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縱覽
張建云
(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 100732)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對于加強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理論界圍繞著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整體性的內涵、加強整體性研究的路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主線或總體性范疇等角度挖掘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就什么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及如何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取得了重要成績。但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還存在不足,需要從哲學高度、直面現(xiàn)實的深度繼續(xù)努力。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是近年來理論界關注的熱點課題。2005年以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就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提出、內涵、本質、研究路徑及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擬對此作全面綜述,以供參考。
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義進行了廣泛探討。包括如下觀點。
1. 是克服分科研究缺欠,完整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需要
受傳統(tǒng)“三分法”影響,以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分散在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部分中。分科研究有優(yōu)長,但是,容易造成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碎片化,造成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帶來的弊端和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學界深刻反思了以往分科研究的局限。正如有學者指出:不同學科會按本學科要求解讀馬克思主義,造成馬克思主義許多原理不一致的現(xiàn)象,以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遭到質疑[1]。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分門別類研究不能真實反映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和深遠影響,不能解釋馬克思主義生命力何以經(jīng)久不衰[2]??傊謱W科教學和研究影響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本質內涵和根本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勢在必行。
2. 是消除對馬克思主義的割裂和肢解,徹底批判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需要
斷章取義是反馬克思主義者割裂和肢解馬克思主義的手法之一。反馬克思主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意割裂馬克思主義整體與部分、部分相互之間的關系,使人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正如有學者指出:“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說把馬克思主義僅僅歸結為哲學,歸結為人本主義和異化理論;教條主義者不問時間、地點和條件,固守馬克思主義的某些結論,奉為包醫(yī)百病的靈丹妙藥。這樣,就遮掩或扭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本來面目?!盵3]制造對立是反馬克思主義割裂和肢解馬克思主義的手法之二。所謂制造對立,即制造馬克思主義理論內部觀點對立。如有學者指出:反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割裂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發(fā)展階段,制造所謂的“青年馬克思”與“成熟馬克思”、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與馬克思恩格斯等的對立,讓他們互相否定,以達到反對馬克思主義的目的[4]。有學者指出:所有制造對立者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割裂馬克思主義在內容和體系上的完整性和整體性[5]。人為分割是割裂和肢解馬克思主義的手法之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一脈相承的整體,任何割裂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的思想和觀點都是錯誤的。反馬克思主義通過割裂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把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分為若干形態(tài)或部分,如“革命的理論”和“建設的理論”。反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整體分解為互不聯(lián)系、彼此孤立的各個部分,不僅使這些部分失去了馬克思主義的意義,而且使馬克思主義原理相互矛盾,面目全非,造成極大認識混亂,以至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是自相矛盾的,不可信的。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有利于人們把握貫穿在馬克思主義各理論組成部分、各歷史時期的根本精神,理解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脈”,從而有力反擊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論調。
3. 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
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于2005年12月正式設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五個二級學科。學科設置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的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可以為學科建設提供理論支撐。正如有學者指出,“整體性”提供了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體系構建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的方法和原則[6]。
4. 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客觀要求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提出,是日益豐富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迫切要求。有學者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本身就是一項總體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整體上來建設[7]。有學者指出:現(xiàn)實生活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都是社會發(fā)展中綜合性、整體性的問題。為更好地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8]。有學者指出: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并不是為了抽象地抬高馬克思主義能夠說明一切的地位,而是為了要確認: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歸根結底是為了把握改造現(xiàn)實世界的系統(tǒng)性[9]??傊?,任何現(xiàn)實的社會現(xiàn)象、事件、問題等都是政治、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僅僅從某一個方面去認識,就很難把握事物的真相,無疑,肢解化、碎片化研究降低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現(xiàn)實解釋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既是回歸馬克思主義本來面貌的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大勢所趨。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當前學界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綜合起來,大致如下:
1. 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的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核心,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概括。
