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圣秀,李春華,戴 欣,何穎竹,楊長萍,舒?zhèn)?/p>
(重慶市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救治中心放射科400036)
近年來顱內結核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由于臨床及實驗室檢查早期表現(xiàn)不典型,易被漏診、誤診,顱內結核瘤平均誤診時間達2.5 個月[1],導致其病死率、致殘率仍然居高不下。作為輔助檢查手段之一的影像學檢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現(xiàn),為了尋找顱內結核的影像學特征,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現(xiàn)將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76例顱內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及頭顱CT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顱內結核患者276例,其中男158例,女118例,男∶女比例為1.3∶1;年齡8~85 歲,平均年齡31.6 歲;急性起病148例,亞急性80例,慢性48例;頭痛197例,發(fā)熱185例,全身抽搐58例,局部抽搐21例,腦膜刺激征陽性32例。并發(fā)癥:Ⅰ型結核1例(0.4%),Ⅱ型結核137例(49.6%),Ⅲ型結核138例(50.5%)。夏秋季發(fā)病167例,冬春季發(fā)病109??ń槊缃臃N史135例,結核接觸史102例。
1.2 診斷標準 急性、亞急性、隱匿性起病,多伴有發(fā)熱、盜汗、乏力、食欲差等結核中毒癥狀;有結核病史或發(fā)現(xiàn)顱外病灶;具有嘔吐和腦膜刺激征陽性等臨床表現(xiàn);腦脊液常規(guī)中白細胞增加,在1 ×107~1 ×109個/L之間,細胞分類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氯化物含量降低;抗酸桿菌涂片、結核抗體、腺苷脫氨酶(ADA)、PCR等可以出現(xiàn)陽性[2];頭顱CT有特異性改變;抗結核治療有效[3]。
1.3 治療及預后 治愈率95%,后遺癥率4%,病死率1%。
1.4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國GE FII 雙排螺旋CT掃描機進行胸部CT掃描、頭顱CT平掃和增強掃描,掃描層厚/層距:5 mm ×5 mm,螺距1.5 mm。讀片:每份病例均經主治醫(yī)師以上3 人雙盲法閱片,意見不統(tǒng)一時以多數(shù)人的意見為準。
2.1 胸部CT檢查 患者均合并肺結核,其中Ⅰ型結核1例(0.4%),Ⅱ型結核137例(49.6%),Ⅲ型結核138例(50.5%)。頭顱CT平掃檢查陽性175例(63.4%),陰性101例(36.4%);頭顱CT增強掃描陽性272例(98.6%),陰性4例(1.4%)。
2.2 顱內結核分類 依據(jù)病變分為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腦炎、結核性血管炎、結核瘤,見表1、圖1~12。
圖1 顱內結核瘤CT平掃
圖2 顱內結核瘤CT增強掃描
圖3 結核性腦膜炎(基底池腦膜增厚)
圖4 結核性腦膜炎(側腦室室管膜增厚)
圖5 結核性腦膜炎(左側顳葉軟腦膜增厚)
圖6 結核性腦實質炎
圖7 結核性血管病變
圖8 結核性血管病變(大腦中動脈增粗)
圖9 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顳葉結核瘤、基底池結核瘤
圖10 雙側顳葉、腦干、小腦結核瘤
圖11 室管膜結核瘤
圖12 基底池、右側顳葉結核性腦膿腫
表1 患者顱內結核分類[n(%)]
顱內結核是肺外結核主要表現(xiàn)之一,是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致死、致殘率極高。因卡介苗的普遍接種,發(fā)病率下降明顯,近年來由于耐藥結核病以及合并艾滋病感染等,導致發(fā)病率明顯升高。病理基礎是結核分枝桿菌血行播散,導致蛛網膜下腔及腦室內炎性滲出,腦膜增厚、粘連,壓迫腦神經,阻塞腦脊液循環(huán),引起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根據(jù)其進程不同,可以形成腦實質炎、結核性血管炎、結核瘤、結核膿腫等。
顱內結核臨床表現(xiàn)多無特異性,常常表現(xiàn)為頭痛、發(fā)熱,具有典型的腦膜刺激征者較少,極少數(sh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無異常。實驗室檢查多數(shù)無特異性,腦脊液中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極低。顱內結核是肺外結核之一,本組所有病例均合并肺結核,尤其以血液傳播型肺結核居多,其中血液傳播型肺結核占50%,與文獻[4]報道一致。
由于顱內結核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與一般顱內病變相似[5-8],細菌學涂片和培養(yǎng)陽性率較低[9],對于顱內結核的診斷治療,影像學檢查方法必不可少。曾有文獻報道,顱內結核的影像學特點以MRI 較敏感[10]。但由于費用相對昂貴,患者的耐受情況,以及大部分結核病醫(yī)院未配置MRI 等原因,導致MRI 對于顱內結核的診斷治療不多。有文獻報道不僅顱內結核有CT影像學特征,而且非常敏感,陽性率可達84.4%~95%[11]。
