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想
擰開水龍頭洗手時,手上的臟物、細菌總會留點在開關上;洗凈后關水,手又會被碰臟。為解決這個煩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生沙朗·謝思的作品,對水龍頭做了一點小改動。其獨特之處就在于巧妙安置在龍頭出水口下的金屬“鑰匙”,就像一撮優(yōu)雅的小胡子。輕輕一扭,水自動流出,手和開關同時得到清潔,甚是方便。
日本的莜原勝之是個善良的工匠。為幫助那些患有手部殘疾的人們方便吃飯,他用自己的木工技能,制作出了一款特殊的筷子。他通過精確測量,使筷子的外形符合人體工程學,內部裝上彈簧,用戶只需施加極小的力量,就能方便地夾到食物。沒有壓力時,筷子會還原到原來的位置。
下雨天騎車穿雨衣容易阻擋視線,撐傘又不安全。為此,瑞士“全新”公司開發(fā)了一款貼心的“遮雨篷”,相當于給自行車穿雨衣。半橢圓的遮雨篷全透明,采用輕質復合材料做成。四周則用高彈性的纖維材料作為支桿。它的重量只有850克,使用非常簡易,打開后30秒內即可安裝完成,架在車上,就像為自行車安裝了前后“擋風玻璃”,再也不用擔心雨淋了。!
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當?shù)卦O計師r1用回收來的舊木板,制成了一系列可變形、移動的座椅,命名為“凳子上的兄弟”。座椅上有小苗圃,饒有生機。每張座椅與另一張鎖在一起,放置在該城市的各個街頭。設計師希望以此設計活化公共空間,促進社區(qū)交流。
每遇上音樂節(jié),舉辦地的客房供應就緊張。為了緩解這種狀況,受蜂箱啟發(fā),B-AND-BEE設計工作室特制了一種蜂窩式帳篷。帳篷造型為堆疊的六邊形盒子,用金屬框架和雙面密封防水的木材搭建而成,占地面積少。移走表面覆蓋的織物后,它們還能充當白天看音樂會的舒適座椅區(qū)。
在美國巴爾的摩市,有一座特殊的雕塑,外形讓人印象深刻——由B、U、S三個字母組成。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同時是一個公交站臺。每個字母的高度和寬度相等,都可以坐下2至4人。除了供休閑娛樂,人們還能在此避風遮雨、擋太陽。
(蕭野/供稿)
本欄目責編/葉曉婷
yexiaot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