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簡便可行,廉價且適于生產(chǎn)的純化工藝。方法采用D101型、AB-8型和JD-1型大孔吸附樹脂吸附法,乙酸乙酯萃取法,醇提水沉法,醇提-水沉-醇沉法6種方法對桑葉總黃酮進行純化,以總黃酮的收率和含量為考察指標進行評價。結果6種方法制"/>
林秀仙 羅愛勤 陳亮
[摘要] 目的 比較桑葉總黃酮不同的純化工藝,為找到一種總黃酮含量>15%,簡便可行,廉價且適于生產(chǎn)的純化工藝。 方法 采用D101型、AB-8型和JD-1型大孔吸附樹脂吸附法,乙酸乙酯萃取法,醇提水沉法,醇提-水沉-醇沉法6種方法對桑葉總黃酮進行純化,以總黃酮的收率和含量為考察指標進行評價。 結果 6種方法制備的總黃酮的百分含量依次為:50.3%、48.5%、55.7%、82.1%、10.8%、18.5%,產(chǎn)品收率依次為:2.37%、2.42%、2.28%、0.45%、18.21%、15.93%。 結論 采用醇提-水沉-醇沉法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桑葉總黃酮。
[關鍵詞] 桑葉;總黃酮;純化工藝
[中圖分類號] R2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10-03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jīng);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昏頭痛,目赤昏花等癥[1]。桑葉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主要有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堿、多糖、桑葉蛋白等[2],其中黃酮類化合物含有桑色素、蕓香苷、槲皮素、異槲皮素、紫云英苷等,含量占干葉重的1.0%~3.0%,是植物中莖葉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高的一種[3]。黃酮類化合物作為桑葉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防止動脈硬化和抗衰老等功效[4]。桑葉中總黃酮類化合物的常用提取方法是:以濃度約為70%的乙醇為提取溶劑,用浸漬法、超聲波法或加熱回流法等進行提取[3-7]。本實驗以70%乙醇為溶劑,加熱回流提取桑葉后,分別考察了不同的純化工藝,并以總黃酮為考察指標,制備含量達15%以上的桑葉總黃酮,為桑葉總黃酮的進一步開發(fā)提供參考。
1 材料與儀器
1.1 材料
桑葉(廣東廣弘藥材有限公司,20130701),蘆丁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100080-200707),D101型大孔樹脂、AB-8型大孔樹脂、JD-1型大孔樹脂(凈品型,天津農(nóng)藥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分公司),95%乙醇(醫(yī)用級),水為蒸餾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
R-201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申科機械研究所),YZG-1000A型真空干燥機(常州市范群干燥設備有限公司),BS210S型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層析柱(直徑2.5 cm×50 cm)。
2 方法與結果
2.1 桑葉總黃酮的純化方法
2.1.1 桑葉總黃酮的提取 稱取桑葉1 kg,加入10倍量7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1.5 h/次,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減壓濃縮至無乙醇氣味,加水稀釋至10 L,備用。
2.1.2 D101型樹脂吸附法 稱取已處理好的D101型樹脂50 g,用濕法裝柱法裝入層析柱(直徑2.5 cm×50 cm)中。將“2.1.1”中稀釋的水溶液500 ml,加入樹脂柱內(nèi),控制流速為2~4 ml/min。當溶液全部吸附后,用蒸餾水(3 ml/min)洗脫至流出液無色。再用70%乙醇400 ml洗脫,洗脫速度3~5 ml/min,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干燥,干燥物稱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固體物中的總黃酮含量[8-10]。
2.1.3 AB-8型樹脂吸附法 稱取已處理好的AB-8型樹脂50 g,用濕法裝柱法裝入層析柱(直徑2.5 cm×50 cm)中。將“2.1.1”中稀釋的水溶液500 ml,加入樹脂柱內(nèi),控制流速為2~4 ml/min。當溶液全部吸附后,用蒸餾水(3 ml/min)洗脫至流出液無色。再用70%乙醇400 ml洗脫,洗脫速度3~5 ml/min,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干燥,干燥物稱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固體物中的總黃酮含量。
