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批判式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方式論析

      2014-02-12 08:02:16張秀勤劉小華
      探索 2014年2期
      關鍵詞:信仰馬克思主義

      張秀勤,劉小華

      (1.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無錫 214121;2.淮陰師范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在人們的直觀思維中,信仰是對信仰對象原教旨式的虔誠、信服,與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實踐性相對立,這是制約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認識論根源。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基于唯物歷史觀和唯物辯證法認同基礎上的主觀確信,其不僅為統(tǒng)一社會思想和樹立社會理想提供思想體系,而且為個體發(fā)展提供人生的最高價值指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P50)。現(xiàn)在問題是:如果不解決人們信仰的迷思,不解釋清楚什么才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方式,那么,這將會影響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傳播,進而影響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進程和效果。本文試圖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批判精神分析,解析馬克思主義由科學真理向信仰層面的邏輯轉變,澄清批判式信仰方式,并廓清其邊界和限度,旨在打破原教旨式的信仰思維定勢,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魅力。

      一、批判式信仰的本質解讀

      信仰體系包括信仰主體、信仰對象、信仰功能及信仰方式等,其中信仰方式是信仰主體對信仰對象的主觀態(tài)度以及這種態(tài)度對主體生產(chǎn)實踐和日常生活尤其是精神追求的實踐指向。以何種方式信仰?這取決于信仰主體思維、信仰對象的性質以及主體對信仰對象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宗教信仰一般可以通過祈禱、禮拜、儀式等外在形式來表達,而馮友蘭先生的“哲學代宗教”式信仰,則主要通過主體對人生反思獲得更高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講,后者信仰方式具有批判性質。本文中的批判式信仰,指的是批判式信仰方式。

      (一)信仰與批判或理性的關系

      要弄清楚什么是批判式信仰,首先要了解信仰與批判或理性的關系。一般認為,信仰是人們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等極度相信和信服,并作為行動的榜樣或指南。而作為一個哲學范疇的批判,“反映了一切理論與實踐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對事物尤其是對自身所具有的一種科學的求實、求真、反省與超越的內在本性。”[2]為此,有人認為信仰與批判相對立,分別屬于非理性與理性范疇。

      其實,信仰與批判從來就不是絕對對立的關系,換言之,信仰與批判同時具有理性與非理性成分。在宗教等同于哲學的時代,司各脫·伊里杰納就認為“信仰并不單純是輕信地接受一個命題,而是這種接受是理性所贊同的;所以那是合理的、明智的信仰?!盵3](P168)且不談宗教與哲學的關系,這里至少說明了主體是通過理性這個中介才接觸到信仰對象??梢?理性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信仰,信仰也從未離開過理性。理性在信仰體系中起兩大作用,一是理性是信仰對象與信仰主體的信仰關系確立的中介,二是理性對信仰對象本身進行思考。

      (二)信仰方式的變遷取決于信仰對象的變化及主體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在信仰史上,宗教信仰思維、宗教信仰話語一直主導信仰話語,在這種情況下,宗教的原教旨式信仰方式曾被人們認為是唯一的信仰方式。宗教信仰是以神為本位,神是戒命的頒布者和監(jiān)護者,而人只能是被動地順從。人的理性僅僅體現(xiàn)在尋找、接受信仰對象之中,對神的解釋權只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原教旨主義是宗教信仰典型的信仰方式,具有極端的排他性。應該說,在世界觀上任何信仰都具有排他性,無神論信仰排斥有神論信仰。但原教旨主義信仰方式依賴神圣經(jīng)典,持反世俗的立場,將世俗世界視為善惡力量之間永恒斗爭的戰(zhàn)場。

      隨著信仰的發(fā)展,科學主義、康德意義上的道德宗教、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思想出現(xiàn),尤其是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人們逐漸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對理性、理性的有限性進行思考,信仰方式隨之發(fā)生變化,宗教的原教旨式信仰方式不再是唯一的信仰方式,人們可以邊信仰邊質疑其信仰對象,探究信仰對象存在的前提、內容、意義等,這就是批判式信仰,即批判式信仰方式。

