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白
在美國,生活用品的更新?lián)Q代是極為頻繁的,因此每天都有大量的“破爛”亟待處理。美國人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將破爛賣給廢品回收站或是直接扔到垃圾站嗎?并非如此。開朗熱情的美國人會將一部分“破爛”捐給教會,一部分賣到“舊貨商店”,還有一部分就自己留下,找上三五個好友將幾人積攢的“破爛”集合在一起,開場“后院拍賣會”或是“車庫拍賣會”,將破爛“拍賣”掉。
有人一看到“拍賣”,就很不以為然,感覺老美實(shí)在是掉進(jìn)錢眼里了,一些廢舊雜物還要用這種噱頭來高價銷售,愛錢也不是這么個愛法啊!如果你這么想,就太不了解美國人了,他們搞的這種“拍賣”,其價格的確很離譜,不過不是一般人認(rèn)為的“高得離譜”,而是“低得離譜”。舉個例子來說,在這種拍賣會上購買一套單本原價50美元、共20本的百科全書,只需支付10美元;而購買一套原價3000美元的高級西裝,或許只需要5美元。而且在這種拍賣會上,拍賣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門,昂貴如名牌的挎包首飾,便宜如孩子淘汰的木偶小車,可以說只有你不敢想的,沒有他們不敢賣的。
不只是這種家庭舉行的小型拍賣會,即使是教會舉行的大型舊貨拍賣會,以及舊貨商店販賣的商品,價格也都低得令人瞠目結(jié)舌,即使有些所謂的“二手貨”其實(shí)只被原主人穿過或用過一兩次,幾乎和全新的沒有兩樣。一般來說,拍賣舊貨所得的收入基本也就能與舉行拍賣會所花出的費(fèi)用將將持平,有時甚至賣家還得自己墊一點(diǎn),舊貨根本就相當(dāng)于免費(fèi)贈送了。這在中國人看來,難免有些匪夷所思,他們怎么能用那么便宜的價格,把名牌鞋、名牌首飾、高檔家具“半白送”呢?雖然那些東西已經(jīng)是二手的了,但是它們真正的價值并不會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響??!但老美卻熱情地表示“交個朋友也不錯啊!”
老美真是用那些昂貴的“破爛”交朋友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其實(shí),這里是經(jīng)濟(jì)學(xué)的“邊際遞減”效應(yīng)在起作用。對于高收入、高福利的美國人來說,我們眼中那些價值不菲的“二手貨”都是司空見慣的,多一樣少一樣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一套有點(diǎn)損壞的名牌西裝帶給他們的效用并不比一件地攤T恤帶給一個乞丐的效用更大。試想,如果你的衣柜里全是價值數(shù)萬元的名牌西裝,你會舍不得將其中一套燒了一個小洞、你再也不會穿的西裝扔掉嗎?所以,在我們眼里很值錢的東西,在他們眼里并不值什么錢,相當(dāng)于白送地賣給急需的人,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美國人這么大方,日本人在這方面更大方。居民家中有不想保留、卻還能繼續(xù)使用的“破爛”,比如淘汰下來的家具或者電器等等,可以在規(guī)定的日期將它們置放在街角專門留出的區(qū)域中。一些生活比較拮據(jù)的窮人,則可以到這里來隨意挑選自己中意的物品,不需要支付任何費(fèi)用就可以將它們帶回家。
但對于經(jīng)濟(jì)還處于發(fā)展階段的中國來說,這樣昂貴的舊貨是舍不得幾乎白送的,因?yàn)閷τ谶€不是很富裕的中國人來說,這些舊貨的邊際效用還很大,因此,中國人會專門到二手貨市場上或者在網(wǎng)絡(luò)上盡可能賣個好價錢,這才叫物盡其用。這說明,即使是賣個“破爛”,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模式,沒有一種經(jīng)濟(jì)模式能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