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從軍
(安徽和縣第一中學(xué),安徽和縣 238200)
論項羽的悲壯與崇高
——《項羽本紀》的美學(xué)價值
薛從軍
(安徽和縣第一中學(xué),安徽和縣 238200)
項羽是歷史人物,也是藝術(shù)人物。項羽的悲劇既是歷史必然的悲劇,也是性格悲劇。項羽忠于愛情、愛惜子弟、坦誠、直率、單純、感恩、羞愧、自責等性格特點,既是他在爾虞我詐的戰(zhàn)爭中致命的弱點,也是他悲劇性格的原因。這些特點是項羽身上所傳承的崇高道德,是文學(xué)作品傳唱項羽經(jīng)久不衰的美學(xué)原因。
悲劇;崇高;主動毀滅;美學(xué)價值
項羽是歷史人物,也是藝術(shù)人物。說他是歷史人物,因為他是楚漢時期活生生的叱咤風云的英雄,司馬遷的《史記》已為其立傳;說他是藝術(shù)人物,因為他已走進詩歌,走進戲曲,走進小說,走進電視劇,是已為家喻戶曉的藝術(shù)形象。魯迅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是從歷史和文學(xué)兩點而論。從美學(xué)角度看項羽,他是典型的悲劇人物。不同于其他藝術(shù)人物的是,項羽本身就是一部藝術(shù)作品,不需要藝術(shù)加工和虛構(gòu)?!妒酚洝ろ椨鸨炯o》就是一部項羽的悲劇。
項羽的悲劇不同于一般人物的悲劇,是歷史必然的悲劇,是英雄自毀的悲劇,是個人主動將自己的理想與壯志毀滅而將其理想與壯志轉(zhuǎn)托他人實現(xiàn)的悲劇,是為了結(jié)束戰(zhàn)爭還人民安寧而主動毀滅的悲劇。
我們尊重項羽歷史的真實,同時又把他作為藝術(shù)形象看待,這自然要分析項羽悲劇的原因。
在反抗暴秦上,項羽與劉邦等各路英雄有著共同利益。然而各路英雄不存在矛盾沖突,悲劇不會到來。當暴秦被推翻后,項羽本可以為皇帝,實行郡縣制,但他沒有這樣做,卻采用分封制,分各路英雄為王,雖然心存善意,平等相待,各方面似乎都能獲利。就制度而言,項羽推翻暴秦后所采用的制度是一個落后的舊制度。馬克思說:“當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應(yīng)當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當舊制度作為現(xiàn)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進行斗爭的時候,舊制度犯的不是個人的謬誤,而是世界性歷史的謬誤。因而舊制度的滅亡也是悲劇性的?!保?]5采用分封諸王制度,必然隱伏相互爭天下的爭斗戰(zhàn),自然會給某一集團帶來歷史性悲劇。
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社會需要一個安定和諧的國家,結(jié)束從春秋以來的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這是歷史的必然。劉邦與項羽這兩路諸侯,在推翻暴秦之后必然要爭奪天下,建立新的國家,給人民長治久安的社會。劉邦在張良、蕭何等人的勸導(dǎo)下早有此心,所以會韜晦,隱忍,會收買人心,會籠絡(luò)人才、重用人才;也不怕失敗,還會耍無賴使詭計。項羽雖然有范增謀士,但似乎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大楚國家的宏遠計劃,分各路英雄為王就成了。明代凌稚隆說:“(項羽)亦從來無統(tǒng)一天下之志。既滅咸陽,而都彭城;既復(fù)彭城,而割滎陽;既割鴻溝,而思東歸。殊欲按兵束甲,宛然圖霸籌劃耳,豈如高祖規(guī)模宏遠,天下不歸于一不止哉!”(《史記評林》)這就是項羽悲劇最主要的原因。比起劉邦,項羽要坦率些、真誠些,也單純些。他不會耍無賴,也不會使詭計,至多以劉邦的父親為要挾,要單挑。但是缺乏宏遠的一統(tǒng)天下的戰(zhàn)略,從一開始就注定結(jié)局是悲劇的。恩格斯《致斐拉薩爾》一文中說:“在我看來,這就構(gòu)成了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沖突?!薄拔沂菑拿缹W(xué)觀點和歷史觀點,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標準來衡量您的作品的?!保?]581-587歷史必然要求,就是要結(jié)束戰(zhàn)爭,建立和平安定的國家。這個歷史要求,項羽當初沒有想實現(xiàn),后來想?yún)s無法實現(xiàn)。項羽后來知道天下應(yīng)歸于一統(tǒng),而自己又無力一統(tǒng),又羞于再戰(zhàn),于是為了早點結(jié)束戰(zhàn)爭,給社會一個太平,自刎于烏江岸邊,讓一統(tǒng)天下與劉邦,這就是項羽獨特的自毀悲劇。
項羽的悲劇還是性格悲劇。法國劇作家高乃依說:“(悲劇人物)選擇既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兇惡的人,這種人往往由于自己的過失或由于人的弱點而陷入不應(yīng)得的不幸之中?!保?]257項羽是一個英雄,是一個有缺點的英雄。他自身的過失和性格的弱點,使自己陷于嚴重的而不應(yīng)得的不幸之中,注定了項羽的歷史悲劇。