頭顱CT影像學檢查作為顱內結核診斷、治療必不可少的補充。頭顱CT平掃無特異性[12],有時為陰性(圖1、2)。本組病例CT平掃陽性率63.4%,增強掃描陽性率98.6%,較文獻報道的CT檢查陽性率(53.9%)明顯增高[13]。通過本組病例觀察發(fā)現(xiàn)頭顱CT檢查可對顱內結核的各種病變進行清楚觀察,并能分辨每一種影像學改變對應的病變病理基礎。
本組病例236例結核性腦膜炎(85.5%),可見顱內結核中結核性腦膜炎居首位,尤以基底池腦膜改變居多(70.7%),見圖3~5。與文獻報道腦膜病變以腦底部為主一致[2]。顱內結核中結核性腦膜炎CT影像學表現(xiàn)為:基底池腦膜增厚,室管膜腦膜增厚,軟腦膜增厚,腦積水。本組病例平掃僅見環(huán)池模糊2例(1%),增強掃描可見鞍上池、環(huán)池、側裂池腦膜模糊強化(70%),室管膜、軟腦膜病變相對較少。
本組病例結核性腦炎158例(57.2%),見圖6。頭顱CT平掃影像學表現(xiàn)為片狀、斑片狀密度稍低區(qū),典型表現(xiàn)為腦實質內手掌樣低密度影改變,有占位征象,增強掃描病灶無強化。與結核性腦炎主要病理基礎為腦實質炎癥或水腫所致相關。
本組病例結核性血管炎133例(48.2%),見圖7~8。頭顱CT平掃均未見異常,增強掃描表現(xiàn)為血管狹窄或增粗,主要以大腦中動脈為主,大腦后動脈次之,少見于大腦前動脈,與文獻報道一致[14]。
本組病例結核瘤144例(52.2%),見圖9~11。頭顱CT平掃發(fā)現(xiàn)側腦室可見結節(jié)狀稍高密度影1例,其余病例均未見陽性發(fā)現(xiàn)。CT增強掃描表現(xiàn)為實性結節(jié)狀、環(huán)形結節(jié)狀密度增高影,周圍可有或無水腫,以無水腫居多,分布于基底池、軟腦膜、腦實質等,其中腦實質96例(66.7%)居多。單發(fā)或者多發(fā)中以多發(fā)居多??沙蚀闋睢⒋貭罡淖?,本組病例占20.0%,隨著病程延長,此種改變居多。結核瘤體積進一步增大,壁更薄,形成結核膿腫(圖12),與文獻報道類似[14]。
綜上所述,結核性腦膜炎、血管炎、腦實質炎、結核瘤及結核膿腫常常一種或多種病變合并存在。所有病例均進行平掃和增強掃描,并進行延遲5 min 掃描。所有顱內病變動脈期至靜脈期、延遲期病變表現(xiàn)越來越明顯。本組病例通過顱內CT影像學檢查,對于顱內結核進行了早期診斷和及時合理的抗結核治療,提高治愈率,減少后遺癥率,降低病死率,本組病例僅1例死亡,出現(xiàn)后遺癥4%,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尤其是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不能診斷時,根據(jù)頭顱CT檢查影像學特點對于顱內結核的診斷、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同時本組病例與文獻報道比較陽性率更高,可見頭顱CT檢查應作為診斷顱內結核的常規(guī)手段,但要注重平掃與增強三期掃描的同時應用。
[1] Lammie GA,Hewlett RH,Schoeman JF,et al.Tuberculous cere brovascular disease:a review[J].J Infect,2009,59(3):156-166.
[2] 馮玉麟.結核性腦膜炎129例的臨床與病理[J].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1997,20(2):161-162.
[3] 李國芬,胡天喜,童湘豫,等.57例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5,15(2):309-310.
[4] 歐強,程訓佳.結核性腦膜炎實驗室和影像學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0,5(3):212-214.
[5] 李國芬,胡天喜,童湘豫,等.57例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5,15(2):309-310.
[6] 劉春平,楊麗華,高霞,等.結核性腦膜炎116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1,30(2):150.
[7] 蔣正方,游潮,馮國賓.腦結核瘤89例臨床分析[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2,17(1):22-23.
[8] 林凱江.顱內結核瘤診治的有關問題探討[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96,18(1):81.
[9] 杜鐘珍.結核性腦膜炎的實驗室檢驗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1998,3(2):21-23.
[10] 宋孚霞,孫旭文.臨床診斷的結核性腦膜炎30例腦脊液及影像學特點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1,10(10):761-762.
[11] 劉博.結核性腦膜炎影像學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4(2):251-253.
[12] 周文輝,沈繼平,周進,等.多發(fā)腦結核瘤的MR診斷[J].中國CT和MRI 雜志,2005,3(1):18-20.
[13] 張鵬,丁仁厚,范勇,等.結核性腦膜炎78例CT表現(xiàn)分析[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1,144(4):47-48.
[14] 邱邦東,劉青鶴,余光開.結核性腦膜炎實驗室診斷的研究進展[J].西南軍醫(yī),2008,1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