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江 劉興勇
(1.云南省熱帶作物職業(yè)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2.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L.)在 中 國 品 種 繁 多,分 布 廣泛,資源豐富,其茶籽是食用油、飼料的主要來源,還是茶皂素、多糖及植物蛋白的原料。目前各地紛紛培育出各種優(yōu)良品種,但不同油茶品系在含油量、脂肪酸組成及含量上差異較大[1,2],其它營養(yǎng)成分累積時間也各不相同,給油茶的采摘帶來困難。籽仁榨油后的餅粕中還含有6%~10%的粗脂肪和較高含量的茶皂素[3,4],而以往對油茶最佳采摘期的研究主要是以油脂及茶皂素作為評價指標。羅凡等[5]對不同采摘時間的油茶茶油品質分析得出最佳采摘時期為11月份至落果之前。王小藝等[2]在對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油茶的研究中指出:9月上旬和10月上旬是油茶油脂形成的2個高峰期,并且油脂主要成分為不飽和脂肪酸,以油酸為主。油茶籽仁除了油脂和皂素外還含有茶籽多糖、蛋白、纖維素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藥用價值,但對這些營養(yǎng)成分在生長階段的詳細變化需要結合特定的油茶品系才能更好的指導生產實踐,研究其生長過程中各種物質的累積對合理栽培管理、采摘及其科學合理開發(fā)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云南德宏梁河縣是中國發(fā)展油茶產業(yè)較早的地方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之前由于缺乏技術支持,未形成產業(yè)化,造成產值下降。梁河縣年均氣溫在18 ℃左右,降雨量1 000mm 以上,適宜多種經濟林木的生長[6]。在近年生物特色產業(yè)的建設中油茶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為適應新形勢的需求,本研究擬以梁河無性系普通油茶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不同時間段油茶籽仁主要營養(yǎng)物質含量,確定油茶的最佳采摘時間,為油茶的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1.1.1 材料
油茶籽:產于云南德宏梁河縣,分別于7、8、9月的15日采集在相同栽培環(huán)境條件下的普通油茶,去殼得籽仁,樣品經粉碎混合均勻后備用。
1.1.2 試驗儀器
凱式定氮儀:K360型,瑞士Buchi公司;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YHG-9050A 型,上海姚氏儀器設備廠;
氨基酸自動分析儀:L-8800型,日本日立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計:UV-2401PC型,日本島津公司;電子天平:AL-104型,瑞士梅特勒-托利多集團。
1.2.1 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的檢測方法
(1)水分和干物質的檢測:參照GB/T 5009.3-2003,采用105 ℃恒重法;
(2)蛋白質的檢測:參照GB/T 5009.5-2010,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
(3)粗纖維檢測:參照GB/T 6434-2006,采用過濾法;
(4)粗脂肪檢測:參照GB/T 5009.6-2003,采用索氏提取法測定。
1.2.2 水解氨基酸檢測 參照GB/T 5009.124-2003,樣品處理完成后用日立L-8800氨基酸自動檢測儀測定樣品中氨基酸含量。色譜條件:標準分析柱4.6mm×60.0mm,反應 柱 溫 度57.0 ℃,反 應 器 溫 度136.0 ℃,緩 沖 液 流 速0.4mL/min,茚 三 酮 溶 液 流 速0.350 mL/min,自 動 進 樣20μL。
1.2.3 油茶皂素提取 參照文獻[7]、[8],準確稱取油茶籽仁5.000 0g,添加80%的乙醇溶液25 mL,于67 ℃水浴提取3次,每次3h,合并濾液至100mL容量瓶并定容備用。
