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慧
摘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文能力是評價一個人語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據(jù)。如何進行作文指導是語文教師頗感頭痛的問題??v觀語文課堂,作文指導上的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摒棄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觀念,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寫作空間,讓他們寫出真實的自我成了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任務。
關鍵詞: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064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文能力是評價一個人語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據(jù)。如何進行作文指導是語文教師頗感頭痛的問題??v觀語文課堂,作文指導上的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如有的教師僅對作文題目解釋三言兩語,忽視類型指導;有的教師則不厭其煩,甚至連結(jié)構(gòu)、中心、材料都給學生定出框架。這些做法導致學生的寫作思路拓不開,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失去了寫作的自由,哪里還談得上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摒棄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觀念,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寫作空間,讓他們寫出真實的自我。
一、開拓信息渠道,豐富寫作素材
1. 學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
古人云:“文品即人品”,它告訴我們:文章是作者人性的體現(xiàn),只有做好人,才會寫出高品位的文章。因此,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追求做人的真諦,經(jīng)常給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心靈浴”,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逐步使之具有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和誠摯的人性關懷。做到:做真人,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用“心”去感受美,用“心”去抒寫美。
2. 留心生活,學會觀察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心體驗生活,讓學生把自己在衣食住行中、在學習中、在業(yè)余愛好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并逐步引導學生向廣度、深度延伸,做到:目中有人和事,人有靈魂,事中有情,長此下去,學生就會獲得豐富的富有特色和靈性的“活水”。為富有個性的作文準備了“材”源。比如寫《一件有趣的事》,筆者就明確要求學生不準寫學校內(nèi)的趣事,引導學生去寫農(nóng)村、寫街頭巷尾、寫繁華夜市、寫老百姓的故事,甚至可以寫監(jiān)獄里的故事,只要學生去過的地方有趣的事都可以盡情地寫,這樣有8070的學生寫出了自己所見到的所聽到的,甚至是從報刊雜志上、電視中所了解到的真情趣事。內(nèi)容五花八門,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學生互閱互改時也感受頗深,受益非淺。
3. 廣泛閱讀,以閱讀促寫作
首先,教師要重視課內(nèi)閱讀,一方面要通過精彩句、段的分析,把文章中的妙言妙語融進學生自己的材料庫;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課文,讓學生領悟課文中作者表現(xiàn)生活的方法、技藝。
其次,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平時堅持布置學生閱讀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或推薦閱讀與課文有關的作品及片斷,并作摘抄,讓學生經(jīng)常接受新信息,并每天安排一人利用早讀或上課前三分鐘朗讀,讀后談自己喜歡該文或該片段的原因。
二、提倡自由作文,發(fā)展學生個性
1. 作文選材要有自由的空間
并非社會大事才是可寫的對象,一個自然的景象,一件細微的小事,一個小小的微笑,一絲淡淡的心緒,都會引起人的寫作沖動,成為寫作的契機。
初中生生活面狹窄,社會經(jīng)歷不豐富,很難駕馭大題材,更不用說用它來表現(xiàn)社會,刻畫人生了。因此,學會“以小見大”的寫法,是大有裨益的。要鼓勵學生從生活小事寫起,以小的生活題材表現(xiàn)較大的主題。有一篇作文《生活告訴我》,題目很大,但有位同學卻取材于小時候經(jīng)歷的一件小事:“我”的電動玩具丟失,便懷疑是班上一名家庭困難的同學所偷,給這個同學的心里蒙上了一層陰影,后來自己又找到了那個玩具。通過這件小事,作者領悟到要信任別人、尊重別人的人生哲理。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體驗,只要是真實的、想要表現(xiàn)的,都可以成為寫作的題材。
2. 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自由
感情和認識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就會給人以感染,引起讀者的共鳴。相反,矯揉造作、空話、廢話,只能讓人生厭。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自由,不僅對作文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完善也有重大的影響,它不僅能培養(yǎng)誠實的人格,還能樹立自信心。
3. 還給學生作文形式上的自由
以往的作文教學,教師偏重于構(gòu)思、結(jié)構(gòu)等技巧方面的指導,形成了一套“新八股”,形式上的不自由,不僅造成寫法上的千篇一律,而且也會影響到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壓抑學生個性的發(fā)揮,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我們要還給學生寫作形式上的自由。
三、打破思維定勢,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
人們思考問題往往遵循相同的思維軌道,進而形成某種思維定勢。例如:寫好人好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拾金不昧或乘車讓座之類的材料等等。這種固定的、單一的、機械的思維方式,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果我們能夠打破這種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就能跳出這些“框框”,寫出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來。
創(chuàng)新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思別人之所未思,想別人之所未想。缺乏想象力的作文猶如一潭死水,要讓學生的作文充滿鮮活的生命力,就必須指導學生進行想象,轉(zhuǎn)換寫作角度,打開作文思路,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同樣是寫《生日》,有些同學自己的生日過得很開心、愉快,吃的東西很豐盛,親戚朋友送的禮物很精美,主題很是一般。而有些同學卻從“生日”這個角度反映了農(nóng)村生活的變化,寫得有新意:小時候,過生日,家境不好,能吃幾個雞蛋就相當不錯了,有力地突出了主題思想。還有同學這樣寫:現(xiàn)在時代變了,人們思想也開通了。過生日,不再擺什么“酒席”,不再請客了,是把這些錢積攢起來作為子女的“教育投資”。這樣的作文就是很有創(chuàng)意,而且也符合時代的節(jié)拍。我們語文教師如果能因勢利導,將會大大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作文批改形式,還學生以自主權
1. 集體評議
教師提出評改重點,再由學生上臺朗讀教師選定的幾篇優(yōu)劣典型作文,然后組織全班逐一評議。評議過程中,教師出語要精,注意啟發(fā)、誘導。最后教師對全班作文情況作簡短小結(jié),讓學生明白此次作文該怎樣寫,怎樣評改。
2. 個人批改
評議結(jié)束后,教師提出批改要求,指導學生批改。批改方式有互批互改、交叉批改、自批自改等。在批改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釋難答疑,鼓勵學生反復商討,形成共識。
3. 寫出后記
批改之后,學生一定會有所啟發(fā),有所領悟或者對評改還有不同的看法或疑問,或者想改寫某些段落,這些都作為后記寫在作文本上。同時要求認真修改批改者指出的問題。后記長短不限,形式自由,重要的是要寫出真實感受。
4. 綜合復評
作文本再次收上來后,由教師或語文能力較強的學生查閱并登記寫作、批改情況,在下次寫作前進行公布。最后教師對優(yōu)秀作文略作修改,公布在“習作選優(yōu)欄”內(nèi),擇優(yōu)向報刊雜志推薦。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有很多經(jīng)驗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不斷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是作文教學研究的主旋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比?,是寫作的主體,若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zhì),留給學生一片廣闊、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
(作者單位:江蘇省大豐市萬盈第二初級中學 2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