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宋元“說話”到邵氏早期“稗史片”

      2014-03-03 01:58:43彭利芝
      關鍵詞:邵氏題材小說

      ■彭利芝

      從宋元“說話”到邵氏早期“稗史片”

      ■彭利芝

      上?!疤煲弧睍r期拍攝的早期“稗史片”,奠定了邵氏影片的基本風格,引領了我國第一次古裝片風潮,也開啟了中國本土電影的發(fā)展之路。邵氏早期“稗史片”的出現(xiàn)是電影藝術與我國傳統(tǒng)俗文學交融的結(jié)果。在藝術形式上,是對通俗文藝樣式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在題材選擇上,承繼宋元“說話”以來通俗小說的常見類型;在審美旨趣上,繼續(xù)宋元“說話”以來俗文學以俗為美的風格,集中體現(xiàn)市民階層的精神風貌和審美旨趣。

      邵氏;“天一”;“稗史片”;“說話”;俗文學

      2014年初,邵逸夫的離世使媒體再一次聚焦邵氏影業(yè)。邵氏“天一”時期拍攝的“稗史片”奠定了邵氏影片的基本風格,引領了我國第一次古裝片風潮,也開啟了中國本土電影的發(fā)展之路。

      關于邵氏“稗史片”的出現(xiàn),有的將其歸因于邵氏成功的商業(yè)營銷,有的認為它吻合了彼時文化保守主義心理,這些觀點有其合理性。但這些研究更多的是就電影論電影,忽略了電影藝術與我國傳統(tǒng)文學藝術之間的關聯(lián)性?!皩W術界關于中國電影影響源的研究,長期以來也大都是將眼光放在國外,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用力甚勤地去敘述并探析如何受外國電影影響的種種表征與關系,而很少關注中國電影與中國現(xiàn)代通俗文化/文學的淵源。”①電影研究界忽視的不僅是“中國電影與中國現(xiàn)代通俗文化/文學的淵源”,中國古典通俗文學/文化之于早期電影的影響更少人問津。電影作為一門源自西方的新的藝術形式,如果永遠打上“舶來品”的烙印,不走本土化發(fā)展之路,勢必成為無本之木。而電影藝術一旦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體現(xiàn)民族文化血脈,必定需要從我國傳統(tǒng)文藝形式中汲取營養(yǎng),進而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藝的典型特征。從這個角度看,邵氏早期“稗史片”的出現(xiàn)是電影藝術與我國傳統(tǒng)文藝交融的必然結(jié)果。本文探討傳統(tǒng)俗文學對邵氏早期“稗史片”②的影響,以起拋磚引玉之作用。

      一、邵氏早期“稗史片”對傳統(tǒng)俗文學樣式的承繼

      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一種文學樣式的出現(xiàn),與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因素相關聯(lián),同時也是自身發(fā)展演變的結(jié)果。不同歷史時期的文藝樣式在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難免有重疊之處,在藝術形式上也會彼此滲透與影響??疾煲环N新的文藝樣式,不能忽視其縱向橫向的影響。

      電影作為一種新的文藝樣式,為獲得大眾的喜愛,自然會向傳統(tǒng)的樣式吸取營養(yǎng)。電影藝術對傳統(tǒng)文藝的承繼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容上吸收傳統(tǒng)文藝的經(jīng)典故事,二是形式上借鑒傳統(tǒng)表演藝術。

