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庚
如意在民間有著相當(dāng)廣泛的運用,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如意的用法也有著發(fā)展演變的過程。無論是作為擺設(shè)裝飾,還是拿來把玩,化器型融入日常生活是民間如意使用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千百年的斗轉(zhuǎn)星移之中,一聲“如意”,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千千結(jié)”的凝聚,也涵盡了數(shù)不清的祥瑞祈求和美好心愿。
不 乏 實 用
有觀點認為,如意最早就是一個搔癢的工具。在魏晉時候,如意相當(dāng)流行,起初可能和魏晉人愛服食長生藥有關(guān)。
魏晉這段歷史有個很大的特點是社會動蕩,禮制混亂,生命很脆弱,隨時可能遭遇殺戮。于是人們的內(nèi)心充滿恐懼,害怕死亡,因而追求永生,煉丹、服藥成為一時風(fēng)氣。關(guān)于這一點,魯迅先生在《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中有很詳細的論述。服藥對身體造成一些影響,比如燥熱出汗,所以魏晉人都寬袍大袖。如意在當(dāng)時被人們廣為攜帶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就是便于隨時撓癢。試想,骨骼清奇的魏晉人,面若敷粉,穿一襲飄飄然的袍子,手持一柄造型雅致的如意,在不撓癢的時候可是相當(dāng)瀟灑的呀。人們聚在一起談玄的時候就這么帶著它,當(dāng)然偶爾也會用來撓癢,但漸漸的,它的撓癢功能就被這種“瀟灑地握著”所淹沒,成為一具“談柄”。
從魏晉到五代,如意一直是這么一種隨身物品。人們不但談話帶著它,連打仗都要帶著它。在戰(zhàn)場上,將領(lǐng)手持一柄如意,指揮千軍萬馬。有人以此認為如意具有權(quán)杖的功能,其實并不合適。五代有個將領(lǐng)叫李克用,帶兵討伐叛將朱溫,就是手持鐵如意指揮三軍,大獲全勝。后人贊美他:“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醉嗬?!?意思是說他手持鐵如意指揮軍隊,是那么的風(fēng)流倜儻。如意在這里的作用,就好比諸葛亮的鵝毛扇子,或是蘇東坡筆下周瑜的“羽扇綸巾”,說的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范兒。
如意還被用來擊節(jié)嘆賞。南北朝時有個人叫李膺,與東漢黨錮之禍中被殺的名臣李膺同名。一次他覲見梁武帝,武帝問他,你這個李膺和東漢的李膺比起來怎么樣?他很自信地說,我比他強。武帝問他原因。他又說,因為那個李膺所侍奉的是孝桓、孝靈那樣的昏君,而我所侍奉的是像堯舜一樣的明君。馬屁拍得恰當(dāng),武帝非常高興,拿著鐵如意敲打桌子,還升了他的官。這里用如意來擊節(jié)贊賞,大致就是感嘆“說得好”!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東晉的大臣王敦,每當(dāng)喝醉酒的時候,就吟誦曹操的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壯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拿一柄如意敲打唾壺,把壺口都敲出了缺口。用如意敲唾壺,并非打拍子或是用作樂器,當(dāng)為樂音不至于下手重得敲破了壺口,顯然應(yīng)是擊節(jié)感嘆,差不多就相當(dāng)于情緒上來時的一聲長嘆:“唉!”其中意味頗為復(fù)雜。
如意還被舞姬們拿來當(dāng)作跳舞的道具,梁文帝蕭綱有詩云“腕動苕華玉,衫隨如意風(fēng)”,應(yīng)當(dāng)就是吟詠舞者拿著如意翩翩起舞的姿態(tài)。杜甫詩中也有“剩欲提攜如意舞,喜多行坐白頭吟”的句子,不知是否以如意為舞具的舞蹈逐漸成為了一個舞種,姑妄度之,以俟考證。但在唐代人們用如意來祛暑卻是可以肯定的,《歲時廣記》中就記載過唐玄宗曾賜給楊玉環(huán)一柄犀如意用來“卻暑”,民間當(dāng)亦有之。
