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凱利建構(gòu)選擇主義與羅杰斯自我理論的比較評析

      2014-03-17 23:56:39謝盈盈
      科教導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羅杰斯凱利

      謝盈盈

      摘 要 科學的心理治療理論都是基于一定的人性觀和認識論之上的,凱利和羅杰斯兩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在對人性和真理的認識上既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又有其獨到之處。本文擬在闡明兩位心理學家觀點的基礎上,通過對兩者的比較評析,以獲得對于人性和真理更全面的理解。

      關鍵詞 凱利 羅杰斯 建構(gòu)選擇主義 自我理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elly Construction and

      Choice Doctrine and Rogers Self-theory

      XIE Yingying

      (School of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Abstract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based psychotherapy above a certain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epistemology, Kelly and Rogers two famous American psychologist and truth of human nature,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both has its unique fit. This paper intends to clarify the basis of two psychologists perspective by comparing commentary on the two, to get to the truth of human nature 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Kelly; Rogers; construction and choice doctrine; self-theory

      1 凱利的建構(gòu)選擇主義

      凱利(1905-1967),美國心理學家,于1955年率先提出個人建構(gòu)理論,這一理論從60年代以后開始發(fā)展壯大,成為人格研究者和心理治療師的豐富思想源泉。

      1.1 人性觀

      我們首先從凱利自己所明確列出的兩個觀點談起:(1)從歷史的側(cè)面來看,人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初級的科學家。(2)每一個個體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立了建構(gòu),并通過這個建構(gòu)去解釋這個由事件組成的世界。從第一點來看,凱利對人性的假設為“人即科學家”。從第二點來看,個體的行事方式如同科學家一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jié)論,其目的是尋求對事件運行過程的預測和控制,而目的的實現(xiàn)需借助于建構(gòu)。(3)建構(gòu)是可以修正和替換的,個體可以朝向更有效的方式,建構(gòu)自己的世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了獲得與客觀現(xiàn)實大致符合的建構(gòu),個體需要應用嘗試與錯誤的辦法,只有從建構(gòu)產(chǎn)生的假設為經(jīng)驗所證實,建構(gòu)才得以保持。

      “在我們對待這個世界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可供選擇的建構(gòu),沒有任何人會是自己過去經(jīng)歷的犧牲品”,凱利將這種立場稱為建構(gòu)選擇主義。在形成建構(gòu)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自由選擇自己的建構(gòu),這種自由是絕對的自由,任何世事都不能把它們的意志強加于建構(gòu)主體;但建構(gòu)一旦被創(chuàng)造出來就會反過來制約主體,影響個人對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簡單地說,人能自由地解釋事件,同時又為自己的建構(gòu)所局限。這讓我們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即自由意志和決定論實際上是不可分離的,猶如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從更進一步的自由意志來說,盡管受限于建構(gòu),人們依然可以通過對人生與環(huán)境的再解釋,即修改或重新建構(gòu),再次贏得自由,依此,自由仍是實實在在掌握在個體手中的,我們可以將這個觀點作為凱利對人性樂觀的依據(jù)之一。

      1.2 認識論

      談及認識論,最重要的兩個命題即關于真相的本質(zhì)和真理的本質(zhì)。對于真相的本質(zhì)的爭論:真相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只在人心里?凱利首先認為,客觀世界不直接向我們提供意義,它與人的認識的關系在于引發(fā)個體建構(gòu)和給建構(gòu)系統(tǒng)提供證明事實的材料。同時,他希望采用不偏向某一端的折衷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我看待真相唯一的方法是提出一個負責任的建構(gòu),在人,問題不是真相是否存在,而是人從真相中創(chuàng)造出什么東西”,即科學的努力是發(fā)展一套能用來預期事件的建構(gòu),以從中獲得意義。

      凱利認為沒有絕對的真理,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假設的方式來看,主張用假設的語言呈現(xiàn)一種期待的狀況而不是結(jié)論。以此,所謂的“真理”既不是從外在施加的觀點,也并非孤立于外在證據(jù),而是可以追求、驗證、放棄或后來再重新考慮的東西。在凱利看來,“理論提供一種對生命的積極進取的基礎,而非舒適的安樂橋”,當一個理論不再能導致新的預測,或?qū)е虏徽_的預測時,便須加以修改或放棄。

      2 羅杰斯的自我理論

      羅杰斯(1902-1987),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所提出的自我理論和當事人中心療法對心理咨詢和治療的研究與實踐產(chǎn)生重要影響。