從邏輯主線或總體性范疇角度進行概括。如有學者指出:邏輯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核心與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外部邏輯蘊含著交錯和互補的思想演變邏輯、批判推進的邏輯和實踐展開的邏輯;內部邏輯是由諸多理論范疇勾連銜接整合而出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同時,內外部邏輯之間亦具有疊加、交錯和互補的關系[10]。有學者強調: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邏輯內涵的把握,關涉到現(xiàn)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建構的成敗。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邏輯內涵,需要著重從歷史理論內涵、科學實踐目的以及終極關懷形式等進行分層次多角度的立體解讀[11]。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必然體現(xiàn)為邏輯主線、總體性范疇等的整體性,這是學界的普遍共識。但是關于這個邏輯主線、總體性范疇到底是什么,應該如何理解,不同學者觀點不同。本文在下文專門介紹。
從世界觀、方法論角度概括。有學者強調,世界觀與方法論所體現(xiàn)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邏輯布展為哲學即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是通過物質實踐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方法[12]。有學者指出:世界觀、方法論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三個層次由抽象到具體的發(fā)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性來看,世界觀、方法論的統(tǒng)一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整體;從客觀世界、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邏輯關系和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共產(chǎn)主義理論的邏輯關系來看,世界觀、方法論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整體;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來看,世界觀、方法論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歷史整體;從“三個統(tǒng)一”的運用來看,世界觀、方法論的統(tǒng)一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方法整體[13]。
從馬克思主義內在結構角度進行概括。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在結構入手進行分析,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應該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生態(tài)學和人學“七維結構”,它們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交叉的理論體系[14]。有學者從層次結構角度分析,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分為三個層次,即核心層次的理論,核心層次理論與人類社會發(fā)展普遍實踐結合層次的理論,上述兩個層次理論與人類社會發(fā)展不同階段實踐結合層次的理論。“以此為基礎,我們就能透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層次性,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是在理論與理論、理論與實踐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中反映出來的?!盵15]
從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中概括。這是一個傳統(tǒng)的,也是當前占主導地位的概括方法,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主要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經(jīng)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三者之間相互支撐、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上,如有學者指出,分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經(jīng)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學科特點,但它們又從屬于馬克思主義整體,彼此相互支撐,相互滲透,不可分離,以統(tǒng)稱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16]。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就在于三個組成部分具有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三大組成部分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整體的主體內容[17]。還有學者主張從哲學與政治經(jīng)濟學內在邏輯角度把握,認為馬克思的哲學革命與經(jīng)濟學革命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是關于馬克思學說整體性研究的一個關鍵性問題[18]。
從真理與價值、科學性與革命性統(tǒng)一角度概括。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從理論特征、社會理想、理論品質和政治立場四個方面概括。例如胡錦濤在2003年7月1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就是從上述四個方面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綜合概括的。有學者指出:從理論特征、社會理想、理論品質和政治立場對馬克思主義做出科學的概括,是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指導思想[19]。此外,還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體現(xiàn)為科學性與階級性的統(tǒng)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茖W性體現(xiàn)著遵循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歷史尺度,階級性體現(xiàn)著追求無產(chǎn)階級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尺度,馬克思主義就是歷史尺度和價值尺度的有機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的內在要求[20]。
2. 馬克思主義方法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方法論問題。有學者指出,提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主要之點在于整體性作為一種辯證的方法在關于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實踐中的運用,這既是一個怎樣正確地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也是一個把馬克思主義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又以整體性的方法、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21]。有學者指出:整體性是唯物辯證法運用的具體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唯物辯證法首先具體化為系統(tǒng)方法的運用[22]。
3. 歷史或發(fā)展的整體性
作為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發(fā)展階段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有學者指出,從歷史的或發(fā)展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含義表現(xiàn)在:(1) 馬克思、恩格斯原創(chuàng)的馬克思主義與其后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或具體形態(tài)都各具有整體性;(2) 馬克思、恩格斯原創(chuàng)的馬克思主義與其后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或具體形態(tài)構成了更大范圍的理論整體[23]。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形成以后,其理論處在不斷完善、發(fā)展的過程中。雖然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側重,但其前后的發(fā)展過程是朝著“整體性”的目標前進的:它體現(xiàn)為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為由不完整走向完整,也可稱之為“連續(xù)性成長”[20]。有學者通過考察馬克思、恩格斯學術路徑的歷史發(fā)生學,指出任何以“純粹學理”的名義把其中的一個部分獨立出來的做法,都有礙于對其思想的準確把握[24]。此外,很多學者都強調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有機組成部分,是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如有學者指出,所謂一脈相承性是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具有內在的、本質上的一致性,包括它們都具有共同尊奉的文本,共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共同的價值理念,共同的信仰追求[25]。
