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原文展示】
偶遇
阿 梅
小城有家賣飾品的小店,店名叫得極有意思,叫“偶遇吧”。小店開在一條古舊的街道上。店里賣的都是小飾品:精美的鑰匙扣,拙樸的香水瓶,會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顏六色的發(fā)圈……每一樣,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間再普通不過的小屋,被裝點得像童話世界。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店主是個六十開外的老婦人,穿大紅的衫,戴貝殼串成的手鏈,笑容燦爛,舉手投足間,自有一些風情。年輕時,她迷戀小飾物,一直沒有機會開這樣的店。退休了,她重拾舊夢,天天守著一堆“寶貝”,把日子過得如花似玉。
也是這樣的偶遇,在武漢。當地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橋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牽住了腳步。確切地說,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伤置饔质腔?,瓣瓣舒展,嬌艷欲滴。
捏橡皮泥的,是個矮個子男人。眼睛細小,皮膚黝黑,滿臉滄桑。滄桑中,卻有種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間,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開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嚴重殘疾,卻靈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輕輕一按,一瓣花開了。再輕輕一按,一朵花開了。
我挑起一個,紫色,典雅大方。想買。他說,這個不賣,人家預定好了的,你要買,我再給你捏。我驚訝了,我說,你可以重捏一個給預定的人啊。他卻堅持不賣,說他答應過給人家留著的,就一定得留著。過了一會兒,他給我捏出另一個來,灑上熒光粉。他對我說,你回去對著燈光照上十來分鐘,它會發(fā)光的。
從武漢回來,別的東西沒帶,我只帶了那個花回來。看見它,我總要想一想花后的那個人,生活對他或許有諸多不公,他卻能夠做到心境澄清,讓花常開不敗。
還是這樣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廣場上,一群人圍著篝火在跳舞。不斷有人加入進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識。不要緊的,笑容是一樣的,快樂是一樣的,心靈因一團篝火,在瞬間洞開。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來呀,一起來跳啊。我笑著搖搖頭。手突然被一女子牽了,她不由分說把我牽進歡樂的人群中。燈光暗影里,她臉上的笑容明明滅滅,如星星閃爍。她說,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樂的節(jié)奏,身體像條靈活的魚,看得我眼熱,跟著她后面跳起來。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歡樂卻像燃著的篝火,似乎把人整個點燃。曲終,轉身尋她,不見。滿場的歡聲笑語,經久不散。
人生還有多少這樣的偶遇?在時間無垠的荒野里,我們都是跋涉的旅人,卻因這偶然的相遇和眷顧,布下溫暖的種子。日后,于某一時刻,不經意地想起,那些溫暖的種子,早已在記憶深處,生根發(fā)芽,抽枝長葉,人生因此變得豐盈。
(選自《揚子晚報》)
【技法品析】
寫“二三事”一類的散文,容易進入下列誤區(qū):或是“二三事”缺少個性特征,只是在同一個層面重復;或是“二三事”雖有個性,卻提煉不出能將它們串連起來的線索,形散神也散;或是立意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不能給讀者以生活的啟示和指引?!杜加觥芬晃臑槲覀冏叱錾鲜稣`區(qū)提供了范例。
一、三次“偶遇”,各有特點
第一次是“小店偶遇”,對象是已經退休的“六十開外的老婦人”,飾品小店老板,人物沒有直接對話,也不見購物細節(jié)。第二次是“天橋偶遇”,對象是個“矮個子男人”,“滿臉滄?!保€“十指扭曲,嚴重殘疾”,人物有了對話,購物還有了曲折;第三次是“廣場偶遇”,對象是善舞的“一女子”,此時沒有商品交易,有的是熱情和熱烈?!芭加觥笔俏恼碌木€索,但三次“偶遇”,對象的身份、經歷、性格不同,環(huán)境也各異,呈現出多方面、多層次,這是寫好“二三事”敘事散文的基本條件。
二、“偶遇”有異,“內核”卻同
“偶遇”之所以能夠成為線索,其深層原因是三次“偶遇”有著相同的“內核”——對生活的熱愛,享受生活的快樂。你看那飾品店老板,有著超越年齡的時髦打扮,“自有一些風情”,天天守著一堆“寶貝”,可見利潤也許并不高,但她因為“重拾舊夢”,卻讓人感覺“日子過得如花似玉”……如果缺少對生活的熱愛,不善享受生活的快樂,她能有這樣的生存狀態(tài)嗎?還有那位殘疾男子,不僅不屈服于生活對他的“諸多不公”,反而心境“澄清”、“淡定”、“平和”,寧愿可能失去生意卻堅守誠信,簡直成了美好生活的設計師,作者稱贊他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之花“常開不敗”,誠哉此言!讓我們再看那突然與“我”牽手的女子和一群舞者,“笑容明明滅滅,如星星閃爍”,只要有一團篝火,卻能使“歡聲笑語,經久不散”,真是享受生活的舞步在飛旋,熱愛生活的激情在燃燒!就這樣,“偶遇”的場景盡管不同,但其“熱愛并享受生活”的內核卻逐漸深化,深深感染者讀者。如此技法用比喻形容,那就是“一線串珠,熠熠閃光”。
三、點亮哲理,解讀人生
寫“二三事”一類的文章不僅要有線索,見“內核”,還要延伸時空,運用哲理性議論引發(fā)人們的人生思考。文章收尾有兩處“點亮哲理”。一是“偶然”與“必然”——“在時間無垠的荒野里,我們都是跋涉的旅人”,相遇屬“偶然”,但只要撒播“溫暖”的種子,彼此和諧快樂是必然的。二是“三次”與“一生”——“溫暖”不會止于三次“偶遇”,它會“生根發(fā)芽,抽枝長葉”,滋潤、“豐盈”人的一生。寫“二三事”敘事散文怎樣“跳出個別”,用精準議論亮出文章主旨的人生啟示,《偶遇》的筆法值得我們借鑒。endprint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