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xué)峰
(臺州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 臨海 317000)
羅賓遜·杰弗斯的“非人本主義”與老子生態(tài)思想的比較研究
趙學(xué)峰
(臺州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浙江 臨海 317000)
美國詩人羅賓遜·杰弗斯的“非人本主義”思想與老子的生態(tài)思想異曲同工:二者都強調(diào)整體互生的生態(tài)觀和少私寡欲的生活觀,二者都指出人類唯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在共享的地球村里生生不息。
羅賓遜·杰弗斯;非人本主義;生態(tài);老子
就一些詩人而言,他們的棲居之地便是其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作內(nèi)容和背景的完美結(jié)合構(gòu)成了他們的詩歌地理世界。如威廉·華茲華斯的詩歌之于風(fēng)景如畫的大湖區(qū);羅伯特·弗洛斯特的詩歌之于淳樸清新的新英格蘭鄉(xiāng)村;艾米莉·勃朗特的詩歌之于粗糲廣袤的霍沃斯荒原,這些詩人仔細地審視著他們身邊的環(huán)境,從中尋求聲音,畫面和人間的悲喜劇。而對于“來自浪花喧騰的石島,來自石楠叢生的荒地”的美國詩人羅賓遜·杰弗斯(1887-1962)[1]178,他所居住的太平洋東岸大蘇爾地區(qū)不僅給他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更為他提供了反思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平臺,讓他在驚濤駭浪的海岸邊,在鷹隼盤亙的藍天下見證自然的偉大,人力的渺小,提出并發(fā)展他的“非人本主義”思想,如羅文·埃斯利所言“這是我所知道的文學(xué)作品中人類與他的自然背景建立起來的最淳樸,最完整的關(guān)系”[2]120。
“非人本主義”在論及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方面與老子的生態(tài)思想不謀而合,如二者都主張“物無貴賤”,自然萬物的平等;主張“絕圣棄智”,警惕技術(shù)的濫用;主張“反者道之動”,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主張“見素抱樸”,節(jié)制物欲;主張“兵者不祥之器”,反對戰(zhàn)爭等,因篇幅所限,本文只就“非人本主義”與老子生態(tài)思想中整體互生的生態(tài)觀和少私寡欲的生活觀進行比較論述。
《道德經(jīng)》第42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3]152,說明道是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自然萬物的總根源?!暗雷鳛橛钪嫒f物的本源,又是宇宙萬物存在的根據(jù),既是一切事物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的紐帶,又是萬事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之源。因此,既超越又內(nèi)在于一切形下之物及社會人生之‘道’,使得天地萬物在‘道’的精神氣質(zhì)下連成了一個整體”[4]9。
關(guān)于自然萬物來自并構(gòu)成同一個整體的命題,杰弗斯在一封信里有這樣的描述:各種天體,如太陽和星星;各種生物,如人和動植物;各種無生命的自然物,如巖石和風(fēng),它們彼此相連,彼此相通,共同構(gòu)成了宇宙這個統(tǒng)一的整體,它們原本是同一種能量的不同表達。它們的共生使得宇宙整體美麗無比,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個體或死亡,或改變,或消失,但宇宙整體的美依然恒久不變。我們?nèi)祟悜?yīng)更多地關(guān)注并熱愛作為整體的宇宙,不要狹隘地把愛局限于人類自身,這樣的認識將會是人類的榮幸和福祉,因為當(dāng)人類的愛超越了自身,這愛就孕育了和平,自由,甚至是人類所期待的救贖[5]。
老子將自然萬物的根源稱之為“道”,而對于有著基督教背景的杰弗斯則習(xí)慣稱之為“神”,雖然“道”寓于天地萬物之中,而“神”獨立于宇宙萬物之外,但無論是“道”還是“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們分別是萬物的發(fā)端,換言之,自然萬物原本同一。
在敘事長詩《非人本主義者》中,杰弗斯借老人之口又重申萬物同一這個概念“星星/風(fēng)和人類,是同一種能量/同一種存在,同一首樂曲,同一個有機體,同一個生命,同一個神靈”[6]。正因為人類與自然萬物本來同源,萬物之間應(yīng)該彼此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自然萬物各有其存在的價值,這價值既不拜人類所賜,亦不為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杰弗斯認為滿足人類的需求不該是這個世界唯一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滿足人類與滿足其它生物不該區(qū)別對待,或者說滿足人類不必優(yōu)先于滿足其它生物。當(dāng)人類強調(diào)自身擁有高于其它物種的優(yōu)越性時,所持的理由之一便是人類有意識,人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改造自然萬物,從而使得自然萬物為人類服務(wù)。而杰弗斯認為,其實動物也有意識?!拔也挥X得我的意識與其它生物的意識有所不同/動物們意識到外部的事物和內(nèi)部的情感/毫無疑問,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如此/正如生命分解為化學(xué)的和物理的過程/所以,對我而言意識不會分解成與其相異的東西”[7]。在“非人本主義”的視域下,不僅動物有意識,就連各種恒星和星系“都有各種各樣的意識”,沉默不語的石頭也有意識,而石頭和星星的意識更緩慢,更安靜,更持久,相比而言,人類的生命太短暫,人類的世界太喧嘩,人類往往來不及認識到萬物都有意識就已經(jīng)嗚呼哀哉,“大呼小叫的動物們/生于嚎哭,死于呻吟/門口的老石頭/寧愿沉默;但是它們和所有一切/都有自己的知覺/就像是一個人的細胞有知覺,它們彼此感覺/彼此為食,彼此影響/每一個直到所有/就像是一個人身體里的所有細胞構(gòu)成了一個人/它們構(gòu)成了一個存在,一個意識,一個生命,一個神”[8]。