      我國在宋代以前,是雅文學時代,詩歌與散文是文學的正宗。宋代以后,俗文學樣式“說話”、諸宮調(diào)、雜劇、南戲、小說、昆曲、京劇、越劇、黃梅戲、評書、彈詞等紛紛興起。這些俗文學樣式,幾乎都從史傳文學與口頭傳說中挖掘題材,提煉好的故事。而且,它們彼此之間也互相借鑒吸收。比如,著名的包公故事:宋元明話本有《合同文字記》,元雜劇形成“包公戲”,清代出現(xiàn)章回小說《三俠五義》《小五義》,京劇以及其他曲藝形式中也多有包公故事。這種文學形象我們稱之為“箭垛式人物”,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稱之為“世代累積型”。無論是“箭垛式人物”,還是“世代累積型”,都是我國俗文學最常見的創(chuàng)作方式。邵氏早期的“稗史片”,有的源于歷史故事,如《明太祖朱洪武》(1927)、《乾隆游江南》(1929—1931,1—9集);有的改編自古典小說,如《劉關張大破黃巾》(1927)、《鐵扇公主》(1927);有的出自民間故事,如《梁祝痛史》(1926)、《珍珠塔》(1926,前后集)、《義妖白蛇傳》(1926、1927,上下集、第三集)、《唐伯虎點秋香》(1926),等等。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與傳統(tǒng)俗文學的慣用手法表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這表明“稗史片”自覺地承繼了俗文學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此外,經(jīng)典故事不斷為新的文學藝術樣式所重寫是文學史上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比如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著名作品就有唐詩《長恨歌》、唐傳奇《長恨歌傳》、元曲《梧桐雨》、清代昆曲《長生殿》與京劇《貴妃醉酒》等。這一題材同樣被影視藝術所青睞。其他如西施故事、霸王別姬、昭君出塞等,經(jīng)典之作層出不窮。邵氏早期“稗史片”中的“梁?!惫适?、“白蛇傳”故事、“三笑”故事此前就一直在不同的文藝樣式間傳布。如“梁祝”故事,宋代有《祝英臺近》詞牌,元代有白樸雜劇《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明代有朱從龍傳奇《牡丹記》,清代有寶卷《梁山伯寶卷》等,地方戲更有多種劇目?!读鹤M词贰分?,邵氏及其他電影公司仍不斷拍攝同題材影片。經(jīng)典故事有超越時代的藝術魅力,而文藝樣式卻不斷變化創(chuàng)新,以新的藝術形式演述經(jīng)典故事,使經(jīng)典代代流傳并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因此,可以說,邵氏的選擇,在當時可謂先機獨占,但從整個藝術發(fā)展史而言,卻是一種通行的規(guī)律。

      在我國傳統(tǒng)表演藝術形式中,戲曲是最接近于電影藝術的文藝樣式。從歷史發(fā)展來看,電影(包括后來的電視藝術)接替戲曲成為最流行的藝術形式。因此,我國早期電影從戲曲藝術借鑒的因素更多,甚至被稱之為“影戲”。電影藝術在中國的初次嘗試,就是1905年的紀錄戲曲片斷《定軍山》。此后,戲曲與電影一直“糾纏”前行,甚至出現(xiàn)了中國特色的戲曲影片這種形式,并在上世紀風靡一時。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各種戲劇形式匯集,戲樓茶館也是民眾休閑娛樂的主要去處,戲曲舞臺上上演的故事,往往是當時流行的故事。于是,學習戲曲藝術,甚至直接將戲曲故事攝制成影片,成為電影藝術本土化的一種選擇。邵氏兄弟在成立“天一”公司之前,首先進軍的是戲曲界。邵氏兄弟的老大邵醉翁,1922年合資經(jīng)營“笑舞臺”,上演文明戲,并親自編劇《梁祝痛史》,作為“笑舞臺”的主打劇目。邵氏成立“天一”公司后,邵醉翁即將此拍成了電影《梁祝痛史》。由戲曲而電影,或許在邵醉翁看來只是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過于挖掘他的拍攝動機,似乎顯得多此一舉。同樣,《義妖白蛇傳》等影片與同時期的戲曲作品也體現(xiàn)出較大的關聯(lián)性。電影《義妖白蛇傳》的情節(jié)與戲曲舞臺上上演的白蛇故事區(qū)別不大。因此有論者認為:“當我們回到歷史現(xiàn)場時,會發(fā)現(xiàn)《義妖白蛇傳》并不那么‘電影’,甚至很不‘電影’。觀其情節(jié),與彼時戲曲舞臺上的《白蛇傳》幾無差別,而且還照搬了戲曲藝術的‘場次’。準確地說,這部電影只是開啟了‘白蛇傳’由‘戲’到‘影’的遷移之路?!雹刍蛟S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電影就是戲曲藝術的延續(xù),由“戲”到“影”的遷移之路很正常,相應地,電影藝術保留戲曲藝術的風格也在情理之中。一旦大量戲曲作品被攝制成影片,傳統(tǒng)中國印象得到集中的呈現(xiàn),“稗史片”才得以產(chǎn)生。

