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云門一曲》中趙秩遣使內(nèi)容再探討

      2014-02-28 06:33:46
      關(guān)鍵詞:天寧書簡詔書

      (東北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吉林 長春130024)

      洪武三年三月,明太祖遣萊州知府同知趙秩攜詔書使日[1]卷五十,洪武三年三月戊午條,促成了洪武四年十月日本南朝的首次稱臣入貢[1]卷六十八,洪武四年冬十月癸巳條。是為明朝與日本的首次官方正式接觸,亦為明、日交涉史之初聲。此次遣使因涉及到“懷良親王真正稱臣與否”的問題,因而在海內(nèi)外學(xué)界引起了極大的關(guān)注。但對作為正使的趙秩本人,因史料的相對缺乏,反而沒有多少相應(yīng)的考證。直至村井章介在《云門一曲》中發(fā)現(xiàn)趙秩在日期間與春屋妙葩的交往記錄并予以公開后,方使趙秩本人受到諸多關(guān)注[2]。依據(jù)村井章介的考證,趙秩及同使朱本等人至日后并未立刻返回,而是長期滯留日本,直至洪武七年祖闡、克勤返明時方與之同回[1]卷九十,洪武七年六月乙未條。但詳考《云門一曲》中的相關(guān)記載,卻又有諸多與之不符之處,并指向一新的可能。

      一、趙秩、朱本自述與兩使日本可能

      趙秩、朱本滯留日本說的依據(jù)主要來自日本現(xiàn)存史料《云門一曲》中趙秩、朱本與日本中世著名外交禪僧春屋妙葩的諸多交往記錄。但該資料中仍有諸多與現(xiàn)今通行說法相左之處未被注意。如朱本在甲寅三月(甲寅年即洪武七年)《題長江寺千手堂偈并序》中言:“使日本之明年,將歸朝。會前天龍?zhí)蒙洗何葺夤蠖U師,命其徒周允上人,自丹丘遠來石城,通書問道殷勤?!保?]324其所說將歸朝是指洪武六年,朱本、趙秩、祖闡、克勤等人于博多待風(fēng)等待歸朝。后因風(fēng)向不順,滯留至洪武七年方歸。適逢此時,春屋遣其徒周允前來問候,即春屋甲寅正月所言:“仲冬初,有關(guān)西僧來云,十月之季,天寧、瓦官兩和尚附南海下載舟歸,兩相公同次博多津待風(fēng),想發(fā)洋必矣,愚聞之悵然不已。今春正月之季,愚徒梵超來,以南渡志告之,始知滯在博多,是天假其便也,不勝喜躍,乃遣愚徒周允同往,問候館下。”[3]311如若如此,根據(jù)朱本所說“使日本之明年,將歸朝”,則其出使時間就很可能是洪武五年。這就與目前通說的洪武三年相距甚遠。在《實錄》記錄中,距離洪武五年最近的使日事件是洪武四年十月祖闡、克勤之使日。以洪武四年十月出使詔令下達,加之準(zhǔn)備舟楫時間,祖闡、克勤實際出使時間很可能是在洪武五年。這就與朱本所說出使時間相符。如此而言,朱本及同使趙秩很可能是與祖闡、克勤同批出使。也就是說,趙秩很可能在洪武三年、四年兩度受命出使日本。那么,這種可能性在《云門一曲》中是否還有其他相同佐證?

      對此,趙秩癸丑(洪武六年)十月自述有:“奉使日本,來復(fù)三年,未嘗有慷慨知人,重賢中禮節(jié)者似尊師之模范也?!保?]197-198需注意的是,此三年為“來復(fù)”三年,即可能是對其自洪武三年以來,往返日本共三年的追溯。除此之外,最需注意的是趙秩贈予春屋弟子梵超詩詞序文中所言:

      “余天子知日本尚佛法,故命有德行天寧禪僧、瓦官講師奉使辟揚佛教,遣余輩諭毛人,同其來。二師面王陳法,王謂日本、毛人一體,使祖公復(fù)命天子,同使僧、使官歸朝?!保?]322