4. 層次整體性
亦即從多層次、多角度綜合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如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有三個層次:理論整體性、學科整體性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體性[26]。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研究體現(xiàn)為“三個內在統(tǒng)一”,即三個基本層次的內在統(tǒng)一,三個組成部分的內在統(tǒng)一,六個二級學科的內在統(tǒng)一[27]。
5. 學科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其所屬的二級學科充分體現(xiàn)了整體性原則,很多學者對六個二級學科內在邏輯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表明“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突出特征。如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下設的六個二級學科是一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整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具有基礎性地位,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學科是歷史性展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是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國外馬克思主義學科是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與應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出發(fā)點和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28]。
關于如何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問題,與如何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是密切相聯(lián)的,很多學者都將這兩個問題合在一起分析、討論。當然,這兩個問題還是有區(qū)別的。我們將比較有代表的觀點歸納如下。
1.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整體性角度
具體來說,又包括如下視角:
一是將理論內容與其發(fā)展相結合。如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形式包括共時性結構的整體研究和歷時性發(fā)展的整體研究。必須將結構的整體和發(fā)展的整體統(tǒng)一起來,從源頭出發(fā),才能真正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整體性[23]。
二是從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角度把握。如有學者從哲學與經(jīng)濟相互關系分析,認為:哲學的“問題”本性內在要求從經(jīng)濟問題中尋求實現(xiàn),而經(jīng)濟問題只有提升到哲學高度才能揭示其本質并找到根本性的解決路徑[29]。
三是從層次結構來把握。有學者認為,在馬克思主義背后存在著一個隱性的層次結構,即根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具體論斷。根本方法是靈魂,基本原理是骨骼,具體論斷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具體問題得出的觀點、結論[30]。
四是從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角度把握。有學者強調,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實質在于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真理性,在總體上規(guī)定著馬克思主義的性質。沒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沒有馬克思主義,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整體性[31]。有學者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首先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也是整體性的基本要求[32]。
2. 從方法角度
關于從方法論上如何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法的整體性是指以一種整體性的研究方法,實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把握[23]。有學者強調:整體性研究是指對問題研究得出的理論、觀點、結論,不是指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是否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整體性研究,根本不在于是否運用了整體性研究方法,而在于是否得出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結論[33]。
3. 立足現(xiàn)實實踐,從動態(tài)和過程角度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抽象學說,而是立足于現(xiàn)實實踐,解釋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因此需要從馬克思主義動態(tài)生成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如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根源于實踐整體性,實踐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基礎,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要以實踐性為落腳點和出發(fā)點[34]。有學者認為,對馬克思理論整體性的把握,不是一個或幾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幾代人甚至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立足現(xiàn)實,汲取實踐精神,就能不斷地在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過程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9]。
4. 從發(fā)展史角度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發(fā)展的理論,是一個連續(xù)的、歷史的整體,很多學者都強調,從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角度加強整體性研究。有學者指出,以其發(fā)展史為基本綱領,從其構建的過程,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等探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既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結構整體的研究,也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整體的研究[35]。有學者認為,從發(fā)展史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應著重把握:(1) 馬克思恩格斯思想與其后的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特征。(2) 把馬克思主義放在其產(chǎn)生以來160多年時代變遷的歷史長河中考察,把握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3) 把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放在其與各國具體實踐結合的進程中,把握其與各國實際相結合的規(guī)律[36]。
5. 從文本角度
通過經(jīng)典作家的著作文本來解讀和說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重要內容。有學者認為,《共產(chǎn)黨宣言》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宏偉大廈的縮影,《資本論》堪稱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37]。有學者認為,《巴黎手稿》和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創(chuàng)生大綱,是馬克思主義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是系統(tǒng)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大綱,是馬克思主義全部豐富內容的理論起點和立論基礎[38]。
