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良峰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畜牧獸醫(yī)局 262400
近年來,由于養(yǎng)羊業(yè)的發(fā)展,各地頻繁從外地引進種羊,一些地方相繼出現(xiàn)了羊焦蟲病的危害,其中以羊泰勒焦蟲病最為嚴重。羊泰勒焦蟲病是一種綿羊和山羊的血液性原蟲病,主要通過蜱吸血而傳播,不同品種和年齡的羊均可發(fā)病,以3~8月齡最易感染,常呈急性暴發(fā)(尤其是6~8月),死亡率很高,給養(yǎng)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羊泰勒焦蟲病的病原體有兩種,一種是山羊泰勒焦蟲,另一種是綿羊泰勒焦蟲,兩種都能夠感染山羊和綿羊。該病是以蜱為傳播媒介的蟲媒病,主要發(fā)生在硬蜱較多的6~8月份,7月達到高峰。
蟲體進入家畜體內后,先侵入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細胞形成石榴體,而后進入紅細胞內寄生,從而破壞紅細胞,引起感染體的各種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大多數(shù)羊體表寄生數(shù)量不等的蜱。初期患羊跟不上群,精神沉郁,喜臥,食欲減退,反芻減少,體溫升高至41~42℃,呈稽留熱;呼吸淺表、困難,肺泡音粗厲,流粘稠或水樣鼻液;可視黏膜病初充血,繼而蒼白,有的甚至黃染;淺表淋巴結腫大,有的可見血尿;大多數(shù)孕母羊在患病中后期發(fā)生流產,體質日漸消瘦,四肢麻痹,步態(tài)搖擺,最后臥地不起衰竭而死。
剖檢病羊可見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脂肪有膠凍狀物;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肩前、腸系膜和肝肺等處淋巴結更明顯,切開腸系膜淋巴結有大量灰黑液體流出;心包積液,心外膜有大小不等出血點,心冠脂肪處有出血點且有膠凍樣浸潤;肺充血、水腫,肝脾腫大、質脆呈土黃色;膽囊腫大,充滿暗綠色膽汁;腎呈黃褐色,表面有淡黃或灰白色結節(jié)和小出血點;尿發(fā)黃渾濁或血尿。有的病例真胃黏膜有潰瘍。
采集病羊耳靜脈血抹片,用瑞氏或姬姆薩氏染色,高倍鏡下可見紅細胞數(shù)量減少,大小不均,有的變形呈海星狀,紅細胞內有圓形或邊形的深藍色或藍紫色的蟲體,蟲體數(shù)量不一,直徑0.6~2.0μm。另取病羊淋巴結涂片鏡檢,其淋巴細胞內可見柯赫氏藍體(石榴體)。
根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作出初步診斷,后根據(jù)鏡檢和藥物試治可確診(青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復方氨基比林、先鋒霉素、殺蟲霸和左旋脒唑等均無效,復方914 能緩解病情)。
三氮脒:又稱貝尼爾或血蟲凈。劑量為7~10mg/kg 體重,用蒸餾水配成2%溶液,臀部深層分點肌內注射,每天1 次,一般注射3 次為一個療程,療效為100%。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注射液:該藥又稱復方914。每日1 次肌肉注射,0.1~0.2mL/kg 體重,首次用藥量酌加,預防用藥量減半,一日1 次,重癥2 次,連用2~3日。靜脈注射用糖鹽水或生理鹽水稀釋,靜注按1∶1~3,靜滴按1∶10~15,控制用藥速度及用量;滅蜱靈:5~7mL/只,噴灑涂抹在羊只前胸、四肢、耳和尾部;伊維菌素:2mg/片,以0.28mg/kg 體重灌服驅蟲;焦蟲凈:溶液3mL/支,將溶液3mL 注入原粉混合均勻,按2mg/kg 體重肌肉注射;阿卡普林:按1mg/kg 體重配成5%水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脈搏加快時可將總量分3 次注射,每2 小時一次,必要時24 小時后重復用藥;中藥治療:神曲20g,黨參、柴胡、青蒿、枳殼、麥芽各15g,白術、云苓、炙甘草、熟地、白芍、當歸、川芎各10g,水煎,候溫灌服。
除采取藥物治療外,還要根據(jù)病情進行強心、補液、健胃和清肝利膽等對癥治療,并加強護理,以使病羊早日康復。嚴重貧血補給維生素B12和硫酸亞鐵等抗貧血藥物,優(yōu)質肉羊品種可輸血治療。
(1)消滅傳染源。該病的發(fā)生主要由蜱傳播,滅蜱切斷傳染源是防止該病發(fā)生的根本措施。用70mg/L 溴氰菊酯噴霧羊體及棚舍等環(huán)境,或用除癩靈對羊只藥浴幾次可有效滅蜱。
(2)藥物預防。發(fā)病季節(jié)到來前用三氮脒、青蒿素劑量減半進行焦蟲病預防,一次用藥可預防2 個月左右,老疫區(qū)一年進行2~3 次預防。
(3)疫苗預防。預防泰勒焦蟲病已有國產疫苗,發(fā)病季節(jié)前用環(huán)形泰勒焦蟲裂殖體膠凍細胞苗進行預防接種,20天左右產生免疫力,免疫時間為1年,可收到很好效果。
(4)加強飼養(yǎng)管理。飼喂優(yōu)質飼草和精料,體質虛弱者飲奶粉以增強抵抗力,避免高溫和風吹雨淋,減少應激反應。不到有蜱的草場放牧,在發(fā)病季節(jié)前對羊群進行藥物預防。做好畜舍的衛(wèi)生消毒工作,羊舍內1m 以下的墻壁用殺蟲藥涂抹,殺滅殘留蜱。異地引種到達引入地后必須隔離觀察,經實驗室檢驗健康時方可混群,同時在隔離觀察期間對羊群進行藥物預防。加強檢疫,從外地調入羊有的處于帶蟲狀態(tài),在運輸前進行血液寄生蟲學檢查,確認健康后方可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