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互文性:“洪純彥逸話”與金溶植歷史小說《報恩緞》

    2014-03-06 13:58:32金寬雄樸英花
    關(guān)鍵詞:朝鮮小說

    金寬雄,樸英花

    (延邊大學(xué) 朝鮮-韓國學(xué)學(xué)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中國朝鮮族是在從朝鮮半島跨過圖們江和鴨綠江來到中國東北定居的朝鮮移民社群的基礎(chǔ)上,逐漸演變?yōu)橹腥A大家庭一員的少數(shù)民族。因此,中國朝鮮族文化結(jié)構(gòu)中既帶有在朝鮮半島承襲的朝鮮文化的因素,又汲取了在中國東北長期生活的過程中逐步習(xí)染的中國文化的因素,而這種文化的二重結(jié)構(gòu),在第一代移民的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作為中國朝鮮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朝鮮族文學(xué)也具有這種二重結(jié)構(gòu)的特點(diǎn)。這一特點(diǎn)在第一代移民中國朝鮮族作家的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作為第一代移民的中國朝鮮族著名作家——金溶植的歷史小說與朝鮮半島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極為密切的互文性。我們通過朝鮮朝時期各種漢文筆記中的“洪純彥逸話”與中國朝鮮族著名小說家金溶植的歷史小說《報恩緞》之間的互文性,可以真切地體會到中國朝鮮族文學(xué)所具有的雙重文化屬性的特點(diǎn)。

    一、石星與“壬辰抗倭援朝戰(zhàn)爭”中明軍出兵朝鮮半島

    朝鮮“洪純彥逸話”中的主要?dú)v史人物是明朝萬歷時期的朝鮮譯官洪純彥與明朝兵部尚書石星及其夫人,主要講述的歷史事件是“宗系辯誣”的成功和“壬辰抗倭援朝戰(zhàn)爭”(1592-1598)以及當(dāng)時明朝出兵朝鮮半島的情況。

    洪純彥是朝鮮第14代國王宣祖(1552-1608)時期的著名譯官。引發(fā)于朝鮮朝建國初期的“宗系辯誣”問題,一直到200余年后的宣祖十七年(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才得以解決。這里需要簡要地說明所謂的“宗系辯誣”問題。1390年(高麗恭讓王二年),尹彝、李初向明朝誣告稱:“李成桂為權(quán)臣李仁任之子”。于是,明朝方面的歷史文獻(xiàn)《太祖實錄》、《大明會典》中將李成桂記錄為李仁任之子。而《大明會典》甚至記錄為“李仁任之子李成桂弒殺四位高麗王謀朝篡位”。[1]

    這是關(guān)系李氏朝鮮政權(quán)正當(dāng)性的至關(guān)重大的問題,因此朝鮮朝當(dāng)權(quán)者當(dāng)然要求更正太祖李成桂的宗系(族譜)。然而,明朝要么不置可否,要么推諉延后。后來一次偶然的契機(jī),這一問題得到解決。據(jù)“洪純彥逸話”記載,此事得益于譯官洪純彥。而歷史事實卻與“洪純彥逸話”不盡相同。

    1584年(宣祖十七年),奏請使黃廷彧拿到更正朝鮮王室宗系的副本。1587年(宣祖二十年),朝鮮朝派俞泓到明朝要求提供《大明會典》原本。但是明朝方面以皇帝尚未瀏覽為由拒絕提供。俞泓磕頭懇請以至頭破血流,萬歷皇帝在感動之下特別提供《大明會典》中有關(guān)朝鮮王室宗系的部分。之后的1589年(宣祖二十二年),尹根壽取回《大明會典》全帙。至此,“宗系辯誣”告一段落。洪純彥作為首席翻譯官直接參與“宗系辯誣”的整個外交活動。朝鮮朝的正史《朝鮮王朝實錄》記錄:“廷彧、應(yīng)寅及上通事洪純彥加資,賜奴婢、田宅、雜物有察。”

    朝鮮國王嘉獎的“宗系辯誣”有功人員有一等功3人、二等功7人、三等功21人。職務(wù)為上通事的洪純彥受到二等功嘉獎。遺憾的是,《宣祖實錄》中沒有記錄洪純彥的特殊功勞或者石星為報洪純彥救自己夫人的恩情而提供幫助等內(nèi)容。[2]

    石星(?-1599),字拱辰,號東泉,系明嘉靖年間的進(jìn)士。從政40余年來,石星歷經(jīng)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仕途多有沉浮,直到1590年任戶部尚書,翌年又任兵部尚書。

