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樸珺 (北京)
我遇見的“紐猶”
◎田樸珺 (北京)
幾年前,我剛到紐約讀書的時候,就聽說曼哈頓是個“猶太村”,當(dāng)時還不太理解這個名字的來歷,遇到幾個“猶太人”之后才明白,那里的“統(tǒng)治者”注定是他們。
第一個猶太人是個“木匠爺爺”。我和他相識緣自一個書架??蛷d太小,我想把書架掛在墻上。最開始的兩家承制商,要么因為工期問題,要么因為誠信問題而沒有合作,直到第三個人出現(xiàn),也是我要介紹的第一個猶太人。
他是朋友推薦的。當(dāng)我電話打過去時,卻得到冰冷的拒絕:“現(xiàn)在是周六,周一早上再打給我!”我多少有些委屈,和我想象中的猶太商人不一樣啊,既不熱情也不精明。我馬上跟朋友告了一狀:“你介紹的什么人啊……”朋友想了想說,你的電話不是時候,正趕上猶太人的安息日,在他們看來,這一天不容打擾……原來如此。
周一再打過去時,對方判若兩人,很快上門量尺寸,一口價,2800美元,兩周交貨。而之前的失敗經(jīng)歷告訴我,一是錢不可能這么少——報價至少4000美元;二是工期不可能這么短——至少兩個月。我將信將疑:“不是說要在墻壁上加裝鋼板,才能牢固嗎?”而猶太人告訴我,他用金屬探測器測出我的墻壁已有鋼板,不用額外再裝,把釘子打在上面就可以了。
兩周后,書架如約出現(xiàn),簡直是奇跡。有了第一次合作的成功,我又請他做梯子,約期10天。但10天后猶太人告訴我,他對噴漆廠的工作不滿意,晚兩天交貨。兩天后,他沮喪地找我退還訂金,說重做后效果還是不行。我說有這個態(tài)度,梯子做成啥樣我都要。他抱歉地告訴我,做了40多年木匠,從沒把不滿意的貨交給客戶,“我們已經(jīng)是朋友了,我不能欺騙朋友”,硬是把訂金還給了我。之后,只要有紐約的朋友要裝修,我都會主動跟人說:“你要做書架嗎,我認(rèn)識一個木匠爺爺……”
“珠寶大哥”是我見到的第二個“猶太人”。
去年陪閨密買婚戒,經(jīng)一個猶太朋友介紹,認(rèn)識了某品牌珠寶供應(yīng)商“珠寶大哥”。大哥是個很好的人,問清閨密的情況后,我們約定第二天去他的辦公室——曼哈頓著名的“珠寶大廈”。
大哥帶我們到珠寶陳列處,那里有10顆寶石,他先拿出最貴的一顆:“這顆價格太高,不值得投資?!闭f完放在一邊,然后拿起最便宜的一個:“這顆無論成色還是價格,都值得投資。”接著,他拿出放大鏡、熒光燈,開始講述鉆石的故事。
大哥一家曾是伊朗豪門。他平靜講述,我們靜靜傾聽。一堂課后,閨密的老公毫不猶豫地買下第二貴的鉆石,我能看出決定花這筆錢時,“密老公”表現(xiàn)出由衷的尊重和美好的心情。但付款時,“密老公”發(fā)現(xiàn)錢沒帶夠,大哥說沒關(guān)系,戒指在3天后做好,可以先取走,回國再付錢:“我們是做鉆石生意的,在我們行業(yè),握手就是信用,我剛才握過你的手,我信任你?!钡|密夫婦堅決不從,幾番推讓,還是讓人從國內(nèi)先打款,3天后取貨。
半年后,偶遇大哥,我稱贊猶太人做生意很有智慧,他笑說,他其實不是猶太人,而是穆斯林。我特別吃驚,一是我一直以為他是猶太人,因為是猶太朋友介紹;二是一直以來,全球鉆石生意的最頂端都是猶太人,一個穆斯林怎么可能打得進(jìn)去?大哥解釋說,猶太人的生意經(jīng)不是一個宗教問題,也不是一個種族問題,我遵照他們的方式做事,他們?yōu)槭裁床唤蛹{我呢?
