍的稀釋液,均勻噴入床面,每667m2用量20~25kg原藥,噴施后,晴天3h就可在地表凝成一層藥膜據(jù)沈陽園林研究所介紹,在噴施增溫劑前應對土地先噴施除草劑,以除草醚效果為好)。同時可保持地面水分20d,減少用工,可提高地溫2~3℃以上,提前播種期10d以上,并能減少土表鹽分積累,兼顧起到防寒作用等。
在不施用增溫劑的針葉樹種圃地上,可在播后2~3d用40%除草醚3g/m2原藥兌成1%的水溶液,均勻噴灑床面可將雜草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對于雙子葉的闊葉樹種如楊、柳等,可考慮使用茅草枯,每667m2用0.2~0.4kg,稀釋成0.3%,但其為選擇性內(nèi)吸型除草劑,對單子葉及松科植物忌用。
3 結語
本文是針對塞罕壩地區(qū)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對該區(qū)的播前種子處理和播種技術進行了闡述,僅為相似氣候條件地區(qū)的育苗工作提供參考,如因存在自然條件的差異,在種子處理及播種過程中,應做適當?shù)恼{(diào)整。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塞罕壩地區(qū)地處河北省最北部,主要的造林樹種包括落葉松、樟子松和云杉。因氣候條件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為保證育苗的成功,該文介紹了塞罕壩地區(qū)主要造林樹播前種子管理及播種技術,以期為高寒地區(qū)的育苗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塞罕壩地區(qū);造林;種子管理;播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5-109-02
林木種子是育苗造林的基礎,是保證完成綠化造林的先決條件。種子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幼苗的質量,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管理林木種子,配套先進的播種技術是確保造林育苗成敗的關鍵。塞罕壩地區(qū)位于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最北部,屬冀北山地與蒙古高原交匯區(qū),壩下、壩上過渡帶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錯帶,東經(jīng)116°51′~117°39′,北緯42°02′~42°36′。海拔1 010~1 940m,年均氣溫-1.5℃,最短無霜期42d,在植物生長季節(jié)常有霜凍發(fā)生;年均降水量530.9mm,雨熱同期,屬溫帶寒溫性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氣候的特殊性,該區(qū)造林育苗的播前種子處理方法及播種技術關系著育苗的成敗。
1 播前種子處理方法
1.1 種子消毒、浸種 種子浸種是使種子通過浸泡軟化種皮,增加滲透性,利于種胚吸收水分膨脹,打破種子休眠,完成發(fā)芽前的物質轉化,播種后能使種子出苗齊、全、壯。一般結合浸種同時進行種子消毒工作,消毒是為了消滅種子上的病原物,以免發(fā)生病害。常用的消毒、浸種方法:(1)硫酸銅浸種:用濃度0.3%,35℃左右的溫水浸泡8h,撈出后溫水浸泡16h。(2)高錳酸鉀法:用濃度0.3%~0.5%的溫水溶液浸種2h,撈出后用清水浸22h。(3)根據(jù)不同樹種選用不同的微量元素(硫酸鋅、硫酸錳)、植物激素(吲哚乙酸、生長素等)或赤霉素等進行浸種,也可起到提高發(fā)芽率的作用。例如:920赤霉素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mg/kg浸24h,落葉松發(fā)芽率提高15%;開源縣石臺子苗圃,用920赤霉素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mg/kg處理落葉松種子,苗高、根長增加25%。
1.2 種子埋藏
目前該區(qū)所育的針葉樹種子均屬強迫休眠種子,催芽主要采用層積催芽法,根據(jù)不同情況用沙藏或雪藏。對于生理休眠的硬皮種子或是由于抑制物質及生理作用引起休眠的種子,一般使用熱水浸種消毒后,采用隔年埋藏的方法進行處理。
1.2.1 雪藏 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管護方便的地塊挖一深1.5m,長寬1~2m的坑(可貯種子75kg左右),坑底先鋪15cm厚的雪踏實,把撈出的種子與3倍的雪均勻混合后,放入坑內(nèi)攤平踏實,距坑沿30cm處再放入20cm左右厚的雪,踏實后放草進行覆蓋,上面壓上枝柴,以防損害??觾?nèi)保持0℃以下低溫,一般2個月左右即可。雪藏優(yōu)點顯著,可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8%以上,促使苗木出土全而齊,提高幼苗抗低溫防霜凍的能力,所以有條件的地方均應提倡雪藏。
1.2.2 沙藏 沙藏種子不宜過深,以免因通氣不良而使種子霉變,一般坑深0.8~1m即可,沙子濕度60%,以手握成團,但不滴水為宜。種子處理主要掌握好溫、濕度及通氣條件,埋藏種子要定期檢查,看有無鼠害及其它不良狀況。
