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寶濱翟學君宋 潔
CT血管造影對冠狀動脈疾病診斷的應用價值
綦寶濱1翟學君2宋 潔3
目的 探討冠狀動脈疾病采用CT血管造影進行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我院2013年2月至8月收治的50例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小鈣化斑塊檢出情況以及重建厚度3毫米和1毫米的鈣化斑塊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3毫米組檢出26個小鈣化斑塊,鈣化斑塊35個;1毫米組檢出42個小鈣化斑塊,48個鈣化斑塊。標準為1毫米組檢出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臨床診斷;冠狀動脈疾病;CT血管造影
在采用CT血管造影診斷冠狀動脈疾病前,都是采用心電圖進行冠狀動脈疾病檢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無創(chuàng)檢查指標就是心電圖。而伴隨放射CT血管造影的誕生與發(fā)展,逐漸取代了心電圖?;颊吖谛牟〉娘L險可以依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積分的高低有效進行分層[1],進而可以準確預測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程度。冠狀動脈鈣化是冠狀動脈疾病中常見的臨床癥狀,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標志之一就是冠狀動脈鈣化,定量分析冠狀動脈鈣化斑,能夠有效分層評估未來發(fā)生冠心病的風險,還可以準確判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近些年,采用心電門控技術、空間分辨率高、掃描速度快等是放射CT血管造影的特點。因此,其被廣泛應用于冠狀動脈鈣化斑塊的定量分析及無創(chuàng)檢出中。本研究中,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檢查我院收治的冠狀動脈疾病病例,并對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至8月收治的50例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4~83歲,平均(58±14)歲,心率47~91次/min,平均心率在(68±21)次/min。
1.2 方法
1.2.1 研究與檢查 整理50例患者放射CT血管造影檢查結果,對小鈣化斑塊檢出情況以及重建厚度3毫米和1毫米的鈣化斑塊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選用64層CT血管造影掃描機作為儀器,并裝配了冠狀動脈鈣化斑塊分析軟件及圖像工作站。囑50例患者屏氣,行CT掃描,心臟隔而下至氣管隆突水平之間屬于掃描范圍,心電信號的記錄在掃描的同時進行。512×512為矩陣,1331 As設定為電流,120 kV設定為掃電壓。
1.2.2 檢出鈣化斑塊標準 若有偽影存在,心臟區(qū)域內出現(xiàn)噪聲、點裝灶、條狀粉色灶,應準確區(qū)分偽影同鈣化斑塊或者噪聲,并擴大局部以及調整窗寬窗位,將其對比于原始重建圖像,進行比較分析??蓪⒒颊咴紨?shù)據(jù)為已有用兩種方法予以重建,為3毫米組和1毫米組,3毫米組的層厚為3毫米,且層間隔同樣為3毫米;1毫米組的層厚為1毫米,且層間隔也是1毫米。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數(shù)據(jù)處理SPSS 10.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毫米組檢出26個小鈣化斑塊,鈣化斑塊35個;1毫米組檢出42個小鈣化斑塊,48個鈣化斑塊。標準為1毫米組檢出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T血管造影簡稱CT血管造影,在醫(yī)學上又稱非創(chuàng)傷性血管成像技術,即CTA,血管造影是一種介入檢測方法,因為X光穿不透顯影劑,顯影劑被注入血管里,血管造影恰好利用該特性,診斷血管病變通過顯影劑Willis環(huán)在X光下的所顯示影像開展的。通常使用的血管造影劑為碘試劑,會使用二氧化碳作為造影劑,有使用碘試劑禁忌證的病例較為少見。
為了在良好衛(wèi)生條件下完成檢查,患者應位于檢查床旁,將消毒單鋪在檢查床上?;颊呔植柯樽砗笤趧用}中插入細針,通過細針將導絲插入血管中。導絲的作用是曝光下引導合成導管到達需要的位置,通過使用導管注射含碘的造影劑,可以將不同器官的血管顯示出來。導管取出后,止血可使用繃帶、敷料包扎壓迫穿刺部位。經計算機對圖像進行處理,CT血管成像靜脈注射含碘造影劑后,血管系統(tǒng)可以三維顯示,且能夠將部分DSA檢查取代。CTA可清楚顯示大腦前、中、后動脈及其主要分支,以及大腦動脈環(huán),即Willis環(huán),因此,為閉塞性血管病變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jù)[2]。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可以提前至發(fā)病后2 h。患者冠心病的風險可以依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積分的高低有效進行分層,進而可以準確預測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程度。對于患者的診斷以及風險級別,積分的輕度變化和鈣化斑塊的存在會對其產生嚴重影響[3]。
采取CT血管造影探測冠狀動脈鈣化斑塊時,層厚與層間隔是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采取多種層厚實施重建以及不同重疊方式進行處理。研究中,重建所有患者3毫米和1毫米層厚,明顯提高了縱向分辨率,并使得部分容積效應降低,同時明顯減少了小鈣化斑塊漏診率,間隔越窄說明重疊程度越大,效果越好。若重疊過多,就會減慢處理速度,因此,為了確保最佳的檢查效果,檢查應根據(jù)患者需求進行開展。本研究中,3毫米組檢出26個小鈣化斑塊,鈣化斑塊35個;1毫米組檢出42個小鈣化斑塊,48個鈣化斑塊。標準為1毫米組檢出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結果可以看出,小鈣化斑塊和鈣化斑塊由1毫米二層厚圖像檢出個數(shù)最多。層厚越薄,小鈣化斑塊和鈣化斑塊的檢出數(shù)也就越多。
綜上所述,伴隨介入放射學的發(fā)展,血管造影已經成為臨床的一種重要的診斷方法,特別是在介入治療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血管造影在外周血管疾病、頭頸部及中心臟大血管疾病、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以及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都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王玉海,陳磊,蔡學見,等.CT血管造影對重型顱腦創(chuàng)傷的早期監(jiān)測及預后判定[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0,8(10):76-79.
[2] 劉志勇,章廣玲,鄔鵬宇,等.CT血管造影分析體外循環(huán)與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后的橋血管通暢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8(44):186-190.
[3] 李慧,王夏紅,趙建民.三維CT血管造影-表面遮蓋顯示技術與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比較[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11(2):56-58.
R541.4
A
1673-5846(2014)08-0229-02
1萊州市土山鎮(zhèn)衛(wèi)生院,山東煙臺 261413
2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山東煙臺 261400
3萊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煙臺 2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