2.1.4 JD-1型樹脂吸附法 稱取已處理好的JD-1型樹脂50 g,用濕法裝柱法裝入層析柱(直徑2.5 cm×50 cm)中。將“2.1.1”中稀釋的水溶液500 ml,加入樹脂柱內(nèi),控制流速為2~4 ml/min。當溶液全部吸附后,用蒸餾水(3 ml/min)洗脫至流出液無色。再用70%乙醇400 ml洗脫,洗脫速度3~5 ml/min,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干燥,干燥物稱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固體物中的總黃酮含量。
2.1.5 乙酸乙酯萃取法 取“2.1.1”中稀釋的水溶液500 ml,減壓濃縮成100 ml,置250 ml分液漏斗中,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3次,每次用100 ml。合并3次萃取的乙酸乙酯,減壓濃縮,轉(zhuǎn)至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將乙酸乙酯揮干,然后真空干燥,得干膏,稱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總黃酮的含量。
2.1.6 醇提水沉法 取“2.1.1”中稀釋的水溶液500 ml,于4℃冰箱中放置12 h后,取出,濾過,取濾液減壓濃縮,真空干燥,得干膏,稱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總黃酮的含量。
2.1.7 醇提-水沉-醇沉法 取“2.1.1”中稀釋的水溶液500 ml,于4℃冰箱中放置12 h后,取出,濾過,取濾液減壓濃縮至25 ml,加乙醇使含醇量達70%,攪拌1 min,再于4℃冰箱中放置12 h后,取出,濾過,取濾液減壓濃縮,真空干燥,得干膏,稱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總黃酮的含量。
2.2 總黃酮含量測定
2.2.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蘆丁對照品6.33 mg,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蘆丁0.2532 mg的溶液,即得。
2.2.2 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5、1.0、2.0、3.0、4.0、5.0、6.0 ml,分別置25 ml量瓶中,各加水至6 ml,加5%亞硝酸鈉溶液1 ml,使混勻,放置6 min,加10%硝酸鋁溶液1 ml,搖勻,放置6 min。加氫氧化鈉試液10 ml,再加水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以相應的試劑為空白,應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500 nm波長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1]。
結果表明,蘆丁對照品在質(zhì)量為0.1266~1.5192 mg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系(表1),得回歸方程為Y=0.3943X+0.0195,r=0.9999。
表1 蘆丁標準曲線的繪制
2.2.3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 稱取各工藝制備的桑葉總黃酮1.0 g,置25 ml容量瓶中,加稀乙醇適量,超聲處理30 min,冷卻后加稀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 ml,置25 ml量瓶中,照標準曲線的制備項下的方法,自“加水至6 ml”起,依法測定吸光度,同時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 ml,置25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作為空白溶液。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蘆丁的量,計算,即得(表2)。
表2 不同純化工藝制備的總黃酮收率和含量測定結果
2.2.4 準確度試驗 采用加樣回收法,取醇提-水沉-醇沉法所得樣品(含總黃酮18.5%),稱量6份,每份0.5 g,精密稱定,分別精密加入蘆丁對照品溶液(0.092 89 g/ml)1 ml,分別按“2.2.3”方法操作,測定每份總黃酮含量(表3)。結果表明,回收率均在95%~105%內(nèi),RSD=2.34%(<3%),符合方法學要求。
表3 準確度試驗的結果
3 討論
從不同純化工藝制備的桑葉總黃酮含量的測定結果分析,乙酸乙酯萃取法的純化效果較好,總黃酮含量最高,但是收率太低,說明大部分黃酮類化合物沒被保留下來,這樣的工藝和結果在實際生產(chǎn)上不可?。淮罂讟渲椒ǖ目傸S酮含量也較高,尤其是D101型和JD-1型大孔樹脂,可以使總黃酮含量達50%以上,但是收率較低,且生產(chǎn)工藝復雜,操作繁瑣,不符合工藝簡便廉價的要求;醇提-水沉-醇沉法,總黃酮含量符合15%以上的要求,收率高,工藝廉價簡便,因此更適于實際生產(chǎn)。
此外,本試驗還為生產(chǎn)上制備各種含量的桑葉總黃酮提供了一個參考,根據(jù)總黃酮的含量需求可選擇相應的純化工藝。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79,372-373.