      (三)批判式信仰是理性對信仰對象及其意義的自覺

      批判式信仰方式是人的理性對信仰對象及其意義的自覺,自覺地對信仰存在的根據(jù)、意義以及終極關懷與現(xiàn)實需要之間張力等前提性問題進行的揭示、辨析和選擇,是對之所以信仰的追問,又是對理想與現(xiàn)實張力的否定、完善和超越。批判式信仰方式的核心是對封閉的信仰體系、僵化的信仰思維的厭惡。批判一般有兩大路徑:一是以實踐的方式對現(xiàn)實世界進行批判;二是以理論的方式對人類過去的認識進行批判。批判式信仰沿著這兩種路徑對所信仰的對象的理論與歷史效果進行批判。這種哲學式追問或考察所生成的“懷疑”氣質,則孕育出了信仰的批判精神,從認識論和實踐論角度以使信仰對象具有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和不斷超出其現(xiàn)有水平和狀況的契機。

      馬克思主義“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旨趣,就世界觀而言,既實現(xiàn)了對上帝的祛魅,也實現(xiàn)了對舊哲學的超越,在辯證唯物歷史主義語境中,以“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人類的終極關懷,從而為人類準備新的信仰對象。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人們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社會或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狀態(tài)的主觀確信,并作為實踐指南。信仰對象發(fā)生質的變化,其信仰方式必然也不同于傳統(tǒng)的信仰方式?!榜R克思主義信仰并不是對歷史規(guī)律的宿命論式的順從或浪漫的理想化,它只是對人類歷史規(guī)律的應有感受,它意識到我們靠理智和意圖而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因為我們有能力使歷史與人類愿望達成一致?!盵4]任何以宗教的原教旨式的信仰方式對待馬克思主義,都會誤解、扭曲、肢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放性、探索性和未完成性。因此,我們需要批判式、辯證式的信仰方式,“對馬克思主義要信仰但不要信仰主義,要懷疑但不要懷疑主義。只有堅持信與疑的辯證統(tǒng)一,做到信中有疑,疑中有信,保持信與疑的適度張力,馬克思主義者才有活力,馬克思主義才有生命力。”[5]可見,與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相適應的是批判式信仰。

      二、批判式信仰是唯物歷史觀的內在要求

      馬克思主義批判式信仰不同于并超越于其他信仰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不再滿足于祈禱、禮拜、儀式等訴求或簡單地對人生反思的需要,而是堅持以科學批判為基礎,實現(xiàn)執(zhí)著性、批判性、實踐性相統(tǒng)一,這是唯物歷史觀的內在要求。

      首先,馬克思把信仰拉入唯物歷史觀的思想框架內。信仰是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超越和對終極幸福的向往。按照唯物歷史觀的理解,只有在普遍的和客觀的規(guī)定性中,信仰的自由才能得到真實的表現(xiàn)和確證。馬克思通過對宗教的批判,把“顛倒了世界”顛倒過來。“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為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盵6](P6)馬克思十分強調“社會”這一普遍的和客觀的規(guī)定性對于人的幸福所具有的真實意義,在階級社會里,“普遍的東西一般說來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的形成”,“而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fā)展,社會調節(jié)著整個生產(chǎn),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6](P85)馬克思通過社會本體論的確立,變革了宗教信仰本體論,實現(xiàn)了信仰本體由神本向人本、彼岸向此岸的回歸。對信仰的社會歷史向度的理解,為我們把握信仰的真實處境提供了一個基礎性的思想框架。依據(jù)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判斷,信仰問題的秘密不在人的精神、意識自身之內,而在人的總體的存在狀況和現(xiàn)實的生活過程之中。因此,信仰問題的真實解決只能依靠生活世界的整體性改變,只能在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條件。

