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淵明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他對文學尤其是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貢獻是巨大的。他不僅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還開創(chuàng)了飲酒詩,拓寬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他開創(chuàng)一代詩風,打破文體間的壁壘,創(chuàng)造性的拓展了多種文學樣式,對之后的詩歌發(fā)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陶淵明;詩歌;創(chuàng)新;田園;飲酒
作者簡介:侯鳳霞(1979-),女,甘肅隴南市人,系甘肅隴南師專中文系講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02
陶淵明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他平淡沖和的文風,他以酒為詩的曠達,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他歸隱自然的平和心態(tài)等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陶淵明對文學的貢獻是巨大的,是多方面的,他在詩歌、辭賦以及散文等各方面都有建樹。本文就陶淵明在詩歌上的貢獻,做簡單的論述。
一、開創(chuàng)了新一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格——靜穆
所謂“靜穆”,是說陶淵明的許多詩寫得平淡沖和而又畫卷優(yōu)美,充滿禪意,后人說他“開千古平淡之宗”。他的田園詩在描繪美麗自然風光的同時,歌頌田園生活的平和,表現了親身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辛勞。
《歸園田居》五首就是描寫農村景色反映陶淵明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這組詩大約作于作者從彭澤令解職歸田的次年。其中第一首詩最引人注目,久負盛名?!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弊髡咴谶@兩句中交代自己歸隱山林是“愛丘山”的本性使然。正是 “愛丘山”的本性使他像“羈鳥”和“池魚”一樣思戀“舊林”和“故淵”。他看不慣官場的爾虞我詐,適應不了“塵網”對他的束縛,在這種情況下,他離開官場,去過自己“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生活?!胺秸喈€,草屋八九間”,這一句寫出作者居住環(huán)境的簡樸,“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边@幾句寫出了作者眼中所見到景物和耳中所聽到的聲音。作者用白描手法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簡陋的茅草房被榆柳桃李的濃蔭所庇護,不染一點塵雜,風光寧靜而祥和,而遠村的炊煙、雞鳴犬吠又使這靜謐的環(huán)境散發(fā)出濃郁的田園生活氣息,整個畫面悠邈、虛淡、靜穆、平和。
他的詞賦和他的詩歌一樣,都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同時,用平淡質樸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的藝術境界,作者很少用艱澀隱晦的詞語,他的創(chuàng)作語言近乎口語,明白易懂,就像信手拈來,卻讓人更覺得親切,更接近現實生活。
二、開創(chuàng)了新的審美領域———田園詩派
在中國文學史上,把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作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陶淵明是第一人。他的田園詩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典詩歌一個新的流派———田園詩派,他被后人稱作“田園詩人之祖”。這一派影響甚大,后來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義、韋應物這些詩人,雖然沒有經常提到陶淵明,但他們作品的藝術風格,明顯受到陶詩的影響。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閑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義曹有其駿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梢娖溆绊懯菑V泛而深遠的。
