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娜 周冰瓊 鄭冬云 章秋鑾 衷明華 林燕如
(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廣東 潮州 521041)
石花菜,生海底石上,全藻藥用,清熱解毒,可作清涼飲料[1]。微量元素在生物機體內的含量微乎其微,但對機體卻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運送物質、激活激素和酶的活性等,還有文獻報道,機體內含鐵、銅、鋅總量減少,均可減弱免疫機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長細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也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壽等方面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2]。大量研究表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過量都會引起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如心血管疾病、乳腺癌、不孕不育等[3]。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具有防治胃潰瘍、抗凝血、降血脂、促進骨膠原生長等作用,而且食用高膳食纖維食物容易產生飽腹感,對減肥有一定作用。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了紅藻石花菜中Cu、Cr、Fe、Mg、Mn、Zn、Ni、Co 9種元素的含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測定纖維素的含量,為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這些熱帶海藻資源奠定初步的基礎。
1.1.1 研究對象
石花菜(購于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zhèn))。
1.1.2 主要儀器
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公司),HUMAN型超純水器(北京普析通用公司),DGG-9240B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JZ7122型粉碎機(上海嘉定糧油儀器有限公司),F(xiàn)A2004N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S-360石墨消解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SHD-Ⅲ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保定高新區(qū)陽光科教儀器廠),SX-12-10箱式電阻爐(北京市永明醫(yī)療廠)。
1.1.3 主要試劑
Cu、Cr、Fe、Mg、Mn、Zn、Ni、Co元素標準溶液(1000 μg/mL)(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硝酸、過氧化氫為分析純(市售);實驗用水為超純水(實驗室自制);1 mol/L HCl、1 mol/L NaOH(實驗室自制)。
1.2.1 微量元素的測定[4]
1.2.1.1 樣品的預處理
將石花菜用自來水洗凈晾干,再用超純水清洗2—3次,晾干,置于干燥箱中,在60℃烘至恒重,后進行粗粉粹(<5 mm),得原藥樣品A。
1.2.1.2 樣品的消解
準確稱取1.0000 g樣品A置100 mL的消解管中,加入15 mL的濃硝酸,放置過夜,置于石墨消解儀上加熱消解,至冒大量白煙,蒸發(fā)至近干。用濃度2%的硝酸將溶液定容于5 mL容量瓶中(某些元素需再稀釋),同時作空白。
表1 石墨消解爐升溫程序表
1.2.1.3 儀器工作條件
各元素燈使用前進行預熱20 min,具體工作條件見表2[4]。
表2 儀器工作條件
1.2.1.4 線性關系的考察
準確移取1000 mL的標準儲備液各適量,用濃度2%的硝酸按需要稀釋至相應濃度,按表2儀器工作條件測定其吸光值,并計算吸光值與濃度關系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1.2.2 纖維素的含量的測定[5]
纖維素一般是指在沸騰的溫度下,用強酸和強堿處理后而殘留下來的部分,它沒有確定的化學成分。在沸騰的溫度下,提取出樣品中的各種水溶性、強酸溶性及強堿溶性溶解物。將殘留物燃燒,測定殘留物的減少量即為纖維素的質量含量。
2.1.1 線性關系的考察
由表3可知,測各元素的標準曲線在相應的濃度范圍內都有很好的線性相關性,能滿足測試的要求。
表3 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shù)
2.1.2 樣品的測量測定
表4 石花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單位:μg/g
由表4得出以下結論:Fe、Mg、Mn和Zn含量較高,Ni、Co含量較少。
由表4得出以下結論:纖維素含量變化范圍為6.65%—6.87%。
表5 石花菜中纖維素的質量含量測定
該實驗結果表明,石花菜中含有較豐富的Fe、Mg、Mn和Zn;纖維素含量變化范圍為6.65%-6.87%。Fe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必要成分,也是很多酶的活性部分。Mg被稱為“人體健康催化劑”。Mn是多種酶的激活劑,參與蛋白質合成、信息傳遞,能提高機體免疫力。Zn參與細胞的所有代謝過程,可以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免疫功能,對血細胞有一定的作用。這些都從無機元素角度部分印證了石花菜的藥效功能。
[1]吳修仁.《潮汕植物志要》[M].廣東省汕頭市生物學會,1993(5):3.
[2]陶秀.人體中的吉祥三寶:鋅、銅、硒[J].保健醫(yī)苑,41-43.
[3]高平章,張英武,等.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黃芩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含量[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35):20021-20022.
[4]賴鶴鏨,吳云影.金銀花中9種微量元素初級形態(tài)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28):11326-11327,11353.
[5]范曉,韓麗君,周天成,等.中國沿海經濟海藻化學成分的測定[J].海洋與湖沼,1995,26(2):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