      其次,批判式信仰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要求。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里,僅僅囿于滿足于精神追求的層面來理解信仰顯然是不夠的,只有下沉到實踐層面上,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實現(xiàn)對信仰對象的真實理解和外化?!吧鐣⒉皇且粋€消極的背景或被動的語境,而是一個自發(fā)地運動著的主體,它以其社會生產(chǎn)關系,規(guī)定、推動、改變并創(chuàng)造著社會領域中的一切存在者?!盵7]也只有如此,才能更為深刻地把握信仰的實踐基礎與社會歷史意蘊。在這個意義上,純粹精神性信仰都沒有能夠把信仰當作人的實踐活動去理解,沒有將其還原為人的現(xiàn)實生活去把握?!叭可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6](P60)在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才能展開和實現(xiàn)信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最后,批判式信仰是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的要求。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里,對信仰還要上升到批判層面上。沒有批判,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正如馬克思所說:“辯證法在對現(xiàn)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xiàn)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xiàn)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8](P112)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即在批判現(xiàn)實的基礎上信仰,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原則。

      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的最重要力量源泉是來自于對現(xiàn)實的批判,這種對現(xiàn)實的批判性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反思性的重要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性和反思性不僅僅是針對外部世界,它也是針對自己,在這個意義上說,批判性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超越自身的重要途徑,“堅持批判精神是彰顯馬克思主義魅力的根本路徑”[9],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是理解、運用、信仰馬克思主義應有之義。

      三、批判式信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前提性要求

      馬克思主義是“世界視野和民族視野的融合”[10]。馬克思、恩格斯對西方資本主義進行唯物史觀批判之后,從世界歷史角度提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狀態(tài)的理想預設,即各個國家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趨勢。同時,他們也從民族視角,探討具體國家民族的特殊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具體的東方民族國家(如中國)要跨越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直接跨入新的國家政權,首先遇到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即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是辯證否定的過程,一方面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揚棄馬克思主義某些已經(jīng)過時了的具體觀點,另一方面要兼容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經(jīng)驗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并沒有拋棄資產(chǎn)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fā)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11](P299)。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一方面,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另一方面,要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具體問題?!榜R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12](P742-74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并不是馬克思主義文本與中國實際簡單的重合、相加,而是以什么化?化什么?如何“化”等問題互動相生的辯證否定過程。因此,必然以批判式信仰方式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任何“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修正主義”都會使馬克思主義宗教化或庸俗化。

      四、批判式信仰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經(jīng)驗總結

      作為異質文化的馬克思主義由一般學說發(fā)展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政治信仰的靈魂,從信仰方式上說,經(jīng)歷了由理性信仰向非理性信仰的轉折,再到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與信仰主體理性自覺的漸強的良性生態(tài)。

      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馬克思主義信仰史中,黨內一直存在“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主觀主義”以及“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斗爭,這種思想斗爭實質是關于怎么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針對黨內的教條主義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的嚴重危害,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盵13](P112)建國后到文革時期,鄧小平提出假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qū)、禁令,制造迷信,把人們的思想封閉在他們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圈內,不準越雷池一步?!盵14](P141)這種禁區(qū)、禁令、迷信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假馬克思主義?!罢嬲鸟R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jù)現(xiàn)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盵14](P291-292)鄧小平還舉例說,“列寧之所以是一個真正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在于他不是從書本里,而是從實際、邏輯、哲學思想、共產(chǎn)主義理想上找到革命思想,在一個落后的國家干成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盵14](P292)在鄧小平看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人不一定是馬克思主義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定是根據(jù)社會現(xiàn)實條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的人。江澤民也反復強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堅持馬克思主義,絕不能采取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態(tài)度,而應該采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態(tài)度,堅持一切從發(fā)展變化著的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不斷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科學。”[15](P337)黨的十六大以來,根據(jù)新的發(fā)展階段的特征,胡錦濤特別強調求真務實,堅持科學發(fā)展。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指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P50)。

