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園園 (北華大學 吉林吉林 132013)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穆園園 (北華大學 吉林吉林 132013)
新課程作為一種新理念、新思想,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我們每位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當前,一些小學課堂上任存在教學有效性低的問題,不符合新課標的標準與要求。作為小學音樂老師,我們每一個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通過嘗試提出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本文主要探討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六種策略,望對各位老師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
所謂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的有效教學,指的是音樂老師在新課程標準引導下,遵循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投入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更多的提高小學生的音樂能力、文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社會和個人的雙重教育價值需求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就當前情況來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暴露出教師已有教學方式的不足。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探究便于教師掌握和操作的教學模式,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效益和質(zhì)量的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廣大音樂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就幾種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介紹。
情境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感覺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樂教學所特有的情感境界。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讓學生聽、視、感、觸的環(huán)境、氛圍,以激發(fā)、感染、陶冶、誘導學生的情感。學生和教師同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和被情境感染、陶醉、啟迪與激勵的情感主體,師生共同分享著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情感世界,一個好的情境導入可以使唱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雪絨花》這一課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歌曲,及了解相關內(nèi)容融入歌曲中,我認為:短短的一節(jié)課不應該負載過多的東西,而要實實在在的讓學生“學有所獲,學得快樂”,學生只有意識到合唱的聲音效果與情趣,那么他們就已經(jīng)有所收獲。所以這節(jié)課我充分運用音樂語言,通過帶領學生對音樂的直接感受、體驗、參與、表演(唱)等方式,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升華。而且我的這節(jié)課中,知識得到了很好滲透,三拍子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學生通過自己的手勢得到了掌握,二聲部的演唱,學生知道了唱自己聲部的同時,更要聆聽其它聲部,使聲音融合在一起。他們通過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絨花實際上表達了對祖國的美好祝愿。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主題突出、主線明確、過程流暢,師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學生由于其年紀小,一般都對故事感興趣,如果在音樂課上引入故事,必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課本上的教學歌曲,一般都是有故事情節(jié)的,這就為教學的開展提供的基礎。比如,我在教《小放?!愤@一堂課程的時候,先把“小放?!钡墓适轮v給學生,學生停了這個故事自然就對與故事相關的音樂產(chǎn)生了興趣,這么一來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并且由于聽過了故事,學起來歌詞也會記得更快。又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閃爍的小星》這首歌的時候,我自己編了一個關于星星的故事,并把它講給學生聽。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不是一個人自己講,我采用的是與學生互動的方式。我問學生“什么東西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掛在天空會放光明?!睂τ谶@種簡單有有趣的問題孩子們毫不猶豫異口同聲的回答“星星”。我對孩子們的回答給與肯定與掌聲,并說道:“我們今天來給小星星唱一首歌,讓老師交給大家好不好?”孩子們高興地學起了這首兒歌,我想,他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腦海里也一定有星星在閃耀著。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各不相同,音樂也不例外。在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中,音樂與舞蹈是分不開的。通過音樂我們更好的理解舞蹈,通過舞蹈我也更好的學會了音樂。因此在音樂教學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往往可以借助舞蹈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讓他們在舞蹈動作中加強其對音樂的特性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維族歌曲《青春舞曲》和藏族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時候,我就是先把這兩個民族的舞蹈簡單的交給學生,在交的同時為他們講述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與文化,使他們在學習歌曲的時候?qū)τ诿褡逦幕幸粋€簡單了解,從而加深他們對于歌曲的理解。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普遍的應用于大中小學的各種課程的教學之中,在小學的音樂課上也普及了這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亦是學生和老師都喜愛的方式,因為多媒體的使用,是音樂教學的內(nèi)容更加生動與形象,耳聽眼觀的的形式更多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感官,也帶來了更多的娛樂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音樂劇,或者讓學生在課下觀看一些指定的音樂劇。如在學習音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播放錄音影視音樂《英雄兒女》《阿詩瑪》《閃閃的紅星》等選段。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豐富聽覺感受,又可以擴寬學生的文化領域,并且加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器樂教學屬于學生學習音樂一部分,它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實音樂愛好,提高識譜能力、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發(fā)揮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音樂課上,我們可以教學生們學習口琴、豎笛、電子琴、打擊樂等樂器,并通過樂器的學習鍛煉學生的節(jié)奏感。小孩子天生都是好動的,他們樂于自己去鼓弄這些樂器,在玩的過程中學生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麗,并受到音樂美的感染與熏陶。為此,在加強節(jié)奏訓練的同時,可以安排學生運用重組法進行節(jié)奏的創(chuàng)編與演奏練習,學生不僅能運用手中樂器進行自編練習,還能表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興趣。
音樂中所謂的技能技巧的訓練指的是:唱歌技巧、視聽技巧、視唱練耳、節(jié)奏訓練。這些技巧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連寫,作為老師應當將這些技巧密切的聯(lián)結(jié)在一起,找到一種可以同時體現(xiàn)幾種技巧的教學方式,從而培養(yǎng)出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聽覺能力,增強節(jié)奏感及記憶能力,幫助學生學生在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方面更成功。
1.唱歌技巧應當將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自然圓潤的發(fā)聲和清晰的咬字、吐字都包含在內(nèi)。唱歌技巧的教學一定要貫穿整個唱歌教學過程,并且結(jié)合發(fā)聲練習有目的地進行,最終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
2.視唱聽音。在音樂教材中一般都比較系統(tǒng)地編寫了一部分,在每節(jié)課上教師應根據(jù)各班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多練常做,這是訓練學生音準、識譜能力的基礎。
3.節(jié)奏訓練。對于節(jié)奏訓練,我們必須從小學低年級抓起,不可跳躍式的進行,一定要循序漸進的開展。如:“走與跑”的對比。當學生學會了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和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即可通過游戲來鞏固這兩種節(jié)奏。當教師彈出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時(X),學生擺動雙臂原地踏步,當教師彈出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XX)時,學生原地跑步,教師時常交換節(jié)奏,學生在走和跑的游戲中愉快的學到了知識。
目前,就我們教師而言,要不斷適應新課程教學,熱情投入,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xiàn)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1]林杰.小學音樂課堂中教育信息化的實踐研究[J].教育管理,2013(12).
[2]薛金.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從解讀《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談起[J].學科教學?小學音樂,2010(09).