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明珠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天津300060)
12例單鼻孔內窺鏡下垂體瘤切除術的手術配合
谷明珠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天津300060)
垂體瘤;內窺鏡;手術配合
垂體瘤是顱內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占顱內腫瘤的10%~12%[1],經(jīng)單鼻孔內窺鏡下垂體瘤切除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新型外科技術,與傳統(tǒng)開顱手術相比,內窺鏡下手術更安全有效。具有創(chuàng)傷小,面部無切口、痛苦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對12例垂體瘤患者采取了單鼻孔內窺鏡下垂體瘤切除手術,取得良好的效果,先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本組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齡22~65歲。視力模糊9例,伴頭痛5例,月經(jīng)不規(guī)律及閉經(jīng)、泌乳3例,且其中還伴有肢端肥大1例。術前均經(jīng)CT和MRI影像學檢查證實為鞍區(qū)腫物,腫物大小16mm×14 mm至45mm×34mm。泌乳素增高6例,生長激素增高1例,無明顯變化5例。均在全麻下采取單鼻孔內窺鏡下垂體瘤切除術。2例患者術中出現(xiàn)腦脊液漏,即刻取腹壁脂肪和生物膠修補,術后無腦脊液漏發(fā)生。5例術中即出現(xiàn)尿量增多,7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一過性尿崩,一周內均改善。無死亡病例,10例患者術后癥狀明顯改善。1例患者肢端肥大無變化,一例頭痛癥狀改善不明顯。
患者取仰臥位,經(jīng)口腔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滿意后術者用0°鼻內窺鏡經(jīng)前鼻孔進入鼻腔、鼻中隔后端至蝶竇,用咬骨鉗從蝶竇開口向下擴大蝶竇前庭進入蝶竇內,用30°鏡觀察蝶竇內各壁,觀察兩側頸內動脈對應的骨性隆起并注意保護,確認鞍底及中線,清理碟竇內黏膜。更換為0°鏡在鞍底居中處用顯微磨鉆將鞍底骨質磨開約1.5 cm×1.5 cm暴露鞍底硬膜,用1m L注射器帶9號長針頭試穿以排除鞍區(qū)內動脈瘤或空蝶竇,用雙極電凝將腦膜先作“十”字電凝,然后用小鐮刀“十”字形切開硬腦膜,用取瘤鉗、小刮匙分塊刮除、取出腫瘤組織。用30°鏡至鞍內觀察確認無腫瘤殘留,明膠海綿填塞瘤腔止血。如術中鞍膈破裂出現(xiàn)腦脊液漏,則即刻取腹壁或大腿外側脂肪與生物膠進行鞍底修補。腦脊液漏發(fā)生多為手術中損傷蝶鞍或鞍底填塞不嚴密以及腫瘤過度侵蝕破壞所致。術畢鼻腔用明膠海綿及碘仿紗條壓迫止血。
3.1 術前準備
3.1.1 術前訪視術前1日巡回護士到病房訪視,評估患者一般情況及心理狀態(tài)。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給予耐心的講解,使其消除緊張恐懼心理。講解鼻內窺鏡垂體瘤切除術具有簡便、安全、無外部切口、康復快等優(yōu)點,使之主動配合手術治療,并取得家屬的配合,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檢查患者的備皮情況,減掉鼻毛及對鼻部內外消毒,為男患者剃除胡須,以便擴大手術視野和減少術后鼻腔感染。并做好體表標識。
3.1.2 物品準備垂體瘤器械、內窺鏡器械、雙極電凝、硅膠頭圈、腔鏡套,0.1%腎上腺素、碘仿紗條、明膠海綿、棉片、1 mL注射器、碘仿紗條、骨蠟及電視攝像系統(tǒng):攝像頭、冷光源、光源線、監(jiān)視系統(tǒng)、(0°、30°鏡頭)。所有物品均在備用狀態(tài)。