      由此可見,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必須批判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批判的動力來自于中國實踐的特殊性、具體性和復雜性。

      五、馬克思主義批判式信仰的基本要求

      綜上所述,批判式信仰是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一個鮮明特色,這種特色取決于馬克思主義的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普遍性與具體性、精神性與物質性等張力作用。在俗世生活中,堅守馬克思主義批判式信仰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性。

      首先要從科學上的“真”和價值上的“善”角度弄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生學角度考察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生成機制,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至少經(jīng)歷這幾個過程:價值切入→多元思想交鋒→實踐檢驗→理論自覺。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真理性和價值合理性的統(tǒng)一,為此,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必須從價值合理性和科學真理性角度認識、認同馬克思主義。弄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前提條件,否則信仰馬克思主義只是一句口號。鄧小平曾說,“馬克思主義是什么,過去我們并沒有完全搞清楚”[16](P137),特別是“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變化了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16](P291)。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批判式信仰,首先要認清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其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馬克思主義信仰在為統(tǒng)一社會思想和樹立社會理想提供思想體系時,也為個體發(fā)展提供人生的最高價值指引,但在俗世生活中,馬克思主義信仰必須應對三個方面挑戰(zhàn):一是來自意識形態(tài)上非馬克思主義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的責難,二是來自馬克思主義自身發(fā)展的爭論,三是來自轉型時期個體自身面臨現(xiàn)代性的遭遇。馬克思主義信仰要想應對這三方面挑戰(zhàn),首先要以批判的思維對待一切。批判性意味著否定、繼承和超越,意味著對自身理論的理性懷疑,對現(xiàn)存一切不合理現(xiàn)象進行無情批判,包括對人自身的拜物教、精神生活物化、道德滑坡等現(xiàn)象進行批判。不對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進行批判,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對主體自身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進行批判,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第三,要遵循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性。批判的形式很多,如相對主義批判、非歷史主義批判、普世主義批判等。馬克思主義批判式信仰要體現(xiàn)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性,所謂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性就是指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評判社會現(xiàn)象和人自身,具體主要體現(xiàn)在這四個方面,即徹底的唯物史觀、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利益立場?!拔沂莻€馬克思主義者。我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16](P173),在鄧小平看來,信仰馬克思主義,“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這種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馬克思主義性,是判斷“真信”的標準。

      總之,馬克思主義批判式信仰是主體的批判性思維在信仰領域中運用,也是人的理性在信仰領域中的伸張,在信仰中批判,在批判中信仰。這是在實現(xiàn)中國夢過程中,應當具有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方式。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2]李俊明.批判的哲學與哲學的批判[J].河北學刊,2003,(5).

      [3][美]梯利著,伍德(增補)[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68.

      [4]張秀芹.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及其主要特征[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5]黃明理.辯證維度中的馬克思主義信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7]俞吾金.馬克思的社會主體論探要[J].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9]楊成敏.論批判精神與馬克思主義魅力的彰顯[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1).

      [10]李紅亮.馬克思恩格斯政權思想體系的深層解讀——基于“文本-實踐”的“網(wǎng)絡”理路[J].江海學刊,2013,(6).

      [11]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1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

      [1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1.

      [15]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7.

      [1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猜你喜歡
      信仰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少先隊活動(2021年6期)2021-07-22 08:44:00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鐵的信仰
      阿巴嘎旗| 定襄县| 翼城县| 三亚市| 驻马店市| 乌拉特后旗| 康马县| 白水县| 西藏| 偏关县| 普宁市| 任丘市| 福建省| 寿宁县| 广州市| 吐鲁番市| 湾仔区| 丰原市| 宽甸| 韩城市| 五莲县| 张家界市| 庄浪县| 绥阳县| 孝昌县| 邻水| 海宁市| 柏乡县| 昭苏县| 正阳县| 文昌市| 丹棱县| 茌平县| 铜鼓县| 中阳县| 汶上县| 陈巴尔虎旗| 兰坪| 平度市| 澎湖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