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勤:父母是個樣不學都會像 《正衣冠,記家規(guī)》見證家風保廉
《正衣冠,記家規(guī)》原是組照,講述檢察官王銳廉潔從檢、嚴于律夫、嚴于教子、夫妻互廉互助的故事?!凹绎L并不能反映領導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全部,但它是一種標志、一種境界和一種覺悟?!笨扉T隨心門一起開啟。作者趙國勤,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高級檢察官,《檢察日報》資深攝影記者。
王銳,2001年參加工作,現(xiàn)為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委會辦公室主任,曾在公訴科工作近13年,榮獲河南省十佳公訴人;其夫張航,1999年參加工作,基層公安分局案件偵辦大隊教導員,曾獲二等功,河南省中原衛(wèi)士;其子張伯堯,一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異。
說起制定“家規(guī)”的緣由,王銳認為,夫妻二人在平時的案件討論、工作交流時,都能夠深深地體會到:公訴工作和刑偵工作都處在風口浪尖,要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就必須有敢于碰硬的勇氣,有敢于打破親情關、金錢關、關系網的骨氣,有執(zhí)法如山、清廉如水的操守,說到底就是要樹立法律權威,堅持一個“廉”字。
因此,要支持對方的工作,首先就要做好一名真正的“賢內助”!珍惜彼此的前途和名譽,常在耳邊吹“廉潔”清風,幫助把好“廉潔關”,時刻督促對方自覺預防和抵制腐敗。于是,他們共同制定了“廉政家規(guī)”:守清貧,不接受饋贈物品和紅包;耐寂寞,不參加高消費娛樂活動;保清廉,不以權謀私;夫妻相互監(jiān)督,共建幸福家庭。全家人相互提醒,相互監(jiān)督,努力把家庭建設成反腐倡廉的堅固堡壘,讓家庭成為真正平安、溫馨、幸福的港灣。
檢察官王銳這種自筑廉風墻,倡導新風尚之舉,實在令人欽佩。應該說,黨的領導干部為官是否清廉,最有發(fā)言權的莫過于與其朝夕相處的配偶。因此,一個真正的“賢內助”應當幫助夫(婦)君把好“廉潔關”,時刻敲打嚴于律夫(婦)的邊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把“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為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檢察官王銳一家“正衣冠、記家規(guī)”的故事,是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xiàn)。有感于此,作者拿起相機,以期通過鏡頭,把釋放正能量的“家規(guī)”傳遞給更多的人。
國無廉不安,家無廉不寧。綜觀眼下各地查處的大案要案,不少都是家庭窩案、家族窩案。領導干部的墮落犯罪,往往與家庭成員的慫恿密切相關,或者說與家庭成員的首先犯錯誤、犯罪密切相關。領導干部的腐敗墮落,經常是他的整個家庭腐敗墮落的表征。
有人說,談家風,說廉政,似乎都是英雄或模范的事情,其實我想說,廉政,就在我們身邊。
走進王銳的家庭,作者被此類富有生活氣息、帶有生活烙印、含有生活印跡的廉政典型而感染,但是,更讓他感動的是,這家夫妻共同堅守社會責任、社會道德。“父母是個樣,不學都會像?!蓖蹁J的廉政家風,從孩子的早期教育抓起,可謂殷殷深情。正衣冠,記家規(guī),通過家庭助廉在家庭中的“柔性力量”,營造良好家風,維護家庭和睦,不僅能管好自己,嚴于律夫(婦),還能教育好孩子。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用好家庭助廉這把“溫柔”的刀,斬斷腐敗的根源,就不會再有劉鐵男的悔,劉志軍的痛……
家是避風港,廉是守護神。家風并不能反映領導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全部,但它是一種標志、一種境界和一種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