      二、傳統(tǒng)小說題材與邵氏早期“稗史片”類型

      “稗史片”的得名,除了與傳統(tǒng)文藝樣式形式上接近外,恐怕更多的來自它演述的是傳統(tǒng)“稗史”題材的故事。小說作為一種最普遍的故事類敘事文體,在發(fā)展演變中形成了一系列穩(wěn)定的題材類型。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說提供了豐富的神怪靈異故事;唐傳奇中的愛情與豪俠題材,對后世小說影響深遠。宋元“說話”題材多樣,有“說話四家”之說,至于“四家”具體是什么,學界頗有爭論,但“小說”“說經(jīng)”與“講史”三家,基本上沒什么異議。而話本小說研究大家胡士瑩認為第四類是“說鐵騎兒”?!罢f經(jīng)”主要演說佛經(jīng)故事;“講史”則“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zhàn)之事”;“說鐵騎兒”主要說“士馬金鼓之事”;“小說”則包括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樸刀、桿棒、神仙、妖術八類。

      從題材的角度來看傳統(tǒng)小說與“稗史片”的類型,會發(fā)現(xiàn)二者具有共同特征?!鞍奘菲倍嘀腹叛b片中的以家庭倫理與男女愛情為主要內(nèi)容的影片?!凹彝惱砼c男女愛情”其實就是傳統(tǒng)的婚戀題材,這恰恰是唐傳奇、宋元“說話”、明清章回小說甚至是戲曲中長盛不衰的一大題材。唐傳奇中最吸引人的是《鶯鶯傳》《霍小玉傳》《李娃傳》等愛情小說;宋元“說話”中的小說,大多以男女婚戀為中心,其中的煙粉、傳奇更是如此;元曲中,關漢卿的《望江亭》《拜月亭》《救風塵》、王實甫的《西廂記》等,上演了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愛情悲喜劇。而雜劇傳入南方,形成南戲(溫州雜?。┮院?,婚戀題材更是得到了劇作家的青睞。明清以來,“三言”“二拍”中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等作品更是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昆曲的興起以及評彈等曲藝的出現(xiàn),更是提供了大量耳熟能詳?shù)幕閼俟适?。這些傳統(tǒng)婚戀題材,培養(yǎng)了大批觀眾,也進一步引領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向。這種男女婚戀題材一直是江浙地區(qū)文學藝術的慣用題材,也是海派文藝創(chuàng)作的核心。

