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龍,黃智森,曾令雄,羅俊毅
(南寧市衛(wèi)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409)
解剖學是醫(yī)學生最重要的必修課之一,其專業(yè)名詞繁多,且授課學時少,中職學生年紀小,文化基礎差,為提高解剖學教學質(zhì)量,筆者在醫(y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結合外科護理學內(nèi)容,對解剖學知識進行模塊整理,將外科護理學知識與解剖學知識整合成知識模塊進行講授?,F(xiàn)報告如下。
解剖學在第一學期開設,而外科護理學在第四學期開設,知識銜接跨度大。按傳統(tǒng)教學方法,解剖學學習結束后再接觸外科護理學,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解剖學知識已經(jīng)生疏。為確保后續(xù)外科護理學學習效果,我們設計了一個既適合學生學習解剖學,又能延續(xù)至外科護理學學習的教學框架,即“某外科疾病臨床表現(xiàn)(展示異常)—外科護理學知識(展示護理技術)—解剖學知識的基礎應用(課堂教授)”。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
學習解剖學時,學生最困惑與最容易忽略的問題是:學習后如何應用?所以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每一章節(jié)備課,針對外科護理學,巧妙設計外科疾病臨床表現(xiàn)與解剖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知識遷移率,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轉換,達到通過臨床應用體現(xiàn)解剖學學有所用的目的。以癥狀推導病機來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能力。例如解剖學中學習門靜脈知識有何用?我們結合外科護理學的“門靜脈高壓癥護理”一章,通過展示“嘔血”“便血”“腹水”“臍周靜脈曲張”“脾腫大”等癥狀,運用解剖學知識分析機體哪里出現(xiàn)問題。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解剖學的主動性,又鞏固和加深了對門靜脈的組成及與腔靜脈交通知識的理解。
學習運動系統(tǒng)時,有許多體表標志需要學生記憶與觸及,如果沒有臨床意義,難于讓學生牢記與熟練掌握。在解剖學運動系統(tǒng)講授中,結合外科護理學內(nèi)容,給予病例,引出學習的新內(nèi)容。如學習闌尾根部體表投影點(即麥氏點)時,需記的體表標志有髂前上棘、恥骨結節(jié)、臍窩。上課時,教師示意班內(nèi)患過急性闌尾炎的學生舉手,詢問他們當時有哪些臨床表現(xiàn),在醫(yī)院治療時,醫(yī)生有沒有進行麥氏點檢查。教師告訴學生,急性闌尾炎的重要體征是麥氏點壓痛,雖可隨闌尾位置變異而改變,但始終表現(xiàn)為一個固定位置的壓痛。再如:膽囊病變時,莫氏點壓痛。莫氏點定位需要的解剖學結構有肋弓、腹直肌外側緣,即定位于:在右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界處(即膽囊點)。臨床檢查將拇指置此點,囑患者緩慢深吸氣,使肝臟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觸及腫大的膽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氣,稱為Murphy征陽性,是膽囊病變的典型體征。通過外科護理學知識的步步引入,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認為學有所用才記得有法。
學習人體基本組織及皮膚結構時,對于鏡下的結構,剛入校的學生僅充滿了好奇,如果沒有從臨床應用方面去強調(diào),學生學習時,鏡下所見只是過眼煙云,難以記憶。若從外科護理學角度切入,引起學生注意,才能學好、用好。如護理程序是整體護理工作的核心構架,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應用護理診斷是搞好整體護理、提高護理質(zhì)量的基礎。將護理診斷和解剖學知識融為一體,既鎖定了護理診斷的分類,又明確了相關因素,進而使護理措施的制定更有針對性。在學習皮膚結構時,切入病例:外科術后需長期臥床的患者,預防褥瘡的發(fā)生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內(nèi)容,如何預防成為外科護理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患者護理時,提出護理診斷為“皮膚完整性受損,與長期臥床,骶尾部供血不足,營養(yǎng)不良有關”。根據(jù)相關因素制定具體的護理措施:協(xié)助患者翻身,每2小時一次;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翻身方法;在骨突處置小墊,以防局部受壓;每天用紅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預防褥瘡的發(fā)生;給予充足的營養(yǎng)。把人體皮膚結構、基本組織結構特點和護理診斷及皮膚護理整合成知識模塊,使學生從臨床護理角度理解解剖學學習的重要性及實用性,從而增強學習信心。
學習乳房結構和淋巴系統(tǒng)時,列舉臨床較為常見的女性乳房病變——乳腺癌根治前后外科護理的不同。外科患者手術前后護理診斷、護理內(nèi)容,會因局部的解剖學關系和生理功能發(fā)生變化而相應改變,護理重點也隨之轉移。例如:乳房癌患者,術前主要的護理措施是常規(guī)護理、皮膚準備、心理護理(目的是減輕或消除患者因對癌癥恐懼而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等;而術后主要的護理措施是疼痛護理、心理護理(目的是減輕或消除患者因軀體形象發(fā)生變化而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患側上肢的功能鍛煉(解剖學知識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依據(jù):淋巴摘除,使上肢回流受阻,為了減輕腫脹)等。
把常用的外科護理技術操作與解剖學知識結合起來學習,引入外科護理學病例,引起學生關注,為后續(xù)的基礎學護理、外科護理學學習奠定基礎。例如:鼻飼術操作,應用到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知識,涉及器官的解剖學結構特征。鼻飼術護理操作與解剖學器官、解剖學結構特征知識的整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在將來操作時,因解剖學結構清楚,操作規(guī)范、準確,避免或減少因臨床護理技術操作不當所引發(fā)的護患糾紛。此外,結合緒論中學習的解剖學方位術語:上、下,遠側、近側,淺、深,進行外科護理實際操作。遵循從上到下的原則,就不會漏掉細節(jié);靜脈點滴遵循從遠側到近側的原則,可避免護理治療的不恰當。
外科護理學是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其中解剖學知識占一定比例。因此,教師備課時,需將近幾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中相關的解剖學考點融入課堂教學中,時常關注外科護理學考試中解剖學知識考點的增減,為學生將來學習外科護理學及順利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打好基礎。
在解剖學教學中有效結合外科護理學臨床應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清晰地顯示了外科護理學與解剖學知識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解剖學知識和外科護理學知識,還要有很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基本功,才能將二者有效結合,培養(yǎng)學生臨床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