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古代東北音樂的歷史性貢獻

    2014-03-22 21:50:23
    關鍵詞:高句麗音樂史渤海

    中國是個重音樂的國度,達到了道德和政治的高度。周朝推翻了商朝,周公“制禮作樂”,用禮樂來治理國家和臣民?!抖Y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tǒng)同,禮辨異。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笨追f達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币魳返匚恢?,在世界上可能也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中國音樂史著作,對于東北音樂僅僅稍帶提及,這固然跟東北古代音樂史料不及中原豐富有關,但這絲毫不能抹殺東北音樂對中國音樂乃至世界音樂巨大貢獻的歷史事實。

    中國的音樂史也可以說是一部中原與其他地方音樂的碰撞交融史,只是許多已埋沒于歷史塵埃之中,不為后人所知罷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fā)展,有關東北音樂的史料逐漸豐富,這就更可以向歷史文獻中對東北音樂細加研究,重新認識,明乎以往,利于今后。

    一、東北音樂歷史溯源

    考古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確認,中國發(fā)現(xiàn)百萬年前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有十個左右,而東北就是其中的一個。

    東北音樂最早見于史料,是在《呂氏春秋·音初》里:

    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謚隘。二女愛而爭博之,覆以玉筐。少選,發(fā)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睂嵤甲鳛楸币簦?]。

    劉勰《文心雕龍·樂府》亦有“有娀謠乎飛燕,始為北聲”之說。

    漢代中原將東北各民族合稱為“東夷”?!缎⒔?jīng)·鉤命》訣:“東夷之樂曰佅,南夷之樂曰任,西夷之樂曰林離,北夷之樂曰僸。”僸佅兜離,《辭源》有解釋,謂乃古代四方少數(shù)民族音樂名。

    早在夏代,東北民族音樂已經(jīng)頗具規(guī)模,而且在中原登堂入室、余音繞梁,夏代的音樂之聲,更是早已載入漢代的史冊。

    東北音樂發(fā)展在時間上得出一個結論:“可見,‘北音’約形成于堯舜時期之前?!保?]329-330

    二、各民族孕育了多元、包容的古代東北音樂

    秦以后的兩千多年,區(qū)域文化與中原文化也一直不斷地碰撞和交融著,才有了今天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如果說中原文化是與周邊區(qū)域文化沖擊交融形成的,那么中原音樂也同樣得益于其他區(qū)域的音樂,而其他區(qū)域的音樂往往又是少數(shù)民族音樂,東北就是其中之一,歷代不同民族的音樂都曾對東北音樂有過新鮮的注入。

    東北各民族,音樂歷史最為豐富的,當屬高句麗、靺鞨、女真、滿族,這是有史可查、有史可證的。

    高句麗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史籍載,“其民喜歌舞,國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戲”[3]。歌舞是人們經(jīng)常性的活動。民間歌舞經(jīng)過抽象、提煉與再加工,逐漸凝聚、定型成為獨具特色的高句麗音樂舞蹈,并堂而皇之地走進中原王朝宮廷中。不僅如此,高句麗樂在唐代民間也流行起來,民間曲子中的《高麗》一曲,也來自于高句麗。

    高句麗的音樂和舞蹈不僅“堂而皇之地走進中原王朝宮廷中”,而且漂洋過海,遠及日本。高麗樂約于6世紀,繼新羅樂、百濟樂之后傳入日本,一些日本學者所撰日本音樂史將從東北傳去的音樂統(tǒng)稱為高麗樂,高麗樂列入日本雅樂的右方舞樂中,此間高麗樂已是新羅樂、百濟樂、三韓樂的總稱,其演唱、舞蹈、樂隊已具有相當規(guī)模,達到較高的藝術水平。

    東北古代的靺鞨人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有自己獨特的音樂”。在渤海國音樂和舞蹈這里,《東北通史》介紹說:“《遼史》和《金史·樂志》都記載有一種《渤海樂》;而且,《渤海樂》還傳入中原和日本??上н@部樂曲沒有傳下來?!?982年,在吉林省和龍縣(今和龍市)發(fā)現(xiàn)渤海國貞孝公主墓,墓中有壁畫,這是隋唐時代東北朝陽地區(qū)和渤海境內古墓之中唯一的壁畫,畫上形象各異,有人物12個,“12個人物中有3名樂伎,分別手持一件樂器,似乎是箜篌、琵琶、拍板之類的彈撥、打擊樂器?!恫澈贰肪褪鞘褂眠@些樂器?!薄斑@種有數(shù)人領唱、導舞,男女多人跟唱、隨舞,載歌載舞,歌聲婉轉,舞姿回旋的大型歌舞,是比簡單的‘曲折多戰(zhàn)斗之容’的靺鞨武士舞,進步得多了。”[2]348