6. 從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角度
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是科學地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重要內容。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有機統(tǒng)一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無產(chǎn)階級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只有從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中,才能真正建構起這種整體性[39]。有學者認為在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中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必須實現(xiàn)問題邏輯與實踐邏輯的內在融通,真正找到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根本路徑,在實踐基礎上打通馬克思主義理論[40]。有學者指出,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最佳視角?!盵41]
7. 從學科角度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設立對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為整體性研究搭建了學術平臺,提供了學科支撐,是加強整體性研究的重要把手和載體。這是學界普遍共識。如有學者指出: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各二級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揭示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23]。有學者強調,在認識到二級學科之間密切聯(lián)系的同時,更要認識其區(qū)別,要有“邊界”劃分。明確學科內涵與外延的關系,才能夠更完整地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性[42]。
8. 從教學和宣傳角度
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教學和宣傳中,貫徹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原則,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現(xiàn)實途徑。有學者指出,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中,凸顯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必然要求。要從整體性的高度理解“原理”課的定位和基本任務,要給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完整概念,要從整體性的視角設計、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容。同時,要重視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37]。有學者指出,通過教學向學生展現(xiàn)一個整體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一個“單向度”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的。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的,要用以下三條主線來統(tǒng)領課堂教學: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性,三是人類自由而全面發(fā)展[28]。
在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討論中,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問題是關系到如何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學者討論比較集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與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討論交織在一起,本文將其摘錄出來,以供參考。
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定義與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邏輯主張或總體性范疇是內在相聯(lián)的問題,本文將其分開介紹,僅是為提供一個更清楚的呈現(xiàn)。
1.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是一個有關馬克思主義本質及其屬性等馬克思主義觀的根本問題。對這個問題認識越深入,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把握才會越科學。討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必然涉及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由此,“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定義成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中一個重要問題,它不同于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內涵的解釋和說明,需要有更高層次的抽象和概括。對于這個問題:有學者定義為“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關于無產(chǎn)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或者簡化為“人的解放學”[43]。有學者定義為“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fā)展的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是無產(chǎn)階級實現(xiàn)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思想武器”[44]。比較全面的定義,如高教出版社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用了1000字說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強調從不同角度可以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做出不同的回答[45]2。
2. 理解馬克思主義的視角、邏輯主線或總體性范疇
如何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很多學者都談到了邏輯主線、基本范疇或總體性范疇。什么是邏輯主線、基本范疇或總體性范疇?正如有學者歸納的:總體性范疇指貫通于一個思想理論或一個學科的主要內容之中,對整個內容體系起著方法論建構作用和目標導向作用,從而使整個思想理論成為一個邏輯系統(tǒng)的范疇。邏輯主線是指融會并引領于思想理論體系各主要組成部分之中的基本范疇、核心觀點和基本方法。二者緊密相關,兩個論域經(jīng)常可以重合[46]。馬克思主義的邏輯主線、中心線索或總體性范疇是什么?當前研究包括如下觀點: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fā)展。如有學者認為,探究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內在邏輯主線,以此構建整體性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能夠反映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47]。
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如有學者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主題是無產(chǎn)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包括三個方面基本范疇,一是關于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立論基礎”(包括世界的物質性和統(tǒng)一性,實踐等);二是關于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歷史必然性“具體證明”(包括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三是關于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條件和目的”的基本范疇(包括無產(chǎn)階級政黨,無產(chǎn)階級革命等)[17]。
