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宇,饒嬈,顏艷,甘景雙,譚忠富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市102206)
全面風險管理是現代風險管理理論的最新發(fā)展,權威組織美國COSO對全面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的定義[1]為:全面風險管理應用于企業(yè)戰(zhàn)略制訂并貫穿于企業(yè)全部經營活動之中,它由企業(yè)的董事會、管理者和下屬人員共同實施,目的是識別可能影響企業(yè)價值的潛在事項。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含3個維度:第一維度是風險管理目標,綜合包含企業(yè)的戰(zhàn)略、經營、報告、法規(guī)目標;第二維度是風險管理八要素,包含控制環(huán)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jiān)控;第三維度是企業(yè)風險管理的各個層級,范圍跨越企業(yè)整體、職能部門、業(yè)務部門及子公司。近年來,ERM成為研究熱點,許多學者針對ERM應用于各行業(yè)展開研究。文獻[2]選取全面風險管理的研究視角,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下的商業(yè)銀行內部審計角色定位及作用機制進行研究;文獻[3]借鑒ERM理念,建立了包含5個子系統(tǒng)的保險公司全面風險預警系統(tǒng);文獻[4]分析了全面風險管理活動對保險公司價值的潛在影響,得出在全面風險管理選擇模型中,企業(yè)規(guī)模與全面風險管理的使用成正相關的結論;文獻[5]構建了一套基于ERM理念的人力資源風險整合管理體系,探索適應后危機時代人力資源風險形式與特征的應對策略;文獻[6]運用ERM框架對公益型水利基建項目風險管理進行分析,解釋問題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風險管理的建議。
國內學者針對進度風險的研究通常以基于某種方法剖析風險的影響及相關性的方式展開,文獻[7]運用系統(tǒng)動力學建立了電網建設項目的進度風險管理模型,模擬了風險處理時間長短的不同對項目目標的不同影響;文獻[8-9]將貝葉斯網絡引入工程進度風險分析中,利用貝葉斯網絡推理功能推算工程活動風險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傮w而言,針對進度風險的研究方法眾多,但是從整體視角形成電網工程進度風險管理框架的研究較少,故現階段進度風險管理的研究成果依然呈現出零散、單維的狀態(tài),亟需構建全面進度風險管理體系,形成系統(tǒng)進度風險研究思路,保證風險不遺漏,其影響不蔓延。由于ERM的3個維度與進度風險管理存在耦合,故可提供系統(tǒng)研究進度風險管理的框架思路。然而,雖然對ERM的深入研究已滲入多個行業(yè),將其完整引入電網工程進度風險研究并不妥當,主要體現為以下障礙:(1)ERM理論根源于金融行業(yè),應用對象為整個企業(yè),并且側重于企業(yè)的內部控制,而本文研究對象為電網工程建設過程,對象主體存在差異且電力企業(yè)與金融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存在差異;(2)ERM考慮企業(yè)經營的全部風險,而本研究側重于電網工程進度風險,雖然風險面考慮縮小,然而對研究的深度及細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谝陨?點,本文需在ERM框架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出適合電網工程進度風險管理的體系框架。
考慮電網工程歷經時間長、涉及參與方多、影響因素復雜的特點[10],要全方位考慮影響其進度的風險,將所有元素都納入統(tǒng)一的整體進行控制,本文擬打破ERM的框架思路,構建由5個子體系構成的全面進度風險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分別為目標體系、環(huán)境體系、組織體系、過程體系及方法體系,其中,后4者作為目標體系的支撐體系,圍繞進度風險管理目標確定體系內容。