    眾多史學家對于渤海音樂的評價都很高,謂“隋唐時期東北地區(qū)音樂的代表是渤海國音樂”。渤海國的音樂,可為東北文化史上之洪聲,橫向上影響了中原和日本,縱向上還被金人和滿人從東北傳承過去。滿人入關,帶去關內的音樂,其中,就有渤海國音樂的回聲。

    遼代的音樂,前不如渤海,后不如金,所以遼代音樂,史家少提?!哆|史》有《樂志》,開篇即言道:“遼有國樂,有雅樂,有大樂,有散樂,有鐃歌、橫吹樂。舊史稱圣宗、興宗咸通音律,聲氣、歌辭、舞節(jié)?!保?]可見對音樂教化之重視。史海鉤沉,輔之以考古文物,遼代音樂有承上啟下之功。承,橫承中原禮樂,縱承高句麗和渤海。啟,又分正反兩方面。也恰在傳承上,遼重于傳承,更具包容,但受中原音樂影響太深,反失卻了本民族特色,所以不為史家所重視。

    遼從反面給金代的女真人以啟示,既要傳承,也要包容,更要創(chuàng)造,藝術創(chuàng)造重在特色。從《金史》看,女真上層有這方面的自覺,不僅強調音樂的民族性,而且親自參與,《金史·樂(上)》:“上曰:‘吾來故鄉(xiāng)數(shù)月矣,今回期已近,未嘗有一人歌本曲者,汝曹來前,吾為汝歌?!北厩?,即指本民族歌曲。

    有特色才稱得上有貢獻,女真人對中國音樂貢獻很大,沒有女真人的貢獻,中國元代以降的音樂乃至文學戲劇都不可想象,元曲怕不會有,《紅樓夢》中的曲子可能也不會有。因為元雜劇的基礎是由金的“院本”奠定的,早于雜劇興起的散曲也跟女真人有很大關系,甚至可以說就是由女真人從東北入主中原帶入并使之發(fā)展成熟起來的。

    在清代這里,多數(shù)音樂史對東北音樂一字不提,有的略提一下便是“大秧歌”和“二人轉”。清代的東北,是民歌和城市小曲大爆發(fā)的時候。“這一時期,民歌從形式上看有山歌、勞動號子、小調;從題材看,有反映勞動的,有反映愛情生活的,有反抗外國侵略的,有以反抗封建統(tǒng)治為內容的?!保?]638民歌小調之外,還有說唱音樂如子弟書、八角鼓說唱、什不閑;歌舞音樂如秧歌、二人轉、昆高笛曲、莽式空齊;宗教音樂如薩滿音樂、“博”音樂即蒙古薩滿音樂、喇嘛教音樂、道教音樂、佛教音樂;少數(shù)民族音樂如達斡爾族音樂、赫哲族音樂、鄂倫春族音樂、鄂溫克族音樂、錫伯族音樂、朝鮮族音樂,當然也有滿族音樂;與這些同在的,還有風俗音樂、戲曲音樂以及各種器樂活動。

    綜觀這些史料,竟給人這樣一種感覺,清代的東北并不冷清寂寞,遍地都是音樂之聲,各民族的音樂之聲此伏彼起,而滿族攜東北音樂進入中原,繼金之后為中原音樂注入了新的成分。

    東北的眾多民族文化、音樂造就了多元、包容的東北音樂,正是東北音樂與中原音樂的不斷碰撞與交融,極大地豐富了中國音樂的內涵。

    三、古代東北音樂的歷史性貢獻

    (一)充盈了中國音樂藝術史

    當代的中國音樂史多將“中國宋元時期稱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定型時期”[5]156,然而宋元之間有遼、金,這些從東北遷至中原的民族音樂的缺失,是中國音樂藝術史的遺憾。

    “遼、金、元時期,是我國北方民族處于崛起的時代。勤勞、勇敢、智慧的北方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音樂文化。他們一面保留著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質,一面又吸收中原及諸國的音樂成就,使遼、金、元時期的音樂達到了空前的規(guī)模,并取得很大的成就。遼代的雅樂、大樂、散樂的使用,使宮廷樂舞體制走向完備。金代祭祀音樂,可謂我國北方最早的大型聲、器樂套曲形式,體裁、題材都是很豐富的。金代‘金院本’、‘諸宮調’的出現(xiàn),對元雜劇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金入主中原,女真音樂被吸收到散曲、元雜劇之中,推動了散曲、元雜劇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中國戲?。ㄇ┬纬闪送暾w系,成為中國戲劇的高峰。這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影響是深遠的,貢獻也是巨大的。”[5]156