    石星擔(dān)任兵部尚書的第二年,即1592年4月“壬辰倭亂”爆發(fā)。關(guān)于是否出兵朝鮮,明朝文武百官中多數(shù)反對出兵。其理由是“蠻夷之間的爭斗,我們不必參與”。兵部尚書石星卻極力主張出兵,并說服萬歷皇帝派兵到朝鮮。明朝軍隊在朝鮮人后代李如松(1549-1598)的指揮下收復(fù)平壤、開城,一路將日兵逼退到朝鮮南部。石星在明朝出兵朝鮮的過程中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他積極推進(jìn)“抗倭援朝”其實是出于倭寇占領(lǐng)朝鮮會威脅明朝的想法。但是無論如何,石星在很大程度上援救了危在旦夕的朝鮮?!叭沙娇官翍?zhàn)爭”戰(zhàn)事趨于平穩(wěn)時,石星派親信沈惟敬與日本講和,試圖以割讓朝鮮四道給日本以及承認(rèn)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為條件結(jié)束戰(zhàn)爭。然而,沈惟敬從中作梗導(dǎo)致和談破裂,倭寇于1597年再次掀起“丁酉再亂”。石星引咎入獄,如同后來的明朝名將熊廷弼、袁承煥,冤死獄中。

    朝鮮朝的君臣上下均認(rèn)為,若沒有兵部尚書石星在“壬辰倭亂”初期的鼎力相助,明軍就不會出兵援助,即使出兵也不會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朝鮮上下可謂承蒙石星的“再造之恩”。

    同時,“壬辰倭亂”初期促成明朝出兵援朝的功臣絕非朝鮮譯官洪純彥,而是鄭菎壽(1538-1602)。鄭菎壽1592年任兵曹參判,后任刑曹參判?!叭沙娇官翍?zhàn)爭”爆發(fā)后,他護(hù)從宣祖到義州。擔(dān)此大任之后,他諫言請求明朝出兵援助,并作為請兵陳奏使派到中國。在鄭菎壽的懇請下,石星主導(dǎo)出兵援助朝鮮抗倭。中國的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毫無證據(jù)表明私人情誼在此過程中發(fā)揮了任何作用,從而否認(rèn)“洪純彥逸話”的史實性。也就是說,朝鮮方面所謂石星是為報答洪純彥解救自己婦人之恩才極力主張出兵援朝的傳說不過是浪說而已。[2]

    奇怪的是,“壬辰倭亂”結(jié)束半個多世紀(jì)之后,朝鮮開始流傳有趣的故事,即“洪純彥逸話”。故事說,石星援救朝鮮是為了報答一位朝鮮譯官對自己婦人的解救之恩。燕京(或通州)的一位絕世佳人,在朝鮮譯官洪純彥的救助下得以脫離青樓,這個女人日后成為明朝兵部尚書石星的后室。石星是在這個女人的影響下極力主張并說服萬歷皇帝出兵援助朝鮮,從而挽救了朝鮮的命運(yùn)。

    這種說法似乎是朝鮮人出于阿Q式“精神勝利法”的自我安慰:朝鮮在“壬辰戰(zhàn)爭”中并非單方面受恩于明朝,明朝也曾受助于朝鮮,所以才能讓明朝出兵援助朝鮮。朝鮮人以這種方式聊以自慰。但從另一方面看,盡管“洪純彥逸話”與歷史真實不盡相符,但從這一虛構(gòu)出來的故事在朝鮮朝中后期長久不衰的事實中可以窺見朝鮮人民心中幾百年來積淀下來的親華情結(jié)。

    總而言之,“洪純彥逸話”到了朝鮮朝中后期廣泛流傳于文人中間乃至民間?!锻ㄎ酿^志》等朝鮮朝中后期合著文獻(xiàn)以及鄭泰齊的《菊堂徘語》、李肯翊的《燃藜室記述》、樸趾源的《熱河日記》、尹行恁的《碩齋稿》等個人著述中都有相關(guān)內(nèi)容。1928年,鄭寅普(1893-?)編輯相關(guān)資料出版了一部題為《唐陵君遺事》的書。

    二、朝鮮朝時期漢文筆記中的“洪純彥逸話”

    (一)《菊堂徘語》中的“洪純彥逸話”

    鄭泰齊(1612-1669)官至禮曹參判,曾先后三次以書狀官、正朝使的身份出使清朝。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鄭泰齊在《菊堂徘語》中記錄的“洪純彥逸話”描述最為詳盡,也是最早的文字記錄,成為后來許多同類逸話的母本。原文如下:

    唐陵君洪純彥,宣祖朝時譯官,而解事識體,有義氣,喜施與,蓋出乎其類者也。少年時,隨使臣赴北京,行到通州,夜游青樓。謂主嫗曰:“愿得美娥度此良宵?!眿炘唬骸按碎g有士族家女,年才十八,素稱國色,而時未經(jīng)人,價高難圖?!焙樵唬骸皫陪y多少不須論,第言相見可也。”主嫗曰:“諾?!倍肓季茫蝗索叨?。仙姿綽約,真絕代佳人,而縞以草草。洪問曰:“聞主嫗言,則娘子是士族,而何故托身于青樓?又何故以衣白耶?”女低頭斂容而答曰:“妾之父母,本浙江人,因仕宦寓居京師。不幸遘癘疾,父母一時俱沒,又無兄弟,一身零丁,四顧無依,旅櫬在館,返葬無計。非不知依柱之可恥,蘊(yùn)櫝之為貴,而要得例贈之錢以為喪葬之需,誠處于萬萬不得已而痛迫之事也?!?/p>

    言畢,哽咽泣下。

    洪聞之愍然,以為我若近此女不義也。仍問:“返葬之費(fèi)當(dāng)用幾何?”曰:“人言備百金,則庶乎其足用?!焙樗斐銎湫兄嘘鍋磴y子百兩以贈之。女叩頭拜謝。一行笑洪之仁。

    三十余年后,萬歷甲申,芝川黃公廷彧以宗系辨誣事,奉使赴京,洪以首譯隨行。到皇城外,望見朝陽門前帳幕連云,威儀甚盛。俄有一人馳來,尋問洪判事,仍言石侍郎夫人要與相見。洪驚惶錯愕,莫知其所以。及至帳幕外,夫人入,洪俯伏席端,不敢仰視。夫人曰:“君不知我耶?昔在通州蒙君高義,父母之喪得以返葬,此感結(jié)在心曲,久愈不敢忘也。盛備酒膳,同饋一行?!焙樵侔荻?。

    宗系污蔑,累朝陳奏,雖許改正,而猶未詳悉。至今行始得狀雪?!稌洹匪d特令謄示,仍為敕喻。此固使臣善為周旋之致,而夫人之故,侍郎亦宣力云。

    逮竣事發(fā)還之日,夫人贈以五色錦緞各二十匹。洪詣侍郎宅,固辭不受。還到鴨綠江,忽見抬扛軍隨至,乃前送錦緞也。洪又辭之,領(lǐng)來曰:“夫人之命也?!敝弥T江而去。洪不得已,具由白使臣,領(lǐng)受。還家之后,見錦緞每匹末端刺成“報恩緞”三字。洪譯急人之義可嘉,而夫人之不忘其恩而必報之者如此,尤可尚。京中買錦者,皆歸洪家。仍名洪所居洞為“報恩緞洞”。厥后設(shè)洞名者,年久訛傳云。

    壬辰倭寇至,車駕西巡。時皇朝議論,或堅守鴨綠江以觀其變,或云夷狄相攻,中國不必救。唯兵部尚書石星力言朝鮮不可不救,且請先賜軍器火藥。尚書對使臣言本國事往往流涕。此固出于恤小扶弱之義,亦以夫人之故如此云。洪光國功,封唐陵君,其孫孝孫癸亥反正錄靖社勛,拜甫川府使,人以為唐陵種德之報云。[3]

    根據(jù)《菊堂徘語》中的這段記錄,“宗系辯誣”和“壬辰倭亂”時明朝出兵援朝均與洪純彥救助石星夫人一事有著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但是這段記錄的真實與否還需要作進(jìn)一步考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明朝石星的夫人為報答洪純彥的救助之恩,將親手繡上“報恩緞”三字的100匹五色綢緞贈予洪純彥,首爾一處叫“報恩緞洞”的地名亦緣于此。

    (二)《擇里志》中的“洪純彥逸話”

    朝鮮朝后期的實學(xué)派文人李重?zé)?1690-1752)所著《擇里志》是重要的地理書。在此書中,李重?zé)ㄕ劶啊叭沙劫羴y”之際明朝對朝鮮的救國之恩時,寫道:“朝鮮服于清,然君臣上下以不忘于壬辰再造之恩為大義理。肅宗朝適當(dāng)甲申三月明亡之周甲,建大報壇于宮城后苑之西,以太牢特祀萬歷皇帝,而仍命歲一祭焉。今上庚午附祭崇禎皇帝于旁,甚盛舉也。祭必以夜,而祭時雖天晴,輒陰風(fēng)肅烈,濃云晦暝,過祀即清明,最為可異。余謂,宜以石星、邢玠、楊鎬、李如松配享,并有勞于壬辰者也”。[4]接著,李重?zé)ㄒ詷O為概略的筆調(diào)轉(zhuǎn)錄了流行在當(dāng)時民間的“洪純彥逸話”,茲錄原文于下:

    世傳,譯人洪純彥少時入燕,以累千金求絕色。媒婆夜引入一大宅,見一處女,盛張燈燭,侍婢甚眾,而見純彥泣,問其故,女曰:“父四川人,官至主事。父母俱沒,欲賣身,返葬,而妾不再適。今夜相見便當(dāng)永訣,是以泣耳。”純彥知為貴家女,大驚,請以兄妹禮,結(jié)義女,泣謝從之。使侍婢還所聘金,請以助葬,卻之而出。