圖1 全面進度風險管理體系五大體系Fig.1 5 systems of comprehensive schedul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具體而言,目標體系中總目標與電網工程進度管理目標一致,即在規(guī)定工期內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其子目標約束項目各階段進度、項目參與方工作進度的按時完成;環(huán)境體系指電力企業(yè)的風險文化、項目部成員的風險意識及整體的風險制度約束,具體包含企業(yè)對員工風險文化的宣傳及風險意識的培訓工作,對各類風險預警及控制的相關負責人的規(guī)定及配套獎懲措施;組織體系指參與電網工程建設的參與方,具體包含省電力公司基建部、地方電力公司基建部、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監(jiān)理單位;過程體系指電網工程建設的整個流程,它與進度管理直接呼應,具體落實到電網工程項目建設的每個階段、每個工作節(jié)點,包括立項可研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準備階段、建設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及達標創(chuàng)優(yōu)階段;方法體系包含進度風險管理的具體研究方法,從風險識別開始,逐一進行風險分析、風險防范、風險控制及風險總結,全面剖析風險,并使風險管理形成數據庫,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
如圖2所示,本文構建的電網工程進度風險管理體系擬實現基于目標導向的全面風險管理環(huán)境、全參與方集成、全項目流程及全管理措施的有機結合,“四全”支撐體系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交織、互相作用,針對每個建設階段及工作節(jié)點,都要匹配相關工作責任方,進行風險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形成約束風險管理方的相關制度,從而化風險管理的零散、遺漏為系統(tǒng)的管理體系。
圖2 全面進度風險管理體系內容Fig.2 Comprehensive schedul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以往的研究中風險管理方法多呈線性發(fā)展,即依次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防范和風險控制,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2點改進:(1)風險管理的各步驟并非是呈線狀發(fā)展,而應該是環(huán)狀傳遞;(2)風險管理不應該停滯于風險控制,而應該進一步進行風險總結,為后續(xù)管理建立數據及經驗支持。
如圖3所示,首先通過風險識別對項目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源和風險因素加以判斷、歸類,并鑒定風險性質;然后基于風險分析方法,評價該風險的影響大小,并確定風險之間的鏈接關系,確定每個風險總的影響程度;第三,基于科學的風險防范策略,包括風險規(guī)避、風險轉移、風險控制和風險自留,進行風險的預先防御;第四,通過具體措施,當風險確切發(fā)生時,對突發(fā)風險進行控制,消除其影響;第五,進行風險總結,即在各工作節(jié)點完成后管理人員對項目進行中產生的各類風險、產生后果、采取措施等信息進行記錄,對該項目進度風險管理過程進行有效總結,從而形成風險資料庫;最后,通過反復更新的風險資料庫,重新審查已確定的風險,將從未在任何電網工程中實際出現的風險刪除,并對新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使資料庫中的風險數據豐富、科學、合理。
圖3 全面進度風險管理方法體系Fig.3 Method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schedule risk management
本文收集整理了河南省電網工程項目的數據資料,并對進度流程、進度風險開展了深入的調研工作,下文將對風險分析工作進行實例驗證。
風險分析包含風險鏈接關系確定及風險評價兩部分內容。通過實地調研、專家訪談的形式,針對電網工程項目建設的六大階段,確定了各階段的工作流程節(jié)點(見表1),及每個工作節(jié)點對應的風險點,共222個(此處未詳細展示)。
由于任意工作節(jié)點發(fā)生變化都可能對之后的某個或某些節(jié)點產生影響,同理一個風險的發(fā)生,除了影響對應工作節(jié)點的正常工作外,也將此影響隨著工作流傳遞給了后續(xù)工作,因此,需梳理節(jié)點變化的前因后果,理清消極后果傳遞的路徑,積極采取防御措施。本文從立項可研階段的G1節(jié)點出發(fā),一步步接連確定每個節(jié)點對后續(xù)節(jié)點是否存在影響,對哪些節(jié)點存在影響,從而繪制出有起點、有路徑、有終點的“風險地圖”。
表1 電網工程項目建設階段及相應工作節(jié)點Tab.1 Grid project construction ph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working node