    然而中國音樂史著作對來自東北的女真人是不公平的,有的著作甚至章節(jié)上有《宋、元的音樂》,有《明、清音樂》,卻無女真之金,提到諸宮調和元雜劇,也只是“宋、金、元時期的—種大型說唱形式”和“它在北方又被稱作‘金院本’”,一筆帶過。音樂史竟以幅員廣闊和位置顯要為勝,女真族的貢獻就這樣被忽略了。

    在音樂藝術中,東北地區(qū)擁有獨具風采的民族音樂。東北音樂不僅飽汲中原地區(qū)音樂營養(yǎng)而茁壯成長起來,更是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了中原音樂。一部東北古代音樂史,在閃耀著東北風情的篇篇樂章中,也閃爍出中華民族古老音樂文化的光彩。

    (二)孕育了包容、多元、多彩的中國音樂

    周公“制禮作樂”雖然使音樂提升到非常高的可能讓外國音樂人也艷羨的地位,但也使音樂在士子手中和廟堂之上變得“典雅純正”,如果眾法歸一于此,對音樂的發(fā)展是不利的,藝術最倡多元,歸一便會僵死,好在藝術是不堪束縛的,只在春秋時期,俗樂就將雅樂沖擊得衰落了。

    歷史上東北高句麗、靺鞨、女真、滿族等眾多少數(shù)民族音樂滋育中國音樂文化內容、鮮活中國音樂表現(xiàn)形式、豐富了中國音樂的內涵,由此孕育了包容、多元、多彩的中國音樂。

    (三)對他國音樂發(fā)展的貢獻

    隋唐燕樂代表了隋唐時期音樂文化的最高成就。既來源于漢族傳統(tǒng)音樂的不斷積累,又來自于漢魏以來外族音樂的大規(guī)模輸入,因此,繼承性和兼容性是其突出特點。中原音樂有高句麗音樂的注入和影響,日本的音樂藝術也由高句麗音樂充實過。

    在渤海國長達二百余年的歷史中,渤海國的音樂在聲樂、舞蹈和樂器伴奏上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以此被時人稱為《渤海樂》?!恫澈贰吩谒逄茣r期不僅在東北和中原地區(qū)流傳,還流傳到日本,成為日本宮廷音樂的組成部分;《渤海樂》還以一代樂風世代相傳,直至遼、金、元各代仍有其蹤跡?!安澈贰币辉~最早見于日本古籍,這應該是非常有力的證明。

    以高句麗、渤海國的音樂和舞蹈為代表的古代東北音樂,不僅對中原音樂的影響和作用巨大,甚至遠及日本,推動了其古代音樂史的發(fā)展,也是歷史事實。

    豐富與輝煌擺在那里,可以免去向史料中搜尋和鉤沉了。可以說,從遠古時代起,東北與中原即以共同文化為紐帶,緊密地聯(lián)結在一起。東北音樂早有中原音樂的營養(yǎng),中原音樂亦早有東北音樂之精髓,兩者在碰撞、交融中,共同勾勒了中國音樂發(fā)展的華美篇章。古代東北音樂在中國音樂發(fā)展史上可謂作用深遠。

    [1]張雙棣,張萬彬,殷國光,等.呂氏春秋譯注(修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61.

    [2]凌瑞蘭,李雨辰,等.東北藝術史[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

    [3]李治亭.東北通史[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4]許嘉璐.二十四史全譯之史記·殷本紀[M].北京:世紀出版集團·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23.

    [5]劉忠,薛松梅.中國音樂史[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高句麗音樂史渤海
    渤海大學作品精選
    聲屏世界(2022年17期)2022-12-18 01:42:44
    “烈焰”,在渤海邊燃燒
    烏蘭杰的蒙古族音樂史研究
    ——評烏蘭杰的《蒙古族音樂史》
    人民音樂(2018年8期)2018-08-21 06:32:54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高句麗語研究》評介
    高句麗族群共同體的早期演進
    高句麗土地所有制演變淺探
    中國近現(xiàn)代當代音樂史的研究使命
    樂府新聲(2017年1期)2017-05-17 06:06:29
    淺析音樂考古學在音樂史研究的作用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高句麗樂芻議
    安徽省| 南汇区| 平度市| 德令哈市| 抚顺县| 青海省| 霍城县| 定边县| 米泉市| 西乌珠穆沁旗| 建湖县| 永顺县| 华阴市| 景东| 淮南市| 靖安县| 梁河县| 唐河县| 鄂温| 太原市| 海阳市| 四子王旗| 望都县| 诸暨市| 伊通| 高密市| 杨浦区| 万盛区| 刚察县| 顺昌县| 永修县| 页游| 大港区| 阿合奇县| 克东县| 南平市| 临沭县| 江北区| 广东省| 阿瓦提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