陶淵明的田園詩繼承了《詩經》農事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農村風景、農村生活、農夫和農耕緊密結合。在的作品中,他一方面表現農村風景的恬靜優(yōu)美和詩人自己怡然自得的樂趣,另一方面,作者在反映勞動生活的內容中寫自己的貧困和農村的凋敝。他在《庚戌歲九月中與西田獲早稻》開頭就說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 而以求自安!”自給自足,是陶淵明的社會理想和精神信念。他理想的社會模式就是他在《桃花源記》里所描繪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恬靜和樂、統(tǒng)一和諧。盡管他一年四季早出晚歸,“四體誠乃?!保⒉灰虼硕趩暑j廢,“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在這樣辛苦的條件下,作者在勞動歸來之后,還要“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可以看出勞動的艱苦并沒有對作者造成任何困擾,反而更讓他感到心理上的寧靜和精神上的喜悅?!稅蹚泝骸分杏幸痪湓捳f,勞動可以培養(yǎng)一切美好的品質。勞動是艱辛的,勞動又是快樂的,是改善生存環(huán)境的快樂,是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快樂。陶淵明遠離了官場的勾心斗角和阿諛奉承,享受的是“東籬南山、青松奇園”,享受的是“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植杖而耘籽,臨清流而賦詩”,這些是最美的詩的意境,也是最美的生活境界。
陶淵明寫了大量的田園詩歌,他的田園詩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珍品,成為后人學習和膜拜的榜樣。王維的大多數詩是山水田園詩,他和陶淵明一樣,在作品中,一方面描繪的是美麗恬靜的自然景色,另一方面表現的是閑居生活的悠然情趣。王維《渭川人家》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在主旨和創(chuàng)作手法上何其相似,可以看出他受陶淵明影響之深。
三、拓寬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
南京大學張伯偉教授認為,把飲酒這樣的題材納入詩歌中,這是陶淵明在詩歌題材上的一個創(chuàng)造。陶淵明不僅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而且開創(chuàng)了飲酒詩。在陶之前,古人寫飲酒,大多采取勸誡的態(tài)度,劉伶的《酒德頌》,雖然也寫到飲酒的樂趣,但他的主旨是諷刺虛偽的禮法。而到了陶淵明,不再去寫酒德,而是寫飲酒的歡暢與樂趣。他有一組《飲酒》詩,這組詩共二十首。就像他在序言里所說,他無夕不飲,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他在這組詩的其一、其三、其七、其八、其十三、 其十四、其十八、其十九、其二十中都提到飲酒。在其一和其三中,作者認為衰榮是彼此更替存在的,就像寒暑代謝一樣,人的一生如閃電一般轉瞬即逝,不能只顧世間聲名,所以豁達明理之人會對此一笑了之,喝酒暢飲。
酒、松、菊是陶淵明筆下常見之景,在詩中,他將三者和諧的融為一體,表現自己高潔的志趣。在其七、其八中,作者寫到秋菊、青松,秋天是菊花盛開時候,而寒冬則使青松更顯得蒼翠挺拔,在此之際,作者踏著露水,賞菊暢飲,菊香和酒香融為一體,酒酣之際,遙望蒼松,頓覺意趣盎然。在其十四中,詩人將喝酒之趣寫到了極致:“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詩人已經喝到沒有了自我意識,物我兩忘。在其二十中,作者對他的這組詩作了總結,這組詩是借酒后之言來表現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有不當之處,“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陶淵明是以飲酒為題材,大量創(chuàng)作飲酒詩的第一人。他突破禮法傳統(tǒng) ,盡寫飲酒之樂。
四、文體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首創(chuàng)俳諧體
所謂俳諧體,就是打油詩,作者用詼諧的語言、調侃的語調所作的內容風趣幽默的詩歌。陶淵明創(chuàng)作了一首《止酒詩》,全詩共二十句,其中共用了二十個止字。魏晉時期的詩歌開始講究藻飾、聲律、用典等特點,而在這首詩中,詩人突破了這些限制,除了押韻和五言句式以外,完全采用全新的詩歌表現手法,這是一種文體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在陶淵明的筆下,會常常會采用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去展示他所表達的內容,這首《止酒詩》是他在詩體上的一種突破,這種俳諧詩體的創(chuàng)作是他的首創(chuàng)。受他的影響,韓愈也創(chuàng)作了一首《落齒詩》, 在這首詩中,詩人采取調侃的方式近乎于散文的筆法將自己落齒的經過敘述一番,以博得老妻和孩子的驚笑,這樣的表現方法,在初唐和盛唐詩中都極為罕見。后人一般認為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詩體是唐代的張打油所創(chuàng),其實在陶淵明已經有了。后代這種詩體運用非常廣泛,遍布詩、詞、曲、民謠等等。
五、將辭賦中的對話靈活運用到詩歌中
陶淵明將辭賦中的對話靈活運用到詩歌中,創(chuàng)作了《形影神三首》組詩。這組詩由相互關聯的三篇組成,所謂形,指的是人的肉體,而影則是人的影子,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靈魂。第一首《形贈影》,形對影說,天地山川亙古長存,而人的肉身必然消亡,所以應當飲酒行樂。第二首《影答形》中,聽了形的話,影對形說,既然生命短促,那人應該盡力向善,將不朽之名留給后人。第三首《神釋》中,神認為,既然形影兩者都靠不住,莫不如任運委化,順應自然。在前人的文體中,這種對話只存在于賦體中,把這種寫法運用到詩歌中,陶淵明是第一個。
總之,陶淵明作為偉大的文學家,他對文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在文學題材和文學體裁兩方面各有建樹,他開創(chuàng)一代詩風,打破文體間的壁壘,創(chuàng)造性的拓展了多種文學樣式,他在文學上的貢獻是巨大的,是后人難以企及的,他的文風他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