1.3 催芽
1.3.1 室外催芽 選擇干燥背風向陽的地方,根據(jù)種子數(shù)量挖一至數(shù)個深0.4m左右,長3m的催芽坑。坑底鋪上粉碎的羊馬糞或草簾,上面鋪上葦席或塑料布。在播前5~10d將種子從貯藏坑中取出,溶雪并篩去大部分沙子后,均勻攤到坑內(nèi),厚度不超過10cm,翻拌均勻,日落時集堆蓋好,日出后再曬,這樣7d左右,待有30%種子咧嘴大部分種胚發(fā)綠時,即可播種。
催芽程度要掌握好,若種芽催得輕,種子扎根慢,延長出苗期,施工管理加重;若種子催得過重,則苗木不易扎根出土困難,種子生長細弱,易得病害和日灼,以致出苗率降低。如遇陰雨或其它原因種子將出芽而不能播種時,應將種子攤在陰涼處,混入濕沙澆冷水攤薄進行控制。
1.3.2 室內(nèi)催芽 大粒種子或種子運到過晚,播種期已到,則需采用溫水或熱水浸種進行快速變溫催芽。首先在可控制溫度的溫室內(nèi),搭好催芽床(不宜搭在地表上),種子經(jīng)浸種消毒后,撈到催芽床上進行翻拌催芽。一般北方溫帶樹種的催芽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如超過35℃就會降低發(fā)芽率。一般室內(nèi)3~5d,室外1~2d,達到發(fā)芽要求即可播種,但大粒硬皮種子則需20~30d。
2 播種技術
播種前應認真搞好種子品質檢驗和分析工作,不可疏忽大意,主要應測定種子的室內(nèi)發(fā)芽率、純度、子粒重、發(fā)芽勢及大粒種子的生活力和含水量等。
2.1 播種量的計算 種子處理前,需根據(jù)播種的面積及種子的質量,計算所需種子量。
每667m2播種量可按下式計算:
X=C·A·W/P·G·1 0002
式中:X:每667m2播種量(kg);C:損耗系數(shù)(C值因樹種、立地條件、技術管理水平不同而異,一般大粒種子在1.1以下,中小粒種子在1.1~5,極小粒種子5以上,例如楊樹在15左右);A:667m2產(chǎn)苗量株;W:千粒重(g);P:種子凈度(純度);G:種子發(fā)芽勢,1 0002為常數(shù)。
另外,也可根據(jù)室內(nèi)發(fā)芽率和種子純度、子粒重計算播種量:
X=A·W·1.35/P·G·1 0002
一般室內(nèi)發(fā)芽率比場圃發(fā)芽率減少1/3左右,目前該區(qū)主要樹種播種量見表1。
表1 主要樹種播種量
[樹種\&室內(nèi)發(fā)芽率(%)\&純度(%)\&播種量(kg/667m2)\&落葉松\&55\&92\&7.5~8\&樟子松\&75\&96\&5~6\&云杉\&70\&95\&7.5\&]
2.2 播種期 該區(qū)一般針葉樹種育苗均進行春播。根據(jù)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要求播種期不同,適時播種會延長苗木生長期,提高苗木質量。若過早播種,地溫不足,推遲出苗期,降低發(fā)芽率,造成施工管理困難,不易形成一茬苗,易受低溫霜凍危害;晚播則苗木抗性弱,日灼危害嚴重。楊、柳、榆等夏熟小粒種子宜在夏收后隨采隨播。華北落葉松在平均氣溫10℃、平均地溫8℃時即可播種,一般在5月上中旬進行。樟子松抗寒性強,可較落葉松稍早播種。云杉種子發(fā)芽需較高溫度,可比落葉松推遲3~5d播種。
2.3 播種方法 目前,該區(qū)多采用人工橫床條播,有時也采用機引播種機或人工播種機。
橫床條播便于施工管理,播幅5cm,行距5cm。播種時,先對苗床灌足底水,1d后表土半干時,自床面后進行播種,覆土。干旱地帶可用黑沙土作材料,低溫圃地應用細沙為宜,以利提高地溫與土壤通氣性能,提高發(fā)芽率和縮短出苗時間,復土時應先放好標準繩(標準繩粗度應據(jù)樹種、催芽程度、子葉出土類型(出土或留土)、土壤等不同而異)。一般為種子短軸的3倍,塞罕壩地區(qū)通常以0.5~0.8cm為準(樟子松稍厚,云杉稍?。└餐梁箧?zhèn)壓即可。
播前除架好固定主風障外,應每30m左右架一道側風障。播后專人看鳥,以免損害種子。為了保證地表溫度和濕度,提倡使用地面增溫劑。在播后把藥劑配成6~5倍的稀釋液,均勻噴入床面,每667m2用量20~25kg原藥,噴施后,晴天3h就可在地表凝成一層藥膜據(jù)沈陽園林研究所介紹,在噴施增溫劑前應對土地先噴施除草劑,以除草醚效果為好)。同時可保持地面水分20d,減少用工,可提高地溫2~3℃以上,提前播種期10d以上,并能減少土表鹽分積累,兼顧起到防寒作用等。
在不施用增溫劑的針葉樹種圃地上,可在播后2~3d用40%除草醚3g/m2原藥兌成1%的水溶液,均勻噴灑床面可將雜草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對于雙子葉的闊葉樹種如楊、柳等,可考慮使用茅草枯,每667m2用0.2~0.4kg,稀釋成0.3%,但其為選擇性內(nèi)吸型除草劑,對單子葉及松科植物忌用。
3 結語
本文是針對塞罕壩地區(qū)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對該區(qū)的播前種子處理和播種技術進行了闡述,僅為相似氣候條件地區(qū)的育苗工作提供參考,如因存在自然條件的差異,在種子處理及播種過程中,應做適當?shù)恼{(diào)整。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