3.2 巡回護士配合患者入室后,與麻醉醫(yī)生和手術醫(yī)生三方共同核對患者的信息。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插管,并妥善固定氣管插管防止脫落?;颊呷⊙雠P位,枕下墊一硅膠頭圈,雙眼貼上輸液膜,雙耳塞上干棉球。將吸引器管路連接處于備用狀態(tài),接雙極電凝并根據(jù)醫(yī)生的要求調節(jié)雙極電凝的大小。將攝像系統(tǒng)連接備用(連接電源、攝像線、光源線,打開攝像開關、電源開關、按下standby鍵),手術開始。巡回護士迅速將鏡頭連接好,手術醫(yī)生調節(jié)白平衡焦距后方可使用。術中隨時觀察患者尿量,如出現(xiàn)尿量突然增多或每小時大于200mL,及時通知手術醫(yī)師,因可能是操作過程中干擾到垂體柄,為避免術后出現(xiàn)永久性尿崩,更換操作方式及部位。如術中出現(xiàn)腦脊液漏且需修補,在保護術區(qū)及手術臺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充分暴露腹壁或大腿外側,取脂肪用于修補,同時準備好生物膠。術前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提前做好腹壁或大腿外側皮膚的準備,以便術中所需。術畢,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器械和物品并及時記錄,特別注意精細器械上的小零件的數(shù)量和棉片的完整性,以免遺留在鼻腔內。
3.3 器械護士配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協(xié)助手術醫(yī)生常規(guī)消毒、鋪巾。和巡回護士一起清點臺上物品(器械、棉片、針)的數(shù)量和完整性,并記錄。配副腎棉片(1%副腎1 m L+生理鹽水150mL)塞入鼻腔,以收縮鼻腔黏膜血管減少術中出血,取出后再用碘伏棉簽和生理鹽水棉片消毒鼻腔。配合巡回護士連接各種管路和線路。用兩把組織鉗分別將冷光源導線、攝像鏡頭、吸引器、電凝導線固定在患者胸前,下端分別接儀器。打開監(jiān)視儀、冷光源。
根據(jù)手術進展和觀看電視屏幕,精確傳遞手術器械和物品。隨時用生理鹽水紗布擦凈帶血器械,用準備好的碘伏棉球隨時擦拭模糊的鏡頭,保持鏡頭的清晰度。因手術器械纖長精細,使用和傳遞器械時應注意保護尖端,防止尖端彎曲變形,用后放在專用器械盒內。由于垂體瘤體積較小,組織標本量少,切下的腫瘤放在裝有生理鹽水的小量杯內保存好,防止標本丟失。
本組2例患者術中發(fā)現(xiàn)存在腦脊液漏需取脂肪修補,手術醫(yī)生根據(jù)術野創(chuàng)面的大小來選取所需的脂肪。使用無菌輔料覆蓋術區(qū)避免污染。取脂肪處嚴格消毒、鋪無菌單。取脂肪后術者重新刷手、更換無菌手術衣,所使用器械按污染處理。取下的脂肪放在無菌生理鹽水中,修補過程與術者熟練配合,快速傳遞器械及修補材料,避免銜接不及時至填充物被腦脊液沖散。術畢,術者用明膠海綿和碘仿紗條填塞鼻腔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
手術室護士為了更好地配合手術,適應越來越多新型手術的開展,應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術和各種器械儀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及保養(yǎng)。內窺鏡手術器械的使用及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腔鏡設備、器械的維護與管理也是手術成功的保證[2],能有效地縮短手術時間,延長腔鏡器械的使用壽命。為患者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手術。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下冊[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732.
〔2〕溫總蓮,王曉陽,潘石蕾,等.腹腔鏡手術設備、器械的管理[J].中國內鏡雜志,2001,7(4):87-89.
(2013-08-06收稿,2014-07-21修回)
R473.74
B
10.3969/j.issn.1006-9143.2014.05.029
1006-9143(2104)05-0428-02
谷明珠(1980-),女,護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