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有人說,距離產(chǎn)生美。但有的時候,距離也會產(chǎn)生丑?。?/p>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林海音自傳性小說的最后一部分,是一曲婉轉(zhuǎn)含蓄、至真至純的父愛之歌。當時設計的時候覺得自己是盡力而為了,但現(xiàn)在回頭再看,實在是有很多瑕疵,譬如對于“嚴厲”也是一種“愛”的感情的品讀,實在是缺乏深品,流于淺表,委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
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篇文章篇幅如此之長,情節(jié)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跌宕起伏,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nèi)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冗雜,這些都要歸功于真情所致。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父愛,文章寫得深情含蓄,藏而不露,需要細品深究,方能解其真味。對于文中父親因“我”上學偷懶而懲罰我,來表現(xiàn)父愛摯深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感覺自己僅僅注重文本的解讀了,設計的問題是:爸爸是“嚴厲”的,你怎樣理解爸爸嚴厲中透露出來的“深沉的父愛”?有的學生不解地問:難道深沉的父愛就只能體現(xiàn)在因“賴床不起”一點小事,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從床上打到床下嗎?針對這一問題也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去思考解決問題,相反對爸爸打我的動作描寫“起!”“掄”等動詞的品讀透徹卻印象頗深。這個時候,我應該補充設計:“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讓學生能夠聯(lián)系實際來理解、感受,并在大屏幕上播放劉和剛的《父親》片段,再用深情的語言進行渲染、煽情,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身體驗,營造一種濃厚的情感氛圍,也許學生理解的效果會更好。
最終的結(jié)果是,學生雖然有個別發(fā)言的,但不夠熱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教師引導得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純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每一個學生在心理上能進入主體狀態(tài),豈不更好?在我的預設里卻僅僅是蜻蜓點水,戛然而止,這說明我的教學思維仍然缺乏深品,流于淺表,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僅僅局限在解讀文本的教學模式里。
所以說,文本的解讀無止境,教后反思是深層解讀文本的一種提升,也是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對學生的生活觀、價值觀的一種正確引領,不能只為了講而講,這才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方向,才會使你的教學不會因缺乏深品,而流于淺表,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