實踐。以實踐范疇作為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邏輯主線或總體性范疇,是很多學者主張的觀點。如有學者提出,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范疇,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基點。要以實踐范疇為核心,通過一定的中介貫穿到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從而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48]。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理論表現(xiàn)形態(tài),是建立在實踐運動基礎上的一種社會科學學說,這種實踐所具有的具體的、整體的性質,規(guī)定了這種學說的整體的性質[49]。有學者指出,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就必須批判實證主義之類的抽象的理論哲學立場,而深入領會馬克思開創(chuàng)的現(xiàn)代實踐哲學精神[50]。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個問題對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至關重要,成為理論界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關于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關系,一般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和核心,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最終歸結為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主線或總體性范疇與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及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邏輯主線或總體性范疇也是密切相聯(lián)的,討論也往往交織在一起。
1. 關于如何概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容
理論界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包括以下幾種主張。
一是從核心層次角度概括。有很多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為核心層次、第二層次或次核心層次等,但是不同學者對核心層次的內容理解并不相同。有些學者認為核心層次是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等。有些學者認為核心層次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即人民立場,辯證唯物論、能動反映論等觀點及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等方法。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始終不變的根本原則有兩條,一是“實事求是”,二是“一切為人民”[51]。有學者認為,第一個層次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52]。有學者強調,要從馬克思主義層次性來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一層次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第二層次是經(jīng)典作家提出的重要觀點和重要結論。第三層次為馬克思主義個別觀點和個別結論[32]。
二是從總體、綜合角度概括。有很多學者主張從三個組成部分有機統(tǒng)一的角度來把握,如高教出版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也有些學者主張從理論與實踐、理想與價值統(tǒng)一角度來把握,如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知識論的維度上表現(xiàn)為唯物史觀,在價值論維度上則是共產(chǎn)主義,二者統(tǒng)一于“革命的實踐”[53]435。
三是從文本角度概括。即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jīng)典作家的大量論述中來看他們所強調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如有學者總結:馬克思恩格斯始終強調的原理包括:一定歷史時代主要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chǎn)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等等,共有7條[54]。
四是從性質與功能等角度概括。如有學者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括為關于客觀物質世界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和運動發(fā)展的原理等,共有14條[55]。
2.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主線或總體性范疇
任何一門科學的理論都必然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其組成部分、具體觀點之間內在相聯(lián),彼此呼應,首尾連貫,合乎邏輯,渾然一體。馬克思主義理論即是如此,馬克思說:我的著作是一個藝術的整體。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一個“一以貫之”整體,那么這個“一以貫之”的“一”是什么呢?從當前理論界研究現(xiàn)狀看,學者們普遍主張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總體性范疇或其內在的邏輯主線、中心線索的角度來構建。主要包括如下主張。
一是實踐。有學者認為,實踐范疇是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范疇,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邏輯基點,由此,勞動范疇是實踐范疇內在規(guī)定的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領域展開的邏輯中介,無產(chǎn)階級革命范疇則是實踐范疇內在規(guī)定的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領域向科學社會主義領域展開的邏輯中介[56]。
二是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相得益彰地鏈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整體性,貫通于其中的中心思想線索是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馬克思主義哲學說明了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政治經(jīng)濟學解析了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現(xiàn)實性和條件性,科學社會主義瞻望了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可行性和目標性[57]。“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是什么?當然是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的解放”[6]。
三是立場、觀點和方法。如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學說與生俱有自身的三個內在維度,即其人本立場、實踐觀點和辯證方法[58]。
四是真理觀與價值觀統(tǒng)一。如有學者認為,最基本的原理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核,主要包括價值取向上的內容,如追求人的解放和發(fā)展,以及科學認識上的內容,如實事求是原則、實踐批判精神、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等[59]。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和形態(tài),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自身也是一個整體,需要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當前學界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也很集中,本文將其單獨列出,以供深入研究參考。
1.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重要內容,它們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一個內在的、邏輯的和歷史的辯證統(tǒng)一體。