“風險地圖”思想源自“戰(zhàn)略地圖”,“戰(zhàn)略地圖”由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Kaplan)和戴維·諾頓(David P.Norton)提出,其起源是在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使平衡計分卡的各項指標實現了以經營為導向。戰(zhàn)略地圖用一種刨根問底、循本溯源的思維,考究平衡計分卡上各維度、各經營主題以及各項指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建立起鏈接各項指標的因果關系鏈。
本文基于確定的六大階段及40個工作節(jié)點,通過專家判斷的方式,以工作節(jié)點及風險點分別作為風險地圖的指標,形成風險地圖,突顯各指標的因果關系,清晰勾勒電網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如何將獨立的工作及風險形成工作流及風險流,從而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實現進度管理。圖4對工作流作了成果展示。
圖4 電網工程項目進度風險地圖(工作流)Fig.4 Grid project schedule risk map(workflow)
進一步,以箭頭指入為“入度”,箭頭指出為“出度”,可得到圖4中各工作節(jié)點的出入度值,見表2。
出度值愈大,說明該工作節(jié)點越關鍵,影響的后續(xù)工作多;入度值愈大,說明該工作節(jié)點越脆弱,對產生的影響越敏感。所以,要全局把握各工作節(jié)點的影響傳遞,尤其加強對極端工作節(jié)點的預控,將這類節(jié)點對應的風險視為重中之重。
表2 工作節(jié)點出入度值Tab.2 Out and in value of working node
風險評價,即根據風險發(fā)生對項目影響后果定量確定風險影響值,考察各風險發(fā)生概率、可控性、工期延期大小等評判準則,分別針對各風險依照評判標準進行賦值,獲得該風險的影響值。
考慮風險難以窮盡,參考文獻[11-12],故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將眾多風險歸為以下8類,分別為:自然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融資風險、政策法律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環(huán)境風險。依據系統(tǒng)性、客觀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則,構建指標體系如圖5所示。
進一步提出風險度模型為
式中:R為風險度,代表該風險的影響程度;i為風險種類;wF,wT,wC分別為風險發(fā)生概率、工期拖延程度及風險不可控性相對于風險重要程度的權重;F為風險發(fā)生概率隸屬值;T為工期拖延時間隸屬值;C為風險不可控性隸屬值。
三準則的賦值原則規(guī)定見表3。
基于模糊評價理論[13],通過表3進行隸屬度確定,獲得222個風險對應各準則的隸屬度,通過層次分析法構造判斷矩陣,見表4。
圖5 風險評價指標體系Fig.5 Risk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表3 風險評價規(guī)則Tab.3 Risk evaluation rules
表4 三準則權重判斷矩陣Tab.4 Weight judgment matrix under three criteria
得到該判斷矩陣對應權重為
計算該矩陣的特征值及檢驗系數CR值。特征值為3.006;一致性指標CI=0.002 768;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0.58;故CR=CI/RI=0.004 77<0.1滿足要求,即由該判斷矩陣得到的三準則權重科學適用。
進一步,依據式(1),計算得出每個風險的風險度,通過結果可得出各階段風險度較高的風險。
(1)立項可研階段。國土資源、規(guī)劃、環(huán)保、水利、林業(yè)、礦產資源、鐵路、公路、文物、市政、通信、氣象、地震以及國防科技等相關部門的專業(yè)評估報告、審查意見及相關協議沒有或者延遲獲得;基建站址、路徑初勘資料不詳細,項目選址和規(guī)劃方案有錯誤,工程地質有錯誤;電力規(guī)劃變化等風險影響較大。
(2)初步設計階段。站址或線路通道外部環(huán)境與可研階段有較大改變;市政規(guī)劃調整;發(fā)改委核準未批復,可研審查意見未下達等因素導致設計招標延遲;通道走徑改變,補充通道協議等風險影響較大。
(3)施工準備階段。變電站土地性質變化;征地受政府相關部門辦事效率影響;政府項目或緊急增容的大用戶工程不確定性所引發(fā)的工程變更或非正常工期;賠償不到位,周邊居民不支持入場;市政道路進展緩慢阻礙進站道路實施;建設場地壓覆礦產資源、存在文物等因素導致站址變更;當地居民阻擋、場地附屬物清理等外部環(huán)境因素引起征地受阻,影響項目進展等風險影響較大。