項羽自視很高。他是貴族之后,有一定的文化教養(yǎng),但并不高?!捌浼靖疙椓海焊讣闯㈨椦唷?,“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由此可以說項羽是將門之后,因而他自視很高,此為項羽聽不見別人意見、看不起別人的根源?!吧贂r,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谑琼椓耗私碳?,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保?]295-296可見項羽有一定文化,又粗知兵法,會武術(shù),加上他的勇猛,打仗就很厲害。這是他自視很高的基本,是他的優(yōu)點,也是他的弱點。
巨鹿一戰(zhàn),破釜沉舟,三萬兵力打敗章邯幾十萬兵力,是軍事史上的奇跡。另一奇跡是:“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馀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馀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保?]321-322用三萬人打敗劉邦五十六萬人,這的確是軍事史上的奇跡!
這些都是自驕的本錢。因為他能征慣戰(zhàn),常打勝戰(zhàn),所以經(jīng)不起失敗,經(jīng)不起挫折。垓下一戰(zhàn),就一蹶不振,不肯過江東,認為是天亡我也,這是他致命的弱點。對此,不僅杜牧感嘆惋惜,李清照也嘆道:“霸氣震神州,凌云志未酬。烏江夜若渡,兩漢不姓劉?!保ā督^句》)
他自稱霸王,自視很高,位高到極點時,就很難聽別人意見,很難發(fā)現(xiàn)手下人才,很難尊重手下人才,也很難使用手下人才。歷史上一些國君當走到神壇之時,就是悲劇開始之日。項羽似乎也逃不掉這個定律。韓信,陳平這兩位高級謀士都曾在項羽手下而未被重用?!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shù)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4]2610??梢婍n信,曾在項羽手下,提出許多計策,均不被采用,最后跑到劉邦那邊。項羽為什么不采用呢?因為項羽自視很高,看不起別人。再如陳平,也曾在項羽手下,也跑到劉邦那邊。從劉邦后,陳平、韓信還設(shè)計對付項羽,從某種意義來說,項羽就是死在這兩人手里。陳平用計離間楚的君臣,離間項羽與范增,使項羽沒有羽翼,沒有高參,從此走下坡路?!瓣惼郊榷嘁越鹂v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保?]2055“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秩?,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quán)。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椡踉S之。行未至彭城,疽發(fā)背而死?!保?]325韓信用埋伏將項羽圍在垓下,“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四面楚歌,逼項羽走至烏江自刎。
而漢高祖劉邦,“沛豐邑中陽里人”“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出身低微,為秦朝最底層小吏,因而能卑下牽就,能聽取別人意見。自己不會打仗,也不懂謀略,但能聽得意見?!瓣惼皆?‘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nèi)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瘽h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保?]2055只要打敗項羽,什么卑鄙的方法都可以用。
漢高祖不會打仗,經(jīng)常失敗,心態(tài)反而好,能經(jīng)得失敗,也不怕失敗,56萬人被打敗,仍不甘失敗,最終會用人用計打敗項羽。
項羽對秦有深仇大恨,是性情中人,不是政治家?!绊椓簹⑷耍c籍避仇於吳中”,項羽是孤兒,從季父避禍流亡。這就養(yǎng)成項羽剛烈任性的性格。因為“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所以項羽對秦特別仇恨,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戰(zhàn)勇猛上,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在對秦士卒的仇殺上。坑秦降卒20萬,當然有其特殊的背景,但可見項羽對秦刻骨仇恨,也可見項羽缺少政治家的應(yīng)對策略:不會分化、改造秦卒成為自己的部隊。他的仇秦還表現(xiàn)在對秦宮焚燒上,一把火燒了秦宮,三月不熄,完全憑自己情感做事。參加政治角逐而又毫無政治遠見,豈能不敗?
