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遼寧 大連116023)
人類生產、生活中所排放的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積累后,會通過干灰塵的飛揚、食物鏈的富集等方式危害動物和人類健康[1-5],這一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測定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時,樣品的前處理方式至關重要,不同的消解方式影響著測定結果的準確性[6]。土壤消解的方法很多,包括濕法消解、高壓消解、微波消解、干灰化法、熔融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筆者所研究的三種消解方法都屬于濕法消解,濕法消解使用較為普遍,樣品稱樣量范圍較大,消化過程操作簡單,易于控制。
儀器:TAS-990AFG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NOV AA400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電子分析天平,電熱板;
輔助儀器:聚四氟乙烯坩堝,玻璃燒杯,比色管,容量瓶;
試劑:HCl(ρ=1.19 g/ml),HNO3(ρ=1.42 g/ml),HF(ρ=1.49 g/ml),HClO4(ρ=1.67 g/ml),H2O2(C=30%),H2SO4(ρ=1.84 g/ml);
標準液及質控樣:Cu、Zn、Pb、Cd、Ni、Mn、Cr混合標準溶液(Sigma公司),將其逐級稀釋至標準使用溶液備用。實驗用水為超純水(15 MΩ)。
土壤質控樣為國家環(huán)境標準樣品GBW07405(GSS-5)和GBW07426(GSS-12)。
所用聚四氟乙烯坩堝及玻璃燒杯等用具均清洗干凈并用1.0%硝酸浸泡過夜,用水反復沖洗,最后用去離子水沖洗晾干后使用。
1.2.1 電熱板/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消解(方法一)
本方法為《全國土壤污染物狀況調查樣品分析測試技術規(guī)定》中的推薦方法,方法具體步驟為:稱取0.250 0~0.500 0 g風干土樣于聚四氟乙烯坩堝中,用少量水潤濕后,加入10 ml HCl,于電熱板上加熱,蒸發(fā)至約剩5 ml時加入15 ml HNO3,繼續(xù)加熱至近粘稠狀,加入10 ml HF并繼續(xù)加熱,為了達到更好的除硅效果應經常搖動坩堝。最后加入5 ml HClO4,并加熱至白煙冒盡。對于含有有機質較多的土樣,應在加入HClO4之后加蓋消解,土壤分解物應呈白或淡黃色(含鐵較高的土壤),傾斜坩堝時呈不流動的粘稠狀。用稀酸溶液(稀硝酸)沖洗內壁及坩堝蓋,溫熱溶解殘渣,冷卻后,定容至100 ml、50 ml或25 ml最終體積依待測成分的含量而定。
1.2.2 電熱板/硝酸-過氧化氫-氫氟酸消解(方法二)
準確稱取風干的土壤樣品0.200 0~0.300 0 g于50 ml聚四氟乙烯坩堝中,用少量水潤濕后,加入5 ml HNO3和2 ml H2O2(C=30%),緩慢搖動坩堝,使得樣品與酸溶液充分混合,5 min后,放在溫度已經達到140℃的可控溫電熱板上。加熱分解至混合酸體積為2~3 ml時,室溫放置2~3 min,沿坩堝壁緩緩加入2 ml HF,并且邊加邊晃動坩堝,以達到良好的飛硅效果。當加熱至近干狀態(tài)時即內容物呈黏稠狀,將坩堝取下,緩緩加入適當的蒸餾水,將殘留的酸液趕凈,至試液體積為1~2 ml即可。若有機物含量高,可酌情加入硝酸和過氧化氫。將消解好的樣品定容至50 ml,混合均勻,沉降過夜后即可上機測定。
1.2.3 電熱板/硝酸-硫酸-氫氟酸消解(方法三)
準確稱取風干的土壤樣品0.200 0~0.300 0 g于50 ml聚四氟乙烯坩堝中,用少量水潤濕后,加入5 ml HNO3和2 ml H2SO4,緩慢搖動坩堝,使得樣品與酸溶液充分混合,5 min后,放在溫度已經達到180℃的可控溫電熱板上。加熱分解至混合酸體積為2~3 ml時,室溫放置2~3 min,沿坩堝壁緩緩加入2 ml HF,并且邊加邊晃動坩堝,以達到良好的飛硅效果。當加熱至近干狀態(tài)時即內容物呈黏稠狀,將坩堝取下,緩緩加入適當的蒸餾水,將殘留的酸液趕凈,至試液為1~2 ml即可。若有機物含量高,可酌情加入HNO3和H2O2。將消解好的樣品定容至50 ml,混合均勻,沉降過夜后即可上機測定。
方法二和方法三為本單位在多年實際工作中總結出的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土壤中Cu、Zn、Cr、Pb、Ni、Mn,測定儀器的工作條件見表1:
表1 火焰原子吸收測定工作條件
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土壤中Cd,其工作參數如下:波長λ為228.8 nm,燈電流3.0 mA,通帶寬度0.5 nm;扣背景方式:氘燈;積分方式:峰高;石墨管類型:熱電專用雙面涂層長壽命石墨管;進樣量20 μl;基體改進劑:5%磷酸二氫銨,進樣時加入3 ml,石墨爐升溫程序見表2。
表2 石墨爐原子吸收測定工作條件
電熱板-坩鍋消解的優(yōu)點是消解用儀器設備簡單,缺點是需使用大量的混合酸試劑,消解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酸霧,對環(huán)境污染大,消解時間長,消解過程受外界干擾和操作者水平限制,過程重復性差。通過實驗操作步驟和使用試劑的比較(表3)可見,方法一需使用4種酸,酸的總量為30 ml,遠超方法二和方法三用到的9 ml。由于方法1用到了HClO4,趕高氯酸耗時過長,使得方法一的總消解時間一般要達到5~6 h,而方法二和方法三的消解時間只有2~3 h,同方法一相比,既減少了酸的使用量,又節(jié)約了時間,實驗步驟更加簡易快捷。
表3 三種酸消解方法實驗操作的比較
使用三種方法對土壤標樣進行測定,具體測試結果見表4。方法一測定土壤標樣GSS-5和GSS-12,銅、鉛、鋅、鎘、鎳、錳等元素均在保證值范圍內,相對標準偏差范圍為1.9%~8.0%,而元素Cr的測定值偏低,不在保證值范圍之內。方法二測定土壤標樣GSS-5和GSS-12,結果與方法一的基本一致,銅、鉛、鋅、鎘、鎳、錳等元素均在保證值范圍內,相對標準偏差范圍為1.0%~5.0%,其準確度與精密度比方法一高,而元素Cr的測定值仍偏低,不在保證值范圍之內。方法三測定兩種土壤標樣,元素Cr的測定值均在范圍以內,相對標準偏差范圍為2.7%~5.1%,其他元素的結果均低于保證值。
表4 不同酸消解方法7種元素測定結果 mg/kg
通過比較,方法一和方法二更適合土壤中銅、鉛、鋅、鎘、鎳、錳元素的消解,而方法三更適合測定元素鉻的消解處理。
通過以上三種酸消解方法的操作過程及結果比較可見,電熱板/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消解前處理法雖適合測定元素銅、鉛、鋅、鎘、鎳、錳,但是耗酸量大,消解時間長,過程復雜;而電熱板/硝酸-過氧化氫-氫氟酸消解前處理法與之比較,對上述元素測定結果的準確度與精密度更高,耗酸量小,對環(huán)境和人體危害較少,且消解時間短,過程相對簡單,易于操作;電熱板/硝酸-硫酸-氫氟酸消解前處理法與方法一、二比較,更適合于分析元素鉻的前處理。故在實際工作中,首選方法二用于土壤中銅、鉛、鋅、鎘、鎳、錳元素的酸消解前處理,首選方法三用于土壤中總鉻元素的酸消解前處理。
[1]CHARLES WORT H S,EVERETT M,MCCARTHY R,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deposited street dust in a large and a small urban area,Birmingham and Coventry,West Midlands,U K[J].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2003(29):563-573.
[2]張菊,陳振樓,許世遠,等.上海城市街道灰塵重金屬鉛污染現狀及評價[J].環(huán)境科學,2006,27(3):519-523.
[3]劉發(fā)欣,高懷友,伍鈞.鎘的食物鏈遷移及其污染防治對策研究[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25(增刊):805-809.
[4]李麗光,何興元,曹志強,等.綠色食品生產中土壤作物系統(tǒng)鉛的積累與遷移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4,15(5):891-894.
[5]趙小學.ASD-ICP-MS聯(lián)合快速測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中的金屬元素[J].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4(1):53-56.
[6]李海峰,王慶仁,朱永官,等.土壤重金屬測定兩種前處理方法的比較[J].環(huán)境化學,2006,25(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