      則據(jù)趙秩自述,其是與祖闡、克勤一同使日,是為宣諭毛人,乃第二回使日。此毛人即是蝦夷,現(xiàn)今日本北方的阿依奴人(Ainu)。

      以上是根據(jù)《云門一曲》中相應(yīng)資料的推測,那么,在其他史籍中,是否也曾有類似記載?對此,春屋妙葩《智明普覺國師語錄》中記有:

      “門人編曰《云門一曲》,大明國使趙秋可庸、朱本本中提其序跋。時趙朱二公館防之大內(nèi),與丹陽相去十?dāng)?shù)日程,雖然修途艱險,書問往來六七回。又天寧闡仲猷、瓦官勤無逸,奉使同來,僑于博多。”[5]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又……奉使同來”。此處若將“奉使同來”的“同”僅解釋為祖闡、克勤之同來也并非不能接受,但其是在敘述趙秩、朱本之事時,言“又有……同來”,則兩句敘述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用后一句補充前一句未敘述完全的。且其若僅是要敘述祖闡、克勤之來,那么僅用“天寧闡仲猷、瓦官勤無逸奉使來,僑于博多”即可,但其并沒有,反而強調(diào)“又”、“同”,那么這個“同來”所說的“同”,同的是趙秩、朱本的可能性就更大。如若如此,那么其就很可能是在敘說在趙秩與朱本之外,又有祖闡、克勤奉使同其一同前來。

      除此之外,更需注意的是同時代日本僧人古劍妙快的記載。其《答用和相公洎諸執(zhí)事》中記有:

      “某啟,屢承音問,并玉篇之惠,不勝感愧。某以官寺煩冗,兼山海險阻,不克繼時修答,非敢慢也。來書之意,已達官府。然毛人土地多隸日本,念諸公不必到彼,后日如有詔使來此,即同一體?!保?]2161

      此之答書對象并未直言是否為趙秩,但與古劍妙快此篇書簡相隔兩篇的《上恕中和尚》中記有:“近因仲猷、無逸二和尚枉臨敝國,宗教可勝輝耀。……茲聞中國皇帝初定天下,內(nèi)外一家、往來無間,雖老朽而南游之心猶未息也,然二和尚奉旨來此,官府緇白,同心傾仰,本欲各請主大方,二和尚自謂不曾有旨許留外國,苦辭以歸。”[6]2159與《答用和相公洎諸執(zhí)事》相隔一篇的《與天淵長老》中亦有:“比因巽上主與天寧、瓦官二和尚渡海,闔國傾慶,從審動履之詳,加獲接對,開慰無量?!保?]2160則表明古劍妙快是與祖闡、克勤相識。而其《了幻集》中,《答用和相公洎諸執(zhí)事》書簡的下一篇《答復(fù)元書記回唐》有言:

      “某啟,兩辱尊翰,兼承篆隸二帖之惠,極見故人不棄之情,第以山長海遠,不即裁答。不勝惶媿,向者天寧、瓦官入京之時,想足下必與同來,面晤預(yù)期。不料行履留彼,徒勞瞻望耳?!保?]2161

      此之書簡未明確指名是寫予何人。但趙秩在癸丑(洪武六年)十月初七給春屋書信中有:

      “適使僧天寧、瓦官二和尚詣東洛,馬首亦擬向東矣。忽辱玄蜂居士之招愚,欲假其道而應(yīng)命也。抵防日久,正擬作東計,而辱使者踵門矣。愚謂天假因緣,即有參會之期。今日又得博多從來者來,已有法(洛)中消息,回朝在望。”[4]99

      即趙秩此時欲上京都尋祖闡、克勤,承玄蜂居士(大內(nèi)氏)之招,令暫居大內(nèi)氏處等待消息。此即與《答復(fù)元書記回唐》中所言“向者天寧、瓦官入京之時,想足下必與同來,面晤預(yù)期。不料行履留彼,徒勞瞻望耳”相契合,由此推測《答復(fù)元書記回唐》應(yīng)是寫予趙秩一行中人的,古劍妙快應(yīng)該與趙秩等人相識。進而文集中與《答復(fù)元書記回唐》書簡緊臨的《答用和相公洎諸執(zhí)事》所言“來書之意,已達官府。然毛人土地多隸日本,念諸公不必到彼,后日如有詔使來此,即同一體。”也應(yīng)該是針對趙秩詔諭毛人事敘述,進而就印證了趙秩自述所言兩遣日本說及第二次遣使目的是為詔諭毛人的說辭。

