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卿昭嫻 圖/李顯彥
紛擾喧囂中,遺失了那座古鎮(zhèn)
文/卿昭嫻 圖/李顯彥
雨,從天空落下,也許是怕打擾這安靜的石階,也許是怕打疼這蔥綠的瓜藤,她飄落的輕柔。
風,從臉龐輕拂,也許是想喚醒這沉睡的老屋,也許是想逗樂這綻開的花朵,她飛舞的悠揚。
我,從這里走過,生怕打擾這份安寧,卻又想聽她給我講講,她的故事。
——題記
清朝康熙年間,在古渝州最偏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名叫金剛碑。而金剛碑的得名,傳說是曾經(jīng)有一塊高6米,寬2米的天然巨石從天而降,唐人在這石頭上刻了“金剛”二字,又因此地有一石落入嘉陵江中,人稱“金剛碚”,故得名“金剛碑”。那個時候,縉云山南坡星羅棋布散滿了小煤窯,要想將煤炭銷往外地,必經(jīng)金剛碑嘉陵江出口。隨著煤炭業(yè)日益興旺,這里形成了產(chǎn)煤、運煤、銷煤的中轉站,久而久之,一些為了生計的農(nóng)民,在此建房而居。慢慢地,金剛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煙,同治年間,這里遍布客棧、茶館、油行等,街上一片繁華。到了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金剛碑成了文人墨客的樂園,孫伏園、陳子展等大學者,書法家謝無量等人更是深深愛上了這里。
而今,當我站在這剛被雨水沖刷過的石板路上時,看著兩邊因年久失修而顯得破舊的樓房,心中傷感卻又覺得充滿希望。傷感的是,曾經(jīng)的繁榮早已不再,留下的是幾座古老的空房和布滿青苔的石板路。希望的是,你看那郁郁蔥蔥的小草,掛滿嬌艷花朵的瓜藤,并沒有因為人的離去而萎靡凋落,而是更加生機勃勃地無聲陪伴著這座小鎮(zhèn),守護著她的過往。
沿著這條石板路,一步一步地走進里面去,遠處一面寫著“茶”的旗,經(jīng)過多年的風吹日曬早已變了顏色,卻仿佛能看到幾個衣著古樸的老人,一手搖扇,一手端著茶杯,談笑風生。還仿佛能看到隔壁一個肩上搭著一塊長毛巾的憨厚小伙,樂呵呵地大聲對我喊:“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吶?”
卻不想,被身邊經(jīng)過的幾個游客的驚嘆吵醒,美夢隨風散去?;羞^神來,再往里走,一條老街旁一棵繁茂高大的黃桷樹迎風站立著,纏繞的藤蔓蜿蜒開來,仿佛是一雙雙熱情的手在迎接我們。老街臨靠嘉陵江,兩邊分別倚靠著五指山和北山,一條清澈的小溪從縉云山間潺潺流出,幾座青石橋跨溪而過。不遠處果真看到幾個老人在一片空地上擺上幾張桌椅,悠閑地喝茶打牌;而周圍散落著一群一簇的外來游客,有的圍在石欄邊看著橋下的流水,有的擺著各種造型想要和美景定格在一起,還有的在狹窄卻結實的石階上嬉笑打鬧奔跑著……這宜動宜靜的畫面,卻也融洽和諧。
古鎮(zhèn)不大,沒有多久就已走完。而她卻有著非凡的魅力,讓返程的我雖然身在途中,心卻遲遲不肯離去。
回家以后,想要再在網(wǎng)上回味一下金剛碑的美,卻看到了她將要被重新修復規(guī)劃的消息。消息稱,金剛碑將要被打造成國際水準、國內一流、西部第一的文化小鎮(zhèn)。年久失修的房屋將會被按原貌進行修復、翻新和加固,部分遺失缺損的標志性建筑將會按原址原貌新建,預計在2016年底,金剛碑將以抗戰(zhàn)時期繁榮風貌的全新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此時我的心情卻很復雜,被改造后,金剛碑的歷史韻味將被改變,那種淡然優(yōu)雅經(jīng)歷過時光沖刷的原生態(tài)將被遺失在這紛擾的城市里。希望她被留下,但也希望她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和喜愛,現(xiàn)在我只想在她被改造前再一次去擁抱她曾經(jīng)的故事,留住她即將消失的原汁原味,深藏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