茶皂素標準曲線的制作:稱取茶皂素標準品0.005 0g于50mL容量瓶中,加去離子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到含量0.1mg/mL的標準溶液。分別準確量取0,0.1,0.2,0.3,0.4,0.5,0.6 mL 標 準 溶 液 于25 mL 具 塞 試 管 中,加 入0.5mL蒸餾水后,準確加入8%香草醛溶液0.5mL,冷卻后加入77%硫酸4.0mL搖勻,混合物于60 ℃加熱15min,取出置于室溫冷卻,以試劑空白為參比于550nm 下測吸光度。液體樣品中茶皂素含量測定參照濃硫酸-香草醛顯色法[8]。量取1mL提取液于潔凈的試管中,按標準曲線步驟測定樣品中茶皂素吸光度,從標準曲線上查得相應茶皂素濃度。樣品中茶皂素含量按式(1)計算。
式中:
W—— 餅粕茶皂素含量,mg/mL;
m—— 油茶籽仁質量,g;
V—— 提取液體積,mL;
25—— 稀釋倍數;
C—— 由回歸方程得提取液茶皂素濃度,mg/mL。
1.3.1 氨基酸含量的測定 以峰面積測定結果,外標法定量。
1.3.2 營養(yǎng)評價 參照文獻[9],根據氨基酸分析結果,用氨基酸比值系數法評價油茶籽仁氨基酸營養(yǎng)價值。計算樣品EAA 的氨基酸比值(ratio of amino acid,RAA),氨基酸比值系 數(ratio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RC)和 比 值 系 數 分(score of RC,SRC),分別按式(2)~(6)計算。
式中:
RAA—— 樣品中某種必需氨基酸含量與標準氨基酸模式中對應必需氨基酸比值;
EAAi—— 樣品中某種必需氨基酸含量,i 表示樣品中各必需氨基酸;
EAAj—— 標準氨基酸模式中某種必需氨基酸含量,j表示標準模式中對應各必需氨基酸;
RAA—— 樣品中RAA 平均數;
RC—— 樣品中某種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數;
SRC——RC 的標準差;
RC——RC 的平均數;
SRC—— 氨基酸比值系數分。
1.3.3 試驗數據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中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程序進行處理。
由表1可知,不同月份采摘的油茶籽仁營養(yǎng)成分含量差異很大。7月中旬采摘的油茶籽仁水分、蛋白質、粗纖維含量最高,與8、9月中旬差異顯著(P<0.05)。8、9月中旬采摘的除粗脂肪含量差異顯著外其余均不顯著(P>0.05),與7月采摘的相比,干物質、脂肪含量較高,水分、粗纖維和蛋白質含量低。綜合以上指標,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油茶主要成分變化的主要階段,油茶脂肪累積也集中在這一時段,雖然在7月份其蛋白含量高,但相差并不太大,而脂肪含量差異顯著,因此,普通油茶采摘應在8月下旬至9月份進行。
由表2可知,除色氨酸(Trp)因水解破壞沒有測定外油茶蛋白質中共測定出17種氨基酸,種類較齊全。從氨基酸含量看,油茶采摘的后兩個月氨基酸總量相近,比7月采摘的低,變幅為0.65。不同采摘時間中,含量較低的為Cys和Met,其次為Pro,均在0.1%左右,其中9月份采摘的油茶籽仁Pro未檢出。含量較高的氨基酸為Glu,在1.5%左右,其次為Asp、Leu、Lys,在0.5%左右。從必需氨基酸看,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大概為0.1%~0.5%,最高的為Lys。必需氨基酸與總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均在30%以上,以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8月份最高,在50%以上??傮w來看,普通油茶籽仁中氨基酸總量和必須氨基酸量隨著采摘時間的推遲有降低的趨勢,EAA/TAA 值變化不大,EAA/NEAA 呈現先升后降趨勢。從單個氨基酸來看,隨著采摘時間的推遲,Glu、Ala、Cys含量呈增加趨勢,而Asp、Thr、Ser、Val、Met、Ile、Tyr、Phe、Lys、His、Arg、Pro呈降低趨勢,Gly、Leu基本保持平穩(wěn)。
表1 不同采摘時間油茶籽仁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比較Table1 Nutritional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pick time of Camellia oil-tea Seeds /%
表2 不同采摘時間油茶籽仁氨基酸含量及比值Table2 Amino acids content and ratio between different pick time of Camellia oil-tea Seeds /%