      但如若趙秩果真曾為詔諭毛人兩度使日,為何《實錄》中無趙秩第二次使日記錄?在此,與之類似的是對洪武二年遣日使者楊載的記載[1]卷三十九,洪武二年二月辛未條?!秾嶄洝分挥涊d其曾于洪武二年出使日本,但洪武時人胡翰《胡仲子集》中卻記載:

      “洪武二年,余客留京師,會楊載招諭日本自海上至。未幾,詔復(fù)往使其國。四年秋,日本奉表入貢,載以勞獲被寵賚,即又遣使流球?!保?]卷五,贈楊載序

      即楊載曾于洪武二年后再度使日,至洪武四年方與日本使者共同歸國。而洪武二年至四年間,只有趙秩曾出使日本。由此推斷,楊載很可能是以其前次往日經(jīng)驗,充做趙秩使團的向?qū)?。以此類推《明太祖實錄》之記載方式,應(yīng)是只記錄每次遣使正使姓名,而不記錄次使或向?qū)У?。由此,趙秩若兩使日本,而《實錄》卻只記錄一次就可以理解。關(guān)于這種前回正使充作次回使團向?qū)Щ虼问怪拢w秩在臨歸國前予春屋書信中也有類似言論:“惟高明亮知,區(qū)區(qū)歸國,此感此德,只恨不觀尊愿?!鐨w程帆便復(fù)來,則圖會面傾倒。”[3]367“更愿天與之便,明年復(fù)命回舟,得會面容,是所愿望也?!保?]372即趙秩也曾禮貌敘說如其再被命使日,希望能與春屋相見。

      二、趙秩滯留說考證中的可能性問題

      以往村井章介關(guān)于趙秩滯留說考證的主要依據(jù)是:洪武三年趙秩予南朝的《日本國王宛國書》與其后祖闡、克勤寫予北朝的《天臺座主宛書簡》及《天龍寺住持宛書簡》,是一同從北朝睿山流傳出的。那么,為何趙秩予南朝書簡會與祖闡、克勤予北朝書簡一共被保存于北朝?村井章介以《明使仲猷祖闡、無逸克勤致天龍寺住持宛書簡》中:

      “詔檄三下,俱不能通。今之徒手而來,豈得已哉。執(zhí)事何不年前使賚詔,屢不能通之意,而獨以今此無詔為疑也。”[8]351

      為依據(jù),認(rèn)為“前使”指的是趙秩,“賚詔”中的“詔”指的是趙秩所攜帶明太祖詔書,而睿山保存的《日本國王宛國書》則因其文頭有“中書省右咨日本國王”句,認(rèn)為是中書省寫予日本國王的咨文。進而結(jié)合《云門一曲》及上述引文推斷趙秩未歸國、長期滯留日本,至祖闡、克勤前來,方與之會合,并將詔書及咨文給予祖闡、克勤,二者將趙秩所攜帶予日本國王詔書、咨文連同寫予天龍寺住持書簡共同送予北朝,以佐證二者的密使說[4]?!洞笕毡臼妨稀芳锤鶕?jù)此,出版時在“前使”上注釋有“趙秩か”的標(biāo)記。

