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摘要: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經具有一定市場規(guī)模,中國藝術品市場崛起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皆有正反兩面。當我們?yōu)橹袊囆g品市場的成就而歡呼時不要忽視了市場中所隱含的弊端。我們肯定功績,同時去查缺補漏才能使中國藝術市場更好地發(fā)展下去。
關鍵詞:藝術品市場;規(guī)則;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J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1
近年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呈現增長態(tài)勢。僅以藝術品拍賣為例,2012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為442億元。2013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為607.21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高速增長,普通民眾人均收入以及接受教育水平也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作為具有精神愉悅功能的藝術品自然成為人們的一種理性追求?,F在人們越來越多將藝術品當做投資,藝術品的金融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從古至今,都不缺投資藝術品的收藏家,在當今,投資藝術品更是越加成熟,人們開始重視這種投資的重要性。對于物質上的追求與精神上追求同時占據了人類的追求理念,這樣直接影響了藝術品的市場方向。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已走過了風風雨雨的近二十年發(fā)展道路。與發(fā)展初期相比,今天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然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市場。我們強烈感受到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我們?yōu)橹袊囆g品市場的成就而慶祝的時候,其中所隱含的弊端蠢蠢欲動。西方市場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發(fā)展,而我們的藝術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各方面都有待完善,雖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可是市場機制尚不成熟與市場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也較為欠缺。
我國藝術品市場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觀點繁多,又自相矛盾。雖然有各方面的相關人士(學者、藝術機構、媒體、藝術家、經紀人等)做出的一些研究成果。每派系又有各自的觀點,紛繁復雜,從而不時出現相互攻伐的情況。當然,百家爭鳴是可喜的現象,一個市場的持續(xù)繁榮,需要博采眾長吸收各種各樣的不同建議。我們需要在和而不同的基礎上相互探討,去推動市場理論性研究的發(fā)展。最些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些甚至已危及到市場的穩(wěn)定與持續(xù)繁榮。現在藝術品市場存在幾個嚴重的問題:
天價問題
由于個人追求以及市場的影響,一件藝術品很容易拍出一個天價。而天價問題更不是一個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因為收藏家(個人喜好或藝術升值而收藏)無不在影響著藝術品的價格區(qū)間,這也將導致藝術品能否拍出一個天價。對于天價的拍出,會有兩種情況,一是真正的價有所值,而是炒作后的虛價。當然真正價有所值的藝術品是值得收藏的,比如齊白石的作品,無論是他的哪一幅作品,都會在交易市場上引起不小的轟動,特別是他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更是拍出了當代中國畫的天價,這一方面說明了中國藝術品市場逐漸繁榮,另一方面說明真正意義上的好作品才會拍出一個天價。而被炒作出來的天價,雖然是一件不錯的藝術品,但相對于頭頂上的天價,是不相符的,這就需要收藏家能夠認真遵循市場規(guī)則,這不僅對自己有利,更能讓藝術家們能夠認清自己的位置,不會因為一個價格而沾沾自喜。
拍賣問題
由于中國藝術市場發(fā)展速度過快,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出現了嚴重的滯后情況。當過熱的市場缺乏一個成熟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時,一些違背市場原則和道德法規(guī)的行為便會出現。在中國藝術品拍賣業(yè)發(fā)展的近幾十年時間里,一些丑聞黑幕在不斷曝光。它們揭開了拍賣公司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面。藝術品拍賣公司的違規(guī)手段有以下幾種方式。拍假,簡單說就是以次充好。拍假是指拍賣行將贗品上拍,以冒充名作真跡欺瞞競拍者。王剛砸寶事件引發(fā)的藝術品鑒定口水戰(zhàn)。在他的節(jié)目中,有很多對于藝術品的爭論,有些專家懷疑所砸的贗品中會有真品的誤砸,之后通過各種鑒定,證明那些專家是錯誤的,這也不免看出,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是一個復雜的市場,這需要人們在收藏的同時不要盲目。假拍——逢場作戲,虛假繁榮假拍是指拍賣公司事先做局,安排人員進入拍場一起參與競拍。鼓動買者不斷加高競拍價格從而最大化的提升上拍藏品的成交價。還有就是,藝術品是真的,也沒有“托”的情況下,買家卻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支付。
專家問題
專家,在普通大眾的眼中代表著學術水平與道德品質的最高標準。他們應該既具有深厚扎實的學術功底又具有嚴謹細致的治學態(tài)度。然而,面對著市場經濟的誘惑,如今越來越多的專家再也把持不知自己。開始放下學問投入到市場的懷抱中去。在藝術市場中,專家下海顯得尤為突出。由于盲目自大,這些水平低劣的專家在國內乃至國際學術界鬧出了不少笑話。例如,無法認祖歸宗的“元青花”。在藝術品市場上,元青花瓷絕對是備受追捧的珍品。但其實它曾長期受到中國專家的排斥與歧視,在中國古董行當中始終無法得到認可,成為了中國古董瓷的“棄兒”。最后幾位外國學者為它恢復名譽。
法制問題
中國藝術品市場當前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其中的各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錯綜復雜。法制不健全也是一大問題。然而,法律法規(guī)是藝術品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而各項體系標準是市場發(fā)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解決各種問題也當從立法與建立標準體系入手。
中國藝術市場二十年的發(fā)展是成功的且令人鼓舞的。在肯定當代藝術市場所取得的成績時,我們也應對市場進行重新的梳理與檢討,以便使中國藝術市場能夠繼續(xù)繁榮下去。我們要在各個方面去努力,查漏補缺,遇事做長遠打算,這樣才能有個長久的前途。
參考文獻:
[1]余丁 《再論中國當代藝術的標準》,《中國文化報》2007年
[2]周昊 《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亂象梳理》 四川音樂學院學報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