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韋 曦提起張靜初,影迷們會想起《孔雀》中的姐姐、《芳香之旅》里的春芬等“文藝范兒”十足的角色。但在新戲《脫軌時代》中,這名氣質美女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在逆境中仍然充滿戰(zhàn)斗精神的“毒舌犀利女”。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專訪時張靜初表示,這樣的變化以及首次擔任制片人,自己很過癮。 環(huán)球時報:你在《脫軌時代》中飾演的角色(許可)有什么特點? 張靜初:在《脫軌時代》中飾演的角色跟我之前的(角色)很不一樣的。許可比較“毒舌”、比較犀利,而且她的境遇很慘,一開始老公就出軌,然后離婚,并且離婚當天被車撞了……但她是一個不服輸,有戰(zhàn)斗精神的人。許可就像刺猬,外表有刺,但內心特別柔軟脆弱,演這個犀利的角色很過癮。 環(huán)球時報:《脫軌時代》中哪場戲讓你印象深刻? 張靜初:過生日燒照片的那場戲非常精彩。陸導當時在,他是男性視角,我是女性視角,所以我們倆爭執(zhí)得挺厲害,但是最后出來的結果呢,恰恰是一種沖突的效果。陸導會有即興的火花,比如他感覺這個地方粵明應該突然親我,而我的反應不知道怎么就給了他一耳光。我覺得藝術可能本來就該有爭執(zhí)吧,才能出現(xiàn)新鮮的火花。 環(huán)球時報:《脫軌時代》的兩名主要男演員潘粵明和吳克羣,在私底下也屬于很不同的類型吧? 張靜初:我覺得克羣是那種很典型的臺灣大男孩,特別陽光、甚至有點小天真?;浢魑矣X得骨子里挺“老爺們”。他們倆待人都很友好,粵明是呼朋喚友型,總會讓你覺得很溫暖。 環(huán)球時報:《脫軌時代》可以說是由“出軌”引發(fā)的故事,對于“出軌”,你是怎么理解的? 張靜初:我覺得精神出軌挺難杜絕,但如果有實質行為就很難接受了。關鍵是信任感被打破,雙方天天疑神疑鬼,感情就變成了枷鎖。拍《脫軌時代》前,我其實覺得婚姻就是一個天生的枷鎖,讓所有人都把對方當成自己的財產(chǎn)。拍完《脫軌時代》,我覺得經(jīng)營好婚姻還是可能的,你要不斷提醒自己,你有沒有真心做好去愛另一個人的準備,有沒有做好付出的準備。 環(huán)球時報:《脫軌時代》是你首次兼做制片人,這和以往只演戲有何不同? 張靜初:其實以前總覺得做演員辛苦,但這次有機會做幕后,覺得演員真的算舒服了。國內對制片人的定義相對模糊,這次我的工作從前期看景、打造主創(chuàng)班底、選演員,跟編劇一起改劇本等等,拍攝時則是輔助五百導演。 環(huán)球時報:你主演的電影《孔雀》2005年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斬獲銀熊獎,最近《白日焰火》拿到金熊獎,間隔10年,文藝片在中國的境遇有什么變化? 張靜初:我剛出道時文藝片很受歡迎,我之前拍的《芳香之旅》和《天水圍的夜與霧》,都有機會找到投資。但前兩三年文藝片越來越少,有些劇本我覺得挺好,但找不到投資只能不了了之。后來大家一聽不賺錢就不敢碰了。甚至一些導演都被迫迎合市場,背離自己的理想。現(xiàn)在可以看到一些既商業(yè)又有文藝情懷的電影,比如寧浩的作品和《白日焰火》等,你會覺得文藝片又找到了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