比起劉邦,項羽要坦率些、真誠些,也單純些。他不會耍無賴,也不會使詭計。“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笨梢婍椨鹬甭剩幸靶?。項羽不會耍把戲,直來直去。鴻門宴上,直率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碧拐\得十分可愛,那是把沛公當作兄弟,但也因此害了曹無傷的性命。他單純,要與劉邦單挑,說:“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原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睗h王笑說:“吾寧斗智,不能斗力?!币粋€要單憑勇力,一個要憑智慧。項羽不知道“兵者,詭道也”,單憑勇力,如何能奪取天下?可見項羽十分幼稚與單純。幼稚、單純、直率的人,固然品質(zhì)很好,但投身于爾虞我詐的政治角逐,必然是悲劇性的。
劉邦會耍詭計?!皢胃溉藚喂婆媪?,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劉邦也去賀,“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一個“紿”字,就把劉邦欺騙無賴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可見劉邦是無賴,會使詭計?!案咦娉t硐剃?,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6]344可見劉邦也有野心,但含蓄,不直露。劉邦會編造謊言,說自己是貴人。他斬蛇,說有一老嫗夜哭,蛇為白帝,為赤帝所殺,讓人們相信他就是赤帝,目的是忽悠別人,要老百姓相信他是真龍?zhí)熳樱?。項羽顯然不會這樣。耍陰謀,施詭計,搞欺詐,品質(zhì)固然十分惡劣,但投身于政治角逐,往往獲勝,這似乎是爾虞我詐社會的一個定律。
悲劇的美學(xué)價值是崇高。黑格爾說:“悲劇行動的真正內(nèi)容,是由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實體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這些力量決定悲劇人物追求的各種目的。這些力量就是夫婦、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間的家庭之愛;另外就是國家政治生活?!保?]306
項羽逃到烏江,能夠過江卻不過江,這是為什么呢?這悲劇行動的愿望,就是項羽崇高之所在。這里有國家政治生活之精神,也有倫理精神。魯迅說:“悲劇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睘踅载?,項羽將哪些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我們看呢?