    后,壬辰,純彥隨使臣至兵部尚書石星宅。星偕入后堂,見夫人,即前日結(jié)義妹也。星終始力助我國者,蓋感純彥之義。而畢竟以我國事被禍,是尤不可不祀也。

    星夫人平日手織大錦,每匹繡“報恩”二字,遺純彥,價直萬金。

    丁酉,宣廟命建邢玠、楊鎬生祠于城中,以報素沙破倭之勞,亦不及李如松,實欠典也。[4]

    在這里,李重?zé)ㄎ刺峒啊白谙缔q誣”而只提及洪純彥救助石星夫人之事與“壬辰倭亂”時明朝出兵援朝時石星“終始力助朝鮮”之事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以及石星夫人將自己手織“報恩緞”送給洪純彥之事。還有,《菊堂徘語》中的青樓女子的籍貫為浙江,而《擇里志》所錄“洪純彥逸話”中的青樓女子的籍貫為四川。

    (三)《燃藜室記述》中的“洪純彥逸話”

    朝鮮朝后期文人李肯翊(1736-1806)的《燃藜室記述》被評價為朝鮮朝時期個人文集的巔峰之作。其中“譯舌典故”所記錄的“洪純彥逸話”基本上照搬了鄭泰齊《菊堂徘語》中的內(nèi)容,只是省略了一些細(xì)節(jié)。原文如下:

    洪純彥,少落拓有義氣。嘗赴燕到通州,夜游青樓,見一女子極有殊色,意悅之,托主嫗要?dú)g。見其衣素問之,則曰:“妾父母,本浙江人,仕宦京師,不幸遘癘疾俱沒,旅櫬在館,獨(dú)妾一身,返喪無資,不得以自鬻。”言畢哽咽泣下。純彥憫然問其葬費(fèi),可用三百金。即傾囊與之,終不近焉。女請姓名,終不言。女曰:“大人不肯言,妾亦不敢受賜?!蹦搜孕斩?。同行莫不嗤其迂。女后為禮部侍郎石星繼室。星高其義,每見東使,必問洪通官來否。

    純彥還國,以公債未償,逮囚多年。時本國以宗系辯誣,前后十余使,皆未得請,上怒教曰:“此象胥之罪也。今行又未準(zhǔn)請,當(dāng)斬首譯一人。”于是諸譯無敢愿行者。相與議曰:“洪純彥無得生出獄門之望,吾輩宜賠償債本,贖出而送之,茍得準(zhǔn)事而還,在渠為幸。雖死,固無所很?!蹦她R進(jìn)喻其意,純彥慨然許之。

    宣祖甲申,純彥隨黃廷彧到北京。望見朝陽門外錦幕連云,有一騎疾馳來,問洪判事,言禮部石侍郎聞公來,與夫人迎接。俄見女奴十余簇?fù)矸蛉?,自帳中出。純彥驚愕欲退。石星曰:“君記通州施恩事乎?我聞夫人言,君誠天下義士?!狈蛉艘娂垂虬荩儚┕剔o。星曰:“此報恩拜,君不可不受?!比源髲堁?。星問東使此來何事,純彥以實對,星曰:“勿慮?!绷麴^月余,使事果得準(zhǔn)請,石星實為之也。及還,夫人以鈿函十,各盛錦緞十疋,曰:“此是妾手織,以待公至?!奔儚w后,策光國二等勛,封唐綾君。人稱所居洞為報恩緞洞(即今美洞),其孫、孝孫,為肅川府使。[5]

    與《菊堂徘語》相比,《燃藜室記述》中的“洪純彥逸話”省略了有關(guān)明朝出兵援朝的部分。同時具體指出,洪純彥居住的地方名叫“報恩緞洞”,即“美洞”,就是現(xiàn)在首爾西大門附近的美洞。朝鮮朝后期學(xué)者李圭景(1788-1863)所著《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中記錄,順祖二十九至三十年(1829-1830)報恩緞洞曾開設(shè)書肆。也就是說,“報恩緞洞”這一地名直到朝鮮朝后期還在使用。朝鮮朝時代“洪純彥逸話”在民間的傳承之廣泛足見一斑?!昂榧儚┮菰挕币约跋嚓P(guān)地名在朝鮮如此長久且廣泛地傳承,要求我們必須進(jìn)一步明確地考證其史實性。

    (四)《熱河日記》中的“洪純彥逸話”

