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莉
護理干預對腦卒中臥床患者壓瘡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
馬俊莉
目的:探討腦卒中臥床患者壓瘡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護理干預。方法:采用壓瘡風險評估表(Braden量表)對80例有壓瘡風險的腦卒中住院患者進行全身情況評估,評估分≤18分者被認定有風險性,分值越小壓瘡發(fā)生的風險越大。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干預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壓瘡的進展。結果:80例有壓瘡風險的患者在住院期間壓瘡的發(fā)生為7例(8.75%);其中入院第3天時干預組無壓瘡患者,對照組有2例;在入院7天干預組發(fā)生1例Ⅰ度壓瘡,對照組3例患有壓瘡,其中2例為Ⅰ度,1例為Ⅱ度;第15天干預組無壓瘡發(fā)生,對照組1例發(fā)生壓瘡。在出院評估時兩組患者均無壓瘡。結論:針對腦卒中臥床患者采用綜合措施進行早期干預,可以減少和改善壓瘡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壓瘡 護理干預 腦卒中
壓瘡也稱褥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組織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缺乏,導致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組織破壞和壞死[1]。壓瘡具有發(fā)生率高、病程發(fā)展快、治愈困難且愈后易復發(fā)的四大特點。壓瘡的早期干預效果已經(jīng)被公認,早期干預主要結合壓瘡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壓瘡的護理應抓住“預防為主,立足整體,重視局部”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7月我科收治的320例腦卒中患者中80例發(fā)生偏癱臥床,男42例,女38例,年齡45~89歲。其中:腦出血31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8例,小腦出血3例,大腦出血9例,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11例),腦梗塞49例(大面積腦梗塞12例,腦干梗塞5例,血栓脫落引起的腦栓塞4例,其它的28例)為早期護理干預對象。納入標準:根據(jù)Braden壓瘡風險評分量表≤18分有風險,最重要的是患者臥床不起,活動能力改變和控制體位能力受限。排除標準:院外帶入壓瘡的患者。
1.2 方法 在320例患者中,有壓瘡風險80例,風險率為25%。遵循其自愿、保密的原則,按照入院單雙順序為基礎,考慮性別、年齡,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對其采取干預措施,對照組按常規(guī)進行護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的比較 例(%)
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和發(fā)展情況見表2。根據(jù)要求在兩組患者入院第3天、第7天、第15天和出院前分別對壓瘡的發(fā)生發(fā)展進行評估,在所有具有壓瘡風險的患者中,有7例發(fā)生壓瘡,發(fā)生率8.75%。其中入院第3天時干預組無壓瘡患者,對照組有2例;在入院7天評估時干預組發(fā)生1例I度壓瘡,對照組3例患有壓瘡,其中2例為I度,1例為Ⅱ度;第15天干預組無壓瘡發(fā)生,對照組有1例發(fā)生壓瘡。在出院評估時兩組患者均無壓瘡。干預組在壓瘡的發(fā)生和壓瘡的病程進展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入院后壓瘡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例(%)
3.1 早期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是預防壓瘡的關鍵 根據(jù)Braden評分、初步評估出患者壓瘡風險大小可針對壓瘡的高危因素特點,進行早期干預,降低壓瘡的發(fā)生,改善壓瘡的發(fā)展變化。
3.2 建全和完善護理日常工作制度是預防壓瘡的重點 在日常護理中建立床頭翻身卡,記錄翻身時間、臥位、皮膚情況,執(zhí)行者簽名,每2h翻身一次,日夜堅持。對病情危重不宜翻動的患者使用氣墊床,抬高床腳30°,腰骶部墊小軟枕,增加局部通透性,減輕局部壓力。各班護士嚴格交接,床邊檢查病人情況,每天早會后,大夜班護士與責任護士及全科護理人員到床邊交接,查看病人皮膚有無受壓紅腫,臥位是否舒適,床單位是否干燥清潔,如果大小便失禁、出汗、引流液污染等因素引起局部潮濕導致皮膚浸漬、松軟,皮膚彈性和抵抗力減退。因為在潮濕環(huán)境下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會增加5倍,所以在護理中要求及時更換床單和患者內(nèi)衣。
3.3 提高護理操作水平,減少壓瘡的發(fā)生 提高護理操作水平,避免在基本護理操作中,不恰當?shù)牟僮?,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護理巡視,及時整理患者床鋪。在搬動患者時禁止拖拽扯拉患者。避免90°側臥位,將患者側臥30°,并用軟枕支撐這種體位,保持肢體功能位,以減小體壓。
3.4 針對腦卒中臥床患者生理特點的干預 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干預組中的壓瘡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主要在日常護理中針對臥床患者的生理特點,采取干預措施[2],自行設計的內(nèi)衣和自制接尿器,以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在干預組中對男性尿失禁或昏迷患者,為避免因長期保留導尿易導致尿路感染和其它并發(fā)癥,同時為節(jié)省使用成人尿不濕的費用,讓病人感覺舒適,保持床單位干燥。我們給病人選用一次性小號食品袋,套在患者的陰莖上將袋口理整齊后用輸液貼固定在腹壁上,有尿液隨時更換。病人感覺舒適,無任何副作用,可保持床單位干燥。在骨隆突處每天3次用溫水擦浴后,局部凡士林涂抹,可保護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3.5 針對腦卒中臥床患者心理特點的干預 腦卒中臥床患者因病程遷延生活受限等,感到痛苦,易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信心。護理人員應采取各種溝通技巧和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安慰,積極疏導,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每天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護理[3]。在取得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鼓勵、教育患者及家屬,告知預防壓瘡的重要性,指導患者與家屬參與到對皮膚評估和護理干預的計劃中。鼓勵和協(xié)助病人做各關節(jié)運動,促進早期離床活動,早日康復。
由于腦卒中臥床患者生理和病理特點,是壓瘡發(fā)生的高危人群,在進行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要注意壓瘡高危風險的評估,采取積極干預措施,提高護理質(zhì)量和心理健康教育,降低臥床患者壓瘡發(fā)生,促進壓瘡病程的恢復,有利于改善臥床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1~87.
2 王彩鳳,巫向前.3種評估表對住院老年人壓瘡預測能力的比較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5~17.
3 劉紅,付曉悅,余曉晨,等.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及預防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7,7(2):50~51.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mbulatory patients with stroke a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ulcers occurrence
Lai'an People's Hospital,Lai'an 239200,Anhui
MA Jun-li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roke bedridden patients pressure ulcers develop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form (Braden Scale)have pressure sores for 8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troke risk systemic assessment,evaluation of≤18 points who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risk,the smaller the pressure ulcer scores.Results:80 patients with pressure sores risk of pressure ulcer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occurred in 7 cases,8.75%;among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t 3 days after admission found no pressure sores i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irst three days of admission have two.Conclusion:For stroke patients,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early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essure sores.
Pressure ulcers;Nursing interventions;Stroke /(編審:馮 毅 施仲賦)
R473.74
A
1671-8054(2014)01-0084-02
來安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安徽 239200
2013-11-16收稿,2013-12-26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