有學者指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內容涵蓋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科技教育、國防外交、民族宗教等領域,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60]。有學者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整體上不外乎三個層次:最深層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規(guī)律被認識的“規(guī)律體系”;中間層是作為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規(guī)律的方法被運用的“思想體系”;最表層是作為系統(tǒng)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方法所形成的“理論體系”[61]。有學者認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具有內在的、邏輯的和歷史的嚴整性,它以“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實現(xiàn)民族復興”為主題,在理論邏輯和歷史形成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征以及理論間的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62]。有學者認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統(tǒng)一的整體,從理論上看,統(tǒng)一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理論旨趣和根本方法。從實踐上看,統(tǒng)一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華民族的解放、復興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和發(fā)展的事業(yè)中[63]。
2.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路徑
如何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學界進行了多方探討。關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路徑選擇,有學者認為,要把縱向的歷史的研究與橫向的內在邏輯的研究相結合,要把文本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要與對馬克思主義研究、黨的幾代領導集體著作的研究和黨的文獻研究相結合[60]。有學者認為,相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而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研究應著重從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角度,聯(lián)系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進行多維研究[64]。
很多學者強調,要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個須臾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其整體性邏輯可以從歷史邏輯與理論自身的內在邏輯兩方面來考察[65]。還有學者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整體性研究,是當代中國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中國化以中國實踐為基礎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化以世界變化為依據(jù)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具有寬廣的世界意義;大眾化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內容宣傳馬克思主義,使理論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力量。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相互促進、有機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和建設的內在規(guī)律。“從方法論角度說,把‘三化’作為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和建設研究的基本方法。”[66]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是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熱點和核心問題。整體性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根本精神的途徑。
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是從超越“三分法”來理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確實,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范疇,不是所有學者都主張把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內涵僅看成是三個組成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對于除此之外的內涵,很多學者已經(jīng)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進行了闡釋,這里不再多述。但是,從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興起原因來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確實是直接源自于人們對馬克思主義“三分法”模式存在的缺陷的深刻反思。學術界普遍認為,傳統(tǒng)的“三分法”不能全面系統(tǒng)地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割裂了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符合馬克思恩格斯等經(jīng)典作家的理論創(chuàng)建的本意,整體性研究是科學認識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因此,盡管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具體內涵理解不同,但人們一般認為,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就是要超越以往“三分法”為我們設置的學科界限,更多地從揭示三個組成部分內在聯(lián)系的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因此,從總體上來說,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表現(xiàn)為超越“三分法”的努力。從近些年的研究實踐看,學者們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整體性、方法整體性、歷史或發(fā)展的整體性、層次整體性、學科整體性等角度,進行了分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績。但是,這些看似“五花八門”的研究總是給人“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的感覺,以至于很多學者認為,當前的整體性研究沒有真正完全解決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它的基本原理的整體性問題,正如有學者所說,當前,就總體而言,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并沒有出現(xiàn)得到大家基本認可的實實在在的真正體現(xiàn)整體性的研究成果?,F(xiàn)在大家所研究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整體性研究,而不是拿出體現(xiàn)整體性研究的理論成果。
超越當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膠著狀態(tài),切實推進整體性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是當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當務之急。我們認為,當前任務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全面、綜合、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深化整體性研究。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分科性研究,即從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文化、社會學、人類學等方面研究;層次性研究,從一般原理、具體論斷、思維方法等方面研究;發(fā)展性研究,按照經(jīng)典作家和學者等線索來研究;統(tǒng)一性研究,按照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辯證統(tǒng)一角度研究;分類性研究,主要是從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發(fā)展的理論判斷,哪些是必須破除的教條式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錯誤觀點四個方面研究;破立性研究,從批判性和建設性兩個方面研究;國別性研究,包括中國、越南、古巴、朝鮮、老撾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chǎn)黨的理論等的研究;“三化”研究,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方面研究,等等。由此,還馬克思主義一個真正的整體性的面貌,從而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研究。
這是一個龐大而系統(tǒng)的工程,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還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多加努力。