(4)建設施工階段。施工進度計劃編制缺乏時效性或可操作性;因施工環(huán)境(拆遷難、賠償數額大)因素所引起線路通道變動或增大工程協調難度;施工中遇到超標的地下水、流沙、地質斷層、溶洞;發(fā)現地下埋藏文物、古化石、古錢幣、古墓;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給工程進度帶來的風險;重大政治活動、社會活動、經濟形勢變化等給工程進度帶來的風險;設備供貨商提供圖紙與設備不符;施工現場發(fā)生各類安全隱患,事故給工程進度帶來的風險,這些風險的影響程度較大。
(5)竣工驗收階段。施工單位自檢不認真,敷衍了事;預定移交資料時間超過;移交資料不齊全或不規(guī)范等風險影響較大。
(6)達標創(chuàng)優(yōu)階段。投運后發(fā)生質量事故或工程重大質量缺陷;工程影像資料不符合要求給工程創(chuàng)優(yōu)帶來的風險;后期環(huán)保、水保等專項驗收未通過;決算資料不全,無法決算等風險影響較大。
本文對國際認可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ERM應用于電網工程風險管理的可行性進行了闡釋,并對實際引用時的差異點進行了剖析,從而,建立了由5個子體系構成的全面進度風險管理體系,并對5個子體系進行闡述。進一步,針對方法體系,筆者認為風險管理方法不應是線性傳遞,而應該是環(huán)狀傳遞,從而不斷完善、不斷更新,形成科學合理的風險資料庫?;谔岢龅睦碚摶A,進一步進行風險鏈接關系及風險評價模型的構建,結合河南省電網工程的實際調研資料獲得驗證結果。
總體而言,本文首先完善電網工程進度風險管理,使以往零散、遺漏的風險管理工作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圍繞同一目標的全面風險管理環(huán)境、全參與方集成、全項目流程及全管理措施的“四全”支撐體系,并形成更完善的方法體系。進一步,提出利用“風險地圖”研究風險鏈接關系的思路,并構建風險指標評價模型,驗證結果基于實際調研資料,可為電網工程項目參與人員提供參考。
[1]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 work[R].American: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hree wave Commission,2004:2-8.
[2]胡繼榮.基于ERM框架的商業(yè)銀行內部審計機制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9,12(2):146-152.
[3]劉洪渭,丁德臣.基于ERM框架的保險公司全面風險預警系統(tǒng)[J].統(tǒng)計與決策,2009(20):130-131.
[4]陳凱,龔小潔.論全面風險管理對保險公司價值的影響[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9):7-11.
[5]樂章.后危機時代人力資源風險管理[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0(6):15-19.
[6]黃江濤.公益型水利基建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水利,2008(12):51-54.
[7]李存斌,陸龔曙,李鵬,等.電網建設項目進度風險管理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J].華東電力,2012,40(2):178-181.
[8]劉俊艷.基于BN-CPM的工程進度風險因素相關性分析[J].水力發(fā)電學報,2011,30(6):199-203.
[9]劉俊艷,王卓甫.工程進度風險因素的非疊加性影響[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31(8):1517-1523.
[10]吳武清.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及防范對策[J].電力建設,2007,28(1):60-61.
[11]張喜榮.國際總承包電源建設項目的風險分析[J].電力建設,2009,30(6):79-83.
[12]楊海峰,莫小華,崔巍.供電公司項目評價研究[J].電力建設,2013,9(34):117-122.
[13]許開立,王永久,陳寶智.多目標模糊評價模型與評價等級計算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2001,22(5):56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