不管作為食物資源還是飼料配方,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所占比例是決定其營養(yǎng)及食用價值的重要因素。為確定油茶的最佳采摘時間,參照氨基酸比值系數法對其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進行評價,不同采摘時間油茶籽仁中氨基酸評分見表3。不同采摘時間油茶籽仁必需氨基酸與標準蛋白模式比較,Met和Cys的RC值在0.5左右,為油茶籽仁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余必需氨基酸RC 值均接近或者大于1。由于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較低,使得油茶籽仁中必需氨基酸比例不協(xié)調,嚴重限制了其它氨基酸的利用,致使最終SRC 分值不理想。9月份采摘的油茶,籽仁中限制性氨基酸Cys含量升高,使得最終評分最高(75),相對來說其營養(yǎng)價值最高。SRC值越接近100則表示營養(yǎng)價值越高,因此,從蛋白質的氨基酸營養(yǎng)價值評價角度來看普通油茶采摘應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間進行。
茶皂素的標準曲線見圖1,以吸光度為縱坐標,茶皂素濃度為橫坐標,得出回歸方程為Y =1.308 6 X+0.037 5,相關系數R2為0.997 8。 不同采摘月份油茶樣品中茶皂素含量見圖2,由圖2可知,油茶中皂素含量隨著成熟時間的增加而增加,7月中旬采摘含量最低,為7.61%,與8月8.69%、9月8.78%含量差異顯著(P<0.05)。可見茶皂素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累積的高峰期,從茶皂素含量來看普通油茶采摘也應在8月下旬至9月份進行。
本研究以云南普通油茶籽仁為研究對象,結合其主要應用價值,對其成熟階段的營養(yǎng)物質累積變化情況進行檢測,結果如下:
(1)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隨著油茶籽仁的逐漸成熟,干物質、粗脂肪和茶皂素含量增加,而水分、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呈降低趨勢。
(2)油茶籽仁限制性氨基酸為Met+Cys,隨著采摘時間的延遲,限制性氨基酸含量略微增加,氨基酸評分增加。
表3 不同采摘時間氨基酸營養(yǎng)評價比較Table3 Comparison of the RAA,RC and SRC between different pick time
圖1 茶皂素標準曲線Figure1 Tea saponin concentrations
圖2 茶皂素含量變化Figure2 Changes of tea saponin content
(3)綜合油茶不同采摘時間營養(yǎng)成分含量及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評價,7月份與8、9月差異顯著(P<0.05),采摘時間以8月中旬至9月上旬為宜。
1 陳永忠,肖志紅,彭邵鋒,等.油茶果實生長特性和油脂含量變化的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6,19(1):9~14.
2 王小藝,曹一博,張凌云,等.油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脂肪酸成分的測定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3):76~80.
3 謝多,趙儉,許小彤,等.油茶餅粕中茶皂素醇提工藝條件優(yōu)化[J].食品與機械,2013,29(3):129~133.
4 胡平平,李忠海,李加興,等.油茶壓榨餅粕殘油浸提工藝優(yōu)化[J].食品與機械,2011,27(5):175~177.
5 羅凡,費學謙,方學智,等.油茶籽采摘時間對茶油品質的影響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4(1):87~92.
6 何福全,張無敵,馬煜,等.不同產地小桐子粗脂肪含量的測定[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20):360~362.
7 李靜,李燕,黨培育.茶皂素的提取及純化研究[J].食品科學,2008,29(11):154~156.
8 屈姝存,唐明遠.油茶皂苷的純化與含量測定[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9,25(3):257~259.
9 朱圣陶,吳坤.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評價-氨基酸比值系數法[J].營養(yǎng)學報,1988,10(2):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