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
在30年的辦學歷程中,勁松四小創(chuàng)新藝術教育模式,擴大藝術教育的輻射范圍,用藝術提升品質,滋養(yǎng)生命,讓師生得到發(fā)展,讓學校得到提升。1997年,舞蹈團、管樂團被評為朝陽區(qū)首批朝花藝術團;2008年,舞蹈團被評為北京市學生金帆藝術團,也是朝陽區(qū)首個金帆舞蹈團;2009年,合唱團也被評為朝花藝術團;2011年,管樂團又被評為金帆藝術團,成為北京市為數(shù)不多的同時擁有兩個金帆藝術團的學校。
理念引領,藝術教育提升學校品質
勁松四小提出了“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這一辦學理念,同時,開始實施藝術教育特色,力求使更多的孩子有一項藝術特長和愛好,為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
2008年,學校圍繞校訓整體構建“做最好的我”特色教育,具體從“做文明的我、做智慧的我、做健康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國際的我”五個方面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并逐步形成了學校特色育人體系。其中明確提出“做尚美的我”,意在借助藝術教育優(yōu)勢,從美育的高度引導學生在小學六年中逐步學會崇尚美,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和傳播美,進而初步具備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yǎng)。
學校將“做尚美的我”作為一級指標,又提出“熱愛藝術、情趣高雅”兩個二級指標,每個年級具體制定了三級指標,使美育形成體系。
藝術課堂,播撒藝術教育種子
為了深化藝術教育,勁松四小將藝術教育與課程建設進行了有機整合。
學校積極完善三級課程體系,圍繞“做尚美的我”構建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開設了校本課程《“做最好的我”綜合素質必修課》,并編制了《“做最好的我”校本課程讀本》。
“做最好的我”系列課程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不同的年級學習的主題不同,達成的目標不同,整體呈梯度遞進。其中“做尚美的我”每個學年有4課時,圍繞“熱愛藝術”“情趣高雅”,向學生介紹各種藝術,激勵學生熱愛藝術、積極學習藝術,培養(yǎng)高雅的情趣。
同時,學校結合舞蹈教育辦學特色,開設了“形體藝術”這一課程,由舞蹈教師組織課程實施并完善了《形體藝術校本課程教材》。每個年級每周開展一節(jié)形體課,使形體教育普及到每一個孩子,從小在學生心中播下一顆藝術的種子。
藝術社團,美育滋潤師生心靈
在“做尚美的我”這一目標的引領下,學校鼓勵教師帶領學生成立藝術社團,并提出“種類多、覆蓋廣、有梯隊、創(chuàng)品牌”的建設策略。目前學校的學生藝術社團有舞蹈團、管樂團、合唱團、書法社團、繪畫社團、動漫設計等,涉及到音樂、美術兩大學科。學生參與的人數(shù)達到了1100余人次,占全校學生總數(shù)的90%以上。舞蹈團、管樂團、合唱團都有大、中、小三個梯隊,并形成了社團梯隊發(fā)展模式。
勁松四小每年還舉辦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英語節(jié)等,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展示自己藝術特長和藝術作品的機會。在建立藝術教育獎勵機制的同時,積極鼓勵師生參加區(qū)市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和競賽,為學生藝術發(fā)展搭建成長的舞臺。
學校不斷更新優(yōu)化硬件設施,配置了專用管樂排練室、舞蹈排練室,改造了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建成了藝術樓,為學生添置了多種樂器,為發(fā)展藝術教育特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跟隨學校藝術社團,學生登上了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臺、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世紀劇院、中山音樂堂、北京音樂廳等多種展示舞臺,還先后赴奧地利、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德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進行藝術交流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