第一,需要努力把哲學思維滲透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中。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的基礎和核心部分。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學員開學典禮上,曾特別強調要著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他指出,哲學是人類的智慧之學,哲學是基礎。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體系的重要前提。只有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方法指導下,我們才能正確判斷形勢、堅定理想信念、科學分析機遇和挑戰(zhàn)、全面看待前進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增強工作中的科學性和全面性,不斷開創(chuàng)各項工作的新局面。哲學是理論基礎,只有在哲學研究上狠下功夫,才能吃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根本精神,從而才能正確判斷形勢,保持頭腦清醒,創(chuàng)造出卓然超群的高水平成果。
從當前理論界現(xiàn)狀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并沒有真正滲透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之中,人們一般認為,哲學是研究形而上學的,對于現(xiàn)實問題的解釋和解決不切實際,而整體性研究是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的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辯證統(tǒng)一起來。實際上并非如此。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深度和穿透力,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辯證統(tǒng)一起來,是難以想象的,最終會因缺少實質性內容而難有令人滿意的成果。同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如果缺少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視野和空間,也容易越研究路越窄,最終真正地進入抽象空洞的玄學境地。
第二,努力在直面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中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當前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理論研究的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提出的最深遠的現(xiàn)實時代背景,也是整體性研究深入開展的生長點和源泉。從當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現(xiàn)狀看,現(xiàn)在研究偏重在理論層面,學術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難以有效銜接。一方面是從理論到理論,在理論范圍內轉圈子,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實踐價值并沒有真正顯現(xiàn);另一方面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讀現(xiàn)實問題,提出重大政策主張的能力不足,很多人局限于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論述,缺乏在對馬克思主義根本原則和根本精神的深刻把握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個困境的癥結就在于,不能正確區(qū)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不變的根本原則與可變的具體結論之間的界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核心部分,它不是一個或幾個具體原理,而一個原理體系,是涵蓋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價值觀、實踐論及其內在聯(lián)系的辯證統(tǒng)一體,它的核心內容是不變的,但是會隨著時代發(fā)展而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充實、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需要深刻揭示這一原理體系的內在關系,把握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和根本精神,在此基礎上,運用這一根本思想去解釋和解決各個時代人類實踐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得出具體結論,再用以指導具體實踐。因此,用以指導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等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的具體理論,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實踐的需要而不斷創(chuàng)新的。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要在深刻把握國內外局勢的基礎上,深入實踐發(fā)展前沿,感悟時代發(fā)展先聲,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釋和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使理論本身得到豐富和升華,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最高境界。
[1]秦宣.從整體上推進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學科建設[J].理論視野,2010(3).
[2]肖?。畡?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視角和方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2).
[3]丁軍,王承就.以整體性方法論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8(5).
[4]趙家祥.關于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界限的幾個問題[J].新視野,1997(1).
[5]房廣順.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回顧與瞻望[J].遼寧大學學報,2012(3).
[6]吳宏政,王玉柱.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2).
[7]鄭海吶,王同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多維度闡釋[J].求索,2008(5).
[8]顧鈺民.關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2).
[9]葉險明.對“整體性”的批判性反思——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研究的一個方法論問題[J].哲學研究,2011(9).
[10]鄭麗娟.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邏輯路向與運演[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2(4).
[11]王玲.試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邏輯內涵[J].學術交流,2010(11).
[12]袁凌新.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邏輯布展[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8).
[13]張雷聲.從世界觀,方法論相統(tǒng)一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整體性[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4).
[14]林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結構新探[J].探索與爭鳴,2009(5).
[15]張雷聲.從整體性角度把握馬克思主義[J].甘肅社會科學,2010(6).
[16]陳先達.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3).
[17]“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研究”課題組.關于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1).
[18]葉險明.馬克思哲學革命與經(jīng)濟學革命的內在邏輯及其啟示[J].中國社會科學,2010(3).
[19]逄錦聚,李毅.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闡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解讀[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
[20]韓慶祥,邱耕田,王虎學.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J].哲學研究,2012(8).
[21]梁樹發(fā).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與基本原理體系的建構[J].教學與研究,2007(11).