      2.1 人性觀

      我們首先從兩個對羅杰斯自我理論形成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觀點談起:(1)人是一個統(tǒng)合個體。(2)這個統(tǒng)合個體有實現(xiàn)傾向。首先,在羅杰斯眼中,個體是完整的有機體的存在,他傾向于觀察整個有機組織以理解并解釋行為。第二點是羅杰斯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實現(xiàn)趨向是個體與生俱來的“要求保持自己,如果可能的話增強自己,最終要再生自己”的趨向,這種趨向促使個人盡力發(fā)揮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達成具有建設性的目標。綜上,“統(tǒng)合體”作為一切體驗的發(fā)源地,在實現(xiàn)傾向的驅(qū)使下成長和發(fā)展,其結(jié)果是“自我”、“自我概念”的發(fā)展、擴充和實現(xiàn)。

      羅杰斯關于自我的觀點是從人格發(fā)展角度闡述的。新生嬰兒的內(nèi)在體驗是相對無差別的,當實現(xiàn)傾向把嬰兒推向感知潛能的維持及發(fā)展時, 受到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影響,個體才能將經(jīng)驗的一方面同其他方面區(qū)分開來而產(chǎn)生自我。在與外界更為廣泛的相互作用中,個體開始形成他是誰和他可能是誰的表象,即自我概念。然而隨著經(jīng)驗的豐富和自我概念的發(fā)展,個體所接受的價值標準也越來越多,由于這些外在的價值標準常常與我們自身的經(jīng)驗存在差異,對外在價值標準的遵循和內(nèi)化意味著對經(jīng)驗的拒絕或扭曲,這使得我們在某種根本方式上與真正的自我分離開來,甚至到最后不能認識到內(nèi)部和外部的區(qū)別,再也找不到真正的自我。相反,理想的心理適應是要擺脫外在價值標準的束縛,敞開心扉面對各種經(jīng)驗,達到自我與經(jīng)驗的完全和諧。

      2.2 認識論

      對于真相和真理的本質(zhì),羅杰斯和凱利的看法在大體上是一致的。羅杰斯認為人們永遠不能發(fā)現(xiàn)任何關于人,關于關系或者宇宙的背后的真實,只能描述可觀測事件的關系;不論科學研究多么深刻,人們永遠不能借助它去發(fā)現(xiàn)任何絕對的真理,而只能對出現(xiàn)概率較高的種種關系作出描述。另外,羅杰斯曾對科學發(fā)展的階段進行過描述:首先,科學的創(chuàng)造性階段開始于追求主觀意義的個人,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一種對嘗試性的、個人的、主觀的信念的陳述。在現(xiàn)實檢驗階段中,驗證方法的使用取決于人的主觀選擇,科學方法只是一種工具性的存在,受主觀的操控以幫助核查個體之前所形成的信念。在最終的科學的應用階段,對科研成果的使用取決于人的價值取向,科學對人類的影響方式和性質(zhì)也受到當事人的控制??梢?,在羅杰斯所描述的整個科學的研究方案實行的過程中——包括開始、結(jié)論的得出和理論的應用沒有一個階段可以離開人。因此,我們可以說,羅杰斯倡導的是一種更為人性的科學觀,也可以說這是一種以主觀為首的科學觀。

      3 兩種觀點的比較評析

      3.1 兩種理論對人的看法都是積極的

      首先,兩者都把人當作主動者看待??v觀幾種理論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凱利“作為科學家的人”和羅杰斯“具有實現(xiàn)趨向的人”可以視作是對弗洛伊德“為消除緊張的人”和斯金納“受環(huán)境控制的人”的一種挑戰(zhàn)。羅杰斯認為人是積極能動的有機體,其行為不必為需要與沖動所驅(qū)使,也不必為刺激所控制。凱利也曾表達過相同的觀點:“我們并不需要諸如驅(qū)力或誘因這樣的解釋性概念來驅(qū)動人的行為,我們應把人視為是活躍的,他們只要是活著的就是活躍的”。但凱利和羅杰斯只是否定傳統(tǒng)心理學的動機概念,并未拋棄人的動力來源。凱利從認知角度闡述人的內(nèi)部動力,一個人的心理過程是為他預期事件的方式所引導的,羅杰斯則認為“實現(xiàn)傾向”是每個人行為的單純又基本的動力來源。其次,兩者都認為人的行為是理性的。從建構(gòu)選擇主義的角度,人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地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為達到目標,個體會不斷提高描述、解釋和預測事件的能力;從自我理論的角度,個體為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會敏銳而有序地朝著機體要達到的目標努力。凱利和羅杰斯的這一理論取向,不僅是對人的一種剖析和闡釋,更是一種鼓舞。