      邵氏早期“稗史片”最成功的正是其男女婚戀題材,如《梁祝痛史》《珍珠塔》《義妖白蛇傳》《唐伯虎點秋香》《孟姜女》《楊乃武》等影片,這些故事基本上來自于民間傳說,而且大多在江浙地區(qū)流傳?!疤煲弧迸臄z的第一部婚戀題材影片即為《梁祝痛史》?!读鹤M词贰芬唤?jīng)播映,即獲得了觀眾的喜愛,甚至引發(fā)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古裝片制作潮流。該片的成功,一方面源于梁祝故事在民間耳熟能詳,有廣泛的傳播基礎;最主要的源于梁祝愛情的傳奇性。其實,《梁祝痛史》的影片特色,也是邵氏早期婚戀題材“稗史片”的共同風格。比如《義妖白蛇傳》《珍珠塔》《唐伯虎點秋香》《孟姜女》《楊乃武》等,都有很好的傳播基礎,特別是都具有傳奇性的特點。我國傳統(tǒng)婚戀題材小說戲曲往往都具有傳奇性的特征。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在愛情本身經(jīng)歷的種種周折的基礎上,往往具備了神怪、武俠、公案等多種元素。比如,魏晉志怪中的《談生》的人鬼相戀、唐傳奇中的《任氏傳》的人妖相戀。這種傳奇的愛情模式在《聊齋志異》中發(fā)揚光大。即使是人間男女的愛情,往往也是煙粉與士子這種地位懸殊的愛情,甚至到最后也以靈怪故事收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正是此類。而豪俠人士在愛情故事中發(fā)揮作用也屢見不鮮,如唐傳奇中的《霍小玉傳》、清小說《兒女英雄傳》等。而愛情與公案的結(jié)合,也是婚戀故事構(gòu)造情節(jié)的常見方式,如志怪小說《賣胡粉女子》、話本小說《碾玉觀音》?!疤煲弧钡纳鲜鲇捌蠖嗑哂羞@一風格?!墩渲樗分小罢渲樗币l(fā)的公案成為方子文與陳翠娥悲歡離合愛情故事的關鍵元素?!读x妖白蛇傳》兼有愛情、神怪、武俠(動作)等多種元素,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其他如孟姜女哭倒長城的神異、唐伯虎卑身入府的果敢,楊乃武的曠世奇案,都成為這些婚戀故事的關鍵要素。

      武俠也是傳統(tǒng)小說的主要題材。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游俠刺客作傳,第一次突出了“俠”的形象。唐傳奇發(fā)展到后期,劍俠故事躍居主流,如《紅線女》《虬髯客傳》《昆侖奴》等,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宋元“說話”中的“說鐵騎兒”“樸刀桿棒”故事中,有大量的英雄俠義題材。梁山好漢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等,多來自宋元“說話”藝人的創(chuàng)作。明清長篇章回小說中,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等,為民眾提供了大量豪俠故事?!疤煲弧迸臄z的第一部“稗史片”——《女俠李飛飛》(1925),可以說是我國第一部電影武俠片。此后的《劉關張大破黃巾》《大俠白毛腿》(1927)也都有武俠片的風格。這幾部影片雖然沒有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的《火燒紅蓮寺》那樣轟動,但其發(fā)軔作用不言而喻。此后,武俠片成為中國電影的常見類型。民國時期的武俠片熱潮與當時武俠小說的風行有很大關系,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小說的武俠題材傳統(tǒng)。從某種程度上說,“天一”發(fā)軔、“明星”掀起的武俠片熱,只不過是用電影延續(xù)了武俠小說的傳統(tǒng)。

      明清以來,長篇章回小說陸續(xù)出現(xiàn)了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世情小說、俠義公案小說等多種類型。邵氏早期“稗史片”中的神怪題材影片《孫行者大戰(zhàn)金錢豹》(1926)、《西游記女兒國》(1927)、《唐皇游地府》(1927)等,歷史題材影片《劉關張大破黃巾》《花木蘭從軍》(1927)、《明太祖朱洪武》《乾隆游江南》等,公案題材影片《施公案》(1930,1-3),在類型上也與傳統(tǒng)小說的神魔、歷史、俠義公案等相銜接,同樣是傳統(tǒng)小說題材在電影藝術中的發(fā)展。

      邵氏早期“稗史片”在題材上對我國影視業(yè)影響深遠,戴錦華說:“自1927—1931年的第一輪‘古裝片熱’之后,此后分別于1938—1940年上海孤島,60年代的香港(大陸、臺灣則是戲曲片)、80年代后期至今以香港為中心的古裝電影的高潮,事實上基本是第一次‘古裝片熱’所形成的稗史(歷史傳說、演義、故事)題材的不斷重拍。武俠電影大都同時具有稗史片特征。故稱之為‘輪回’?!雹苋欢?,我們在研討邵氏“稗史片”的類型時,習慣上以故事出處作為分類的標準,比如改編自古典小說、戲曲或者民間傳說等。故事出處本不足以成為概括題材類別的一個標準,如果引入傳統(tǒng)的小說題材分類標準,這個問題似乎更明晰一些。更何況,電影題材不可能完全脫離傳統(tǒng)的文學題材,它本身也應該是傳統(tǒng)題材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宋元“說話”與邵氏早期“稗史片”的審美旨趣