《道德經(jīng)》第25章又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114。說明人只是宇宙中四大存的其中之一,人、天、地,道彼此之間不是孤立自存,而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互相牽制。如果人類視自己為宇宙的中心,那只能是人類的偏狹,是人類一廂情愿的自以為是?!胺侨吮局髁x”認為如果人類對自然萬物的存在價值漠然視之,只專注于自我欲望的滿足,那這只能被稱為人類的“自戀”。在心理學(xué)中兒童的自戀現(xiàn)象實屬正常,而成人的自戀則是病態(tài),“非人本主義”認為人類已經(jīng)足夠成熟到不僅僅關(guān)注自身需求的階段,人類須得把關(guān)注力投向無限廣闊的自然,將自己視為宇宙整體的一份子,在這個意義上“非人本主義”也可稱為“去人類中心主義”(de-humanism)。為了矯正人類的“自戀”情結(jié),杰弗斯不會把人類作為詩歌的主角,人類只能解讀自然;“我不能像以往一樣行走在山間/但我的主題還和以往一樣:我喜歡,喜愛的主題:山脈和海洋/巖石,水和動物以及樹木都是我的主人公/而人類僅僅是象征性的解讀者”[9]484。
很多時候,杰弗斯的詩歌喜歡營造出一個“去人化”的場景,以便減少人類對自然的干預(yù),在這些場景中,人類標(biāo)榜的價值觀蕩然無存,只剩下自然單純而恒久的存在。在談及自然時,杰弗斯的詩歌總是熱情洋溢,在各種場合他呼吁讓詩歌言說永恒之物,“時尚的,轉(zhuǎn)瞬即逝的話題無需一讀也不值一提”[10]。杰弗斯所指的永恒之物便是浩瀚的自然界。他呼吁人類去探尋自然界更廣袤,更偉大的美,“去感受并言說這令人稱奇的/美麗世界——大地,石頭和水/動物,男人和女人,太陽,月亮和星星/……詩人須得不斷地去觸摸,了解/表達巖石,水和天空的偉大/吟唱自然之美/是詩歌的唯一業(yè)務(wù)”[9]369。自然的偉大在于其長久,是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久視,“確實,比人,比歲月長壽得多,這太平洋的巨濤/仍在興高采烈地錘擊已磨蝕的花崗巖鼓/但這里沒有暴雨;鳥靜靜地飛,沒有歌聲;沒有任何/放縱;沒有光亮之處,也沒有幽暗之物/沒有歡樂,沒有悲傷,也沒有人”[11]256;人類,作為追求無限的有限生存者,無論是氣拔蓋世的英雄豪杰或是茍且偷生的升斗小民,在無限的自然面前不過是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留不下半點痕跡,一代一代的人就像一批一批的觀眾來到這個世界,觀看大自然或建立或毀滅的力量表演,在宇宙這個大舞臺上自然永遠是主角,一代人的生命不過是劇院的一個晚上,而下一代人正在到來的路上。自然“它有的是時間,它知道人們就像潮水/既然有漲潮,就會有落潮,不過如此而已/當(dāng)人類存在的所有痕跡統(tǒng)統(tǒng)消失殆盡,然而這原始的美/將于花崗巖的沙粒同在/如無邊的海水爬上我們的峭壁,它依然毫發(fā)無損,至于我們/我們不要總是把自己當(dāng)作一切的中心/少想一點兒自己,唯有如此,人類才能自信/自信猶如曾造出我們的巖石和海洋”[12]。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3]70。同樣,杰弗斯詩歌中的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既不重要,也沒有未來,當(dāng)“我們想改變這個世界,卻正在奔向墮落/震驚與無助,在每個廣播新聞中這就是新聞/這個時代貌似只有混亂,但事實是所有的一切都正在滑向深淵”[13]596。自從早間的禱告被新聞所取代,人們的生活便越來越焦慮,新聞帶給人們的既有遠慮,又有近憂,唯獨帶不來的是對未來的希望。沒有未來的承諾,也沒有天堂的期待,這才是人類真實的處境。杰弗斯對人類與自然能否和諧相處亦非常悲觀,他認為由于人在短暫的生命中為各種欲望所忙碌,所束縛,一個人在有生之年既無暇認識自然之美,又無力與自然溝通,只有當(dāng)生命停止的一刻,人類才能回歸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也只有在那一刻,人類才找回價值,收獲到美,“那歡樂/愛情,憤怒,痛苦以及好奇的求知欲,一切都徹底/中止/在云層透出的光里,在無時間的靜謐中/人能探尋到比神經(jīng),比人性的心臟,比子宮和靈魂/更深沉處/直探到骨頭,那無憂無慮的白骨,那精美絕倫之處”[11]257。按照杰弗斯自己的說法只有“擺脫人性,排除社會,融化于自然,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生命存在下去的意義甚至可能性”[11]282。