主動自刎,就是主動退出與劉邦爭奪天下,結(jié)束戰(zhàn)爭,還人們一個和平安定的國家。項羽與劉邦爭天下,已有很長時間,雙方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許多災(zāi)難?!俺h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zhuǎn)漕?!表椡鯇h王說:“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原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薄拔阃娇嗵煜轮窀缸訛橐病?,這句話正反映項羽體恤天下人民,想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雖然這一說法很幼稚、很直率、很可愛。烏江有船卻不渡,是想以自己的死,來結(jié)束戰(zhàn)爭。如果項羽真的過江,那么楚漢勝負還很難料定,所謂“卷土重來未可知”也。不能再打了,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在消滅暴秦上,項羽功勞應(yīng)是第一,如賀鑄所言:“六國三秦隨擾擾,錦衣何暇到江東?!保ā额}項羽廟三首》)為了結(jié)束戰(zhàn)爭,主動自刎,以一人之死換得社會長久和平。這是項羽崇高之一。
項羽自責很深,羞愧之心很重。自我問責是歷史第一人?!绊椡跣υ?‘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4]336項羽有羞愧之心,不是無恥之徒。有羞愧之心,才是真丈夫;無恥之徒,是為人間小人。江東子弟八千人,一同過江西,推翻暴秦,打天下,現(xiàn)在這八千人無一人生還,項羽深感羞愧,自責得很!如唐朝胡寅所言:“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詠史詩·烏江》)他的自刎就是自我問責,八千人死在這里,項羽要永遠陪伴他們!這是項羽崇高之二。
項羽戰(zhàn)斗,顯示叱咤風云的英雄氣勢,是一種波瀾壯闊的雄壯美。其一是表現(xiàn)在巨鹿之戰(zhàn)上,《史記》是這樣描寫的: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4]307
這是描寫項羽與章邯之戰(zhàn),采用對比法,把諸侯的膽怯猥瑣與項羽軍的英勇善戰(zhàn)作鮮明對比,突出了項羽軍雄壯勇猛,視死如歸。
其二是表現(xiàn)在自刎前與漢軍之戰(zhàn):“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保?]334
這是項羽敗逃烏江的戰(zhàn)爭場面。司馬遷給予重彩描寫,項羽“大呼馳下”“斬將、瞋目、叱之”“復(fù)斬,殺數(shù)十百人”,敵人“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凸顯了項羽的氣勢、膽略、英武。
這兩個場面讀之,令人驚嘆不已,引起我們震撼靈魂的神圣的恐懼與驚羨。這種雄壯美是項羽崇高美之三。
別林斯基說:“悲劇的內(nèi)容是偉大道德現(xiàn)象的世界,他的主人公是充滿著人類精神天性的本體力量的個性?!薄氨瘎∷a(chǎn)生的作用是震撼靈魂的神圣的恐懼?!保?]383黑格爾說:“所以既然悲劇人物引起我們對損害的倫理力量的恐懼,又在本人遭受厄運時引起同情,性格本身就是有內(nèi)容的和有力量的。實際上,也只有真正的內(nèi)容才能感動一位高尚的人的心靈,并一直震撼到它的深處?!保?]310從倫理的角度,從道德的眼光看,項羽烏江自刎令人震撼,令人恐懼,也感受到人類天性的本質(zhì)力量,對被損害的倫理力量產(chǎn)生了敬畏與恐懼。
項羽有哪些倫理的力量,令我們敬仰與恐懼呢?
首先有一種感恩的高尚道德。對忠于自己的烏江亭長贈送名馬,以為感恩?!澳酥^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睂Ρ撑炎约旱呐f部下,非但沒有責怪,反而要還人情債?!邦櫼姖h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椡跄嗽?‘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俗载囟??!眳务R童,《史記》《正義》云:“言呂馬童與項羽先是故人,舊有恩德于羽。一云德行也?!保?]336-337這時項羽要還這個人情,用自己人頭還人情,這真是還得深沉、厚重,動天地泣鬼神!這是項羽的崇高美之四。
忠于愛情,永遠陪伴虞姬?!绊椡鮿t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美人和之,《正義》引《楚漢春秋》云:“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墓,《正義》引《括地志》云:“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里?!堕L老傳》云項羽美人冢也?!保?]333-334項羽不肯過江東,決心自刎以陪伴虞姬,永遠廝守在江淮大地。清屈大均《虞美人》云:“無風亦向朱欄舞,情為君王苦。烏江不渡為紅顏,忍使香魂獨東還。春含古血看猶暖,巧作紅深淺?;ㄇ靶莩烁瑁秩怯⑿塾謫灸斡莺?!”元王惲《虞美人》:“重瞳鮮情人,鐘愛獨虞美?!☉?yīng)月下魂,長饒烏江水。”項羽與虞美人的愛情是凄美的,永恒的,烏江一曲悲歌,就是一曲愛情的悲歌!這是項羽崇高美之五。
敵我雙方戰(zhàn)斗,談不上誠信,談不上直率。戰(zhàn)爭是仇殺,是詭詐,是用計。但是從人類長河來說,崇高的道德應(yīng)該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從某種意義來說,項羽是輸在道德的高尚上,而劉邦則贏在道德的卑劣上。
漢王乃得與數(shù)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qū),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求太公、呂后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4]322