      邵氏早期“稗史片”對宋元以來傳統(tǒng)俗文學的吸收借鑒,根本原因在于影片追求的審美旨趣與宋元“說話”藝術為代表的俗文學的一致性。也可以說,“稗史片”的觀眾群與“說話”藝術為代表的俗文學聽眾群或讀者群有著共同的審美取向。

      宋代是我國古代城市發(fā)展的高潮期,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市民階層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北宋汴梁(開封)與南宋臨安(杭州),大量移民融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期間,中下層市民以其人數(shù)的絕對優(yōu)勢,成為城市的消費主體。滿足他們休閑娛樂需求的演藝場所——瓦子勾欄得以出現(xiàn)?!罢f話”是瓦子勾欄中最受歡迎的表演藝術,以市民階層為消費主體。“說話”大多講述販夫走卒的故事,描繪市井細民的平凡生活,表達普通民眾的喜怒哀樂,具有濃厚的世俗文化的特征。從現(xiàn)存話本來看,當時流行的故事除了“三分”“五代史”之外,最普遍的就是煙粉、靈怪、傳奇、公案等題材。其中對神異怪誕故事的癡迷、對榮華富貴的艷羨,對世俗人情的張揚、對自由愛情的企盼、對善惡果報思想的篤信等等,都體現(xiàn)了新興市民階層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和審美趣味。宋代是我國文化轉(zhuǎn)型期,對后世影響深遠。清人嚴復曾說:“古人好讀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中國所以成于今日現(xiàn)象者,為惡為善,姑不具論,而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雹菥臀膶W而言,宋代之后,小說戲曲大行其道。在審美旨趣上,也深受宋元“說話”藝術之影響,更多地體現(xiàn)出市井之趣與俗人之情,具有典型的以俗為美的風格。而且,越是城市高度發(fā)達時期,俗文學則越繁榮。

      晚清至民國,是我國城市發(fā)展的重大轉(zhuǎn)折期。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至1920年代,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李鷗梵的《上海摩登》⑥對此有詳細的描述。上海也是我國近代最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逐漸成為城市的主導人口。以當時中國的發(fā)展狀況,移民的主體實際上是來自鄉(xiāng)土社會的農(nóng)民。這種現(xiàn)象與宋代市民階層的出現(xiàn)有著某種驚人的相似性。市井細民是宋代城市“說話”藝術的消費主體,而移民也是20世紀初上海文化消費的主體。以欣賞通俗小說、京劇、評彈、街頭雜耍、廟會表演等為主要休閑娛樂方式的中下層移民,進入大都市后,仍然帶有傳統(tǒng)的審美趣味??梢哉f,“五四”運動的文化啟蒙對他們的影響是有限的,他們習慣接受的仍然是舊文化。這也正是當時上海盛行“鴛鴦蝴蝶派”小說與武俠小說的重要原因。

      清末民初的上海,往往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首開風氣,它一躍而成為我國早期電影之都。然而,1926年以前,上海的多數(shù)影院由外商投資,這些影院一般放映外國片,對國產(chǎn)片的選擇非常嚴苛。1926年由華資承租的中央影戲公司成立后,情況稍有改觀,但中等以上影院的票價也不是普通民眾所能承受的。因此,大多數(shù)中下層人士,特別是體力勞動者,極少進入電影院。作為商業(yè)電影,無疑要遵循“觀眾至上”的原則,必須要迎合特定觀影群體的欣賞趣味。外國片的消費群體無疑是中上層人士,國產(chǎn)片想要獲得成功,必然要爭取中下層觀眾。因此,拍攝符合他們審美習慣的影片,成為國產(chǎn)片的不二選擇。