《道德經(jīng)》第80章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3]233。小國寡民,自給自足是老子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杰弗斯在大蘇爾海岸近50年的生活便是如此。杰弗斯所居住的卡梅爾村依傍大海,周圍有松柏環(huán)繞。在村子后面,向東有一列山脈,從那里卡梅爾河穿過卡梅爾河谷流向大海。在杰弗斯到來之前,卡梅爾就是以藝術(shù)家聚居地而聞名。20世紀之初,美國正在進行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轉(zhuǎn)型,卡梅爾逃過工業(yè)鐵蹄的踐踏,逃過城市化運動的破壞式建設(shè),成為為數(shù)不多的世外桃源之一。來此地的藝術(shù)家或是被卡梅爾周邊的美景所陶醉,或是被小鎮(zhèn)淳樸的民風(fēng)所吸引,樂不知返。杰弗斯在介紹卡梅爾的環(huán)境時寫道“有生以來第一次,我看到人們生活在美麗而未被損毀的風(fēng)景當(dāng)中——正如田園詩歌和傳奇故事里的人們那樣地生活,又像是生活在荷馬的伊薩卡島。在這里,生活不再是朝生暮死的堆積,人們或是騎馬牧羊,或在白色海鷗的盤旋下犁地,幾千年前他們就這般生活,真希望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們亦能如此”[2]17。杰弗斯的“非人本主義”相信人類只有回歸自然,才能認識并欣賞大自然的壯觀和偉力。在《沉默的牧羊人》中杰弗斯談到了理想的生活,“對人而言最好的生活是什么?乘風(fēng)而行/騎著馬,趕著牛/信步在海邊僻靜的高坡上/晚上饑腸轆轆地回家/吃飯睡覺”[14]。
在杰弗斯的理想國里,代表現(xiàn)代文明的國家機器被排除在外,科技的發(fā)展亦不用來干涉生老病死的自然過程,“我不需要律師或治安官/每個人都會照管好他的財物,這里沒有與人相殘/也沒有戰(zhàn)爭,沒有大規(guī)模的犧牲/我也不需要醫(yī)生/除了老婦人在山上采些草藥/讓每個人用一包鴉片來緩解臨死的疼痛/這將是一個美好的世界,自由,遼闊?!保?4]老子曾說“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3]184。杰弗斯放棄了工業(yè)社會的種種高效和便捷,一步踏入緩慢的,自給自足的農(nóng)業(yè)社會,因為他相信依賴科技發(fā)展和機械制造的工業(yè)文明使人偏離了本性,丟掉了天真,“科學(xué),讓輪子飛轉(zhuǎn),城市增多/讓病入膏肓的人殘喘,讓新奇玩意兒增加/至于她自己的主業(yè)——了解事物的本質(zhì)/卻從希望墮入困惑”[13]459。老子反對奇技淫巧,莊子也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15]。然而,工業(yè)發(fā)展必然依賴技術(shù)進步和機械制造,技術(shù)進步和機械制造勢必改變?nèi)祟愖怨乓詠淼纳罘绞?,就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現(xiàn)代人來說也已經(jīng)成為奢望。杰弗斯和老子警惕技術(shù),尤其反對技術(shù)的濫用,因為技術(shù)改變的不僅是人類自然而然的生活,更改變了人類的心智模式;在技術(shù)的普及推廣之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機械,思維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趨向為一個單向度的人。
《道德經(jīng)》第19章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3]100。老子主張人應(yīng)該“保持素樸之心,抑制和減少欲望,使人回到清凈純真的自然本性”[4]22。然而,一個生活在城市的人很難擺脫欲望的誘惑,城市會以各種光怪陸離的新奇事物讓人欲壑難平。好在偏居一隅的卡梅爾只有一個旅館和幾個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商店,這里沒有令人目盲的五色,沒有令人耳聾的五音,沒有令人口爽的五味,沒有馳騁畋獵,也沒有難得之貨[3]84。因為人口寥寥,也因為沒有工業(yè),卡梅爾的寂靜讓人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空氣中浸透著天荒地老,亙古不變的歷史感。在卡梅爾,為了給家人建造一個心儀的生活環(huán)境,杰弗斯親自動手造屋,自己植樹,在7年的時間里,杰弗
斯幾乎每天都是在筑屋,植樹,讀書中度過,生活簡樸而豐富,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詩意地棲居”。
對于名利的誘惑,杰弗斯也十分警醒,他知道一個詩人要保持其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和生命力必須拒絕名利的干擾,孤獨和清貧是必要的代價,多少詩人因為淪為名利的俘虜或言不由衷,或才華枯竭。在《不要打擾詩人》一詩中,杰弗斯寫道“如果上帝足夠好,給你們一個詩人/那么就聽他說。但是看在上帝的份上,讓他孤獨直到死亡/不要獎勵,不要典禮/這些會殺死他。詩人是一個傾聽自然,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人。如果世俗的雜音在他周圍升騰起來/如果他足夠強大,他能夠甩掉敵人,但是不會甩掉朋友/這就是讓華茲華斯枯萎,讓丁尼生啞然的原因,這也差點害死濟慈/這也是為什么海明威扮成一個傻子,??思{忘掉了他的藝術(shù)”[16]。杰弗斯的“非人本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不事權(quán)貴,也不向市場妥協(xié),它是一個孤獨藝術(shù)家自我追求的表達。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米諾什總結(jié)道“杰弗斯的作品根本不像本世紀所創(chuàng)造的其它作品;它不是為大資本的文化證券市場而寫,似乎存心要用他的激烈的文風(fēng)來抵制它們”[1]176。