其實,“大哥”說的道理并不新鮮,猶太人的生意經(jīng)其實很具普世性。如果好好翻書,看看中國歷史,那些富可敵國的巨賈,哪個是欺瞞之輩,哪個會蠅營狗茍?
第三個“猶太人”是個“host”。
田樸珺在美國的圖書館
我剛到紐約時鬧過一個笑話。有次朋友帶我去一家中餐廳吃飯,餐廳位于一個住宅大廈頂層。電梯一開,一個戴著厚厚黑框眼鏡的紳士,畢恭畢敬地站在門口,自我介紹說“Hello , I’m Tom Lee , I’m your host?!薄癶ost”有3種解釋:主人、主持人或招待。看這架勢,我選擇了第三種:招待。我客氣地說“嗨”,把大衣遞給他,徑直走進(jìn)客廳。
這家餐廳很別致,墻上掛著很多“仿”畢加索、莫奈、德加風(fēng)格的畫,我心里琢磨,餐廳老板的品位還行。名畫一幅挨一幅,綿延到樓上,我隨畫上樓,瞟了一眼樓梯,上面貼滿泛黃的黑白照片,都是女人身體的局部,鎖骨、肩膀、臀部,細(xì)膩唯美?!癶ost”默默跟著我移動,嘴角帶笑?!罢掌菤W姬芙(美國著名女畫家)嗎?”“host”略帶驚訝:“是的,都是原片?!蔽液闷妫骸皹窍逻@些畫也是真的?”“都是原作?!蔽倚睦镆惑@,都是真的啊,畢加索、莫奈……這些偉大的名字一個挨著一個,都是真的!
“host”端來一杯冰水。我禮貌地拒絕:“抱歉,我胃不好,只能喝溫水?!焙芸欤癶ost”端來一杯溫水。第三層是“host”和一些名人的合影,克林頓、希拉里……我心想,這很正常,領(lǐng)導(dǎo)人去一家餐廳吃飯,和老板合個影也沒什么,在國內(nèi)也看到過,但仔細(xì)分析,照片中他們的關(guān)系不一般,有些親密的表情只有朋友間才有,心想,這個“host”不是“招待”!回到客廳,兩個朋友笑到不行,說這位“Tom Lee”在華爾街被稱為“私募之父”,是“杠桿交易”的發(fā)明人,你把人家當(dāng)成侍者了。Tom更開心,他說30年沒受過這種待遇了。
聊天時我問Tom,為什么猶太人這么優(yōu)秀,甚至被稱為曼哈頓的“統(tǒng)治者”。他看出我不是恭維時認(rèn)真地說:“因為我們注重教育?!?/p>
這些教育不僅僅是科學(xué)技術(shù)和文化知識,還包括處世哲學(xué),比如被稱為“猶太人處世和經(jīng)商的圣經(jīng)”的《塔木德》,源自三千多年前的羊皮卷。據(jù)說,每個猶太人從15歲開始系統(tǒng)地學(xué)習(xí)《塔木德》……15歲的猶太孩子,還不知道世界為何物,父輩們就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面。
《塔木德》告訴猶太人“依靠自己的財產(chǎn)比依靠子女要好得多”;“如果父親沒有教給兒子謀生的手段,等于教他成為一個賊”;“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你也就是個郵差”……這些被傳承千年的法則,幫助猶太子民們在一批又一批虎視眈眈的惡鄰中頑強(qiáng)地活下來,并成為諸多領(lǐng)域的主宰者。
之前只是單純地覺得猶太人很精明很聰明,但上面3個“猶太人”卻將這些印象具體化為真實的感知,超越所有文字,勝過所有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