[22]張雷聲.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研究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5).
[23]雋鴻飛.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及其問題[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8(6).
[24]何懷遠.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歷史發(fā)生學解讀[J].南京社會科學,2006(6).
[25]袁銀傳.整體性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體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8).
[26]張雷聲.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三個層次[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2).
[27]肖映勝.“三個內在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集中體現(xiàn)[J].吉首大學學報,2009(5).
[28]張云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三維邏輯[J].新東方,2010(2).
[29]韓慶祥.經(jīng)濟學中的哲學與哲學中的經(jīng)濟學[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7).
[30]王彥深,吳鵬.關注馬克思主義的層次結構[J].河北學刊,2005(2).
[31]梁樹發(fā).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實質[J].教學與研究,2005(8).
[32]寇清杰.整體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J].南開學報,2008(4).
[33]顧鈺民.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
[34]吳苑華.如何“整體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思考[J].理論探討2009(6).
[35]楊倩.基于發(fā)展史視域中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問題探討[J].理論與實踐,2012(5).
[36]高娜.發(fā)展史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7).
[37]唐昆雄.在教學中科學把握和全面貫徹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9).
[38]王文奎.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創(chuàng)生大綱——論《巴黎手稿》和異化勞動理論的性質與地位[J].倫理學研究,2012(2).
[39]張云飛.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內在機理和科學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5).
[40]朱榮英.論在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中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0(5).
[41]肖月.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研究所不容忽視的“一”,“兩”,“三”[J].青海社會科學,2010(5).
[42]李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與學科建設[J].教學與研究,2007(3).
[43]高放.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J].江西社會科學,1990(6).
[44]梁樹發(fā).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與馬克思主義定義問題[J].黨政干部學刊,2005(3).
[45]本書編寫組.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6]吳育林.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整體性的關鍵[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
[47]牛先鋒.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邏輯生成和邏輯體系[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6).
[48]張國順.生產(chǎn)社會性與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范疇體系的邏輯建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邏輯的一個鏡像[J].云南社會科學,2009(1).
[49]王貴明.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J].探索,1999(4).
[50]王南湜.從實踐意圖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J].南開學報,2008(4).
[51]李德順.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則——從一個平常問題引發(fā)的思考[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5).
[52]劉林元.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一種認識[J].學習論壇,2009(7).
[53]楊筱剛.馬克思主義:“硬核”及其剝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4]梅榮政.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五個馬克思主義文本有關論述的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4).
[55]靳輝明.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幾點思考[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9(6).
[56]郭小香.基于實踐范疇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解讀[J].理論探索,2011(2).
[57]吳育林.從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6).
[58]李昆明,許恒兵.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內在維度和基本原理科學體系的建構[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3).
[59]陳新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
[60]肖貴清.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基本思路[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5).
[61]曹富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哲學透視——從內容相通的“規(guī)律,思想,理論”到方法各異的“辯證法,認識論,邏輯學”[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1(5).
[62]常寶紅,趙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J].探索,2006(3).
[63]楊謙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整體性特征[J].南開學報,2008(4).
[64]劉愛武.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與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區(qū)別及其聯(lián)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5).
[65]陳曙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整體性邏輯[J].湖北社會科學,2011(10).
[66]顧鈺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1(6).
〔責任編輯 葉厚雋〕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Marxism Integrity
ZHANG Jian-yun
(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732,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eople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and to grasp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spirit of Marxism accurate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level discipline of Marxist theory,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Marxist theorists have mad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the meaning of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the path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and other issues; Marxist theorists have dug into what the basic principles 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the logic main line or category of totality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widely discussed what integrity of adaptation of Marxism to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adaptation of Marxism to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issues, and have achieved important results. Of course, there is still deficiency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and efforts continue from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and in the depth of facing the reality.
integrity of Marxism; Marxist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10919151001003)
張建云(1970―),女,遼寧阜新人,副研究員,博士。
2013-05-06
A8
A
1006?5261(2014)01?0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