    朝鮮朝后期實學(xué)派巨擘樸趾源(1737-1805)所著《熱河日記·玉匣夜話》中的“洪純彥逸話”是作者根據(jù)口頭傳承輯錄而成的。與上文介紹的兩個同類逸話相比,《熱河日記》中的“洪純彥逸話”,其內(nèi)容無甚變化。具體而言,后者更為簡短,很多細(xì)節(jié)被省略。鄭泰齊將“宗系辯誣”和明軍出兵援朝都聯(lián)系到洪純彥身上,李肯翊只是將“宗系辯誣”與洪純彥聯(lián)系在一起,而樸趾源則只是將明軍出兵援朝與洪純彥聯(lián)系在一起。

    《熱河日記·玉匣夜話》中的“洪純彥逸話”是樸趾源根據(jù)自己從熱河返回北京的途中夜宿河北省玉匣時,與眾裨將的閑談記錄而成的。就形式而言,這段逸話更接近于記錄口傳故事的野談,但是就其出色的表現(xiàn)力和思想性而言,完全可以視其為一部獨(dú)立的小說。《玉匣夜話》可謂是由朝鮮朝燕行使團(tuán)的歷代譯官們的一系列故事組成的框架型漢文小說?!稛岷尤沼洝分小昂榧儚┮菰挕钡脑娜缦拢?/p>

    有言唐城君洪純彥,明萬歷時名譯也。入皇城嘗游娼館,女絕色,第價有千金者。洪以千金求薦枕。女方二八有殊色,對君泣曰:“奴所以索高價者,誠謂天下皆慳男,無肯捐千金者,祈以免斯須之辱,一日再日,本欲以愚館主,一以望天下有義氣人贖奴作箕帚妾。奴入娼館五日,無敢以千金來者。今日幸逢天下義氣人。然公外國人,法不當(dāng)將奴還。此身一染,不可復(fù)浣?!焙槭鈶z之,問其所以入娼館者,對曰:“奴南京戶部侍郎某女也。家被籍追臟,自賣身娼館,以贖父死。”洪大驚曰:“吾不識如此。今當(dāng)贖妹,償價幾何?”女曰:“二千金?!焙榱⑤斨?,與訣別。女百拜,稱恩父而去。其后洪復(fù)絕不置意。

    嘗又入中國,沿道數(shù)訪洪純彥來否?洪怪之,及近皇城。路左盛設(shè)供帳迎,謂洪曰:“兵部石老爺奉邀?!奔爸潦冢袝菰唬骸岸髡梢?,公女待翁久?!?/p>

    遂握手入內(nèi)室,夫人盛裝拜堂下。洪惶恐不知所為。尚書笑曰:“丈人久忘乃女耶?”洪始知夫人乃娼館所贖女也,出娼館即歸石星為繼室。比石貴,夫人猶手自繡錦,皆刺“報恩”字。及洪歸,裝送“報恩緞”及他錦綺金銀不可勝數(shù)。及壬辰倭寇,石在兵部力主出兵者,以石本義朝鮮人故也。[6]

    李肯翊的《燃藜室記述》中的“洪純彥逸話”,講述了洪純彥在石星的幫助下解決了懸而未決的“宗系辯誣”問題。而樸趾源的《熱河日記·玉匣夜話》,則講述了明朝兵部尚書石星為報答洪純彥解救自己夫人之恩,在“壬辰倭亂”時促成明朝出兵援朝。

    那么,這些內(nèi)容是否符合史實?

    根據(jù)朝鮮朝的《宣祖實錄》或赴京請兵的朝鮮使團(tuán)負(fù)責(zé)人鄭菎壽的《赴京日記》等史料,洪純彥并不在1592年9月朝鮮赴京請兵使團(tuán)之中。尤其是作為正史的《朝鮮王朝實錄》中一貫地認(rèn)為,促成明朝出兵援朝的首要功臣是鄭菎壽。

    如果曾經(jīng)參與完成“宗系辯誣”并立下一定功勞的洪純彥真的是明朝兵部尚書石星的恩人,那么朝鮮朝廷沒有理由不把他派到明朝請兵??梢姡^明朝兵部尚書石星為報朝鮮譯官洪純彥解救夫人的恩情才極力主張出兵援朝,應(yīng)該是后世好事者們的杜撰。

    就是這么一段杜撰而成的“洪純彥逸話”被朝鮮的眾多著作收錄并在民間廣泛地流傳,其原因除了上文中指出的作為弱者的朝鮮人類似于阿Q式“精神勝利法”之外,還應(yīng)該與石星因為明朝與日本之間的停戰(zhàn)交涉中失敗而死于獄中的事件有關(guān)。應(yīng)該說,朝鮮人始終對石星心存感激和愧疚之情。于是朝鮮人杜撰出與石星有關(guān)的“報恩譚”,以表達(dá)無以言表的哀切之情。