      上海最早拍攝的本土現(xiàn)實題材電影,主要關注的是城市平民的喜怒哀樂。如,我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1921)取材于上海灘一個真實的故事。該片打破了歐美片的壟斷,成為我國本土電影起步的標志。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影片——《勞工之愛情》(1922),聚焦的是城市中來自農(nóng)村的移民的愛情?!豆聝壕茸嬗洝罚?923)是“第一部引起中國觀眾廣泛興趣并深入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蘊的倫理作品”⑦。這三部影片雖然都是現(xiàn)實題材,但仔細研讀,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故事類型及蘊含的倫理精神,與話本小說并無二致。無論是嗜賭成性謀財害命、底層民眾的愛情,還是殷實之家的財產(chǎn)糾葛,都與話本小說具有相同的審美旨趣。

      邵氏早期“稗史片”,在本質(zhì)上與現(xiàn)實題材的《閆瑞生》等影片是一致的,都延續(xù)了宋元“說話”以來俗文學的審美趣味?!疤煲弧迸臄z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講述了一個無惡不作的軍閥,在其愛子被打死后,得老僧指點,最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影片力圖以人的“生、老、病、死”和“殺、盜、淫、妄、酒”五戒來指點人生的困惑?!读⒌爻煞稹肥恰疤煲弧惫镜奶幣?,也是邵氏影視帝國的奠基之作。仔細研讀這一影片,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這是一部現(xiàn)實題材影片,但其審美旨趣完全是傳統(tǒng)的,甚至其中的“點化”,也完全是話本小說中的套路。當然,邵氏與其他電影公司的不同在于,它明確以中下層民眾為對象,聚焦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故事,將這種審美旨趣集中化,并明確提出了“注重舊道德、舊倫理,發(fā)揚中華文明,力避歐化”⑧的創(chuàng)作宣言。這種“舊道德、舊倫理”在“天一”的許多影片中都被刻意凸顯出來。學界普遍認為,邵氏的創(chuàng)作宗旨催生了邵氏早期“稗史片”,也導致了第一次古裝片的風行。但傳播受眾反過來也決定了傳播內(nèi)容,恰恰是觀眾群“注重舊道德、舊倫理”的審美取向推動了邵氏早期“稗史片”的出現(xiàn)。邵氏早期“稗史片”在南洋地區(qū)的熱銷更能說明這一問題。正是因為南洋華僑“保持著強固的鄉(xiāng)土觀念與先代的生活習慣”⑨,《梁祝痛史》《珍珠塔》《白蛇傳》等影片才大受歡迎。

      邵氏早期“稗史片”引發(fā)了中國第一次古裝片熱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1927—1928年間,上海各大小影片公司共拍攝古裝片達75部之多(不包括古裝武俠片)。這充分說明,邵氏早期“稗史片”激發(fā)了潛在的傳統(tǒng)審美訴求,符合傳統(tǒng)的審美趣味,滿足了當時城市大眾的審美期待。

