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銀
2012年江蘇省初中物理優(yōu)課評比暨教學觀摩活動已落下帷幕,參賽的27位選手,各展所長,亮點紛呈,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揚州高郵三垛初中王新有老師《磁體與磁場》的一堂課,其精巧的實驗設計,創(chuàng)造性的教具改進,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使我收獲頗豐。
片段一:視頻導入,深入淺出
王老師: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重溫一下今年春晚的精彩魔術“年年有魚”。
學生和老師一起聚精會神的觀看視頻。
王老師:同學們,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其實王老師也能表演這個魔術。
此話一落,學生帶著好奇,目光轉向王老師。
王老師指著桌面上用支架支撐著的自制紙金魚說:“我(在遠處)也能指揮它轉動?!惫唬S著他懸在金魚上方手的移動,金魚聽話的動起來,轉起來。
還沒等王老師提問,學生就紛紛舉起了手。
學生A:我猜老師的手上有吸鐵石吧。
……
其他同學也竊竊私語,相互交流著,并有學生示意王老師將手展開。
隨著王老師手掌中磁體的出現(xiàn), 魔術強烈的“磁場”已將學生吸引?!按朋w是怎么隨心所欲地指揮金魚的呢?”學生興趣盎然。
新課引入環(huán)節(jié),王老師利用春晚魔術“年年有魚”,奇妙的“磁場”,不僅讓魚隨手動,還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以魔術為載體來彰顯物理實驗的奇特魅力,由奇而生趣,由趣而質疑,由疑而導學,貼近學生的生活,激趣設疑效果得到極大的增強。利用魔術優(yōu)化實驗情景創(chuàng)設,對課題的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段二:魔力細線,知微顯著
在探究磁體的性質過程中,王老師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這部分實驗和其他老師大同小異,所使用的器材也差不多,但只有王老師增加了細線,而部分學生也知道要將磁體用細線懸掛起來,達到了一個自制指南針的效果。這個“不起眼”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磁極的理解,更為后面小磁針和地磁場的介紹做了良好的鋪墊。在總結完磁體的性質,王老師更是技高一籌的將其應用于開頭的金魚實驗中,讓學生剖開金魚,原來金魚的肚子里真有一小鐵塊,既與開頭部分呼應,又能鞏固所學的知識。每個實驗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可以看得出王老師的良苦用心,體現(xiàn)了老師教學設計的整體觀念,前后聯(lián)系,渾然一體。
片段三:化無為有,類比遷移
王老師:樹葉、國旗為什么能飄動?
全體學生:因為有風。
王老師:風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B:空氣的流動。
王老師: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通過樹葉等的飄動我們就可以知道風的存在。請你們觀察老師手中的小布條,除此以外你還能想到什么?
另一位老師躲在講臺前的某一處用電吹風吹動小布條。
學生C:我們還能知道風的方向。
王老師點頭:小布條隨風飄動,我們可以根據(jù)小布條飄動方向知道風的方向。那么如何來判斷磁場的方向呢?
學生D:可以根據(jù)小磁針轉動的方向來知道磁場的方向。
在探究磁場的過程中,王老師用一個類比實驗形象的展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風吹布動,證明了空氣的流動,而小布條飄動的方向也反映了風的方向。由此學生就自然想到:磁場可以讓小磁針轉動,那小磁針轉動的方向也能反映磁場的方向??!此時無聲勝有聲,難點不攻自破!王老師這種巧妙的化無形為有形的方法,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有心人,能把生活中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事物巧妙的聯(lián)系在一起。
片段四:眾志成城,揭示規(guī)律
如何表明磁體周圍各點磁場的方向呢?平時的課上我們總是隨意的取幾個點畫在白紙上,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王老師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卻別具一格、獨具匠心。他只是將白紙換成了透明膠片,然后將學生畫的圖重疊起來投影展示,咦!一幅清晰的磁場分布圖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物理學科要求大量實驗得出結論,但平時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往往不能付諸于行動,而王老師真正的做到了。
王老師是本屆物理優(yōu)課評比的一等獎獲得者,他的評比觀摩課,其新穎魔術的導入,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實驗細節(jié)的小改進,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小巧的吹風實驗,化無為有,滲透科學方法;科學合理的數(shù)據(jù)收集處理,不僅突破了難點,還讓學生感受到物理之美,較好地演繹了一個引導者、組織者、指導者的角色。王老師的成功,深刻地啟示我們,在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實驗仍是物理教學的根基,我們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實驗方法,不斷改進實驗器材,不斷優(yōu)化實驗的教學設計,將實驗教學研究落到課堂,才能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才能為高效課堂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zhèn)童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