    三、金溶植的歷史小說《報恩緞》與“洪純彥逸話”的互文性

    金溶植(1925-1986)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朝鮮族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中成就最為突出的小說家。金溶植出生于以“儒士之鄉(xiāng)”聞名的朝鮮慶尚北道英陽郡,幼時在私塾修習(xí)漢學(xué)。到了近代以后,英陽郡編入安東府。安東不僅孕育出享有“海東孔子”美譽(yù)的退溪李滉(1501-1570)等眾多優(yōu)秀的文人才俊,還曾開設(shè)陶山書院、屏山書院、石川書堂、英山書堂等書院、書堂。金溶植正是在如此充滿書香靈氣的地方度過了幼年時光。

    1940年,15歲的金溶植隨父母移居到中國,1945年畢業(yè)于牡丹江的師道學(xué)校。隨后的10余年,金溶植在北滿一帶擔(dān)任中小學(xué)教師并開始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嶄露頭角。1957年8月,金溶植因其出色的文學(xué)才能,調(diào)任延邊作家協(xié)會機(jī)關(guān)刊物《阿里郎》編輯部,卻隨即被打成“右派”并下放到農(nóng)村。直到“文革”結(jié)束,金溶植才得以重返文壇,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當(dāng)中。1986年5月,金溶植因肝病醫(yī)治無效逝世,生前留下了中篇小說《報恩緞》、《云英傳》、《閨中悲事》以及長篇小說《薛娘子》、《無影塔》等作品。金溶植的歷史題材小說多取材于朝鮮的歷史文獻(xiàn)或民間故事乃至現(xiàn)代作家文學(xué)。例如,中篇小說《云英傳》(1983年)取材于朝鮮朝時期的漢文小說《壽圣宮夢游錄》(又名《云英傳》),長篇小說《無影塔》(1987年)取材于朝鮮現(xiàn)代小說家玄鎮(zhèn)健的長篇?dú)v史小說《無影塔》。同時,在長篇小說《薛娘子》(1987年)和《無影塔》等作品中,朝鮮嶺南一帶秀美的山水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成為主要的背景。

    朝鮮朝時期“男女大防”觀念極為森嚴(yán),男女之間的情殺卻時有發(fā)生,而且作為街談巷議在民間廣為流傳。金溶植的中篇小說《閨中悲事》也應(yīng)該與1478年首爾慕華館情殺事件或1894年6月慶尚道文景郡的情殺事件等有關(guān)。

    金溶植積極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的上世紀(jì)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朝鮮族與韓國的文化交流還尚未開啟。因此,金溶植歷史題材小說的創(chuàng)作應(yīng)該與幼時的漢學(xué)修習(xí)、讀書經(jīng)歷以及自幼在“儒士之鄉(xiāng)”耳濡目染的民間傳承與人文歷史景觀有關(guān)。金溶植超強(qiáng)的記憶力將這些刻畫在頭腦中直至成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時候。其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中篇?dú)v史小說《報恩緞》。[7]

    《報恩緞》的內(nèi)容共由13個部分組成,大致的梗概如下:1.1584年4月,朝鮮朝廷向明朝派遣“宗系辯誣”奏請使。當(dāng)時的朝鮮夾在“南倭北虜”中間,面臨著異常兇險的國內(nèi)外局勢。而朝廷內(nèi)部,“東人”與“西人”兩大黨派圍繞“親明反日排清”的外交政策爭斗日盛。2.面對“宗系辯誣”奏請使隨行首席譯官這一危險任務(wù),朝鮮朝廷司譯院漢學(xué)廳的譯官們紛紛借故推辭,后來決定各自出錢贖出獄中的洪純彥,以代他們出任首席譯官。3.結(jié)束十年牢獄之災(zāi)的洪純彥出獄,得以與父母妻兒相逢。4.同僚譯官們吐露救出洪純彥的目的,洪純彥最終決定擔(dān)任“宗系辯誣”奏請使的隨行譯官。5.洪純彥隨行奏請使抵達(dá)鴨綠江邊的義州,回憶起十余年前在北京與一位中國女人的往事。6.“宗系辯誣”奏請使抵達(dá)北京。洪純彥與禮部侍郎石星及其夫人相逢,得知洪純彥救助的陳小姐與石星結(jié)緣的經(jīng)過。7.十余年前的宣祖13年(1570年),洪純彥同樣以“宗系辯誣”奏請使的隨行譯官來到北京。在一家青樓,洪純彥傾注2 000兩公款解救了青樓女子陳小姐。這一部分是整個作品中篇幅最長的部分,也是整個作品的核心。8.洪純彥坦白私用2 000兩公款,“宗系辯誣”奏請失敗。回國后,洪純彥因濫用公款的罪名入獄。9.情節(jié)回到1584年。洪純彥受到明朝禮部尚書石星的盛情款待,并在石星的極力周旋下,“宗系辯誣”宣告完成。10.“宗系辯誣”完成后,洪純彥和奏請使一行在石星的引導(dǎo)下游覽北京城的名勝古跡。11.石星的夫人對洪純彥盛情款待。作為插曲講述杜娘的愛情悲劇。12.奏請使一行回國時,石星的夫人贈送給洪純彥300匹“報恩緞”。回國后,洪純彥受到朝鮮朝廷的嘉獎。13.作為后記,簡略地講述了1592年“壬辰倭亂”爆發(fā)后洪純彥作為請兵進(jìn)奏使前往北京,在兵部尚書石星及其夫人的努力下,順利地促成明朝出兵援朝。