      但“前使”也可能指的并不是趙秩。“前使”后有“屢不能通”之句,“屢”指屢次,是呼應(yīng)“前使”的。同時“前使”句前尚有一大主語,即“詔檄三下,俱不能通”。故而“前使”和“屢”也很可能都是與“詔檄三下”相對應(yīng)的。即“前”可能指的不是“前番”,而是“前幾次”之意。全部翻譯過來也可能是:(明)曾三次遣人往詔日本,但皆不能通。今次徒手而來,實情非得已。執(zhí)事為何不念前幾次遣使往詔,屢次皆不能通達之意,而惟獨以今次無詔疑惑。由此,文中“前使賚詔”的“詔”就可能指的不是趙秩所攜詔書,而是前幾次詔書復(fù)數(shù)指代。這也就解釋了村井章介當(dāng)時考證中的疑惑:“如‘詔’是指趙秩詔書,為何趙秩詔書未與前三種史料一同被保存于睿山?”[2]很可能正如本文所述,“前使賚詔”是復(fù)數(shù)指代,并非單指趙秩及其詔書,祖闡、克勤此句可能并非是以趙秩為借口強調(diào)其密使屬性,故而睿山也就無從見得趙秩所攜帶的明太祖詔書。

      至于可能造成兩種年代不同資料一起保存可能性原因有很多。如《實錄》記載趙秩曾面見南朝事:“秩泛海至析木崖,入其境,關(guān)者拒勿納,秩以書達其王,王乃延秩入?!保?]卷六十八,洪武四年冬十月癸巳條則趙秩聯(lián)系南朝時是先以書致懷良親王,方被允許入關(guān)。那么這個書是否即是此篇中書省咨文?如是的話,其后咨文即應(yīng)被保存于太宰府。但祖闡、克勤至日時正值今川了峻攻陷太宰府。即祖闡、克勤致天龍寺方丈和尚侍者書中所言“僧俗主仆六十余人,渡海舟至五島,即聞貴國出師至關(guān)西,盡收其地,因促舟人,疾速抵岸?!保?]350那么,祖闡、克勤致北朝書簡與同時期今川了峻在太宰府所發(fā)現(xiàn)明朝咨文先后被送到睿山,并保存也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根據(jù)祖闡、克勤所言:

      “(我皇帝——筆者據(jù)前文添加)故首命使適日本通好,舟至境內(nèi),遇賊殺殺害來使,詔書毀溺。尋有島民,踰海作寇,數(shù)犯邊鹵,多掠子女?;实垡挥▋杉抑茫ぶ枚粏?,但令自禁之。故后復(fù)兩遣使來,諭以此意,俱為鎮(zhèn)西所沮。彼自入朝稱賀,皇帝雖不拒來,然知其非日本國王,必欲遣使入關(guān)為證?;厥棺嘣?,若欲過關(guān),非僧不可,若仍以詔去,必又留于鎮(zhèn)西,遂有選僧奉使之命?!保?]350

      則朱元璋在祖闡、克勤前曾三度遣使日本,首次未至境內(nèi)而使者被殺、詔書毀溺,二次使者(楊載)與三次使者(趙秩)至九州時,適逢南朝占據(jù)太宰府,因關(guān)禁所阻,未能抵達北朝。朱元璋雖認(rèn)為遣使來貢的南朝懷良親王可能非日本國王,但仍需要遣使至北朝驗證。最后一次回使(趙秩)上奏言:若欲過關(guān)禁,非僧人不可,且不能持詔書,以防被南朝阻止。即以民間交流僧的名義方可渡關(guān),而不能以使者身份渡關(guān)。因此方有了祖闡、克勤之行。如若此則記錄屬實的話,則趙秩在洪武三年遣使日本時,不僅有聯(lián)系南朝的使命,也有往北朝驗證到底哪一方為真正日本國王的使命。只不過趙秩至南朝后因關(guān)禁不得行而返回。至朱元璋選祖闡、克勤為聯(lián)系北朝密使后,趙秩則肩負(fù)招撫毛人及向?qū)姑俣入S祖闡、克勤出使。如若如此,那么趙秩于洪武三年使日時除詔書外,另攜帶兩份咨文,一份遞交給南朝,一份因南朝控制九州,關(guān)禁不得行而未達北朝。至其回國后與祖闡、克勤再度使日,將所攜咨文再一次遞送也并非不可能。

