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淑菊
時至今日,PX已經成為徹頭徹尾的悲劇。
幾年來,PX在民間聲名狼藉,人人得而誅之。只要聽說某地要上馬PX項目,就會引發(fā)軒然大波。廈門、寧波、昆明……PX幾番建設未遂,倒讓更多人堅定了“PX有罪”的信念。
甲之砒霜,乙之熊掌。在國內不受待見的PX,在日、韓、新加坡、沙特卻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新加坡裕廊芳烴公司今年4月開始試運行全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PX裝置。這一桂冠估計只能保持到年底。因為韓國一家公司在麗水的PX生產基地正在進行擴能改造。等到這個基地的產能由135萬噸/年增加到235萬噸/年,就會刷新產能排行榜。
他國追捧PX的理由只有一個——利潤。《普氏能源資訊》用“黃金十年”來稱呼PX的昨天。它這樣分析:“過去幾年,由于市場供應短缺,韓日等國不斷哄抬PX 供貨價格,造成國際市場上PX 價格居高不下。這使得其利潤可觀,甚至有時竟成為石化行業(yè)中的暴利產品?!?/p>
暴利到什么程度?PX2010年到2013年,每噸價格從9000元一度飛漲到13000元,中國是主要買家。由于價格變動太大,盡管日韓企業(yè)與中國大型PTA工廠簽訂的是PX長期供貨協(xié)議,但是價格卻是每月定一次。下游廠家欲哭無淚,大呼“現(xiàn)在全行業(yè)給PX上游廠家打工的局面正在形成”。
在擠壓了PTA等下游廠家利潤空間的同時,國外企業(yè)還趁我國“后方空虛”之際,迅速占領了國內市場。市場失去容易奪回難,尤其是在市場動蕩時期。2013年下半年,國內幾家新建PX產能投放?!扒珊稀钡氖?,國際上PX的價格驟然跌回9000元/噸。國內產量不增反降,裝置開工率更是降到了不到70%。
開門辦企,拉近距離,是化解化工恐懼癥的一劑良方。攝影/李樹鵬
國際上PX定價體系由美國和日韓所主導(ACP價格體系)。ACP是指日本石油、日本出光、埃克森美孚3家供應商與三井化學、三菱化學、碧辟(BP)、中美和(CAPCO)、亞東石化(OPS)5家用戶中,多數(shù)方所達成并公布的價格。中國的PX生產廠家也必須采用ACP的價格體系。就這樣,國內PX廠商被排擠得喘不過氣來。
這就是半壁江山拱手讓人后的必然局面。國外企業(yè)早已在“黃金十年”中賺得盆滿缽滿,國內新開工的企業(yè)卻要發(fā)愁高額的設備折舊等費用能否賺回。在這樣的沖擊下,新投產的企業(yè)固然苦不堪言,正在正名中的PX也落入極為尷尬的局面——建,還是不建?
建吧,明擺著贏利前景不佳。從國外各企業(yè)的規(guī)劃來看,未來5 年亞洲PX總產能還將增長40%,達到4000 萬噸/年,本已出現(xiàn)的過剩定然進一步加大,擠壓企業(yè)的利潤空間。地方政府之所以有推進PX的沖動,是因為這10年PX的贏利一直不錯。如果預計將渡過很長一段產業(yè)寒冬,從企業(yè)的角度出發(fā)自然是不明智的。
索性不建,大量從國外進口行不行?
卻也不行。
PX何許物也?通俗點說,可以將其視為“棉花”的替代品。目前全球生產的3000多萬噸PX,絕大部分成為聚酯纖維的原料。聚酯纖維是我國主要的化學纖維原料,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穿衣問題,而且滿足了人們對服裝色彩、光澤、褶皺、薄厚、透明度等更多的要求。在我國紡織工業(yè)中化學纖維占2/3,棉花僅占30%左右,因此,聚酯纖維對棉花的替代作用是無可比擬的。據統(tǒng)計,1噸聚酯纖維相當于6.2~7.5畝棉花的產出量。以2011年當年聚酯纖維2278萬噸折算,相當于15000多萬畝棉花的產出量。某種意義上,PX解決了自然紡織纖維與糧食爭地的問題。其替換出的耕地可種糧食的量相當驚人。
這樣重要的PX,2013年我中凈進口量是870萬噸,自給率已降至47%。預計2014年我國PX供應缺口將擴大至930萬至950萬噸。本國市場拱手讓人的惡果已經有所體現(xiàn),如果不再建PX,豈非進一步自廢武功?
是進亦憂,退亦憂。
在浪費了寶貴的黃金時期后,PX變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是在這時,人們終于明白所謂的“100公里安全距離”是子虛烏有:新加坡兩端最大的直線距離也就40公里;大學生們?yōu)楹葱l(wèi)PX“低毒”的注解堅持了5天5夜,越來越多的人們?yōu)樗麄凕c“贊”……可是,對于今后新建或者棄建PX的石化企業(yè)來說,錯過了的時機永難挽回。
回顧這場悲劇,其實在面對PX時,無論是民眾還是官方,都加入了太多非理性因素。民眾的問題在于對PX背后的技術原理、安全閥的設置缺乏必要的理解,政府則沿用傳統(tǒng)的行政思維,為了上項目而上項目,一遇到反對就又匆忙下項目。PX事已至此,希望今后在推進任何石化項目、大型工程時,政府都能與民眾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民眾則對此加以真正理性的思考而非意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