    這部作品的主題是在歌頌明朝與朝鮮之間悠久的友好關(guān)系。通過作品的情節(jié)可以看出,這部中篇?dú)v史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取自上述《菊堂徘語》、《燃藜室記述》、《熱河日記》中的“洪純彥逸話”。換言之,兩者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互文性(intertexuality)。但是金溶植的《報恩緞》絕非原有“洪純彥逸話”的簡單復(fù)述或翻案,而是一部重新創(chuàng)作的歷史小說。

    第一,金溶植的《報恩緞》與朝鮮正史、野史及傳說之間有著密切的互文性。這部作品雖然以原有的“洪純彥逸話”為母本,但是為成就作品的逼真性,作者對“洪純彥逸話”形成的歷史背景做出了詳盡的調(diào)查。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將“洪純彥逸話”置于當(dāng)時東亞國際政治局勢和國內(nèi)政治環(huán)境的背景下,重新安排作品的構(gòu)圖。如果省略對事件歷史進(jìn)程的整體把握,歷史小說就會淪落為一味地突出復(fù)古趣味的裝飾性歷史小說。也有一些歷史小說僅僅從浪漫的、通俗的層面上借用歷史素材,神話性地夸張歷史主人公,或者將歷史素材一味地歸屬于歷史主人公的私生活領(lǐng)域。就這一點(diǎn)而言,金溶植的《報恩緞》不同于上述歷史小說,具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例如,作品中對“壬辰抗倭戰(zhàn)爭”之前朝鮮朝廷內(nèi)部圍繞親明抗倭的外交路線而展開的論戰(zhàn)、朝廷內(nèi)部“東西”黨爭中的人物及事件、派遣“宗系辯誣”奏請使的時間及主要使臣的姓名與人數(shù)等細(xì)節(jié),均與朝鮮正史中的記錄基本上一致??梢哉f,金溶植的歷史小說《報恩緞》與“壬辰倭亂”前后中、朝、日三國這一東亞政治環(huán)境與政治局勢之間也存在著極為密切的互文性。

    若沒有作者金溶植對中國、日本等東亞歷史及文化的淵博知識,《報恩緞》是無法達(dá)到這種境界的。尤其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延邊,歷史文獻(xiàn)和資料極度缺乏。能夠在這種文化環(huán)境下取得如此成就,實在是令人驚奇。同時,這與作者幼年在“儒士之鄉(xiāng)”嶺南的成長經(jīng)歷以及超強(qiáng)的記憶力也有著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

    第二,金溶植的《報恩緞》更加注重細(xì)節(jié)描寫的真實性和豐富性。這部作品不僅注重對歷史進(jìn)程的整體把握,同時還追求其細(xì)節(jié)的真實性與豐富性。例如,司譯院漢學(xué)廳的同僚譯官們?yōu)槎惚苤厝味现\從獄中贖出洪純彥并說服其擔(dān)任譯官的過程,還有洪純彥在北京的青樓偶遇并解救陳小姐的過程等。作者極為細(xì)心地描寫這些核心場景,使得作品具備了“洪純彥逸話”所不具備的細(xì)節(jié)描寫及其真實性。同時,作者還插入不少“洪純彥逸話”中所不具有的細(xì)節(jié)或插話,使得作品變得更加豐滿,也更具有意味。例如,“宗系辯誣”奏請使們在鴨綠江畔的義州聽到的朝鮮船工與明朝使臣之間相互贈答的絕妙五言漢詩,還有杜娘的悲情故事等,這些在原有的“洪純彥逸話”中只有簡短的描述。正是這些努力,成功地將原有不足千字甚至短短四五百字的漢文“洪純彥逸話”演變成洋洋十萬字且內(nèi)容豐富的朝鮮文中篇?dú)v史小說。

    第三,作品在情節(jié)的構(gòu)思上更具小說的特性。“洪純彥逸話”的諸多異本均為順時性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相反,金溶植的《報恩緞》則采用“時間交錯(Anachrony)”情節(jié)構(gòu)思手法,通過在順時情節(jié)中插入過去時,從而暫時阻斷時間的流動。例如,洪純彥在北京的青樓解救陳小姐的部分是這部作品的核心內(nèi)容。作者卻在作品的后半部才逆時提及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從而造成一種懸念,誘發(fā)讀者的好奇心。