[2] 張艷艷,蒲秋燕,黃平,等.秦巴山區(qū)桑葉中蘆丁提取工藝優(yōu)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2):13372-13373.
[3] 薛淑萍,張立偉.桑葉中總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0,31(6):405.
[4] 賀偉強,向天勇,陶昆,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超聲輔助提取桑葉總黃酮的工藝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33):296-301.
[5] 勵建榮,韓曉祥.超高壓提取桑葉蘆丁[J].分析化學研究簡報,2008,36(3):365-368.
[6] 蘭才.桑葉總黃酮提取工藝的優(yōu)選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3):1260,1280.
[7] 章華偉,陳星宇,凌春英.響應曲面優(yōu)化醇法提取桑葉黃酮工藝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0,34(3):76-79.
[8] 薛淑萍,張立偉.正交實驗法純化桑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25(2):93-94.
[9] 朱欣婷.大孔樹脂純化桑葉總黃酮的工藝條件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26):11397-11398,11405.
[10] 陳菁菁,李向榮,方曉.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桑葉總黃酮及其動力學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 35(2):219-223.
(收稿日期:2013-11-13 本文編輯:郭靜娟)
結果表明,蘆丁對照品在質(zhì)量為0.1266~1.5192 mg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系(表1),得回歸方程為Y=0.3943X+0.0195,r=0.9999。
表1 蘆丁標準曲線的繪制
2.2.3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 稱取各工藝制備的桑葉總黃酮1.0 g,置25 ml容量瓶中,加稀乙醇適量,超聲處理30 min,冷卻后加稀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 ml,置25 ml量瓶中,照標準曲線的制備項下的方法,自“加水至6 ml”起,依法測定吸光度,同時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 ml,置25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作為空白溶液。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蘆丁的量,計算,即得(表2)。
表2 不同純化工藝制備的總黃酮收率和含量測定結果
2.2.4 準確度試驗 采用加樣回收法,取醇提-水沉-醇沉法所得樣品(含總黃酮18.5%),稱量6份,每份0.5 g,精密稱定,分別精密加入蘆丁對照品溶液(0.092 89 g/ml)1 ml,分別按“2.2.3”方法操作,測定每份總黃酮含量(表3)。結果表明,回收率均在95%~105%內(nèi),RSD=2.34%(<3%),符合方法學要求。
表3 準確度試驗的結果
3 討論
從不同純化工藝制備的桑葉總黃酮含量的測定結果分析,乙酸乙酯萃取法的純化效果較好,總黃酮含量最高,但是收率太低,說明大部分黃酮類化合物沒被保留下來,這樣的工藝和結果在實際生產(chǎn)上不可??;大孔樹脂吸附法的總黃酮含量也較高,尤其是D101型和JD-1型大孔樹脂,可以使總黃酮含量達50%以上,但是收率較低,且生產(chǎn)工藝復雜,操作繁瑣,不符合工藝簡便廉價的要求;醇提-水沉-醇沉法,總黃酮含量符合15%以上的要求,收率高,工藝廉價簡便,因此更適于實際生產(chǎn)。
此外,本試驗還為生產(chǎn)上制備各種含量的桑葉總黃酮提供了一個參考,根據(jù)總黃酮的含量需求可選擇相應的純化工藝。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79,372-373.
[2] 張艷艷,蒲秋燕,黃平,等.秦巴山區(qū)桑葉中蘆丁提取工藝優(yōu)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2):13372-13373.
[3] 薛淑萍,張立偉.桑葉中總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0,31(6):405.
[4] 賀偉強,向天勇,陶昆,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超聲輔助提取桑葉總黃酮的工藝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33):296-301.