      3.2 個人建構(gòu)與自我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個人建構(gòu)和自我概念分別是凱利和羅杰斯人格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個人建構(gòu)來源于個體的經(jīng)驗,是個體看待世界的方式,其內(nèi)容包含自我和非我兩個部分。自我概念也來源于個體的經(jīng)驗,是個體看待他自己的方式,包括具有“我”之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覺及價值。因此,自我概念可以看做是建構(gòu)的一部分,是關于自我的一簇建構(gòu)。然而在衍生特質(zhì)方面,兩者卻存在著質(zhì)的差別。首先,就朝向性而言,自我概念關注的是此時此地對自我的體驗,羅杰斯認為個體只有生活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享受生活,反省過去、計劃未來,都只是在浪費時間,即所謂的“活在當下”。而個人建構(gòu)著眼于對未來的預期。凱利認為,我們的生活完全對著事件的預期而去,促使個人有所企求的是未來,即所謂的“面向未來”。其次,就可知性而言,羅杰斯認為個人的自我概念只有他本人最了解,外人不可能完全了解他人的自我概念,因此也就無法全然了解他人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而根據(jù)凱利在共同性推論和社會性推論上所傳達的信息,人們解釋事件的方式是具有共同的一面的,一個人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人的建構(gòu),還能根據(jù)對建構(gòu)的了解在同等程度上預測其行為??梢哉f,前者堅守的是一塊完全獨立和私密的“島嶼”,后者建立的是一片可通達而又不失個性的“半島”。

      3.3 兩者在科學觀上的差異

      就科學觀而言,凱利和羅杰斯都強調(diào)科學的主觀性及其對個人的意義。然而,兩者對發(fā)展科學的方式和目的的看法并不一致。貫穿于凱利科學發(fā)展觀的是一種假設和驗證的過程,雖最后的目的是發(fā)展個人的建構(gòu),但對其合理性的判斷以在過程中收到的客觀世界的反饋為依據(jù)。貫穿于羅杰斯科學發(fā)展觀的是一種選擇和掌控的過程,雖在驗證過程中存在與客觀世界的交互,但最終的決定權(quán)仍在個體手中。有人認為,羅杰斯這種讓個體成為科學的仲裁者和評價者的觀點是一種對科學家作用的夸大,甚至會導致一種“自我崇拜的傾向”。理由或許在于,羅杰斯的科學觀從始至終都指向個體內(nèi)部,幾乎不加注意客觀真實地將科學判斷等同于價值判斷。而凱利的科學觀盡管也將自由選擇擺在重要的位置,但仍將人的經(jīng)驗放在實際生活和實踐的范圍內(nèi),理性地看到了科學判斷中個體與客觀世界的交互作用。因此,凱利的科學觀雖也跨向了唯心的一端,卻避免了受到和羅杰斯相同的責難。

      參考文獻

      [1] 喬治·凱利.個人結(jié)構(gòu)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費·弗蘭塞拉.凱利——個人建構(gòu)創(chuàng)始人[M].臺北:生命潛能出版社,2001.

      [3] 卡爾·羅杰斯.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 伯萊安-索恩.人本心理學派代言人——羅杰斯[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羅杰斯凱利
      對話羅杰斯:看漲中國
      歐文凱利自控閥(上海)有限公司
      理查德·羅杰斯:建筑是最具社會性的藝術(shù)
      歐文凱利自控閥(上海)有限公司
      父親的形象
      上海故事(2020年5期)2020-07-04 12:33:06
      跌宕起伏的19世紀——喬治·凱利的滑翔機
      用戲劇的方式教歷史
      東方教育(2016年1期)2016-05-30 05:29:08
      交朋友
      凱文·凱利@中國:來自“如果之鄉(xiāng)”的趨勢魅影
      卡爾·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大師
      施秉县| 灵武市| 内黄县| 东辽县| 兴城市| 门头沟区| 云阳县| 霞浦县| 游戏| 新昌县| 信阳市| 高台县| 广南县| 措美县| 蒲城县| 晋城| 江阴市| 滨州市| 清流县| 慈溪市| 大石桥市| 洞头县| 北川| 明星| 安庆市| 唐河县| 璧山县| 麟游县| 江城| 体育| 无极县| 丹阳市| 方城县| 波密县| 宁海县| 来凤县| 方山县| 汤原县| 铁岭市| 嘉义县|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