美 好 寓 意
到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明代以前,如意無論作何用途,都是拿在手里的,是一種握具。而明清以來,這一點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從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如意來看,體積略大分量略重的大型如意非常多。這樣的如意一般是用于陳設(shè),在宮廷里,無論書房、暖閣,到處都陳設(shè)如意。當(dāng)時,宮廷的風(fēng)氣當(dāng)然是引領(lǐng)時尚的,民間百姓無論貧富也都非常喜歡在家中陳設(shè)如意,寓意吉祥。比如,在廳堂的正中陳設(shè)如意,意思是“福祉在堂”;陳設(shè)在書房里,增添一些雅趣;陳設(shè)在新婚夫婦的臥房里,可能會選用首部為石榴形的如意,祝愿新人多子多福。
明清時也有小型的如意,同樣帶有吉祥美好的含義,多用以饋贈或是賞玩。清代流行的三鑲?cè)缫饩褪且环N賞玩佳品。三鑲?cè)缫馐窃谀颈氖?、中、尾三處分別鑲嵌古玉或?qū)毷?,乾隆皇帝曾寫了首詩吟詠它“含一得三”,欣賞一柄如意同時得賞三塊古玉,實在是大飽眼福。民間也有三鑲?cè)缫猓髴羧思乙矘酚趯ふ覝貪櫟挠衽寤蚴窍『钡膶毷瘉龛偳度缫?。而稍次一些,取一些碎玉、碎石來鑲嵌,只要工匠配搭得巧妙,也不失為一種簡約的趣味。許多人會選擇一塊老木雕成如意,嵌上寶石或碎玉,贈送給妻妾或是朋友,主要還是看重它帶來福瑞的寓意。
說到贈送如意,選擇合適的造型和圖案是人們非常重視的。早期如意的造型以靈芝形、心形、云朵形為主。到明清時,樣式就很豐富了。比如賀壽時贈送如意,會選擇靈芝形、桃形等,靈芝是與人增壽的仙草,桃子是老壽星的手中物,都有添福添壽的好彩頭。再如賀人新婚,除了石榴形的如意寓意多子多福之外,寓意“和和美美”的荷花也極為巧妙。更有些如意做成了筆、錠樣子,在年節(jié)或祭祖時寓意必定如意。《紅樓夢》里常提到做成筆錠如意樣子的小錁子,是一種小金塊、小銀塊,和碎銀子一樣可以在買賣中使用,而拿在手里把玩也很有趣。
融 入 生 活
民間使用如意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化用如意這一器型,融入各種生活用品中。如圖所示的這個瓷枕就是做成了如意的形狀。瓷枕在宋代很流行,宋人筆記中多有記載。出土文物中有如意形的瓷枕,是一種隨葬品,想來與如意的祥瑞之喻有關(guān)。
女性的飾品也多有做成如意形的。比如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支金鑲翠挑簪,簪首做成手握如意的樣子,極為精美;還有上海博物館藏的一支如意紋首玉簪,可以看到,雖然稱為“如意紋首”,其實整個器型也略有類似如意的弧度。至于用點翠工藝制作的飾品中用到如意造型的就更多了。
再來說一說變化更豐富,運用也更廣泛的如意紋飾。明清以來,人們非常喜歡如意紋飾,因為它基本上就是一個吉祥的符號。明代的家具中就??梢砸姷饺缫饧y。我們從流傳至今的明黃花梨如意紋面盆架和黃花梨如意紋圈椅的實物當(dāng)中不難看出,如意紋就是整件家具的主題;在建筑中,也可以看到如意紋飾的窗戶和地面;在瓷器中,如意造型和紋飾的運用更是精妙絕倫。圖中所示的清康熙景德鎮(zhèn)窯青花如意花卉紋薰?fàn)t,就是一件極具代表性的以如意紋為主題的瓷器。古代薰?fàn)t一般陳設(shè)在臥房或者書房,當(dāng)一縷青煙從爐中升起時,與云朵狀的如意紋相映成趣,不禁在吉祥如意中又增添了幾分仙靈之氣。此情此景即便是讓今天的我們想像起來,也會為之深深感動。
從實用工具、玩賞之物,到風(fēng)俗喜好,進而投射為人文關(guān)懷,如意雖小,內(nèi)涵卻不簡單。雖然篇幅有限,不能盡意,但相信對于喜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每一位來說,走近如意,無疑能令我們豁然領(lǐng)悟:那些歷史風(fēng)塵中所謂的不起眼,實則有著集文化大成之處。
當(dāng)前恰逢農(nóng)歷正月,在此,雜志編輯部也借助這樣一期策劃恭祝讀者朋友們新年如意,事事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