      “在中國早期電影史上,邵氏家族的天一影片公司是歷時最長、出品最豐、業(yè)務最廣、爭議最多的電影企業(yè)?!雹馍凼显缙凇鞍奘菲钡某晒?,并沒有為其帶來聲譽。相反,批評之聲蜂起,甚至有論者認為這類“稗史片”是中國電影界“最惡劣不堪的趨勢”,這種“古劇狂”是致使中國電影事業(yè)走向“毀滅”的重大病癥。(11)其實,從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來看,邵氏早期“稗史片”在文化上的積極意義不容抹殺。1925年前后,中國電影特別是上海電影市場基本上以放映歐美電影為主,雖然有《閻端生》《孤兒救祖記》《玉梨魂》等國產(chǎn)影片熱映,但總體上并沒有撼動歐美影片的壟斷地位。而且,本土題材影片攝制也刻意效仿歐美電影,在電影服飾、化妝、布景和美工等方面完全背棄傳統(tǒng)。一些表現(xiàn)中國都市生活的影片,在生活場景、人物造型等方面都帶有濃重的“歐化”色彩。早期電影人無論是電影制作者,還是電影評論者,大多有留學歐美的經(jīng)歷。在西化的大背景中,他們把電影創(chuàng)作的“歐化”與民族改造和文化重塑聯(lián)系起來,“現(xiàn)在影劇中的服裝和布景,最容易引起爭論的,就是‘歐化不歐化’的問題。其實歐化的精神,就是希臘思想,這是根本于優(yōu)生的欲望。一切事物,都朝著窮工盡巧一條路上走去,是我們應該竭力效法的。所以服裝和布景,在形式方面,不必改動,只要使她們受一度希臘思想的洗禮,那么中國的新藝術,就能開成璀璨的花?!保?2)將希臘思想視為振興民族、重塑文化的濟世良方,這種觀點毫無疑問是牽強的,但當時持此論者卻大有人在。如果以這一思路為指導思想,中國電影的本土化發(fā)展將遙遙無期。然而,邵氏“天一”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一格局,它拍攝的“稗史片”以鮮明的中國特色開啟了國產(chǎn)影片的民族化發(fā)展之路。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邵氏早期“稗史片”功莫大焉。

      注釋:

      ① 丁亞平:《論二十世紀中國電影與通俗文化傳統(tǒng)》,《電影藝術》,2003年第6期。

      ② “天一”自1925年誕生,到1937年遷往香港,十余年間共拍攝了100余部影片,其中大部分都是“稗史片”。這些影片中,最能夠體現(xiàn)邵氏特色并引領“稗史片”風潮的是其早期影片。本文重點以“天一”1925至1930年間的“稗史片”為研究對象。

      ③ 白惠元:《“白蛇傳”電影的邵氏傳統(tǒng)——以1926年天一公司影片〈義妖白蛇傳〉為中心》,《電影藝術》,2013年第5期。

      ④ 戴錦華:《百年之際的中國電影現(xiàn)象透視》,《學術月刊》,2006年第11期。

      ⑤ 王栻主編:《嚴復集》第三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668頁。

      ⑥ 李鷗梵:《上海摩登》,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3-49頁。

      ⑦⑩ 李道新:《中國電影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5、67頁。

      ⑧ 天一影片公司特刊《立地成佛》號,1925年10月。

      ⑨ 鄭君里:《現(xiàn)代中國電影史略》,原載《近代中國藝術發(fā)展史》,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版。轉(zhuǎn)引自李道新:《中國電影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頁。

      (11) 孫師毅:《電影界的古劇瘋狂癥》,《銀星》,1926年第3期。

      (12) 朱應鵬:《兩種小感觸》,《民新特刊》第1期(《玉潔冰清》號),1926年7月。

      (作者系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 立】

      猜你喜歡
      邵氏題材小說
      熱點題材接力 滬指震蕩拉升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邵氏組方配伍突三針治療甲狀腺良性結(jié)節(jié)的臨床觀察
      邵氏“五針法”聯(lián)合言語訓練治療中風后運動性失語的臨床觀察
      灌水取球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電視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3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電視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抚宁县| 仁布县| 卢湾区| 德昌县| 新绛县| 顺昌县| 格尔木市| 高淳县| 丹巴县| 万宁市| 淮南市| 潮州市| 东莞市| 建德市| 历史| 龙州县| 慈溪市| 林甸县| 恩平市| 栖霞市| 彰化市| 柳河县| 阿克苏市| 布拖县| 康平县| 巴林左旗| 句容市| 肇源县| 辰溪县| 莱州市| 聂拉木县| 凤庆县| 屏山县| 绥宁县| 柘荣县| 沁源县| 曲周县| 绵竹市| 海城市| 怀安县|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