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煒
【摘 要】山雨欲來風滿樓,教學改革順潮流,音樂課堂講效率,因材施教心中有。高中音樂改革隨著時代的音符在健康發(fā)展,本文作者從巧設課前教學氛圍、適度調整教學內容和駕馭好現(xiàn)代多媒體三方面論述了高中音樂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氛圍;內容;多媒體;效率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站在最前沿的園丁們群策群力,大力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新模式。作為高中音樂課程,雖然不是高考的必選科目,但是優(yōu)美的歌聲能營造輕松愉快的校園氛圍,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復習迎考中增強必勝信心,為此,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意義深遠。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強調的“面向全體學生”、“以審美為核心”、“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和“提倡學科綜合和學生主動體驗”等新的教學理念為廣大音樂教師的實踐指明了航向,筆者作為其中的一員,也積極探尋適合自身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模式,現(xiàn)借此平臺供同仁分享與斧正。
一、巧設課前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否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關鍵是看學生參與度的高低,而學生的參與度與其興趣有著內在聯(lián)系。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悅耳的音樂最能打動學生的心,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音樂中的美來喚醒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追求。當學生聽到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無論是悲還是喜,都會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這就是音樂的直覺反應。作為高中音樂老師,必須在課前巧妙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音樂來營造愉悅的氛圍,從而使學生自然進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去。當然,音樂之美包括優(yōu)壯美、凄美、崇高美、歡樂美、喜劇美、悲劇美等方面,我們可以根據(jù)美的不同方面,在課前選擇諸如《茉莉花》、《枉凝眉》、《精忠報國》、《步步高》、《真是樂死人》和《鐵蹄下的歌女》等做為課前的悲劇音樂,以烘托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前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初步獲得情感體驗,為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基礎。
二、適度調整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師生互動過程
音樂不同于其它學生,雖然教材是固定的,但是教學內容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諸如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律動教學、創(chuàng)作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學要求,每一個教師一定要努力探索,爭取找到該教學內容的最佳教學方法,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般而言,學生掌握不同的節(jié)奏型知識時,往往會出現(xiàn)模棱兩可的境地,如果靠死記硬背,那也許給學生帶來諸多學習上的困境,為此,我巧妙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自編一套“節(jié)奏歌謠”,讓學生在反復練唱中進行分析對比。諸如鐘擺搖(的嗒的嗒)、打機槍(噠噠噠噠)等,這些不僅對視唱有所幫助,而且對以后的聽音記譜也有一定積極作用,能有效激勵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深刻領悟。新課堂的師生互動性比較強,因此,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和質疑提問等方式來參與視唱練習;同時,教師針對性的進行設問,也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之中,尤其在對節(jié)奏特點鮮明的教學內容中,教師應該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讓學生自主辨認,當發(fā)現(xiàn)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等休止符弄錯時,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來糾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鑒別。
三、駕馭好現(xiàn)代多媒體,在視聽同步中提高效率
從某種角度而言,音樂作品就是一門聽覺藝術。不管教唱什么歌曲,只有學生在先聆聽的基礎上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才能有審美情趣。因此,學生在音樂欣賞時必須仔細聽好,并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為理性認識??梢?,我們必須把握好學生的“聽”的環(huán)節(jié),讓他們能主動的被“聽”吸引住,這是實施美育欣賞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可以駕馭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到集視、聽、唱、賞于一體,從而讓學生全方位地滿足感官刺激,達成高標準的視聽同步。諸如在學生鑒賞草原民歌時,由于歌曲意境較成人化,學生很難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情緒,假如在教學中靈活采用多媒體,便會展現(xiàn)出栩栩如生的草原畫面: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白云般的羊群歡快的戲謔,強悍駿馬穿梭奔馳,綠毯上帳篷星羅棋布,如詩如畫,在雄渾、嘹亮的歌聲襯托下,學生會被優(yōu)美的旋律所陶醉,為美麗的草原而隨聲附和著,并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音樂作品所顯示的主旨。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領域中可以廣泛的應用,不僅極大地擴展了音樂課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資源,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當然,多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適度把握好,如果濫用多媒體,有時候會出如下現(xiàn)負效應:其一,假如用音響播放替代教師教唱,則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多媒體輔助的高中音樂教學中,范唱和伴奏一般由音響播放替代,但是,不少音樂教學有時候不需要樂器伴奏就可以直接到多媒體教室上,音樂教師成了音響師,使師生互動變成人機互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能實現(xiàn)“以情感受人,以情動人”的教學目的。其二,采用視頻音樂替代音頻音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假如在音樂欣賞中過度使用帶視頻的音樂,使“聽覺藝術”的音樂變成了“視覺的藝術”,如此“放電影”式的音樂欣賞削弱了學生對音響本身的感知與體驗,扼殺了學生對音樂的聯(lián)想與想象,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傊?,我們在使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時,務必遵循媒體傳播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堅持優(yōu)化組合原則,盡量保留師生情感交流的空間,在視聽同步中提高效率。
山雨欲來風滿樓,教學改革順潮流,音樂課堂講效率,因材施教心中有。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改革是個系統(tǒng)工程,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為贏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大江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