這段故事可見漢王在危急之時不講情義:“推墮孝惠、魯元車下”“如是者三”。項羽雖與劉邦爭天下,但對其家屬不加害。“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由此可見,劉邦為勢利小人,項羽為坦蕩君子。
當此時,彭越數(shù)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瘽h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椡跖?,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椡鯊闹#?]327-328
這段故事也可見項羽是君子,劉邦是小人。項羽沒有詐術(shù),至多用“吾烹太公”要挾,但這種小伎倆,劉邦完全置之不理,而且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他全然不顧父親,還要吃一杯羹呢。項伯了解劉邦,一針見血說:“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笨梢妱钊珶o父子之情義。后來“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边@是項羽的仁愛,也是一種大愛。
陳平一段話說得很有意思:“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jié)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5]2055“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可見漢王劉邦所用之人,所采用手段都是嗜利無恥者。劉邦一心想奪天下,所以無所顧忌,不顧父子妻兒之情,手段卑劣,天下盡奪,而道德盡失,由此引發(fā)我們對其道德卑劣而產(chǎn)生鄙視。項羽爭天下而心無天下,卻重倫理情感,天下盡失。雖然天下盡失,但“充滿著人類精神天性的本體力量”卻顯現(xiàn)其崇高。由此引發(fā)我們“對損害的倫理力量的恐懼”。
項羽自身毀滅,將有價值的倫理道德毀滅了給人看,令我們敬仰與恐懼。敬仰的是他為了結(jié)束戰(zhàn)爭,給社會一個太平,讓人民不再受戰(zhàn)爭所帶來的離亂、死亡之苦,主動自毀;他還將人類長河中閃光的倫理道德諸如忠于愛情、愛惜子弟、坦誠、直率、單純、感恩、羞愧、自責等許多寶貴的品德保留下來;在敵對斗爭中顯示出來的勇猛、膽略、雄壯等英武浩氣長存天地間??謶值氖沁@種崇高的精神、倫理的力量、英武浩氣卻以人的毀滅顯現(xiàn),而卑劣猥瑣的品德卻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這就令人產(chǎn)生對歷史的考問與哲學(xué)的深思。
古往今來,詠項羽的詩篇遠多于詠劉邦的詩篇,可見后來人并不以成敗論英雄;從中也見得項羽崇高的精神、倫理的力量、英武的浩氣值得后人深思與詠唱。
[1][德]馬克思,馬恩格.斯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法]高乃依.論悲劇以及根據(jù)必然律與或然律處理悲劇的方法[M]//伍蠡甫.西方文論(上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4][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1959.
[6][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德]黑格爾.悲劇、喜劇和正劇的原則[M]//伍蠡甫.西方文論(下冊).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8][蘇]別林斯基.詩的分類[M]//伍蠡甫.西方文論(下冊).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9][德]黑格爾.美學(xué)[M]//伍蠡甫.西方文論(下冊).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責任編輯王 萍】
The Tragedy and Sublime of Xiang Yu,the Aesthetic Value of“The Biographic Sketches of Xiang Yu”
XUE Cong-jun
(First Middle School of Hexian County,Hexian 238000,China)
Xiang Yu was a historical figure aswell as an artistic figure.His tragedy was the tragedy of history and also his personality.Xiang Yu was loyal to love and cherished his soldiers and people,such ethical characteristics as honest,direct,simple,gratitude,shame and blame,which was his Achilles'heel in themurky war,and also the cause of his tragic character.These features of Xiang Yu were highmorality passed down in human history,and the aesthetic reasons that Xiang Yu was unfailing praised in literary works.
tragedy;sublime;initiative to destroy;aesthetic value
K207
A
1009-5128(2014)18-0045-05
2014-06-30
薛從軍(1948—),男,安徽和縣人,安徽和縣第一中學(xué)特級教師,主要從事地域文化、中國語言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