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峰
近幾年來,“差生”這個概念的使用頗有爭議,甚至有人直接提出批評,因為其含義不確切,有損學生人格并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于是有人主張用“后進生”或“學困生”等取而代之。而我認為,其實大多數(shù)的一線教師理解其含義其實是大同小異的,主要就是學業(yè)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的兩種學生:“學習成績差的”與“學習能力差的,反應較慢,要比其他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勉強掌握知識和技能”。前者的“差”往往是因為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引起的,而后者的“差”往往是因智力因素引起的。我們在提高他們知識水平或發(fā)展技能時應該區(qū)別對待,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一、進行分層遞進教學
我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如果層次太少,不能較好地反映出班級學生的差異,還會增加學業(yè)較差學生在層次上遞進的困難;層次太多,教學活動的展開也比較困難。同時,教學目標也要進行分層,即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我制訂的四會單詞教學分層目標,低層目標:聽懂、會讀、會說、還需記住;中層目標:能聽說讀寫,能理解其義并試著組詞造句;高層目標:不僅能聽說讀寫,能組詞造句,還要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會話。在課堂教學中,要由點到面,注重個體發(fā)展的同時,還要兼顧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在課后的延伸階段中,更要注重講解、評價的不同層次性。對學生而言,因為各層次的衡量標準不同,要求不同,他們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同,因此都比較容易達到各自的目標,從而受到激勵;且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他們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較大的發(fā)展。
由于分層遞進教學從解決學生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的矛盾出發(fā),針對學生間個別差異的客觀事實,采取多種教學措施,因此這種教學可使學生參加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反饋調(diào)節(jié)得更有效,評價時的鼓勵性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也更積極,教學活動中師生間的合作也更融洽。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想得更多,做得更多,工作更艱辛。
二、重燃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是實施各種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面對學業(yè)困難的學生而言,學習動機低下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解決該部分學生的學業(yè)問題時,明確其學習動機就顯得尤為重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zhuǎn)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钡拇_,在興趣的導引下,學生就能自覺地進入某種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使消極的“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榉e極的“我要學”,如采用各種游戲、吟唱韻律歌謠、進行情景模擬等,以此激活課堂、活躍思維,激發(fā)探究的欲望,從而促進學業(yè)較差的學生也能參與建構(gòu)。
有位老師這樣寫道:“允許學生向著夢想前進,才會激發(fā)出孩子無窮的潛力和激情。我想,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允許孩子做“夢”,還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做“夢”的條件,讓他們在多夢的童年盡情享受陽光雨露,讓他們用夢想不斷激勵自身前進的步伐……”是的,有夢想就有動力,有目標才有追求。教育更是如此,把大目標分散成一個一個易于達成的小目標,讓學生享受達成目標的喜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在孩子感到無助時拉他一下,感到迷茫時點撥一下,感到灰心時激勵一下,重新點燃他前進的希望。
三、關注情感,建立自信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我們:“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特別關注性格內(nèi)向或?qū)W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學業(yè)較差的學生在教師、同學眼中往往是“棄兒”的角色,這種角色地位深深影響到他們的自尊、自信,從而使他們對學習、對集體更為反感和反對。其實,他們也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尊重與鼓勵,有時我們不經(jīng)意的一句噓寒問暖的話就能影響一位學生,甚至改變一位學生。而他們往往在老師那里很難得到這些,他們的熱情逐漸湮滅,自信逐漸消沉,學習更是漸漸成為負擔,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因此,朱永新就說:“我們培養(yǎng)一個人,就是培養(yǎng)他的自信,我們摧毀一個人,也就是摧毀他的自信?!蔽茨芙⒆孕?,對于任何一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都是很可怕的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位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彼赋?,學生是具有潛能的人,他們的潛能具有隱藏性,老師應該是最好的發(fā)掘者而不是埋沒者。我們之所以會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能力,就是因為我們能給予別人愛和受到別人的尊重。只要我們給了這些成績較差學生尊重,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他們就會積極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思考、去接受挑戰(zhàn)、去追求成功,也才能享受學習的快樂。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