[5] 勵建榮,韓曉祥.超高壓提取桑葉蘆丁[J].分析化學研究簡報,2008,36(3):365-368.
[6] 蘭才.桑葉總黃酮提取工藝的優(yōu)選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3):1260,1280.
[7] 章華偉,陳星宇,凌春英.響應曲面優(yōu)化醇法提取桑葉黃酮工藝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0,34(3):76-79.
[8] 薛淑萍,張立偉.正交實驗法純化桑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25(2):93-94.
[9] 朱欣婷.大孔樹脂純化桑葉總黃酮的工藝條件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26):11397-11398,11405.
[10] 陳菁菁,李向榮,方曉.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桑葉總黃酮及其動力學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 35(2):219-223.
(收稿日期:2013-11-13 本文編輯:郭靜娟)
結果表明,蘆丁對照品在質(zhì)量為0.1266~1.5192 mg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系(表1),得回歸方程為Y=0.3943X+0.0195,r=0.9999。
表1 蘆丁標準曲線的繪制
2.2.3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 稱取各工藝制備的桑葉總黃酮1.0 g,置25 ml容量瓶中,加稀乙醇適量,超聲處理30 min,冷卻后加稀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 ml,置25 ml量瓶中,照標準曲線的制備項下的方法,自“加水至6 ml”起,依法測定吸光度,同時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 ml,置25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作為空白溶液。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蘆丁的量,計算,即得(表2)。
表2 不同純化工藝制備的總黃酮收率和含量測定結果
2.2.4 準確度試驗 采用加樣回收法,取醇提-水沉-醇沉法所得樣品(含總黃酮18.5%),稱量6份,每份0.5 g,精密稱定,分別精密加入蘆丁對照品溶液(0.092 89 g/ml)1 ml,分別按“2.2.3”方法操作,測定每份總黃酮含量(表3)。結果表明,回收率均在95%~105%內(nèi),RSD=2.34%(<3%),符合方法學要求。
表3 準確度試驗的結果
3 討論
從不同純化工藝制備的桑葉總黃酮含量的測定結果分析,乙酸乙酯萃取法的純化效果較好,總黃酮含量最高,但是收率太低,說明大部分黃酮類化合物沒被保留下來,這樣的工藝和結果在實際生產(chǎn)上不可??;大孔樹脂吸附法的總黃酮含量也較高,尤其是D101型和JD-1型大孔樹脂,可以使總黃酮含量達50%以上,但是收率較低,且生產(chǎn)工藝復雜,操作繁瑣,不符合工藝簡便廉價的要求;醇提-水沉-醇沉法,總黃酮含量符合15%以上的要求,收率高,工藝廉價簡便,因此更適于實際生產(chǎn)。
此外,本試驗還為生產(chǎn)上制備各種含量的桑葉總黃酮提供了一個參考,根據(jù)總黃酮的含量需求可選擇相應的純化工藝。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79,372-373.
[2] 張艷艷,蒲秋燕,黃平,等.秦巴山區(qū)桑葉中蘆丁提取工藝優(yōu)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2):13372-13373.
[3] 薛淑萍,張立偉.桑葉中總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0,31(6):405.
[4] 賀偉強,向天勇,陶昆,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超聲輔助提取桑葉總黃酮的工藝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33):296-301.
[5] 勵建榮,韓曉祥.超高壓提取桑葉蘆丁[J].分析化學研究簡報,2008,36(3):365-368.
[6] 蘭才.桑葉總黃酮提取工藝的優(yōu)選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3):1260,1280.
[7] 章華偉,陳星宇,凌春英.響應曲面優(yōu)化醇法提取桑葉黃酮工藝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0,34(3):76-79.
[8] 薛淑萍,張立偉.正交實驗法純化桑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25(2):93-94.
[9] 朱欣婷.大孔樹脂純化桑葉總黃酮的工藝條件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26):11397-11398,11405.
[10] 陳菁菁,李向榮,方曉.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桑葉總黃酮及其動力學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 35(2):219-223.
(收稿日期:2013-11-13 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