    第四,作品采用更加流暢、淳厚且符合時代背景的語言,受到讀者們的歡迎。歷史小說的讀者所具有的“期待視野”中包括“文體期待”。所謂“文體期待”是指讀者因文學(xué)作品的某種類型或形式的特征引發(fā)的期待視野。也就是說,讀者希望感受到從作品的某種文體所有可能具備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魅力。歷史小說應(yīng)該具備歷史小說所獨(dú)有的問題和流暢、淳厚且符合時代背景的語言,這是歷史小說讀者的“文體期待”。金溶植的《報恩緞》滿足了讀者們的這種文體期待。作品適宜地采用古色古香的漢字詞、典故成語、終結(jié)詞尾、稱呼等,從而逼真地呈現(xiàn)出作品的時代特征,滿足了讀者們的“文體期待”。例如,作品的第一章中,右議政盧守慎(1515-1590)與“東人”派的金誠一(1533-1593)對話時,金誠一稱盧守慎為“領(lǐng)上閤下”?!伴x下”是朝鮮朝時期對正一品官吏的尊稱。盧守慎時任正一品左丞相,稱其為“領(lǐng)上閤下”,可謂逼真地體現(xiàn)出當(dāng)時的時代特征。此外,金溶植秉承“引詩入小說”這一東方漢文小說的文體特性,恰當(dāng)?shù)匾昧谠摹督返让?,滿足了讀者們的“文體期待”。

    四、結(jié)論

    作為朝鮮第一代移民作家的金溶植,出生并生長在富有深厚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朝鮮半島南部慶尚北道安東、榮陽,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民族文化的啟蒙教育,飽受朝鮮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創(chuàng)作的歷史小說《報恩緞》與朝鮮民間傳承幾百年的“洪純彥逸話”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互文性,是非常自然的?!昂榧儚┮菰挕敝袌蠖鞴适碌目蚣軗纹鹆私鹑苤仓衅?dú)v史小說《報恩緞》的文學(xué)建筑,寫出了中朝兩國人民對仁義無比執(zhí)著的頌歌和源遠(yuǎn)流長的傳統(tǒng)友誼和親華情感,同時也寫出了有著類似于阿Q“精神勝利法”的朝鮮或朝鮮民族的小國或弱者情結(jié):“洪純彥逸話”也好,金溶植《報恩緞》中所隱含著的潛臺詞也罷,“壬辰倭亂”中明軍赴朝抗倭絕非單方面的支援,而是朝鮮的義士洪純彥在中國弱女子面前的慷慨之舉所換來的?!秷蠖骶劇吩跉v史觀方面也存在一些有待進(jìn)一步探討的問題。例如,作品仍蹈襲“向明義理”、“崇明排清”的歷史觀,將光海君評價為“朝鮮歷史上惡名遠(yuǎn)揚(yáng)的暴君”。這種觀點(diǎn)尚待進(jìn)一步澄清。

    中國朝鮮族著名小說家金溶植的歷史小說《報恩緞》雖非盡善盡美,但無疑是中國朝鮮族歷史小說中最為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

    [1] 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20卷)·“宗系辯誣”條目[Z].漢城:熊鎮(zhèn)出版株式會社, 1996.703-704.

    [2] 孫衛(wèi)國.兵部尚書石星與明代抗倭援朝戰(zhàn)爭[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四期)[Z].延吉: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13.79-85,46-85.

    [3] 蔡美花,趙季.韓國詩話全編校注(3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2.2127-2128.

    [4] [朝鮮朝]李重?zé)?擇里志·卜居總論·山水[Z].漢城:西海文集出版社,2007.196-197,196-197.

    [5] [朝鮮朝]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別集(卷五)·“譯舌典故”[Z].漢城:民族文化促進(jìn)會,1966.165-166.

    [6] [朝鮮朝]樸趾源.熱河日記·玉匣夜話[A].韓國思想大全集25[M].漢城:良友堂,1965.58-59.

    [7] 金溶植.報恩緞[J].阿里郎,1982,(9).

    猜你喜歡
    朝鮮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朝鮮國慶"輕松"閱兵顯自信
    《朝鮮通信使文獻(xiàn)選編》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明代圍棋與小說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朝鮮平靜度過“金正恩生日”
    兴义市| 栾城县| 镇远县| 确山县| 河北区| 黄冈市| 巫溪县| 中超| 霍山县| 澳门| 比如县| 化州市| 临沭县| 永城市| 临沂市| 三原县| 阿克陶县| 敦化市| 衡东县| 武平县| 石首市| 松溪县| 弋阳县| 遂宁市| 垫江县| 天气| 波密县| 册亨县| 墨玉县| 玉树县| 江永县| 怀来县| 米林县| 高台县| 连平县| 读书| 和平区| 巴南区| 鄂尔多斯市| 宁蒗|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