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四年前,合肥還是一個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城市,我在這里生活,一面希望古老的廬州變成“北上廣”,一面卻又暗自得意于它的宜居和舒適。那時人們對于空氣質(zhì)量的擔憂還停留在一年中的某個月或某幾天,于是我怎么也不會想到,合肥會因與“霧霾”“PM2.5”等有關(guān)的數(shù)據(jù)在全國各大城市里“脫穎而出”,而無論是草長鶯飛還是本該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我和朋友們居然都開始懷念起藍天來了。
哪里還有藍天呢?網(wǎng)頁上隨便一搜“霧霾地圖”,那覆蓋了大半個中國的深黃與淺黃,便堵得人透不過氣。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不愉快的消息,比如,某某衛(wèi)星圖上半個中國“消失”了,某某城市交通面臨嚴重挑戰(zhàn),呼吸系統(tǒng)相關(guān)疾病患者增加,空氣凈化器、防塵口罩供不應求……常常聽見新聞報道說細微粒物指數(shù)PM2.5每立方米200、300甚至上千,于是,好奇地查看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的PM2.5正??諝赓|(zhì)量指數(shù)——低于35!于是,我心痛了,很快刪掉手機中“空氣質(zhì)量”的應用程序,不再為城西的PM2.5指數(shù)比城東的低50或100而欣喜,反正到處都是灰蒙蒙的天氣。
哪里還有藍天呢?包括合肥在內(nèi)的許多城市,曾經(jīng)隨時可見的藍天,如今只是住在冷空氣過境的夾縫里,或者住在大雨過后的罅隙里,一閃而過,毫不留戀。于是許多人開始有了“捕捉藍天”的習慣:在某個難得的燦爛的日子里,舉起卡片或單反,朝著天空咔嚓咔嚓,然后放進電腦里,在霧霾猙獰時緊閉門窗、細細品味。彼時,還沒有發(fā)現(xiàn)Windows的經(jīng)典桌面那么具有諷刺意味,只是想著,或許該給還在霧霾中堅持上學的孩子和尚未懂事的娃娃們保留那一份純凈的藍色——其實,我最喜歡看你們在陽光下的純真笑臉。
哪里還有藍天呢?人們的眼光不禁投向了天南地北,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吧——在這個到處都是霧霾的世界,哪怕是一方小小的藍天,也會成為我們心中最好的安慰。朋友說,走,去??诎?,去拉薩吧,去香格里拉吧,當其他城市還在期盼冷空氣驅(qū)霾的時候,生活在那里是最幸福的,那里的天空總是蔚藍,那里的空氣無比清新。
可是,我又看見什么?是海口,“最美中國·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城市”,被霧霾“攻陷”的新聞;是拉薩,“中國最后一方凈土”,被霧霾“染指”的報道;是香格里拉,“世人尋覓已久的世外桃源”,森林大火煙霧彌漫的消息!也許海口的“霧霾”真是專家所說的“風吹來的禍害”;也許拉薩的“霧霾”真是氣象部門所說的“浮塵”;也許香格里拉的大火終被撲滅,煙霧終將散去——可是,人們心中的“霾”要怎么才能消失呢?
藍天到底在哪里?我只能憤懣又無奈地回答:就在那陰沉沉的“霾”的后面。即使不論經(jīng)濟效益的長遠或環(huán)境效益的迫切吧,藍天對一些人來說也都是無價的,正如那個拍攝過藍天的女孩盧為薇所說:“不需要什么精密儀器來告訴你空氣質(zhì)量如何,你抬頭看看天空,如果是清朗的,那就是個好日子,你就感到快樂,或者不快樂?!?/p>
我們真應該發(fā)起一場為了藍天的戰(zhàn)斗了——如果,你,還對純凈、對清新,有那么一丁點兒的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