老子《道德經(jīng)》中蘊含的豐富的生態(tài)思想與“非人本主義”的主張相互觀照:“人及社會僅僅是宇宙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人的行為相對于宇宙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生化化的運動變化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保?]32自然萬物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彼此牽連,互相制約;在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tài)上,人類唯有與天地萬物一樣素樸寡欲,自然而然,服從宇宙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根本規(guī)律和運行方式才能長久繁衍生息在大地上。
[1]米沃什.拆散的筆記簿[M].綠原,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2]Karman,James.ed.,The Collected Letters of Robinson Jeffers with Selected Letters to Una Jeffers[C],Stanford UP,2009.
[3]任繼愈.老子新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熊小青.老子生態(tài)智慧論——《道德經(jīng)》生存思想的當(dāng)代解讀[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7.
[5]Jeffers,Robinson.Letter to Sister Mary James Power[M]//In:Albert Gelpi(ed.).The Wild God of the World:An Anthology of Robinson Jeffers.Stanford:Stanford UP,2003:90.
[6]Jeffers,Robinson.The Double Axe and Other Poems[M]. New York:Liveright,1977:256.
[7]Jeffers,Robinson.TheSelected Lettersof Robinson Jeffers [M].Ed.Ann N.Ridgeway.Baltimore:Johns Hopkins UP,1968:268.
[8]Jeffers,Robinson.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and Other Poems[M].New York:Random,1963:7-8.
[9]Jeffers,Robinson.The Collected Poetry of Robinson Jeffers [M].Vol.3.Ed.Tim Hunt.Stanford:Stanford UP,1998.
[10]Jeffers,Robinson.The Collected Poetry of Robinson Jeffers [M].Vol.1.Ed.Tim Hunt.Stanford:Stanford UP,1988:90.
[11]趙毅衡.美國現(xiàn)代詩選[M].北京: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1985.
[12]Jeffers,Robinson.Camel Point[EB/OL].[2013-10-12].http://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176426.
[13]Jeffers,Robinson.The Selected Poetry of Robinson Jeffers [M].New York:Random House,1959.P596
[14]Jeffers,Robinson.The Silent Shepherds[EB/OL].[2014-04-12].http://www.poemhunter.com/poem/the-silent-shepherds/
[16]Jeffers,Robinson.Let Them Alone[EB/OL][.2014-04-12].http://www.poemhunter.com/poem/let-them-alon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Robinson Jeffers’“Inhumanism”and Laozi’s Ecological Philosophy
Zhao Xue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Inhumanism”coined by American poet Robinson Jeffers echoes Laozi’ecological values,both highlighting the holism and the simple life.Both believe only by awing and following the way of the nature can human beings flourish continuously on the earth.
Robinson Jeffers;“inhumanism”;ecology;Laozi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4.04.022
2014-06-24
趙學(xué)峰(1973- ),女,甘肅蘭州人,講師。
2013年浙江省社科聯(lián)年度項目“羅賓遜·杰弗斯的‘非人本主義’生態(tài)詩學(xué)研究”(項目編號:2013N202)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