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玲
上海實行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求教師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實施語法教學,不能單純采用傳授語法知識的做法,不能脫離語境講授和記憶語法規(guī)則,使學生脫離語境去學習語法,因為語法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掌握一些語法規(guī)則和語法結構。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語法教學觀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等學習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充分發(fā)揮和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使語法課充滿趣味性和有效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鑒于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語法觀,既要重視語法知識的傳授,又不可忽視語言的運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領悟教材,才能在正確的觀念指導下從事語法教學實踐,最終使學生靈活掌握語法知識。
一、利用情景教學法,使語法學習更有效
情景法是借助肢體語言、表演、圖片、多媒體和實物等具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生動的情景。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語法教學的枯燥性和單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牛津英語7A的教材中出現的一般現在時的語法教學,我用ppt把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通過下列動詞用一般現在時態(tài)來描述: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give lessons—have lunch—have a rest —go home—have dinner—watch TV—go to bed,同時利用鐘點,進行問答,引出一般現在時態(tài)的基本句型:I get up at 5:30 every day.I have breakfast at six.I go to school at seven.I give two English lessons every day.I have lunch at 11:20.I have a rest at 12.I go home at 5.I have dinner at 5:30.I watch TV for an hour every evening.I go to bed at 10.然后通過pair work,group work 通過對話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I do…不斷地操練第一人稱的一般現在時態(tài),在學生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再以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的句型What does he /she do every day?操練。這樣,在整個問答中,伴以時間、動作,并且聯系實際地創(chuàng)設了合理的情景,同時,把一般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以及非第三人稱單數,陳述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都練到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一語法知識點。因此,使用情景教學,可以使語法學習變得真實生動,學生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二、結合英語寫作,巧設話題,為語法學習添活力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寫作巧妙地設計話題,可以使學生“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從而使語法課充滿活力。仍以一般現在時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對一般現在時在口頭表達熟練掌握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英語作文“Daily life”設計話題:借助于教師給出的提示詞,學生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可以把自己和朋友一天的生活都寫出來。這樣的寫作,學生會覺得非常輕松自如,而且也會注意到不同人稱中動詞的變化。
三、巧插游戲,為語法學習增趣味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游戲,且爭強好勝。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把語法教學融入其中,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頭腦、引發(fā)其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邊玩邊學”。
在現在進行時教學中,可以利用ppt中簡筆畫逐步出現方法讓學生猜可能發(fā)生的動作。Look! What is he/she doing? 學生可以問:Is he/she reading a book?教師以yes/no來回答。然后給出不同的圖片問學生:What is Lucy doing? 學生可以一起回:She is...以同樣的方法,再呈現其他的圖片加以練習。同樣,在練習的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變,可以從“師生”對話,到“生生”對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掌握了現在進行時be doing的結構了。
同時,在組織這一類競猜游戲時,還可以進行小組競賽,看哪一組的學生猜對的次數多,或者對話編的好,這樣,學生的學習情緒會更加高漲,課堂氣氛更活躍,課堂效果也會更好。
通過游戲和競賽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語法結構和句型,學會了用所學內容的表達意義,而且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四、巧編順口溜,使語法學習易記憶
編一些便于記憶的語法口訣可以讓枯燥、難記的語法知識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意義。
在教名詞變復數的語法時,針對以f/fe結尾的名詞變復數時,我就把初中階段出現的以f/fe結尾單詞根據它的變化編成兩句順口溜。一句是:小偷的妻子在她的一生中用書架上刀把狼和樹葉一切為二(thief,wife,bookshelf,knife,life,wolf,leaf,half)。這句話中所有出現的單詞的復數都是把f/fe變成ves.第二句是:主廚在屋頂上找手帕和證據(chief,roof,handkerchief,proof)這句話中所有出現的單詞的復數都是直接在后面加s。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覺得有趣好笑,又很快記住它的用法。
五、多用對比,使語法學習更清晰
對比法是把學生容易混淆的語法點羅列出來,引導他們對其進行觀察,比較,找出關鍵點并加以突破,使學生最終明確和掌握這些語法知識。
比如:on the tree 和in the tree的用法,剛開始學生不清楚到底什么時候用in,何時用on.我在教它們的時候,通過下列的句子讓學生自己找原因。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ree.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There is a cat in the tree.There are two monkeys on the tree.請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特點填介詞:I can see some bananas_the tree.Can you see a bird_the tree? 引導學生先對比四句,并讓他們思考“an apple”和“many apples”跟“樹”有什么關聯。討論后,學生就發(fā)現:原來這些果實都是 “樹”上自己長出來的,而“a cat”和“two monkeys”都不是“樹”上長出來的。所以學生通過比較學習得出結論:長在樹上的果實用介詞“on”,不是樹上長出來的就用“in”。經過觀察、對比和討論,兩個題目就能解決了。
因此,對比法能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逐條講解灌輸語法規(guī)則,學生只記筆記不思考、少練習的教法相比更具有效性。
六、善用歸納,使語法學習趨完整
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guī)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guī)則,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這是我們在語法教學時比較常用的方法。
比如,在時態(tài)教學中,可以先列舉大量的例句,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進行歸納,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歸納出時態(tài)結構公式,如,現在進行時am/is/are doing、過去進行時was/were doing、一般將來時will do或者am/is/are going to do、現在完成時have/has done等等。
用歸納法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接觸具體生動的語言實例,積極參與尋找某些規(guī)律,容易理解并記住某些結構以及他們的用法。
只要我們教師在語法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采取多種方法多種手段進行教學,一定可以使單調乏味的語法教學變得生機盎然,妙趣橫生。這樣,可以深化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使學生易于且樂于接受和掌握語法知識,以便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作者單位:上海羅星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