      三、《云門一曲》中的三年之說與趙秩行程

      詳考《云門一曲》中相關(guān)記述,除上述證明趙秩曾兩使日本史料外,亦有個別與之似不合之處,即其中諸多“三年之說”與趙秩同祖闡、克勤何以分離問題。在《云門一曲》中,趙秩與同使朱本曾在詩詞中引用了眾多“三年”之詞。即如癸丑十月趙秩予春屋詩詞后附言:“予奉使日本三年矣,雅與方外交游者,而聲出為詩者有之,而高卓奇特者鮮矣。”[4]194癸丑十月,朱本贈予春屋弟子梅巖霖詩中有:“遠客三年衣錦歸,海上峰巒紅日近。”[4]203“三年持節(jié)石城頭,偶到周防得勝游。”[4]203在此,如若二人果真曾兩使日本,則至癸丑年(洪武六年)時,朱本、趙秩言二人出使日本已三年。但在甲寅年(洪武七年),二人也言其出使日本已三年。如甲寅三月,朱本予春屋書中有“仆遠來萬里,旅泊三年,五節(jié)固持,安貧自守。為我心憂者,惟老師一人。”[3]314同書簡所附詩詞中:“三年筑國望丹丘,欲上丹丘恨未由?!保?]314甲寅四月十一日,趙秩與春屋書中:“三年塵境人容老,幾夜吟窗月影稀?!保?]368從這些“三年之說”中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甲寅年還是癸丑年,其詩詞及書簡都言“三年”。那么,兩種不同的“三年之說”何以解釋?以筆者推測,此之“三年”根據(jù)不同語境,可能含義不同。癸丑時所說“三年”很可能是正如前文所引,是“來復(fù)三年”,即其自洪武三年受命初次來日,洪武四年返明,短暫停留后又再度使日,至癸丑年時,其任使者往來日本已有三年。而甲寅年的“三年”就很可能是確指其自洪武四年受命赴日,至甲寅年(洪武七年)已經(jīng)三年。

      另一方面,就是趙秩與祖闡、克勤何以分離問題。趙秩與春屋的交往,根據(jù)《云門一曲》的記錄,可列表1如下:

      表1

      可見,二者交往之初是趙秩欲假道之京洛,于癸丑前一年冬(即1372年冬,日本應(yīng)安5年,洪武5年)經(jīng)過大內(nèi)氏處,但不為當(dāng)?shù)厥卦姿右姡m逢龍海、玉林曾知其名,故而替趙秩向大內(nèi)氏進言,令趙秩暫寄大內(nèi)氏處。此處曾知其名,很可能是因為趙秩曾于洪武三年遣使日本。至癸丑夏,趙秩欲西行(可能欲往博多尋祖闡、克勤),奈何渡關(guān)后遭遇盜匪,不得不再度返回大內(nèi)氏處。既而趙秩聽聞祖闡、克勤已在京都,也欲東行至京洛往相見。此時適逢大內(nèi)氏受春屋所托,以“假道大內(nèi)氏而應(yīng)命”為由招趙秩在大內(nèi)氏處等待消息,這才“偶遇”了春屋第二次派來找趙秩的順齊,開始了二人的交往。但是,此中卻有一個問題,即為何趙秩等人在周防,而克勤等人在博多?

      祖闡、克勤一行人至五島時,適逢北朝將領(lǐng)今川了峻攻陷南朝太宰府。今川了俊懷疑祖來乞師明朝,因此拘禁祖闡、克勤等人[9]補遺卷二,《送無逸勤公出使還鄉(xiāng)省親序》。根據(jù)《明太祖實錄》所記祖闡、克勤在日經(jīng)歷:“使者至彼拘留二載?!保?]卷九十,洪武七年六月乙未條那么,如若趙秩曾與祖闡、克勤一同出發(fā),為何趙秩未被拘禁,而能至周防?對此,因無明確的史實依據(jù)無法確切指明,但根據(jù)趙秩遣使目的與祖闡不同而推測,很可能趙秩、朱本一行人與祖闡、克勤一行人是分批乘坐兩艘船隻前往日本。具有詔諭毛人使命兼向?qū)У内w秩大抵是首先到達的日本,祖闡、克勤等人隨后抵達。前文所引“又有祖闡、克勤、奉使同來,僑于博多”也表明了祖闡、克勤可能是隨后到達的。祖闡、克勤等人抵達時恰好正值今川了峻攻陷太宰府,九州戰(zhàn)亂,趙秩一行人與祖闡、克勤一行人被迫分開,祖闡、克勤等人被拘禁,趙秩等人則一方面試圖西行聯(lián)系祖闡、克勤,一方面想將來使事上達幕府。而祖闡、克勤在被困期間,亦是通過椿庭海壽的幫助,先后以書信寄送予與克勤同屬天臺宗且是親王出身的日本延歷寺座主,求其將二人來使事轉(zhuǎn)達日本國主[10]。也曾通過椿庭海壽的關(guān)系,致信于深受幕府器重的前天龍寺住持春屋妙葩。即春屋《寄天寧、瓦官兩和尚詩并小序言》:

      “愚,壬子(應(yīng)安五年)秋,遠辱大明天使天寧、瓦官二大和尚附椿庭師書,見惠賤名印子二枚并印彔一合、杭扇一把。由是擬欲遣愚徒,投拙作以問候客館安康,且謝慈意之所及之間。有人傳,法幢附此舶,既館城西嵯峨。雖最似可喜,愚以固拒國名,藏拙窮山,不能遂素志,深以負(fù)愧耳?!保?]315

      此時春屋因1367年的南禪寺樓門破卻事件而隱居丹后,未能予以幫助。最終是天臺宗親王于日本應(yīng)安六年(洪武六年),將克勤等來使事進呈足利義滿,足利氏方知此事,遣使召之,即《續(xù)本朝通鑒》所載:

      “癸丑應(yīng)安六年,南朝文中二年五月壬寅朔,大雹。天臺座主尊道奏覽明國使僧狀,且呈義滿,義滿大驚,遣使于鎮(zhèn)西招之。”[11]

      也由此,方令祖闡、克勤脫困,趙秩、朱本亦得以完成使命。

      [1]明太祖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庇”?,1962.

      [2]村井章介.アジアのなかの中世日本[M].東京:校倉書房,1997:236-282.

      [3]春屋妙葩.云門一曲[M]//大日本史料:第六編第40冊.東京: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2000.

      [4]春屋妙葩.云門一曲[M]//大日本史料:第六編第38冊.東京: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2000.

      [5]春屋妙葩.智覺普明國師語録[M].京都:日本駒澤大學(xué)圖書館藏禪籍善本.

      [6]古劍妙快.了幻集[M]//五山文全集:第三卷.東京:思文閣,1992.

      [7]胡翰.胡仲子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9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58.

      [8]明國書并明使仲猷、無逸尺牘[M]//大日本史料:第六編第37冊.東京: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1984.

      [9]宋濂.宋學(xué)士全集[M]//.叢書集成初編:第327冊.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5-1937:1276.

      [10]克勤.致延歷寺座主書并別幅[M]//大日本史料:第六編36冊.東京: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1976:155.

      [11]湯谷稔.日明貿(mào)易勘合史料[M].東京:國書刊行會,1983:2.

      猜你喜歡
      天寧書簡詔書
      烏程漢簡 抄書簡選
      中國書法(2023年1期)2023-07-17 09:25:07
      胡天寧作品
      大眾文藝(2022年23期)2022-12-25 03:07:48
      “僑匯天寧”,做好新時代“僑”文章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6:52
      錦句
      書簡聚落——福州萬科金域國際體驗中心
      饞嘴的格雷特
      臉面
      漢文帝七年《朝儀》詔書研究
      海濱書簡
      散文詩(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19
      清朝頒予杜爾伯特達賴汗之滿蒙文承襲詔書(英文)
      九江县| 黑龙江省| 玛沁县| 五家渠市| 安义县| 龙州县| 平乐县| 日喀则市| 安泽县| 沁源县| 武平县| 凤凰县| 巴塘县| 水城县| 赤城县| 抚顺市| 巴彦淖尔市| 张掖市| 子洲县| 三原县| 大姚县| 什邡市| 通山县| 汉源县| 昌乐县| 永泰县| 博客| 呈贡县| 镇平县| 繁峙县| 奎屯市| 新乡市| 新竹县| 新乡县| 肇州县| 宁武县| 祁门县| 天祝| 岳阳县| 顺义区|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